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初二年级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2025、11
亲爱的同学:
请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祝你成功!
语文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在活动中,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学校
开展以“聆听美好,温暖前行”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现邀请你一同参与,让我们共
同书写属于自己的美好篇章。
活动一:畅游语文天地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学校初二文学爱好者准备编一份《红山晚报》,他们结合课内所学,搜集课外资料,推
出“古代文人的山水人生”板块,带领同学们领略古代山水诗文的魅力。(6分)
东坡被贬海南时,环境躁热,生活窘迫,日常所需“大率皆无耳”。东坡晚年思念家乡,
京城却杳无消息,他内心常有飘零之感。即便如此,历尽沉浮的东坡仍未泻气,而是享受滴
居蛮荒的自给自足:无炭就借助松明,无墨就请友人相造,无粮则自己不辍劳作…他以乐
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以超脱的胸怀对待苦难,他是绝无仅有的人间绝版。
①作为编辑,你需要对初稿进行校对,这两个加点的错别字请你改正。(2分)
错别字:“躁”应改为:
“泻”应改为:
②为了让同学们能顺利阅读报纸,请给下面两个成语的加点字注拼音。(2分)
①杳()无消息
②不辍()劳作
③文段的画线句有语病,请将句子修改正确。(2分)
2、根据律诗的相关知识,结合诗歌内容,最可能填入横线的选项是()(1分)
春题湖上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A.荷花芳草垂杨渡B.一片笙歌醉里归C.月点波心一颗珠D.人在舟中便是仙
3、小文同学在游览湖心亭时乘兴写下了一副对联,请你将对联补充完整。其中最恰当的一
项是()(1分)
上联:四围山独好,抱
,翠岫遥分云上下。
下联:何处景最奇,隔一帘细雨,
A.几许晴光青螺宛在水中央
B.八面风清青螺宛在水中央
C.八面风清佳人漱玉立湖心
D.几许晴光佳人漱玉立湖心
4、“古代文人的山水人生”专栏的“前言”由小语同学撰写,请帮他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
内容。(6分)
1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是古代文人书写情绪寄托情思的意象,是古代文人寻求
精神独立和生命自由的安居之所。李白初次走出巴蜀群山,看着眼前“①
,江入
大荒流”的开阔景象,心胸也豁然开朗,充满喜悦和期待:崔灏游览黄鹤楼,尽管眼前是
“②
,③
”一派欣欣向荣,但是乐景衬哀情,诗人感慨时光易逝、
物是人非,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王维出使凉州,看到“④
,⑤
”奇特
壮丽的塞外风光,慷慨、悲壮、豪迈之情油然而生;面对山上的松柏,刘桢赞美其傲雪凌寒
的端正品格:⑥
,终岁常端正。古代文人的山水人生真是丰富多彩啊!
