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格尔木市三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学业能力评鉴二(期中)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海省格尔木市三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学业能力评鉴二(期中)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周期学业能力评鉴
九年级语文(二)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历史的炬光映照青春面庞,时代的召唤激荡少年胸怀。学校特别策划“薪火相传·少年砺
志”主题活动,邀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得分
评卷人
一、
基础知识(28分)
【探深意】
1,五千年文明积淀成笔下乾坤,九万里志向凝结于字里锋芒。请你将主题“薪火相传·少
年砺志”八个字用正楷或行书正确、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在笔墨流转间体悟“薪火”与“砺
志”的深意。(2分)
2.有同学认为标题中的“砺”应改为“立”,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下图《现代汉语
字典》中的释义说明理由。(2分)
立设物的袋不车
i(书)0磨刀石。●磨(刀):
竿见影引把梯子~起来。●直立的:~柜引~
砺(礪)路
轴一领。。团建立,树立:一功|一志。●
【砺石】ishi(书) 0磨刀石。●粗石。
圆制定:订立:~法一约一个字据。●指君
主即位。●团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嗣
【吟诗篇】
学校开展“诗意栖居”经典诵读会,下面是小青选的一首现代诗,赛前为了更好地理解诗
歌内涵,体会诗中“龙马精神”的中华文化,小青作了相应准备。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龙·马·酒神颂
龙腾高天
仿佛
从云峰间破空而出
龙如马,马如龙
磅礴的气势
龙马从河图洛书的漩涡里跃出
呼啸过茫茫的海陆
龙与马的组合大写的图腾—
震shuò()洪荒,辉煌日出
盘旋呵盘旋
龙马唤来的雨水染绿
仿佛精卫衔着枯技追逐夸父
青青的岛屿和太行山的鸿图
翻滚阿翻滚
(Q2)九年级语文(二)第1页(共10页)
3.诗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1分)
A.xuan
B.xuan
4.给诗中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1分)
A.烁
B,铄
5.请仿照波浪线部分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使诗歌内容完整连贯。(2分)
6.小海要参加古诗文吟诵,下面是他写的部分手稿。请你将其补充完整。(10分)
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土之上,仰望浩瀚历史的星空,居于中间的“人”,是为賡续千年
文化的薪火所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1)
,(2)
”的忧乐精神,是照亮家国情怀的永恒薪火;欧阳修《醉翁亭
记》中…(3)
,(4)
”的超然境
界,是温暖心灵的人文薪火;李白《行路难》(其一)中“(5)
-,(6)
”的豪迈气概,是激励奋进的精神薪火;刘禹锡《酬乐
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7)
,(8)
”的豁达胸襟,是启迪智慧的哲思薪火;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欲为
圣明除弊事,(9)
”的责任担当,是砥砺品格的道德薪火;
温庭筠《商山早行》中“(10)
枳花明驿墙”的生活意趣,
是滋养审美的艺术薪火一这些生生不息的精神薪火,汇聚成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火炬,正等
待着新时代的少年们高举传承,让这文明之火永远照亮人类的精神家园。
【悟道】
学校开展“探寻自然智慧,传承生态文明”调查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相关资料。请
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中华传统典籍中的自然观
著作
原文
启示
《老子》
道法自然
人应该向自然学习
《孟子》
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不向自然过度索取
《庄子》
万物与我为一
万物与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材料二】
自然界有一种被称为“不死之身”的生物一涡虫,它长度不足】厘米,有一双滴溜溜的
斗鸡眼,身体中下部位还有个“长鼻子”(进食器官)。它拥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哪怕被大卸
八块,欧掉尾巴甚至头部,也能再生成为完整的个体。下图是涡虫头部再生过程活体图像。
Day 0
Day 1
Day 3
Day 5
Day 7 Day 25
前不久,神舟二十号栽人飞船顺利升空,山东理工大学提供的涡虫作为科研对象也被一
起带上天,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涡虫大约70%的基因能在人类基因组中找
到同源序列,或许某一天,人类能借鉴自然界实现器官再造与抗表老的终极目标,而这一切、
