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等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等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
一、积累与应用(25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观沧海》中诗人借“(1) ,(2) ”在动静相衬间描绘出了海水荡漾、海中山岛高耸挺立的景象。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闻道龙标过五溪”两句选取两种富有季节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王湾的《次北固山下》“(4) ,(5) ”蕴含着新生事物会冲破旧事物的束缚,在新旧交替中必然孕育希望与生机的自然哲理。《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暮春遇故人,不禁感慨“(6) ,崔九堂前几度闻”的繁华过往。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7) ”描绘凄神寒骨的边城夜色,表现诗人内心的凄凉。《论语·为政》中阐释温习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的句子是:“(8) ,可以为师矣”。《论语·子罕》阐述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的句子是:“(9) ,不舍昼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是个趣味无穷的乐园,你可以听到“(10)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小语写了一段随笔,抒写自己的学习感悟,请你帮他补充。(15分)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 )(wǎng),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勤于思考,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寓居济南的老舍描写了一个温晴而慈善的冬天,从中可见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瘫痪( )的史铁生回忆起母亲在秋日里的种种往事,心中满是无言的愧疚;面对散步时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 )(qí),希望家人 ⑤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的父亲,深感家庭的重要责任在肩;冰心以莲叶喻母爱,认为有母亲荫( )(bì),孩子方能茁壮成长。语言是情感表达的外衣,人们心绪的流动才是文辞之间最打动人心。在初中的语文学习历程中,让我们一起挖掘作者们的思想抒发,走进文学大家们的内心世界吧!
(1)请给加点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 )(wǎng) ②瘫痪( ) ③ 分( )(qí) ④荫( )(bì)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在横线处⑤填写上一个最合适的成语。(2分)
3.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温晴”“心绪”“挖掘”“我们”分别是形容词、名词、动词、代词。
B.语段划线句的后半句“人们心绪的流动才是文辞之间最打动人心”缺少宾语。
C.汉语中词有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如以上语段中的“慈善”属于中性词。
D.整体而言,以上语段强调了思考与学习,情感表达与文字运用的紧密结合。
4.小语在大家的帮助下参加了作文比赛,以下是他赛后的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多谢赐教,让我崭露头角。 B.多谢赐教,让我受益匪浅。
C.不耻下问,让我受益匪浅。 D.不耻下问,让我崭露头角。
5.小语发现下列有关语文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的“下”和“水声在屋檐下”的“下”都是动词。
B.“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中“自然”的语境义是“理所当然”。
C.“不知令堂近况如何,实为惦念”此句中“令堂”是敬辞,使用恰当。
D.“请求”和“恳求”是一对同义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词义轻重的差别。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6~8题。(10分)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秋凉晚步
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①天②。
绿池落尽红蕖②却,荷叶犹开最小钱③。
注释:① 可人:合人意。②天:天气。③红蕖:蕖是荷花。红蕖,就是红色的荷花。④ 最小钱:新出荷叶才像小铜钱那么大。
6.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等具有秋天色彩的景物,引发了诗人的情思。
