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学期期末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学期期末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学期期末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
水·汉字整理
1.人们的生活与水密不可分。观察下边的汉字树,发现规律,填写汉字。(2分)
2.根据汉字树,推测其分成三类的依据。(2分)
水·诗文鉴赏
3.借助图示赏析古诗文。(9分)
   关关雎鸠,①____________。       (《关雎》) 气蒸云梦泽,②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上张丞相》)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________________,忘路之远近。    (陶渊明《桃花源记》)
(1)将图示中的古诗文补充完整。(5分)
(2)从图示的诗文中任选一句(示例诗句除外),借助图示,参考示例,发挥想象,进行赏析。(2分)
示例:“茅飞渡江洒江郊”,大河相连为“江”,这里用“江”凸显阻隔之远,可以想象诗人眼睁睁看着茅草被秋风吹过江,却又无法过江去取的画面,感受到他的无奈与悲伤。
(3)仿照第(2)题的鉴赏方式,结合加点字,赏析下面的诗歌。(2分)
北涧泛舟
[唐]孟浩然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水·文化领悟
4.中华文化有以水喻人(或物)的传统。从下列人物(或动物)中任选一个,借助示意图,参考示例,分析其形象特点。(4分)
示例:隧蜂像沉稳奔涌的暗流,辛勤劳作。它们默默穿梭于巢穴与花丛间,不知疲倦地采集花粉养育后代。它们以沉稳而持续的力量,诠释勤劳的意义,在平凡忙碌中,绘就独特而动人的生命轨迹。
A.彭德怀(《红星照耀中国》)      B.圣甲虫(《昆虫记》)
水·绿水青山
5.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学校计划开展“河涌绿韵·城市心脉”环保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
(1)任务一:班级准备成立巡河护河志愿小组。请你将志愿活动分工表补充完整。(2分)
负责部门 主要职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划活动路线,制订应急方案
宣传组 发布活动通知,撰写活动报道
巡检组 记录河流水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务二:为打造河涌碧道景观带,学校组织同学们对以下树木进行集体认养并制作认养牌。请你任选一种,仿照示例撰写认养寄语。(3分)
①榕树 ②垂柳 ③木棉
(3)任务三:请你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多角度劝说身边的同学参加巡河护河志愿活动。(3分)
资料一:位于广州珠江新城CBD的猎德涌,昔日是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经过有效治理,如今猎德涌鱼儿畅游,白鹭嬉戏,呈现出一幅和谐的生态画面。而同在天河区内的沙河涌、车陂涌等河涌,也因水清岸绿的风光,吸引着市民流连驻足。
资料二:广东各地市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开展“河小青”常态化护河志愿行动,逐步建立起“共青团+青年环保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青年突击队”模式的“河小青”队伍。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各条河流总能看到“河小青”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奋发有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
资料三:参加志愿者活动让大家受益匪浅。“今天我学会了一些关于河涌治理的知识,比如哪些排污是违规的,哪些是排污水和雨水的管道,以及河涌旁边盖子标识的用处。以后我们要保护河涌,不能随手把垃圾扔进河里,否则会污染水源。”一位志愿者说。
倾听山水故事
中国人自古便有山水情怀。郦道元惊叹三峡的山险水急,陶弘景沉醉楠溪江的奇山异水。汪曾祺说:“其实看山看水看雨看月看桥看井,看的都是人生。”
烟雨龙虎山
朱干金
