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了解病原微生物《新时代中小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五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课 了解病原微生物《新时代中小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五上

资源简介

第 四 课 了解病原微生物
有一天,小红的妈妈买了一块三文鱼准备煎来吃。小红看到三
文鱼,顿时灵机一动:先把三文鱼放到冰箱冷冻,然后再切成片,不就
能吃上生鱼片了吗
于是小红开始行动。她将三文鱼放到冰箱冷冻室里。等三文鱼
冻成了冰块,小红将三文鱼拿了出来,对妈妈说:“妈妈,可以帮我把
它切成片生吃吗 ”
妈妈摇了摇头说:“孩子,生鱼片上是有微生物的,即使是冷冻
过,吃了也可能会闹肚子的。”
日常生活中的冷冻保存食品,大家以为可以杀菌,可以阻止微生
物的生长繁殖。事实上,低温并不能杀死微生物,只有高温才可以。
在低温时,细菌不会死亡,而是转化为一种休眠体———芽孢。有的细
菌甚至不会转化为芽孢,而是缓慢地进行生长繁殖。这也是为什么
冰箱中的食物仍会腐烂变质的原因。
29
新时代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五年级 上
一、什么是病原微生物
1.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病原微生物是能够导致机体致病的微生物的统称。主要包括细
菌、真菌、病毒等。
生物界的微生物近十万种,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如食品、纺织、制
药、制革、石油、冶金、探矿等工业生产过程中都能利用微生物,只有
一小部分微生物能致病。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病
害的微生物,具有致病性。
2.病原微生物常见种类与特点
病原微生物常见种类有: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真菌、
寄生虫、支原体和衣原体八大类。其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
(1)细菌:常见的一类病原微生物。各种化脓性感染及伤寒、痢
疾、百日咳等传染性疾病,都是由细菌引起的。
30
第四课 了解病原微生物
(2)病毒:最小的一类病原微生物,可以引起麻疹、流行性感冒、
小儿麻痹症、脑炎等多种传染病。病毒缺乏完整的细胞结构,不能独
立生活,必须在活细胞内过寄生生活,由细胞供给原料、能量、酶等。
(3)立克次氏体: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能引起斑
疹伤寒、恙虫热等传染病。
(4)螺旋体: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的一类病原微生物,可引起梅
毒、回归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
(5)真菌:比较高级的一类病原微生物,可引起各种皮肤癣病、白
色念珠菌病、新型隐球菌病等。
(6)寄生虫:寄生在宿主身上获取维持其生存、发育或者繁殖所需营养
的生物,主要有蠕虫类寄生虫、原虫类寄生虫以及节肢动物类寄生虫。
(7)支原体和衣原体:支原体和衣原体是一类比细菌小比病毒大
的原核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支原体和衣原体是两种病原体,支
原体比较小,衣原体相对比较大。支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和母
婴传播;衣原体感染的途径有性传播,还有日常生活接触感染。它们
主要引起人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微生物的特点:
1.小———肉眼看不见。
2.简———结构简单,一般为单细胞或非细胞形态,也可为多
细胞。
3.多———有近十万种。
4.快———一般20分钟繁殖一代。
5.广———动、植物体内外,土壤、空气、江河、深海、温泉等也有
微生物存在。
6.变———容易变异。
31
新时代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五年级 上
二、常见的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1)病因:由流感病毒引起。
(2)症状: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呼吸道症状较轻。
(3)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2.水痘
(1)病因:感染了带状疱疹病毒。
(2)症状:皮肤起水泡,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3)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3.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感染了腮腺炎病毒。
(2)症状:发热,腮腺局部红、肿、热、痛。
(3)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4.手足口病
(1)病因:感染了肠道病毒。
(2)症状: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
(3)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
5.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1)病因:感染了诺如病毒。
(2)症状:腹泻、呕吐、恶心、腹痛、头晕、发热等。
(3)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
32
第四课 了解病原微生物
6.风疹
(1)病因:感染了风疹病毒。
(2)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疹子,疹
子2-3天可消退。由于风疹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阵风似
的,“风疹”因此得名。
(3)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7.疟疾
(1)病因:感染了疟原虫。
(2)症状:突发性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伴头痛、全身酸痛、
乏力。
(3)传播途径:虫媒传播。
三、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的手上、身上布满了微生物,即使在极端的
环境———冰山、火海中,微生物也能肆意生长。2013年,科学家曾在地
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处,发现了活跃的微生物群落。它们栖息
在压力比海平面高近1100倍的沉积物沟槽中;而就在同年,美国科学
家于海底以下750米处,也发现了须“激烈竞争”才能存活的微生物。
不同的微生物适宜生存的环境也是不同的,那么微生物普遍适宜
生存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1.满足一定的营养条件。微生物也需要营养,营养物质的供应
是微生物生存的首要条件。微生物所需的主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化
物、氮化物、水和无机盐以及微量元素等。
33
新时代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五年级 上
2.温度适宜。温度是影响微生物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微生物有
各自生存的最适宜温度,一般是在20-70℃。个别微生物可在
200-300℃的高温下生活。
3.酸碱度。各种微生物生存都有其最适宜的酸碱度。酵母和霉菌
适宜在微酸性环境中生存,也有少数可以在强酸或强碱性环境中生存。
4.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有的微生物没有空气就不能生存;有
的通风反不能生存;有的通风或不通风都能生存。
5.有毒物质、辐射、超声波对微生物的生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我们需要微生物时,就要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如面团发酵、酿造酒类的过程;当我们需要无菌环境,不需要或者
要减少微生物时,则需要破坏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条件,如用化学
物品等有毒物质、紫外线杀死微生物,多通风换气杀死厌氧的细
菌等。
当细菌遇到有些不利环境时不会死亡,而是转化为一种休眠
体———芽孢。细菌的芽孢是特殊的休眠体形式,它是细菌的原生
质的浓缩,含水量低,具有极强的抵抗寒冷、干旱、高温等抗性,可
以适应不利的环境。要杀灭细菌的芽孢一般来说温度达到非常
高才可以。芽孢极耐热,一般加热法不能把它杀死。它萌发成营
养细胞后大量繁殖,会导致食品腐败变质。这也是为什么冷冻食
物能保鲜,但一旦把食物解冻它就会慢慢腐烂的原因。冷冻食物
时,食物中的细菌遇到了不利环境转化为休眠的芽孢,一旦适宜
的环境出现(解冻,温度回升),芽孢就会萌发,开始繁殖生长。
34



