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
活动一 解“游”,理解“游”的文化内涵
1.同学们就对“游记”和“游历”的理解各抒己见。请你按照要求完成问题。(8分)
小文:“游历”指到远地游览,侧重于在行走的过程中拓宽眼界、增长见识和提升修养。在古代,许多文人都通过游历来寻找灵感,创作出【甲】____________(脍炙人口/叹为观止)的文学作品。他们在游历的过程中,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更体验到了不同地域的【乙】____________(人情世故/风土人情),从而丰富了内心世界。
小语:“游记”就是记游,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或著作,是对一次出行、游览、参观……等的记录。这里的“游”有多种含义:游历、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
小佳:你们都说得很好!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生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写游记来叙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感受瞬息万变的自然,yín yǒng不朽诗篇,抒发独特情思。让我们一起参加“找寻旅游达人”的活动吧!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瞬(  )息万变       yín yǒng(    )
(2)给【甲】【乙】两处选填恰当的词语。(2分)
(3)根据下面的表格和“游”的字体演变过程,判断“游”字属于哪一种造字法。____________(2分)
“游”的字体演变过程:
(4)画线的句子有一处标点错误,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2.海山学校校团委准备邀请市文化馆的杨老师进行主题讲座。请你结合下面的海报信息,拟写一封邀请函。要求格式正确,信息完整,语言得体。(4分)
邀请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水之美,古今共赏,古诗文也可成为“游历攻略”。下面是小田整理的“跟着诗文去旅行”表格,请你补全内容。(6分)
跟着诗文去旅行
行踪 诗文名句 出处 诗文中所见
秦地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 河边长着茂密的芦苇,晶莹透亮的露水凝结成白色的霜。
长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秦辅卫着长安,气势雄伟,岷江的五个渡口,风烟迷蒙。
江苏兴福寺 (3)竹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 竹间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整体环境幽静美妙。
桃花源 (4)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 桃花林落花满地,草木新鲜美好。
黄州定慧院 (5)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夜深人静,残月高挂在枝叶稀疏的梧桐树上方。
活动二 品“游”,感受古人漫游山水的情思
同学们阅读并学习了古代山水游记。请阅读下面内容,完成问题。(1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也,非可强为,亦无庸强求。
(选自况周颐《蕙风词话》,有删改)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          
B.以其境过清/濯清涟而不妖
C.非可强为,亦无庸强求/忍能对面为盗贼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古人对山水的感知,不拘于形,无所不及。清人郑日奎在《游钓台记》中提到很多创新游法,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神游”等多种。请据此填写下表中古人的“游法”。(4分)
语句 作家作品 游法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水入口,第桥舌舐腭,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是为禊泉。 张岱《陶庵梦忆》 舌游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文认为,文人面对风雨江山有一颗“万不得已”的“词心”,才能写出真切感人的作品。阅读【甲】文,说说柳宗元的“词心”是什么。他的“词心”在作品中是怎么表现出来的?(3分)
8.柳宗元寄情山水,但他苦闷的心情仍然没有得到缓解。假如你可以穿越时空,请你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其语录,对柳宗元进行劝说。(无须考虑人物朝代)(3分)
人物 语录 出处
陶渊明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苏轼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庄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鱼》
活动三 “梦”游,跟着作家去旅行
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9分)
稻城记
李 春
①我2009年国庆节去了稻城,和同事龚垠辉一起。
②对普通游客来说,从迪庆进稻城只有一辆中巴车。
③这辆中巴车像是用废旧零件临时组装起来的车辆,唯一让人放心的是它的藏族驾驶员,卷毛、黝黑、瘦小,因黑而显得健康,因瘦而显得干练。六点钟,车子准时出发,没多久便出了城。道路越来越窄,整个高原像是只有这条路和这辆车,孤独、寂静。[A]司机注视前方,目光坚定,双手在方向盘上熟练而快速地绕来绕去,像在扯拉面,仿佛双手的肌肉记忆已经代替了大脑反应,开车已经不需要脑袋,这双手已经熟悉了每一道弯、每一个坑。道路坑坑洼洼,车子在路上跳来跳去,灯光忽上忽下。