①早春的细雨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泸溪河上,河面和沿岸的山间升起淡淡的云烟。刚有些许返绿的座座山体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竹筏缓缓掠过,像是驶入了一幅绝美的水墨绘就的烟雨江南画卷。
②这观感和我三十年前的夏天第一次到访龙虎山完全不一样。那年我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踌躇满志,特意买了一双登山鞋,准备到龙虎山酣畅淋漓地登一回高峰。可是到达这里后,满眼都是大石头般的山包,圆滚滚地散落在泸溪河沿岸,全无壁立千仞的气势。
③那时我还没见识过什么山,以为山都应该像语文课本里写的那样高耸入云,让人心生畏惧又有征服的欲望。这龙虎山的外形离我的期望实在有点远,因此心中不免失望。
④第二次到龙虎山是十年前的晚秋,气候宜人,我的感受也更深刻。我陪客人走在象鼻山的栈道上,见长长的“象鼻子”深深扎入泥土,惊叹龙虎山中也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程式化的讲解和巡礼似的参观后,宾主两欢,各自散去。遗憾的是,这次我的大部分心思都在招呼客人,虽然现学现卖一些有关龙虎山的知识后,对龙虎山有了更多理性的认同,却没时间静下心来慢慢体会。
⑤今年,我第三次来到龙虎山,总的感觉像是走进了一幅绝美的水墨绘就的烟雨江南画卷,欣赏与惊叹交替出现在我的脑海。这次来赶上了淅淅沥沥的春雨。雨雾浸润过山,浸润过河,也将一种舒缓、静谧、悠远和神秘的气息刻入我的记忆。
⑥位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有着典型的丹霞地貌。一条明净的泸溪河,玉带般串起沿岸的山峰。天气乍暖还寒,又不是周末,泸溪河上只有两只竹筏轻轻漂浮,艄公的竹篙不紧不慢地探向水中,在鹅卵石上碰撞出清脆的回响。
⑦河畔,苍黄色野草不紧不慢地吸吮着雨水,颜色越来越鲜嫩。从仙人城乘坐天梯到达山顶后,远眺泸溪河及岸边峰林波浪般地向前翻涌,山体被雨水浸湿后,颜色由红褐色转为深沉的黑褐色,看过去恰似一幅油画,色彩丰富而厚重。
⑧这次来龙虎山,我已做过功课,知道丹霞地貌也是在不断发育演变的。龙虎山属于丹霞地貌的老年早期。经过上亿年的时光打磨,龙虎山的丹霞峰林已经较为疏散,逐渐独立的山峰点缀在河流两岸,勾勒出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轮廓。
⑨这些我年少时看不上的、大石头般的山包,从那么遥远的时间深处走来,也曾陡峭,也曾鲜衣怒马。如今,它们像看尽世事沧桑的老者,将多少故事深藏在沉默里。《水浒传》开篇就写到龙虎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想来施耐庵是懂得龙虎山的,他既懂龙虎山的山水之美,也懂龙虎山的内涵。而我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才有些读懂了“龙虎天下绝”这句话。除了惊叹,我不知用什么言语才能形容此时的感受了。
⑩我离开龙虎山时,泸溪河上的烟雨还未散去,烟雨中的一些谜也没有解开。祖先的智慧让一代又一代人一次次仰望。(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通过描述作者三次游览龙虎山的经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
B.作者着重写了第三次游龙虎山的情形,描绘了龙虎山的自然美景。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野草在春雨的滋润下鲜嫩的特点。
D.文中引用《水浒传》中关于龙虎山的描绘内容,旨在突出龙虎山历史悠久的特点。
7.作者三次来到龙虎山,每一次来龙虎山所见之景和观赏的感受都不大相同。请认真阅读文章,完成梳理。(3分)
次数 龙虎山之景 作者的感受
第一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免失望
第二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惊叹、遗憾,对龙虎山有了更多理性的认同
第三次 一幅绝美的水墨绘就的烟雨江南画卷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请揣摩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从修辞的角度品析其表达效果。(3分)
9.文章在开头插叙自己第一、第二次游览龙虎山的经历,有何作用? (4分)
10.读完这篇文章,同学们围绕文章的标题展开了讨论,请你积极参与。(提示:对文章标题的分析,可以从文章内容、结构等方面入手)(6分)