第四课 了解病原微生物
一、消毒与灭菌
1.消毒与灭菌的概念
(1)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不要求清除所
有微生物,不包括芽孢)
(2)灭菌: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2.常见的灭菌方法
(1)高温灭菌法:用高温灭菌。
(2)高压蒸汽灭菌法:用高温加高压灭菌。

家里的食物一定要充分加热后才能食用,尽量将其中的微生
物杀灭干净。在烹煮汤时,在水煮沸后不要立刻关火,尽量让其
沸腾10-15分钟。
3.消毒剂分类(按毒性水平分)
毒性 适用范围 消毒剂
高水平 杀灭除芽孢以外的微生物 戊二醛
聚维酮碘、酒精、
中水平 杀灭除芽孢、亲水性病毒以外的微生物
过氧化氢
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和某些
低水平 真菌;不能杀灭芽孢、结核杆菌和亲水 苯扎溴铵、氯己定
性病毒
35



新时代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五年级 上

高水平的消毒剂虽然能杀灭的微生物更多,但不建议用在皮
肤上,越有效的消毒剂在对微生物杀灭的同时也越会对人体造成
损害,所以用于皮肤的消毒建议使用中水平、低水平毒性的消毒
剂。但不建议使用在大面积的伤口上,会有一定的刺激性。
二、如何处理伤口
1.观察伤口是否污染并清洁伤口
观察伤口是否有污染物进入,如果伤口污染严重,伤口内有大量
碎屑或者毛发残存等,需要及时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直至将伤口冲
洗干净。
2.及时消毒
如果没有及时地对伤口进行消毒,就很容易导致伤口出现化脓
感染的现象,所以需要及时地进行消毒。比如,可以选择使用碘伏等
消毒剂进行消毒,使用镊子夹上棉球或者使用棉签,然后在伤口上轻
轻地进行擦拭。
3.包扎
消毒之后需要及时地进行包扎,可以选择透气性比较好的纱布
或创可贴对伤口进行包扎。
4.及时就医
如果伤口较为严重,请在简单处理后及时就医。
36



第四课 了解病原微生物
列文虎克与显微镜
列文虎克于1632年10月24日出生在荷兰代尔夫特市的一个酿
酒工人家庭。列文虎克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因无钱治病,早早地去世
了。在童年时代,他为了维持生活,到处流浪奔波。在16岁那年,他
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一天干12小时的活儿,天天累得疲惫不堪。
可是,他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决不肯向苦难的命运低头。他想尽办
法学习知识,学习本领。每到晚上,就在昏暗的灯光下,翻开从别人
那里借来的书,刻苦认真地自学。
这家杂货店的近邻,是一家眼镜店。列文虎克常常看到眼镜店
的店员在磨镜片,渐渐对镜片产生了兴趣。他一有时间就到眼镜店
里观察店员磨制镜片,有时也试着磨一磨,这样慢慢地就掌握了磨镜
片的技术。同时他也了解了什么样的镜片可以使人看的东西变大,
什么样的镜片可以使人看远处的东西更真切。
过了五六年的时间,列文虎克所在的杂货店倒闭了。列文虎克
失业了,重新过上了流浪生活。后来他找到了一份给市政府看大门
的工作,生活才算稳定下来。由于看门工作比较轻松,时间宽裕,而
且接触的人也很多,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列文虎克从一位朋友那里
得知,荷兰的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有许多眼镜店,除磨制眼镜片外,
还磨制放大镜。
37
新时代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五年级 上
这时他产生了一个愿望,就是要制造一个能够将物品放大很多
倍的仪器,来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小东西。要制造这种仪器,当然是很
不容易的。他用自己的双手,像“铁杵磨针”那样一点一点地磨着,后
来终于取得了成功,磨制出一块质量完全合格的高精度镜片———能
将物品放大200多倍!
他怀着喜悦的心情,把这块高精度镜片装在一块金属板上,还安
上了调节镜片的螺旋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就这样诞生了。他用
这台显微镜观察了雨水、井水等,发现其中有许多微小的生物在活
动。这也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微生物。
列文虎克制作的显微镜的问世,为微生物学的研究打开了大门,
开辟了人类征服传染病的新纪元。
3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