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专项复习卷(1)世界古代史选择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州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专项复习卷(1)世界古代史选择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苏州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专项复习卷(1)
世界古代史选择题
1.“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无一不是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带有许多共同点:同时,……毕竟是在不相同的区域内成长起来的,因而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据此可知(  )
A.人类文明最初诞生于两河流域 B.文明起源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C.区域文明的发展助推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明的发展
2.如图是某学者对古代世界文明交流与传播的研究示意图。从图中可知,古代世界文明具有(  )
A.相似性和多元性 B.共融性和互鉴性
C.本土性和单向性 D.继承性和连续性
3.《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窃贼应处死,或处以重罚;奴隶否认其主人,则割去该奴隶的耳朵。由此可见(  )
A.法典维护全体居住着的利益 B.法典内容全面而具操作性
C.法典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 D.法典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
4.印度一名达利特(贱民)男孩由于拼写错误,遭学校老师棍棒殴打,抢救无效逝世。印度北方地区爆发暴力抗议,抗议者朝警察和警车丢掷石块,抗议这名男孩之死。印度总理曼莫汗辛格也曾说:“尽管政府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在印度许多地方,达利特依然面临着社会歧视。”对达利特的歧视主要源于(  )
A.印度法制不健全 B.佛教创立的影响
C.种姓制度的影响 D.封建迷信的危害
5.在人类文明早期,各区域的数学都得到一定的发展,西亚地区的苏美尔人发明了六十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古埃及保留下来的数学文献中记录了很多数学问题及解答,包括土地的丈量和分配、运河的开凿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早期(  )
A.数学发展高度成熟 B.生产需要推动数学发展
C.各地数学独立发展 D.文明交流促进数学进步
6.古代两河流域,公元前21一前18世纪,先后颁布了《乌尔纳姆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埃什鲁那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些法典的颁布(  )
A.说明法制建设的完备 B.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C.有利于法律意识增强 D.表明惩罚力度的加大
7. “佛陀所传的教义,适应了当时反对婆罗门种姓特权的要求,众生平等、反对苦行,并用比较易懂的通俗语言传教,因此得到了摩揭陀等国君主的支持,受到了富人的大量布施,获得了大批信徒,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大宗教。”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
A.佛教的教义 B.佛教的对外传播
C.佛教的影响 D.佛教发展的原因
8.腓尼基字母文字被誉为“世界字母文字之母”,从左图“腓尼基人贸易路线”到右图“古代字母文字在欧洲的传播与演进”可以说明(  )
A.腓尼基字母是世界上早文字 B.亚历山大东征加速了文字传播
C.商贸往来有助于推动文明交流 D.地中海地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9.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法官严格遵循法典进行审判 B.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C.审判结果取决于原告的论述 D.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10.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写道:“雅典公民大会……每九天举行一次,要求至少有6000位公民参加。在此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
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11.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这表明帝国的扩张
A.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B.有利于推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C.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D.促使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
12.《十二铜表法》是最古老的罗马法文献,虽然它的大多数条款是对古代习惯的沿袭,甚至还有“以牙还牙”等原始残余,但它毕竟第一次用成文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限制了贵族对司法权的滥用 B.混淆了法律与习惯的界限
C.有利于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 D.维护了平民奴隶的利益
13.“这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逐渐瓦解了封建庄园经济;这里,洋溢着自由的空气;这里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这里,点亮了冲破中世纪黑暗的曙光。”材料中的“这里”指的是(  )
A.中世纪西欧城市 B.中世纪拜占庭帝国
C.中世纪阿拉伯帝国 D.中世纪欧洲庄园
14.796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写信给教皇利奥三世:“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蹂躏。而圣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加冕,并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这反映了(  )
A.教会权力居于王权之上
B.基督教传播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
C.封君要对封臣提供保护
D.神权与王权对基督教世界的共同统治
15.1633年,贵族巴洛的庄园里有7名租地农场主,租用土地不足三分之一,但是这7名资本家所交地租数额却接近巴洛庄园地租收入总数的二分之一,16年之后,在同一个庄园,租地农场主达到10人,共租用庄园土地42%,所缴纳地租却占总额的67%,而耕种着58%土地的46%户农民,所缴纳贡赋只有29%。上述材料表明( )
