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初三年级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2025、11亲爱的同学:请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祝你成功!为了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决定开展“诗意人生读书节”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全面发展。一、积累与运用(20分)小语浏览完课文目录,认为用文字记录美好、传承文化的作家也是英雄,于是写了下面一段感言。请阅读小语的感言,完成后面的题目。是谁在西湖冬日里抒写遗世独立的高洁志趣?是谁在圆月当空时咏起“千里共(chá)娟”的夙愿?时光荏苒,斯人已不知何处,但他们留下了为世人所赞颂的篇章。历经离合悲欢,尝过成败得失,他们不再自怨自艾,而把一缕深藏的情意,凝于笔端的绮丽,夺目妖娆(),兀自清透。闭上眼,只觉得一股清气扑面而来。金秋九月,我们收拾行囊又一次快乐出发!我们与(pīg)婷、鲜妍的人间四月天撞个满怀;在雨果充满情怀与义愤的文字里瞥()见古老东方文明的梦幻剪影—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然后潜身与心灵对视,在精神的深处修建三间小屋,好让灵魂能在广(mào)的时空里得到超脱与安宁…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3分)(chan)娟(ping)婷广(mdo)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拼音。(2分)妖娆(瞥()见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绮丽”在句中是“辞藻华丽考究”意思。B.“鲜妍”在句中是“鲜艳美丽”的意思。C.夙愿:美好的愿望。D.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美丽。4.为讲好“诗意人生”故事,九(1)班级举行“读书节”活动,请你将下面打乱的词语重新组合,形成一副对联,作为本次读书活动的宣传语。(1分)美好人生塑造阅经典读好书文化瑰宝传承上联:下联: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5.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完成(1)(2)小题。(8分)鉴赏手法名家点评诗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①A.比喻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袁行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②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B.乐景衬哀情补充,又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商山早行》的对照。霍松林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③C.借景抒情危,露出英雄失路之悲。钱仲联徐永端《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根据“鉴赏手法”和“名家点评”的内容,补足①②③的诗句。(6分)(2)请从以上三种手法中选择一种,赏析以下诗歌中的划线句。(2分)晴”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竟日莺相和,摩雪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甫流落蜀中时。6.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希望将一首艾青的诗歌献给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英雄们,来表达我们的敬意。你会选择下面三首中的哪一首?请结合具体意象来谈。(3分)黎明的通知(节选)复活的土地(节选)火把(节选)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给我一个火把!”准备欢迎在明朗的天空下“给我一个火把!”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已复活了!“给我一个火把!”就到来一苦难也已成为记忆,你们看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在它温热的胸膛里我这火把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重新漩流着的亮得灼眼啊…的光辉将是战斗者的血液。这是火的世界…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这是光的世界…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7.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1分)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指的是《诗经》里的《国风》,“骚”指的是《诗经》中的《离骚》。B.雨果是英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等。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2025年九年级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语文参考答案2025、11一、积累运用(20分)1.(3分)婵娉2.(2分)ráopie3.(1分)C(夙愿是一直以来的愿望)4.(1分)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读好书塑造美好人生【解析】本题考查对联。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阅经典”“读好书”为动宾结构;“传承”“塑造”为动词;“文化瑰宝”“美好人生”为偏正结构。按照“仄起平收”的原则,“宝”三声,为仄声,“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为上联:“生”一声,为平声,“读好书塑造美好人生”为下联。结合“读书活动”的主题,拟为: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读好书塑造美好人生。5.(1)(6分)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③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2)(2分)示例1:我选“以乐景衬哀情”。“竟日莺相和”和“摩霄鹤数群”体现出莺和鹤结伴高飞时的热闹欢悦,这样的乐景反衬出诗人年华逝去、流离在外的孤单和哀愁。6.(3分)示例:选《黎明的通知》,“黎明”象征光明、温暖,诗歌中,诗人化身黎明希望人们欢迎自己的到来,表达了对抗日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心,对光明的呼唤以及自豪而坚定的爱国情感,是抗日英雄的浴血奋战,帮助中国迎来了黎明,我们可以借此表达对抗日英雄的敬意。示例:选《复活的土地》,“土地”象征遭受战火蹂躏的祖国大地,但在抗日英雄不屈的战斗下,我们的祖国大地取得了胜利,已经复活,是抗日英雄让屈辱的历史成为了记忆,我们应当铭记他们为祖国的和平、安宁洒下的热血。示例:选《火把》,“火把”象征光明、不停歇的战斗,诗歌中“给我一个火把”反复出现,是抗日英雄集结在一起,凝聚成了巨大的力量,这个力量足以抵抗最凶残的侵略,迎来光明和胜利,我们可以借此抒发对抗日英雄的赞美。7.(1分)D8.(1分)C二、阅读理解(40分)(一)小说阅读(15分)9.(4分)(1)(1分)小心、恳切(2)(1分)赔笑脸,唠家常,热情办理(3)(2分)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卢布不办事,政府怎么养了这样一帮见钱眼开、虚伪冷漠的坏家伙!10.(3分)①省略号表示地主说话的断断续续,生动地揭示了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既有拜托文官办事的小心翼翼、谨慎,又有多次被视而不见的尴尬和不知所措,也有多次给小费却于事无补的灰心和绝望,表现了地主畏畏缩缩、卑躬屈膝,又无可奈何的形象(2分):②侧面表现了文官装模作样,官腔十足,见钱眼开,唯利是图,冷漠自私,虚伪贪婪的人物形象:③地主一次又一次的查问,和他无奈之下给小费的行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④地主说话的断断续续和到最后的绝望,折射出以文官为代表的官僚制度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作者对冷漠贪婪官员的讽刺和批判。(②-③写出任意一点可得1分)11.(3分)示例:地主一开始对案件的询问均遭到了文官的无视,第三个卢布递出后,文官立马变得殷勤而恭敬。小说正是通过文官受贿前后对地主态度的变化,构成鲜明的对比,形象地刻画出了文官见钱眼开、势利恶俗的丑态,具有极强的讽刺性。示例:文章通过地主三次无奈放卢布的行动刻画了贪婪的文官形象,将文官贪污受贿、势利恶俗的特点通过多次他视而不见、对地主置之不理的行为加以放大,使之变形,具有极强的讽刺性;小说也通过多次提及警察局官员动笔的沙沙声,暗示了整个警察局都见惯不怪的丑态,讽刺了这种不给钱不好办事的社会风气。12.(5分)示例:①从内容上看,地主的曲意奉承、文官的全然无视、看门人的见怪不怪、环境的肮脏不堪,都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在文本中自然呈现,映射出人物的卑俗恶劣、社会的荒诞黑暗。这一切共同营造出了凄冷的环境氛围,产生了冷洌的效果。②从主题上看,本文无情地揭露了俄国社会底层官员的官僚作风,人浮于事却贪婪无耻,流露出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有力鞭挞,冷洌而毫不留情。③从写作手法上看,小说通过文官受贿前后对地主态度的变化,构成鲜明的对比,形象地刻画出了文官见钱眼开、势利恶俗的丑态,具有极强的讽刺性,显得嘲讽而冷洌。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11 初三期中语文试题.pdf 2025、11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