B.【甲】语言凝练,内容丰富,结构精巧,意蕴深远,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C.【乙】选取了绿池、荷叶等意象,以清丽的语言,描绘出了生动的秋日画卷。
D.【乙】观察细致深入,肯定了前人悲秋的观点,同时也抒写了自己的独特感悟。
7. 诗歌朗读,重读某些字词可以更好地传情达意。比如《天净沙·秋思》最后一句中“断肠人”“天涯”重读,可以把漂泊的孤苦与思乡的痛推到顶点,让情感更有冲击力。朗读《秋凉晚步》第四句中“犹开”和“最小钱”应重读,请你说明理由。(3分)
8.两首诗歌都描写了秋天,但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
(二)阅读经典古文,获得学习之道。完成9~12题(17分)
【甲】
论语(节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乙】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③,未穷④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⑤。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⑥。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 汤问》)
【注释】①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②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③秦青:古代传说人物,战国时秦国人,善歌,以教歌为业。④穷:尽,学完。⑤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⑥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践行。
9.根据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字词释义(填文字)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用法:词类活用 (1)
学而不厌 成语:贪得无厌 (2)
择其善者而从之 字形探源:金文形体是上面一只“羊”,下面是两个“言”,传说“羊”是吉祥之物。 (3)
薛谭乃谢求反 字典释义:①感谢,酬谢;②认错,道歉;③衰败,凋落。 (4)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未穷A青之技B自谓C尽之D遂辞归
AC
BC
BD
AD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分)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3分)
12.这两篇古文在学习方面有相同之处,对你在学习上有什么启迪,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谈谈。(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小题。(20分)
母亲的拐杖
徐虹
①刚刚出院的母亲慢慢挪动着到卫生间,可怎么也蹲不下去,便禁不住皱着眉、一阵呻吟。我心一颤,连忙紧紧抱着她的腰,让她慢慢蹲下。由于伤病,虽然经住院治疗好多了,但仍行动困难;看她步态蹒跚,我的心始终悬挂在半空,可好强的母亲大多不要我搀扶,除非万不得已。
②母亲生性好动、开朗活泼、热情大方,颇有好人缘!别看身材瘦小,可内力却很充沛。75岁之前,她都不服老,你看,我的手多有劲,你的手还没有我的粗,边说边骄傲地把一双布满黑褐斑、青筋暴露的手伸到我面前,母亲眼睛亮晶晶的、热切地望着我,一头白发、满脸是笑,那神情如同孩童做了一件好事想要妈妈讨要表扬一般如此天真、单纯!我心一热,搂着母亲的肩膀,在她满是皱纹的额上亲了一口:妈妈,最棒了,我赶不上!
③这是真的,我没有说谎。
④我家邻居栽有一颗白玉兰树,花朵洁白如玉、清香随风阵阵散逸。母亲生性爱花、谁要是送一束花给她比送她吃的东西更让她欣喜不已。这几天,玉兰花开得正盛,就像朵朵白蝴蝶在风中展翅欲飞!母亲弯着腰站在玉兰树下,尽量将头扬起,看着满枝的洁白的玉兰花,惊喜地发出啧啧的赞叹,笑容如花朵,眼睛清亮亮的盛满喜悦;母亲用手拾起一朵飘落在石桌上的玉兰花凑在鼻子前尽情地嗅着,一脸陶醉和满足!光阴倒逝60多年,母亲在每天繁重艰苦的劳作之余,夜晚,母亲看着窗外如洗的月光,入神和流泪……泪水中,我没有倒下;月光下的那棵玉兰花给我了欢喜和力量。
⑤没有文化的母亲突然说出了一句充满诗意的话,让我一震!苦水里泡过、油锅里炸过、风沙里捶打过……可母亲却捶不扁、蒸不烂、犹如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
⑥你把板凳抬出来,我站不住了。母亲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谁都有青春年少啊!冬天上午十点钟的阳光温煦而透明,我抬出靠椅,将母亲安顿在阳光下,又把药拿出来给她服下,便到厨房忙着做饭去了。做到一半,便又急急跑过客厅走出门叮嘱母亲:别忘了用右手捏捏塑料圈,锻炼一下,尽量恢复手的功能。
⑦母亲今年84岁,80岁之前身体还算可以,经常去体育馆、桃园湖散步、唱歌、锻炼娱乐一下,可80岁以后身体慢慢不行了。近几年来,母亲几乎每年都要到医院住几次。由于母亲生性乐观、性格开朗、善解人意,有吃的都喜欢给同病房和医护人员分散一些,看着她开心,大家也很高兴。医护人员都很喜欢她,个个奶奶、大妈的甜甜地叫唤着,母亲听得心花怒放,满脸荡起花朵式的笑容,正在痛着的眉头瞬间放开,病情仿佛也好得快了些,也许这就是心理疗法吧!
