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2017年,为纪念曾经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工作30多年的老劳模张秉贵,王府井集团决定,将每年的9月18日设立为张秉贵日,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劳动者,怎会有这样的殊荣?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林为民
(一)关于张秉贵
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让张秉贵不堪回首。新中国成立的50年代初,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他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
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1987年,张秉贵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9岁;1988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大门广场处为其竖立半身铜像至今,陈云同志亲笔为其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二)关于作者
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我国台湾,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林为民自18岁起先后就职于北京日报社、北京晚报社,直至退休。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记者工作。
(三)关于创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昂扬的热情和冲天干劲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张秉贵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被誉为“燕京第九景”。
(四)梳理文章脉络
文章基本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14)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表现。

第二部分:(15-17)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形成。

第三部分:(18-20)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影响。
【思考】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表现了他的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②张秉贵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表现了他体贴入微、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
(五)人物形象
③张秉贵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表现了他的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和蔼亲切。
④张秉贵的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表现了他的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公私分明。
⑤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表现了他自我反省、不断成长的品质。
(五)人物形象
⑥张秉贵忆往昔被兵痞打,今天却收到女顾客的水果而感慨不已,表现了他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品质。
⑦张秉贵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表现他主动求知、严于律己、视“为人民服务”为服务宗旨的品质。
⑧张秉贵去吃夜宵,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意给他拿凳子而受启发,表现了他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觉悟高。
张秉贵是一位热情体贴、细致周到、诚恳耐心的优秀老售货员。
(五)人物形象
(六)剖析描写
文章在描写张秉贵时,运用了许多描写。试着把描写部分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1.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明确: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2.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遇到了什么不顾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
明确: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结合,揭示他的主动耐心、亲切和蔼,善于应对各种顾客。
3.他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
明确: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他的细致周到。  
4.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8年他入党后,想了又想,一个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民服务!
明确: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七)思考探究
1.找出文中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并说说文章为什么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作为标题。
①收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
②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
③张乘费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
④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
行文线索: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
结构特点:
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他、赞扬他的也有脾气爆、对他发火的,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①“心中一团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张秉贵接待顾客时饱满的工作热情。
②“温暖众人心”指顾客满意且以真心回馈张秉贵。③这一标题句式整齐,揭示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标题有何好处?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2.文章以一位青年农民写的一首诗结尾,有什么深意?
①这首诗抒发了他对张秉贵的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主旨。
②这首诗是对张秉贵精神的高度概括,同时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③以诗歌结尾,富有文学色彩,丰富了文章内容,让通讯变得生动活泼。
本文通过叙写“劳模”张秉贵的日常工作,赞美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高度赞扬了张秉贵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
主旨总结
1.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北京各行业涌现出不少榜样人物。张秉贵等人光荣入选“北京榜样”。请阅读下面关于“北京榜样”的文字,依次填入文段横线上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是时代的楷模,他们身上传承着千年古都的古道热肠,更彰显着大国首都的道德风尚。那是一种    ,时刻牢记“首都无小事,事事连政治”;那是一种    ,尽职尽责为打赢改革发展攻坚战贡献智慧和力量;那是一种    ,将奋斗融于岗位、融于人生,用心血和汗水追梦逐梦;那是一种    ,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品格熔铸于真情小事。
① 建设首都的使命担当 ② 凡人善举的人间大爱 ③“拼搏为美”的精神品质 ④ 热爱国家、热爱首都的真挚情怀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第一空“首都无小事,事事连政治”对应“热爱国家、热爱首都的真挚情怀”;第二空“尽职尽责”对应“担当”;第三空“用心血和汗水追梦逐梦”对应“拼搏”;第四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对应“人间大爱”。
2.以下是选自媒体的一段文字,请你认真阅读后,完成下面题目。
新中国成立后劳模辈出。从张秉贵、雷锋到袁隆平、李素丽、郭明义等,这些劳模身上,都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都体现了一个时代劳动者的价值。社会学家艾君在《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一文中对“劳模”作了如下解释和评论:劳模,即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简称,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学习的楷模,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他认为,劳模精神折射着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道德取向。它简洁而深刻地展示着一个时代人之精神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时代思想与情愫。
(1)简要概括“劳模精神”的五个主要特性。
(2)用一句话概括学习劳模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劳模辈出。从张秉贵、雷锋到袁隆平、李素丽、郭明义等,这些劳模身上,都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都体现了一个时代劳动者的价值。社会学家艾君在《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一文中对“劳模”作了如下解释和评论:劳模,即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简称,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学习的楷模,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他认为,劳模精神折射着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道德取向。它简洁而深刻地展示着一个时代人之精神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时代思想与情愫。
(1)简要概括“劳模精神”的五个主要特性。
答: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思想性;教育性。
(2)用一句话概括学习劳模的意义。
答:崇尚劳动光荣,体现劳动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