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师大附中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C C C B B A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C B C A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答案】(14分)(1)背景:王权衰微,乐崩礼坏;德治无法治理乱世;百家争鸣(法家思想的出现)。(任答2点2分)措施:政府颁行《唐律疏议》;(1分)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特别重视儒家伦理中的“孝”;(任答1点得2分)政府颁行礼仪大典《大唐开元礼》。(1分)(2)成果:理学(或程朱理学)。(2分)途径:控制教育与科举,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1点2分,3点6分)18.【答案】(12分)(1)形式: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2分)局限:公民权仅仅局限于本邦成年男性,而大量的妇女、奴隶和外邦人则被排除在外;直接民主下,难以保证参政人员的素质。(1点2分,4分)(2)相似之处:都有类似机构(例如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都实行分权;都实行任期制。(任答2点,2分)完善:南北战争后美国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20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二战后,在妇女运动推动下,妇女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帕克斯的黑人民权行动;马丁·路德·金推动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等。(任答2点2分,4分)19.【答案】(12分)示例一论题: 西汉的边疆治理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发展与民族交融关键词:汉武帝、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府阐述:西汉武帝时期,为解除匈奴威胁、开拓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揭开中原与西域交流的序幕。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派遣军队屯田戍边,推行军政合一的管理模式。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既通过军事威慑保障边疆安全,又以屯田、丝绸之路贸易带动经济发展, 使西域成为多民族交融的前沿。结论:西汉时期的边疆治理,不仅巩固了西北边疆,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拓展和民族交融,更是开创了中央政权对西域的制度化管辖,为后世边疆治理提供了丰富历史经验。(12分)示例二论题:清代对西藏的治理为近代中国西藏版图的奠定提供了历史依据。关键词:清朝、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阐述:清朝立足“因俗而治” 原则治理西藏。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从宗教层面确立中央对西藏宗教领袖的册封权。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执掌西藏军政大权,实现中央对西藏的行政管控。 乾隆帝颁行金瓶掣签制度,规定达赖、班禅转世灵童需经金瓶抽签、中央批准方可认定,以制度化手段杜绝地方势力操控转世流程, 强化中央对宗教事务的主权主导。结论:清朝对西藏的治理,将宗教整合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既维护了边疆稳定,又推动了藏汉民族的交融,为近代中国西藏版图的奠定提供了历史依据。(12分)20.【答案】(14分)(1)背景:列强侵华加剧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兴起。(4分)(2)含义:背景新:服务于抗日救亡与边区建设的时代需求。内容新:融入抗战救亡、生产运动与减租减息等革命主题,渗透新民主主义理论。对象新:以工农群众为创作主体与服务对象,体现“文艺为人民服务” 的创作导向。(6分)(3)作用:起到了思想启蒙与革命动员的作用;推动民族意识觉醒与革命理念传播;壮大了革命的力量;调动群众积极性。(4分)广西师大附中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青铜罍是先秦礼器的一种。在北起内蒙古东部,东南经山东、安徽,南下湖南、广西,西入四川的广阔范围内,都发掘出土有东周时期的青铜罍。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在形制、装饰等方面具有中原晚商至西周早中期同类青铜器的特点,但该类青铜器在西周中期以后就在中原地区消失了。此外,发掘的形制、装饰风格都较一致的蟠龙盖青铜罍和矮体青铜钲的分布范围也与古式青铜罍的分布范围大致相合。据此可知,这几类青铜器古式青铜罍内蒙古宁城县出土 安徽高桥镇出土 四川牟托出土A.呈现了华夏边缘地区对中原地区的巨大影响B.生动展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文化的频繁交流C.其分布状况受到了地理环境的较大影响D.实证了华夏边缘地区之间存在文化交流2.春秋时期的史书中,关于公室旧贵族集团不断衰落和卿大夫集团崛起的内容占据着大量篇幅。比如鲁宣公十五年楚庄王围宋时,两国大夫私自和谈而国君却无可奈何。这反映出当时A.官僚政治制度已产生 B.政治权力的下移趋势C.诸侯采用新选官制度 D.改革和变法运动兴起3.秦统一后,六国文字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从各类出土的文字资料可见,在秦朝覆灭前后,六国故地的人纷纷在各种场合恢复使用本国文字。这反映了A.各地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B.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激化C.秦朝统治基础薄弱 D.新兴士人阶层崛起4.