⑧母亲虽然拆除了石膏,可右手依然不能动,吃饭每顿都需我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母亲有点难为情,脸上泛起红晕,眼神躲躲闪闪的;我说,妈,你只要想着,小时候你如何喂我饭就行了!她眼睛一红,你小,肯定要耐心细致照顾才行啊!现在轮到我了,你照顾我小,我照顾您老,不是很正常吗?母亲定定看着我,像孩子一样听话地点点头,又转过身去,一边假装咳嗽、一边用纸巾擤鼻涕。
⑨书房外,一轮明月依旧清亮、几点疏星闪闪烁烁。小时候,母亲是我们的拐杖,她把我们一点一点从家送到学堂、从学堂送向社会、又让我们拄着她成家立业、生孩子、帮着带孩子……如今,这棵拐杖不再坚实、她一天天松软了、坍塌了、即将腐朽成泥……而母亲一生护佑下的我却越来越壮实,自然,我也就成了母亲的一根拐杖。
⑩窗外的玉兰花含笑玉立,暗香浮动,月光下,花朵点点泛着银光,乳白的情思越拖越长,随丝丝缕缕的清香飘曳在寒冬的夜晚,也让冬生硬的脸柔和了许多!
(摘编自《西部散文选刊》,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的“我心一颤”与第②段中的“我心一热”的原因都一样。
B.第⑧段用朴实自然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温情的生活画面。
C.第⑩段用“含笑玉立,暗香浮动”描写月光下的玉兰花,富有诗意。
D.文中“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但依然保持着乐观、开朗的性格。
14.文章记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1)母亲为我展示粗而有劲的手。
(2) 。
(3)母亲给同病房和医护人员分享食物。
(4) 。
15.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6分)
(1)刚刚出院的母亲慢慢挪动着到卫生间。(赏析加点词)(3分)
(2)可母亲却捶不扁、蒸不烂、犹如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
16.《母亲的拐杖》这个题目包含着怎样的意味?(从深层含义方面阐释)(3分)
17.本文与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都写到母亲,但两文中作者对母亲的情感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四)班上围绕“有朋自远方来”,开展了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小题。(12分)
【材料一】
中学生网络交友情况表
项目 类别 所占比例(%)
经常联系的网友数量 没有 30.4
1-5个 43.1
6-10个 10.5
10个以上 16.0
【材料二】
现在中学生网络交往的动机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打发闲暇时间,很多学生课余时间,特别是周末或节假日,都会通过上网聊天的方式打发时间;寻找有共同兴趣的玩伴,喜欢进入某种“圈子”,与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交往,其中最常见的如某个明星的粉丝圈,或共同的兴趣圈;与家人或朋友保持即时联系,有些学生常常通过网络与在外地工作的父母或亲朋好友沟通。
【材料三】
中学生的网络交往也出现一系列消极行为反应,如:有些人一旦上网则难以下网,或因为不能进行网络交往而感到心情和身体不适等,这种情况被称为网络依赖。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大多学生都是跟着感觉走,有时一旦进入某个“圈子”后,有人利用情感共鸣,容易受骗上当。
18.下面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没有网友的情况在中学生中成了少部分,网络交友已经是中学生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一件事。
B.小明说:“我喜欢动漫,加入了一个‘动漫风云’和‘动漫培训’群。”这就是属于共同兴趣的“圈子”。
C.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持续上网,不上网就情绪低落、疲乏无力甚至食欲不振,这就是网络依赖。
D.网络是虚拟的,与陌生人交往只需要跟着感觉走,交流讲究的是真诚友善,没必要有防范意识。
19.阅读【材料一】,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主要信息?(3分)
20.中学生网络交友的动机主要有哪些?(6分)
(五)班级开展《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6分)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人物 21.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21.人物(人名):(1) 性格特点:(2) (至少写两点)
22.她生得黄胖而矮。身材生得很高大。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22.人物(人名):(1) 与该人物相关的事件:(2) (写出一件事件)
三、写作
24.写作(60分)
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莫怀戚来说,一家四口散步的场景,是一缕芬芳;对于于漪来说,学生时代的读书趣事,是一缕芬芳;对于海伦·凯勒来说,莎莉文老师送的玩具娃娃,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温暖了你的时光,幸福了你的岁月。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叙事过程中添加人物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更鲜活;
②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触动你情感的部分;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