5.“文学常识”我知晓,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
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
景必须独立成段。
B.《藤野先生》的作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本文选自他的散文
集《朝花夕拾》。
C.王维,字摩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是北宋诗人、画家,苏轼称他“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D.《美丽的颜色》是一篇人物传记,传记要求真实,为了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作者不
可以发挥想象。
6、班级开展制作“古代山水诗文手册”活动,设计组打算选用“山”与“水”的小篆字卡
来制作扉页,凸显古人在山水间的理想追求。请依据“水”的说文解字,仿照“山”字的解
说,补全字卡。(2分)
山:宣也。宣气,生万物,有石而高。
水:准也。准,平也。
解说:“山”字如石崖高耸,像高峰连绵之形,
象众水并流。
它拔地而起,促生万物。仁者乐山,因山崇高敦厚,
解说:
稳重平和,乃君子大德的化身。
7、小语在搜集山水诗时,对王维的诗特别感兴趣,请你一起参与鉴赏。(3分)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前浦,波澜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释】①山翁,即山简,西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
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
①选择下列适合本诗空缺处的两个词语是()(1分)
A.见近
B.浮见
C.浮动
②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人表达的情感。(2分)
活动二:鉴人物精神之美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文学作品阅读。校文学社开展“读传记·致敬科学家”学习探究活动,小语和小文
为“名家成长路”专题搜集资料时,看到了一篇沈知影的传记文章,请一起阅读,并完成下
面小题。(14分)
22025年八年级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参考答案
2025、11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①(2分)燥、泄
②(2分)
yǎo
chuo
③(2分)他是绝无仅有的人间绝版。去掉“绝无仅有”或“人间绝版”。
2、(1分)C
3、(1分)A
4、(6分,每空1分)①山随平野尽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
③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大漠孤烟直
⑤长河落日圆
⑥冰霜正惨凄,
5、(1分)B
6、(2分)“水”字如众水并流之形,它柔顺平和。水至柔,却能穿石,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利万物而不争,顺其自然,却成就了江河湖海。它教导人们要平和、包容、坚韧、变通,
是儒家君子品格的镜像。
7、①(1分)C
②(2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展现了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
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的画面。“襄阳好风日,留
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意对即可)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文学作品阅读。
8.(4分)①立志抗日追求光明
②奔向四明接受任务③被捕入狱坚守信仰
④1943年下半年一1945年
9.(3分)沈知影从年少时立志投身革命,唱抗战歌曲,参加抗日队伍,转入地下工作…
抗争经验丰富(1分),随着年岁增加而愈加成熟,是一个无私奉献、爱国图强的革命英雄
(1分),极具个人魅力,像一坛陈年好酒,越品越有滋味。沈知影被捕入狱不卑不亢,具
有顽强坚韧的意志;100岁的沈知影还一直做着捐款希望工程、帮助困难群众等社会公益事
业,慷慨无私,乐于奉献(1分)…这些品质就像经典古诗一般百读不厌,永久流传。
10.(1)“一直”指整个夜晚都没能入睡,写出了沈家对战况的担忧和关注(1分)。
(2)通过动词“捏成”“放”“挑”“捏”“戴”“穿”写出沈知影当年做地下工作时的小
心谨慎(1分)。
(3)即影子,要做党的影子,党走到那里,就跟到那里:“影”与“隐”谐音,又有隐
蔽、隐藏的意思(1分)
11.(4分)真实性:“1945年4月”(1分),点出了革命组织被出卖具体的时间,使事件的
叙述明确,保证了叙述的真实可信(1分)。
或:“在两次审讯中,我没有暴露党员身份和组织秘密,也无损害党的言行。”(1分)
引用传主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1分)
生动性:“不低头、不畏惧、不妥协”“他的嘴舌是坚的,他的脊梁是直的,他的骨头是
硬的,他的意志是刚强的”,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突出了沈知影坚强不屈的革命
气节(1分),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3分)材料一选自B.中国教育新闻网(1分)
首先,材料一新闻中提到的事件是李杰团队开展的“美术馆进校园”项目,是美育的一
种新的模式探索,与教育紧密相关,因此从题材上看适合发布于此网站(1分):其次,该
新闻中通过对李杰的采访,生动再现“厕所里的美术馆”建设故事,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可
读性,也适合放在该网站。(1分)
13.(1分)示例:婺城区积极开展“婺剧进校园”活动
14.(1)(1分)了解iSTART团队开展校园美术馆建设的创意来源
(2)(1分)你们具体开展了哪些活动,能不能挑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给我们仔细
讲讲?
15.(4分)
[示例一]美育:尊重学生的创意需求
美育不只发生在课堂中。考虑到学生课间休息甚至放学都很少有时间参观美术馆,李杰
团队倾听孩子的心声,带领着孩子们将自己的异想天开变为现实,把卫生间变成创意展示的
舞台。这个活动动创意生发到厕所美术馆建设整个过程都激发了学生自由的创造与表达,在
这样的环境之下,学生的审美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我为李杰团队点赞!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