④我坐在发动机旁边,发动机散发出的热量让人昏昏欲睡。再醒来的时候,恍若置身于一个神话世界。这是早上的高原,干净得让人流泪,仿佛除了风从来没有人来过,一片创世之初的大地,从未被人类踏足过的大地,我第一次坚信这才是大地最初的样子,这才应该是大地的起点或者终点。又走了一段,车外的景象忽然完全变了,光秃秃的树干兀立于山间,整齐划一,仿佛经历过一次战役,或者是山火、雷击,原始、苍凉,使人不敢贸然前进。
⑤刚进稻城县城,正是中秋时节,已有阵阵寒意。金秋的夕阳把叶子染得比其本身更黄,河流干净清澈,像是刚刚诞生的样子。这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界,没有一点社会属性。这时,眼睛终于恢复了初始的功能,变成了比相机更值得信任的东西。
⑥在县城唯一的一条主街上,站满了狗,它们不避让人也不避让车,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反倒是人和车都要避让着它们。一些狗伏在斑马线上,根本不理会这些画在地上的“规则”,仿佛它们才是这里的规则制定者,这是它们的地盘,斑马线只是后来者无效的涂鸦。这些狗完全不像上海的狗、北京的狗、成都的狗、昆明的狗,那些狗早已变成了文明的附和者、人类的谄媚者。[B]这里的狗不一样,它们不是人的附庸和玩物,它们像狼,像一颗颗随时会出膛的炮弹,健硕、凶狠、充满杀气,不停地兜着圈子,竖着尾巴,审视每一个外来者。
⑦我们中午直达亚丁,目的地是神山仙乃日。我们徒步而上,到达冲古寺的时候,已是下午三四点钟,神山仙乃日就在眼前。蓝天底下,雪山白得让人心碎,骄阳和白雪如此神奇地共处一地,让人怀疑时空错位。神山峰尖的白雪融化成源源不断的白云,仿佛正在发功,把一缕缕白云向各个方向输送。我感觉在山的内部,一定有用不完的白云,我们沿途所见的白云,一定都是从这里出发的。
⑧晚上八九点的时候,月亮已经挂在雪山上空。天哪,霎时间,雪山仿佛全部换装,一个通体透明的银色世界忽然出现在了眼前。白天草木的绿色和山峦的青色全部褪去,眼下它们变成了雪山的暗部,我准备的所有形容词悉数失效,只知道这是一个可以消灭黑暗的世界。尽管牛粪气味扑鼻,但屋外干净圣洁,宛若一个水晶般的世界,高洁、柔软、清澈而微凉。白天的雪山是父性的,夜晚的雪山是母性的。白天的雪山,你在它之外,而现在的雪山,你在它之中,仿佛哪里都不可以动,一动你就会把它弄脏了,走在里面也必须轻手轻脚,不能影响它。它的静,是一种自我洁净。
⑨没多久,我开始有了高原反应,头痛欲裂,龚老吓坏了,急忙带我下山。半路截到两匹下山的马,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们一路骑到山下,离开了这个银色天堂。说来奇怪,一到山下,高原反应自然消失了,刚刚发生的一切,恍若梦境。
⑩我们返回的时候是10月3日,树叶明显地加速飘落,像是计算好了时间。
据说,现在的亚丁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设施齐全,服务到位,舒适、便捷、现代,迎合了世俗的需求。听说山顶还修起了栈道,轮椅都可以轻松到达雪山跟前,像是逛一个公园那样容易。在雪山面前,人人可以举起相机、手机对着它一阵猛拍,雪山,因此不再威严,像被示众。(有删改)
◎梳理发现
9.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梳理。(3分)
【发现】稻城印象:纯粹、梦幻
◎欣赏品味
10.作者的稻城之行有奇遇,结合文中[A][B]两处画线句进行品析,感受作者的情感。(6分)
11.稻城亚丁的“神山仙乃日”令人惊叹,你会选用哪一组关键词概括作者笔下的奇景?结合具体内容,简述理由。(4分)
A.动与静    B.父性与母性
◎感悟思考
12.“纯粹、梦幻”两个词语能否帮助你深入理解结尾段的深意?结合文章,加以阐述。(6分)
活动四 悟“游”,在经典名著中深度沉潜
13.如果把每部经典著作都比作一个景点,那么游览这些景点最好有一个向导,《经典常谈》正好充当了这一角色。请完成下表中的相关任务。(4分)
《经典常谈》选段 任务单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1)选段谈的经典是《____________》。(1分) (2)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在学习该经典时常常提到的诗歌表现形式:______________。(1分) (3)请你用一句话说说阅读该经典的意义。(2分)
14.读经典,悟成长。经典著作不乏各路读者的评价,请你从下面的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原著内容谈谈对相应读者评价的理解。(3分)
备选名著 读者评价
《骆驼祥子》 处处写他(祥子)那一死儿的守常,不能应变,那股子又争又让,半推半就,含着辣又嚼着甜,软不是,硬不成的劲儿,实在很出色。——毕树棠
《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 这本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我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张洁
活动五 写“游”,状写“游”事与“游”思
15.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在山水中,我们看到了自然景色,也看到了历史和文化;看到了别人的故事,也看到了自己的内心……请任选一项任务完成写作,参加学校“旅游达人”的评选活动。
任务一:写一篇游记,记录自己游览“山水”时的经历和感受。
任务二: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与“山水”有关的故事。
要求: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答案
1. (1)shùn 吟咏
(2)脍炙人口 风土人情
(3)形声 (4)删去“……”。
2. 示例:
尊敬的杨老师:
您好!“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山水文化,我们海山学校计划开展“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主题讲座。诚邀您于×年7月10日下午3点在我校一楼报告厅为同学们作主题讲座。期待您的精彩讲座!