可能就是从这些不足1厘米长的小虫开始的。
(Q2)九年级语文(二)第2页(共10页)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周期学业能力评鉴
九年级语文(二)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28分)
1.(2分)略
2.(2分)不同意。“砺”有“磨(刀)”之意,可引申为磨炼,“少年砺志”指少年在
成长中磨炼意志;“立”主要是建立、树立等意思,“立志”侧重确立志向。主题中“砺志”
强调借时代等“薪火”磨炼意志,契合研学活动借传承促成长、磨炼少年的内涵,“立”
无法体现“磨炼”这层深意,所以不能改。(答“同意”不得分)
3.(1分)A
4.(1分)A
5.(2分)示例:愚公劈开大山效法盘古
6.(10分,每空1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
(2)后天下之乐而乐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在乎山水之间也
(5)长风破浪会有时
(6)直挂云帆济沧海
(7)沉舟侧胖千帆过
(8)病树前头万木春
(9)肯将衰朽惜残年
(10)槲叶落山路
7.(4分)(1)(2分)人类应当学习自然界的智慧,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2分)人类是否有权随意改造自然生物基因以服务自身(或:器官再造技
术应用是否会引发社会资源分配不公、身份伦理混乱)
8.(2分)示例一:存在。我认为人为干预花期是人向自然过度索取的做法,因
为这样有可能会破坏自然生态。
示例二:不存在。我认为人为干预花期的做法是利用自然服务于人类,只要控制在
合理的范围内,就不会引发生态问题,并没有向自然过度索取。
9.(4分,每空2分)示例:(1)拍摄涡虫的形态、再生过程动画,结合神舟二
十号搭载涡虫开展实验的新闻画面
(2)搭配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景画面,配音强调“传承传统自然观,
以自然智慧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
二、阅读(42分)
(一)(14分)
10.(5分,每空1分)(1)②(2)白描(3)客居、旅居(4)动静结合
(5)逆水而行
(Q2)九年级语文(二)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1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通过对明月的观察,领悟“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
(1分)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借雪景的纯净,寄托文人孤高绝俗的精神追求;(1
分)周密在《观潮》中通过描写潮水的雄浑气势,展现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赞叹。(1
分)三篇作品都体现了古代文人观察自然、感悟人生的审美方式。(1分)
12.(2分)示例:月一文化寓意上,月常象征思念、团圆、永恒等。在《水调
歌头》中,月是情感与哲思的载体,苏轼借月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又因月的阴晴圆缺悟
透人生悲欢离合,让月的传统思念寓意,增添了豁达面对缺憾的独特内涵。
13.(3分)示例: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闻名天下的钱塘江观潮胜
地!大家请看,远处那条“银线”正化作“玉城雪岭”向我们奔涌而来,听这“雷霆”般的轰
鸣!正如南宋诗人所赞“海阔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您瞧,这潮不仅景奇,还有精彩的
水军演练、吴儿弄潮,定让您大饱眼福,感受大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震撼!
(二)(17分)
14.守护方式:四爷一以隐晦的抗争式守护为主。面对鬼子少佐的逼迫,他表面
教戏,实则借戏曲细节(将少佐扮演的“青年曹操”画成《阳平关》中“暮年败亡曹操”
的脸谱)隐喻羞辱敌人,既避免直接冲突、保护家人,又以传统文化为武器坚守民族尊
严,是危机中的“智慧反击”。(2分)
回乡年轻人一以主动的传承式守护为主。针对柳琴戏“青黄不接”的困境,他们组
建庄户剧团、聘请传承人教学,推动戏曲传承,让传统文化回归日常生活,是和平时期
的“活力复兴”。(2分)
差异原因:时代背景不同:四爷处于战争侵略时期,核心矛盾是“民族生存与尊严”,
守护需兼顾安全与抗争,故选择隐晦方式;回乡年轻人处于和平发展时期,核心矛盾是
文化断层”,守护需主动传承。(1分)
15.(3分)示例一:选(1)句。通过对比与比喻,精准戳破少佐的虚伪一看
似对戏曲恭敬,实则暗藏武力胁迫的野心,既凸显了四爷对局势的清醒认知,也烘托出
当时环境的紧张与危险,为后文四爷“借戏抗争”的智慧作铺垫,体现四爷的隐忍与警觉。
示例二:选(2)句。通过精准的动作描写与生动的比喻修辞手法,鲜活再现柳琴
戏表演的优美一双扇如凤凰展翅,碎步似行云流水,既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拉魂腔”
的“魂”之所在,也解释了民谚“跑掉绣花鞋”的原因,为后文柳琴戏的复兴埋下情感伏笔。
16.【文本一】的说书人结尾以民间叙事方式强化故事的传奇性,点明脸谱的隐喻
意义,侧重情节收束;(2分)【文本二】的“拉魂腔”描写通过通感手法展现戏曲感染
力,暗示文化传承的希望,侧重意境营造。(2分)
17.艾青的“黎明”:以“叫醒一切不幸者”的姿态,诠释“希望是打破苦难、带来生
(Q2)九年级语文(二)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