刘盈:我觉得这篇文章标题完全可以用“龙虎山烟雨”呀,为什么要用“烟雨龙虎山”呢?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盈:听你这么一说,确实是“烟雨龙虎山”这个标题更好。
 探文人风度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艾子使于燕,燕王曰:“吾小国也,日为强秦所侵,征求无已,吾国无以供之欲革兵一战又力弱不足以拒敌如之何则可?先生为谋之。”艾子曰:“昔有龙王,逢一蛙于海滨,相问讯后,蛙问龙王曰:‘王之居处何如?’王曰:‘珠宫贝阙,翚飞璇题①。’龙复问:‘汝之居处何若?’蛙曰:‘绿苔碧草,清泉白石。’复问曰:‘王之喜怒如何?’龙曰:‘吾喜则时降膏泽②,使五谷丰稔;怒则先之以暴风,次之以震霆,继之以飞电,使千里之内寸草不留。’龙谓蛙曰:‘汝之喜怒何如?’曰:‘吾之喜,则清风明月,一部鼓吹③;怒,则先之以努眼④,次之以腹胀,然后至于胀过而休。’”于是燕王有惭色。
(选自《艾子杂说》,有删改)
【注释】①翚(huī)飞璇题:屋檐高高扬起,椽头用美玉装饰。②膏泽:滋润土壤的雨水。③鼓吹:古代的一种器乐合奏。④努眼:把眼睛睁大,眼珠突出。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_______
(2)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__
(3)先生为谋之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至于胀过而休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4处)(3分)
吾 国 无 以 供 之 欲 革 兵 一 战 又 力 弱 不 足 以 拒 敌 如 之 何 则 可?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吾小国也,日为强秦所侵,征求无已。
14.请根据你对【甲】【乙】两个选文的理解,补充以下几位同学的对话内容。(6分)
小语:【甲】文韩愈表面上写千里马的遭遇,实际上借千里马表达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2分)
小文:【乙】文也运用了这一手法,借助龙和蛙的对话,旨在告诉燕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诵:我还发现两文在表明观点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对比”这一技巧,你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交流有技巧,能更好地传达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2分)
游·山川胜迹
15.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游览天门山,李白提笔写下《望天门山》,表达自己的豪迈之情;游历龙虎山,朱干金写下《烟雨龙虎山》,抒写自己的遐想与感慨……
你曾经到哪里旅游过呢?请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感触最深的名胜古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记述你的游览经历、感受与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
1. (1)溯 (2)浴
2. 示例:“浇、灌、溉”是人们向田地或植物供水的动作,“溯、游、洄”是人渡水的动作,“沐、浴、洗”是日常洗漱的动作。
3. (1)①在河之洲 ②波撼岳阳城
③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④缘溪行
(2)示例一:“潭影空人心”,小而深为潭,潭水清澈幽深,临潭照影,心中的一切杂念顿时消失殆尽,让人内心宁静。
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泊连泊为泽,在这浩瀚的云梦大泽上,水汽蒸腾,诗人心胸开阔,震撼不已。
示例三:“缘溪行”,山间小河沟为溪,溪水蜿蜒,幽深僻远,溪水引着渔人进入落英缤纷的桃花林,颇有神秘之感。
(3)示例:夹在两山间的溪流为“涧”,涧虽小,但清水流淌,泛舟其中,也自在惬意,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4. 示例:圣甲虫:它像默默奋进的溪流,坚毅执着。它专注于自己的使命,不辞辛劳地滚动粪球,哪怕道路崎岖、困难重重也绝不放弃。在推运粪球的过程中,它常常会遇到粪球卡在缝隙、被其他动物抢夺等挫折,但它始终坚持不懈。它以勤奋执着、永不停歇的姿态,展现着生命的韧性与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5. (1)示例:①策划组 ②巡查入河排污口设置情况,巡查有无新增入河湖污染源、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投肥养殖污染、船舶港口污染等情况