下图是某学者构建的中国古代国家—社会关系的治理模式示意图。这一治理模式治理领域 资源吸取与社会稳定(赋役、治安、礼仪政教、大型水利工程等) 地方性公共产品(通路、水利、救恤、乡勇) 民间内部秩序(三老、乡约、宗族、商人会馆)统治风险 高 中 低影响范围 全国性 区域性 俱乐部性质行政外包组合 强行政、弱外包 行政、外包均衡结合 弱行政、强外包官民互动方式 官为主、民为辅 官民合作 官督民办A.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C.利于降低国家治理成本 D.注重基层的决策自主性5.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实现了男女社会地位平等B.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重要措施C.有助于推动国民政府公务员考试规范化法制化D.《考试法》奠定了近代中国的文官制度的基础6.中国远征军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1942年4月,中国远征军解救被日军围困在缅甸仁安羌的英军7000余人。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发起缅北滇西战役,歼灭日军三万余人。这体现了中国A.大国地位的基本确立 B.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C.抗战反攻阶段的到来 D.逐渐成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7.下表为我国部分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构成表,造成表中变化的原因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构成表(人均消费性支出=100)项目 1990 1995 2000 2008 2009食品 54.25 50.09 39.44 37.89 36.52衣着 13.36 13.55 10.01 10.37 10.47居住 6.98 8.02 11.31 10.19 10.02医疗保健 2.01 3.11 6.36 6.99 6.98交通通信 1.20 5.18 8.54 12.60 13.72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经济改革的渐次推进C.社会保障的全面覆盖 D.开放格局的不断深化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商人为(收)利息而贷出大麦或银子,但既无证人又无文约,那么他将白白丧失他贷出的一切;如果一个人娶妻而没有立文约,那么那女人不是一位妻子。这说明古巴比伦A.契约法律效力显著 B.公民财产缺乏保障C.商业发展受到重视 D.女性社会地位低下9.4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宣布数学是“魔鬼的艺术”,下令把数学家当作异教徒驱逐出境。12世纪,教会学校以算术、几何、天文为高级知识来精确计算时间和历法,推算宗教纪念节日。这些措施旨在A.扼杀自然科学 B.强化思想控制 C.打压封建王权 D.顺应农业需求10.下图是1801—1881年伦敦人口数量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商业革命 B.圈地运动 C.工业革命 D.海外殖民11.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在纯自然状态下所拥有的随心所欲的、天然的自由是有局限的,只有从自然的状态进入社会状态,自由被赋予了道德性之后,自由才能使人们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据此可知,卢梭主张A.自然权力说无法保障自由 B.个人自由应服从社会正义C.个人自由受理性原则约束 D.社会契约保障了个人自由12.19世纪初,一位英国议员在议会中愤怒地指出:“每次内阁更替,政府工作就陷入混乱,那些无能之辈仅凭党派关系就占据重要职位。”该议员意在批评英国A.文官制度体系尚不健全 B.政府行政工作效率低下C.政党分肥干扰政府工作 D.议会选举腐败现象严重13.下图是古代某种选官制度的操作流程。据图所示,可知该制度A.以才能家世为选拔标准 B.选拔官员程序严谨C.使中央集权制度遭破坏 D.扩大封建统治基础14.针对唐代科举中因权势操纵而出现诸多如泄漏试题、调换考卷、冒名顶替等现象,后代采取的完善措施是A.“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B.“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C.“各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D.“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15.“自唐专以文字取科名,有所为词章之学者,其汩没人才益甚。直至本朝,更求工于小楷试帖,束缚为已极矣。官到卿贰,不免于文字之考,何由得经济之才。不思变计,中国断无振兴之机。”与上述观点一致的是A.“若不因时变通,何以见实学而拔真才”B.“师夷之长技以制夷”C.“变法自强,宜仿泰西设议院”D.“习兵战不如习商战”16.下图所示为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政坛上演的“四出大戏”。据此分析可知,从晚清到民国的中国A.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B.民主宪政艰难曲折C.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D.政治局面错综复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法律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是社会治理的工具,着眼于教育与引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春秋时代,王权衰微,诸侯坐大,乐崩礼坏。统治者,士卿以及人民的私欲都在增长,德配、德育、德治已经不能够很好的治理乱世了,也不能给诸侯国以“国富兵强”的方法,所以,以管仲为代表的治国者,运用了“法家”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了“以法治国”的观念。但管仲延续了“以德化民”的传统,让“以法治国”和“以德化民”共同治理国家和天下,形成了“德法共治”的思想和行为。