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海东市平安区2025一2026学年第一学期薄弱学科阶段性评估
九年级语文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试题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学校杂志社准备出版一期主题为“探寻文学经典·涵养优秀品质”的校刊,请你作为编辑
人员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一、基础知识(28分)

【封面设计】

1.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数千年的文学传承孕育了无数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请
你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用正楷或行书正确、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刊印在校刊
的封面上。(2分)


2.有同学不能确定“厚德载物”中“载”的读音,请结合下图《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

选出正确的读音并说明理由。(2分)

载1(戴)21年:一年半三年五~|千
载1(戴)zà①团装我:~客1~货1汽车上满了乘
客◇~誉归来。②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卸~|过~。③

难逢。
载2(戴)z1记载;刊登:登1刊
充满(道路):风雪途1怨声道。④(zà)名姓。
转~|~入史册引于该刊第五期。
载2(载)2à〈书>又;且:歌~舞。另见1628页
z1。
【扉页寄语】
下面是小语为校刊撰写的寄语。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中华民族精神犹如巍娥长城,屹立不倒见延千年
风雨;犹如凌云泰山,雄峙东方,筑就民族脊梁;
…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国家的根、时代的旗,引领我们勇往直
前,共创辉煌。今天,让我们以青春之我,担传承之责;以行动之笔,续写民族精神新的时
代华章。我们当在阅读经典中”()取力量,在实践探索中践行担当,做民族精神的
守护者、传播者,让这份穿越千年的精神火炬,在我们手中燃得更亮,传得更远!

3.寄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1分)
A.zhi
B.shi
(HG)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4.给寄语中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1分)
A.吸
B.汲
5.清仿照波浪线部分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使寄语内容完整连贯。(2分)
6.小文用学过的诗文寄语同学们,请你将其补充完整。(10分)
千百年来,中国人用诗文荡涤灵魂、滋养精神。诗文中有“因思杜陵梦,(1)
”((温庭筠《商山早行》)的思乡之愁;有“寄书长不达,(2)
(杜甫《月夜忆舍弟》)的思亲之苦,更有“(3)
(4)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旷达超脱。今天我们吟诗诵赋,能
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愿我们能拥有刘禹锡“(5)
(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豁达开通和李白“(T)
(8)
”[《行路难》(其一)]的乐观自信,以“俱往矣,(9)
(10)
”的坚定信念,奏响青春的昂扬乐曲,迈向广阔的未来。
【内容选取】
下面是第一板块“君子自强不息”的内容。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这种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复国,苏秦刺股苦读终佩六国
相印,张海迪高位截瘫却自学多国语言、著书立说,用生命诠释坚韧。
【材料二】某中学对300名九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如下:
你认为现在的青少年抗
你对未来有明确目标吗
人数百分比
人数百分比
挫折能力如何
目标十分明确
25%
比较强
23%
在规划之中
40%
比较弱
66%
没有明确目标
35%
不好说
11%
【材料三】
1.01365≈37.8
0.993650.03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懈怠以至深渊。
7.(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自强不息”精神的内涵: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补充一个事例:
0
(2分)
8.(1)写出两条你探究【材料二】表格得出的结论。(不得出现具体数字)(2分)
(2)仔细观察【材料三】的图片中的运算公式并联系文字,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2分)
(HG)九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