(2)示例一:榕树:夏日茂盛的榕树,你如一把撑开的绿色巨伞,给每一个纳凉人带来清凉。
示例二:垂柳:婆娑的垂柳,你如温柔姑娘的秀发,让每一缕春风都柔媚娇俏。
示例三:木棉:灿烂明艳的木棉,你如燃烧的火炬,给人们带来了一份跃动的惊喜。
(3)示例:保护河流,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河流,人人有责,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建设美丽中国;参加志愿者活动会使我们获益匪浅。
6. D 点拨:根据文中第⑨段“想来施耐庵是懂得龙虎山的,他既懂龙虎山的山水之美,也懂龙虎山的内涵”可知,文中引用《水浒传》中关于龙虎山的描绘内容,是为了表现龙虎山的山水之美和内涵,而非突出龙虎山历史悠久。
7. ①大石头般的山包,圆滚滚地散落在泸溪河沿岸
②龙虎山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象鼻山等景观
③惊叹于龙虎山的山水之美和内涵,感叹自己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才有些读懂“龙虎天下绝”这句话(每空1分)
8.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水浸湿后的龙虎山比作色彩丰富而厚重的油画,(1分)生动地展现了龙虎山的壮美,(1分)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1分)
9. 作者第一次夏季游山,因没见到期待的壁立千仞而感到失望;(1分)第二次晚秋游山,对龙虎山有了更多的理性认同,却因任务在身未能细细品味。(1分)前两次游山为写第三次春雨中欣赏美景、感知智慧起铺垫作用,突出了烟雨龙虎山之美,丰富了读者的认识。(2分)
10. “烟雨龙虎山”将“烟雨”置于“龙虎山”之前,强调了烟雨这一自然元素对龙虎山景色的独特影响,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3分)以“烟雨龙虎山”为标题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逻辑,让读者在第一时间感受到烟雨的氛围,进而联想到烟雨中的龙虎山美景。而“龙虎山烟雨”只是表明文章描写的是龙虎山的烟雨,不能突出龙虎山其他景物的特点。(3分)
11. (1)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2)有时
(3)谋划,出主意 (4)停止,罢休
12. 吾国无以供之/欲革兵一战/又力弱/不足以拒敌/如之何则可?
13. (1)用马鞭驱赶它,却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发挥全部才能,使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2)我的国家是个小国,天天被强大的秦国侵犯,征敛勒索没完没了。
14. (1)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2)托物寓意
(3)像青蛙一样安闲自在地生活,知足常乐,也是一种幸福
(4)【甲】文将“千里马常有”和“伯乐不常有”对比,【乙】文将龙与蛙的生活态度对比
【乙参考译文】艾子出使燕国,燕王说:“我的国家是个小国,天天被强大的秦国侵犯,征敛勒索没完没了,我国没办法供给他们,想要整顿军队打一仗,又实力弱小,不足以抵抗敌人,该怎么办才好呢?先生您替我出出主意。”艾子说:“从前有个龙王,在海边碰到一只青蛙,相互问候之后,青蛙问龙王:‘您居住的地方怎么样?’龙王说:‘珍珠做的宫殿,贝壳做的阙楼,屋檐高高扬起,椽头用美玉装饰。’龙王又问:‘你居住的地方怎么样?’青蛙说:‘绿色的苔藓,碧绿的青草,清澈的泉水,白色的石头。’(青蛙)又问:‘您的喜怒是怎样的?’龙王说:‘我高兴的时候就按时降下滋润土壤的雨水,使五谷丰收;发怒的时候就先刮起暴风,接着施以雷霆,再接着发出闪电,使千里之内寸草不留。’龙王对青蛙说:‘你的喜怒又是怎样的?’(青蛙)说:‘我高兴的时候,就伴着清风明月来一场器乐合奏;发怒的时候,先把眼睛睁大,眼珠突出,接着是鼓起肚子,直到肚子鼓起之后才罢休。’”于是燕王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15. 略。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