海山学校校团委
×年7月1日
3. (1)白露为霜 (2)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3)禅房花木深 (4)落英缤纷 (5)漏断人初静
4. C 点拨:A.可:大约/可以;B.清:凄清/清澈,表现;C.为:都是“做”的意思;D.从:自,由/跟随。故选C。
5. 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6. ①耳游 ②目游 ③目游 ④神游
7. “词心”:悲凉凄苦、抑郁忧伤的心境。
通过描写小石潭的石、水、游鱼等,渲染了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在这种凄清环境的影响下,作者自然而然表达出悲凉凄苦的情感。
8. 示例:我选苏轼。
劝说话语:有美景如此,为何还深陷于不被赏识的悲伤中呢?在官场上实现不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也可以寄情山水,像苏轼一样洒脱。“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安闲自适,也可以快意一生。
【乙参考译文】我倾听风雨的声音,我观赏江山的景色,常常觉得在风雨江山之外有不得不表达的情感和体会。这种不得不表达的情感和体会,就是词心。能够用我的语言写我的心境,这就是我的词作。这些不得不表达的情感和体会,是由我的内心酝酿出来的,就是我的词作中的真情实感,(这种真情实感的表达)是不可以强迫做到的,也不用强行追求。
9. (1)光秃秃的树干
(2)县城的狗
(3)月亮照耀下,此处宛若一个水晶般的世界(每空1分)
10. [A]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司机开车的动作比喻成“扯拉面”,凸显司机驾驶技术娴熟、镇定自若,体现了“我”的惊奇、敬佩。(3分)[B]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出膛的炮弹”形象地写出了狗有狼一般的野性,健硕、凶狠,充满杀气,体现了“我”对稻城这片让狗具有野性美的土地的惊叹。(3分)
11. 示例一:选A.动与静。(1分)白天,雪山上的雪融化成源源不断的白云,向各个方向流动,这是“动之美”;(1分)夜晚,月光下的雪山全部换装,草木和山峦变成雪山的暗部,此处宛若一个水晶般的世界,干净圣洁,这是“静之美”。(1分)动与静,体现了神山仙乃日昼夜之美对作者心灵的触动,对灵魂的净化。(1分)
示例二:选B.父性与母性。(1分)白天的雪山是父性的,雪山上的白雪融化成源源不断的白云,仿佛正在发功,充满力量感。(1分)夜晚的雪山是母性的,白天的青绿色褪去,雪山全部换装,在月光的照耀下化为通体透明的银色世界,变得圣洁而柔软。(1分)父性与母性,体现了神山仙乃日昼夜变化之美对作者心灵的触动,对灵魂的净化。(1分)
12. 示例:能。稻城的狗让作者感受到野性之美;稻城的草木、雪山让作者体会到自然的纯净、神圣。稻城在作者眼里是纯粹的、梦幻的。作者在结尾处写了人们如今对雪山失去了敬畏之心,原来纯粹、梦幻的稻城带给人的生命体验也不复存在,表达了作者的无奈、惋惜之情,以及对原始之美、纯粹之美、野性之美的留恋和追寻。(6分)
13. (1)诗经
(2)重章叠句
(3)示例:阅读《诗经》中那些一唱三叹的句子,我们可以感受古典诗歌中蕴含的音韵美,体会古代社会特有的民俗与风情。
14. 示例一:选择名著《骆驼祥子》。说他“守常,不能应变”,是因为他将拉车当成了自己唯一的出路,一旦靠拉车谋求更好生活的理想破灭,便陷入颓废的迷惘和痛苦的堕落中。说他“又争又让,半推半就”,“争”体现在怒辞杨宅、短暂反抗刘四爷的权威等情节中,“让”体现在被迫与虎妞成亲、被孙侦探敲诈等情节中。作者由此塑造了一个欲独立自主而不得,被黑暗旧社会残酷压迫和剥削而逐渐走向堕落的底层贫苦人民形象。
示例二:选择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保尔还艰难地进行文学创作,以此方式继续战斗,这体现了他的英雄主义。保尔在革命理想与爱情的两难选择中,割舍了爱情,离开了丽达,即便后来与丽达相见时坦言自己的遗憾,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革命热情,这体现了他的理想主义。在红军骑兵部队作战时,保尔头部受重伤,右眼失明,但他仍坚持战斗,展现了无畏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
15. 略。
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