A.粗地农场发展标志着西欧庄园经济完全衰落
B.租地农场促进了市民阶级的产生
C.农民是租地农场的主要生产者
D.租地农场在农村经济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16.11、12世纪………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材料表明(  )
A.城市的兴起促了工商业繁荣 B.城市的繁荣推动了大学的出现
C.大学的兴起导致了神学的衰落 D.大学的产生导致教学方式改变
17.“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后,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各国间的贸易壁垒破除了,大量希腊手工匠师、商人、冒险家涌入东方,他们在亚非的许多城市从事商业经营,一个由印度至尼罗河的广大贸易区就此建立。这反映了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大交汇 B.导致了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发展 D.使东方文化遭到严重破坏
18.据表信息可知,我们探究的主题是(  )
史实 作用
梭伦改革 开辟道路
克里斯提尼改革 进一步发展
伯里克利 全盛
A.古希腊政治变革历程 B.伯里克利的政治贡献
C.古罗马政治发展历程 D.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9.“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导致庞大帝国走向衰亡
C.加强东西方经济的往来 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20.包含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也叫子集关系。下图中包含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B.C.D.
21.罗马共和国后期,随着疆域不断扩大,外邦人之间、外邦人与罗马人之间的诉讼案件日益增多,矛盾错综复杂,再加上各被征服地区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不统一,所以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和调整。由此逐渐形成了万民法。材料表明,万民法的形成是
A.平民同贵族长期斗争的产物 B.罗马奴隶制危机的表现
C.罗马疆域扩大的结果 D.罗马扩张出现新形势的需要
22.中世纪西欧庄园里最肥沃的田地由农奴定期无偿耕作,收成全部归领主所有。农奴还需上缴鸡蛋、肉、酒等实物地租,向领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并不定期为领主服兵役和从事筑路、建房等劳役。材料表明(  )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组织 B.庄园内农奴遭受沉重剥削
C.封建庄园领主掌握了司法权 D.中世纪王权实现高度集中
23.东汉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该材料反映出中国东汉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是(  )
A.政治上实行民主政体 B.经济上自给自足
C.居民都是自由农民 D.实行土地公有制
24.11~13 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5.1世纪起,巴勒斯坦地区兴起了一种信仰“救世主”耶稣、宣传“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的宗教,深得犹太人支持。到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该宗教定为国教。由此可见(  )
A.犹太人深受罗马共和国的迫害 B.罗马帝国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C.佛教经由地中海传播到了欧洲 D.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
26.大化改新,把广大部民(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作为公民授予“口分田”,负担一定的租庸调,地位有所改善,百姓大悦,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这说明,大化改新(  )
A.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B.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C.仿效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D.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7.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其共同特点是
①都诞生于公元前 ②都宣言“忍受苦难” ③最后都为统治者所利用 ④它们的传播有利于各地区间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日本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据此可知,当时这种情况下的“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表现为(  )
A.血缘关系与主从制结合组成军事集团
B.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掌握国家大权
C.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严重,局势动荡
D.武士集团代表着庄园与地方政府对抗
29.“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它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与材料中的“帝国”描述相符的是(  )
A.发明并使用楔形文字 B.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C.沟通了东西方的文化 D.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30.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薄伽丘的《十日谈》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阿拉伯著作《一千零一夜》的影响。阿拉伯哲学家伊本·阿拉比著作中关于先知夜间旅行和登霄的说法,成为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的先驱。这表明(  )
A.阿拉伯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加文明发达
B.阿拉伯文化保存保留了西方古典文化
C.阿拉伯文化促进近代西欧文学的发展
D.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参考答案
1-10 BBDCB CDCDD
11-20 CAADD BCDDA
21-30 DBBDB BBBC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