……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华文明基本上就走在这条道路上。——摘编自《中华文明的起源》材料二儒家的道德教化到宋明以后转向带有浓重民间色彩的社会性教化。……在中国传统社会,掌握实际控制权的官吏很少。一个县官有时要控制25到80万人,而所有衙门之内的人有时就是十几个或者几十个。没有军队,没有警察,靠的就是像乡约、社学、圣谕之类的教化力量。——摘编自《中国古代教化传统与乡村文明重建的实践探索》(1)根据材料一,归纳管仲“德法共治”思想形成的背景。结合所学,阐述唐政府贯彻“德法共治”思想的举措。(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儒学开始“转向带有浓重民间色彩的社会性教化”而发展出的理论,并扼要说明其在南宋后向基层全面渗透的途径。(8分)18.古希腊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但近代西方在继承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同时又有突破和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在陶片放逐的投票现场)据说,有一个不识字而又粗鲁的人,把他准备的陶片递给阿里斯提德,要求他写上阿里斯提德的名字。阿里斯提德惊讶地问这个人,阿里斯提德究竟在什么地方伤害过他。那人回答说:“从来没有,我甚至不认识这个人,但是我讨厌到处听到人们称他为‘公正之士’。”阿里斯提德听了之后,一言不发,只是在陶片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还给了他。——摘编自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材料二雅典 美国公民大会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议事会议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主要负责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大部分官员由抽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公民法庭是主要司法机关。 总统是政府最高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司令,每届任期四年。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摘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的形式。并结合所学,分析雅典民主的局限性。(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和美国在权力运行机制上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列举近现代美国民主政治有所完善的表现。(6分)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地区地域辽阔、民族聚集,边疆治理历来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了解和研究边疆治理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及形成的政策、制度,可为当今的边疆治理提供历史智慧和启示。——摘编自林文勋《开创新时代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新局面》等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区域的边疆治理,拟定一个论题,选取三个关键词,需涵盖时间或空间、历史事件、政策或制度,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列出所选的关键词;逻辑严密;史论结合)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作品介绍 作品选录材料一 清末出现了许多采用民间文艺形式,但内容上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作品,如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其中,《猛回头》采用弹词的表现形式,“唤醒国人迷梦,提倡独立精神,一字一泪,一语一血”,很受群众欢迎。 ——摘编自钟敬文《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等 猛睡狮,梦中醒,向天一吼。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藏。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才是我,大国民,气吐眉扬。 ——《猛回头》材料二 秧歌是我国北方农村分布很广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全国抗战爆发后,抗日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对秧歌进行改造,新编排了许多秧歌剧,加入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主角多是普通的工农群众,如《兄妹开荒》《减租》等。 ——摘编自《延安文艺丛书·秧歌剧卷》等 边区边区地呀地方好,劳动英雄真呀真不少。年时个开了一个群英会,尔刻咱边区的生产更呀提高。……人人都能把劳动英雄来做呀嘿,今年的生产要更加油来,更加劲来,更呀加工。 ——《兄妹开荒》(1)根据材料一,概括《猛回头》创作的历史背景。(4分)(2)抗日根据地秧歌剧又被称为“新秧歌”。根据材料二,对其“新”加以解释。(6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民间文艺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作用。(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西师大附中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答案.docx 广西师大附中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