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专项复习卷(3)世界近代史选择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州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专项复习卷(3)世界近代史选择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苏州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专项复习卷(3)
世界近代史选择题
1.1487年,迪亚士航行过程遭遇风暴袭击,却在返航途中发现了非洲西南端的一个尖角,葡萄牙国王称其为“好望角”。据此,迪亚士的航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871年明治政府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府、县知事由中央任命,取消大名世袭土地的权利,并规定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此举(  )
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了地税改革
C.增加资本的原始积累 D.保留了封建残余
3.从16世纪开始,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北大西洋东岸;20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逐渐转移到了北大西洋西岸。下列对两次转移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经济格局②拿破仑战争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比重④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文明衰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D.①④
4.《独立宣言》颁布后迅速进入国际传播巢道。1776年8月在伦敦的多家报纸上刊登。随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出现在都柏林、马德里、维也纳、佛罗伦萨等地的报纸上,其中符合“英国政府”观点的是(  )
A.宣称的自然权利是虚伪的,因为其内容没有废除奴隶制
B.从国际层面分析,指出北美人民发动独立战争的合法性
C.高度肯定《独立宣言》体现的自由、主权和独立精神
D.认同殖民统治的罪悲,给予其他殖民地地区人民自由,平等权利
5.所谓全球史观,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如果从这种角度看待新航路的开辟,下列表述合适的是(  )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D.这是带着血泪的历史进步
6.英、法、美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文件,关于这些法律文件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权利法案》颁布后,废除了国王,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②《独立宣言》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明确表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③《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④《解放黑奴宣言》规定联邦各州的所有黑奴永远获得自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7.关于日本历史上两次重要改革的相关论述:“大化改新时,日本积极学习中国文化,秉持‘和协万邦’理念,营造了中日友好相处的局面。然而明治维新阶段,受‘脱亚入欧’及弱肉强食观念影响,日本逐渐成为亚洲战乱的策源地。”这段话意在表明(  )
A.大化改新主要聚焦于对中华文化全方位的借鉴与吸收
B.明治维新因受西方不良思想影响才导致日本走向极端
C.日本在不同时期进行的这两次改革都具有重大影响力
D.不同的改革理念及价值取向会致使改革产生迥异结局
8.构建知识的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下面是小萌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的空格中应该是
A.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D.欧美国家开始步入近代
9.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肖像画,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B.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C.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 D.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10.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从目录中我们可以提取许多历史信息。下表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目录节选,下面不是作者认为的西方在18-20世纪初占据优势地位的主要因素的是(  )
第七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26章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一、科学革命的根源二、科学革命的进程三、科学革命的意义四、工业革命的根源五、工业革命的进程六、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七、工业革命对非欧洲世界的影响 第27章 政治革命一、政治革命的格局二、英国革命三、启蒙运动四、美国革命五、法国革命……
A.科学革命 B.工业革命 C.殖民掠夺D.政治革命
11.马丁·路德·金说:“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但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黑人依然没有自由”。以上材料反映了美国(  )
A.独立战争的性质
B.独立战争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C.民主制度的虚伪性
D.南北战争的必然性
12.“法典的制定完成了法律的统一化,其中的民法典(1804年)重申了某些革命的原则,例如在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材料认为法典的作用是(  )
A.维系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和原则
B.维护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统治
C.制定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D.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扩展
1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人文主义兴起
C.向东方掠夺原料 D.工业革命扩展
14.下面两幅图所示是13—14世纪晚期西欧存在的两种生产经营方式,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
A.人身依附关系紧密 B.以市场为导向
C.社会分工逐渐细化 D.土地兼并严重
15.1860年12月20日,南卡罗来纳州声称:把“追求不同,制度各异”的人们置于一个政府之下的“试验”失败了。1861年2月,7个南方州成立“美利坚诸州同盟”,选举大奴隶主杰斐逊·戴维斯为临时总统。此后,林肯政府宣布发动战争。由此可见,内战的首要目标在于(  )
A.维护国家统一 B.废除奴隶制度
C.发展对外贸易 D.争取民族独立
16. 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以往仅表示“出生地”的突厥词汇“vatan”变成“祖国”的意思。英语词汇“liberty”最初是指与奴隶身份相反,现具有“自由”等新的政治含义。这体现大革命(  )
A.维护共和制度 B.打击特权阶层
C.强化世俗权力 D.具有世界意义
17.彼得拉克(1304~1374年)的《歌集》有大量热爱生活和自然,渴望人间的幸福,追求爱情和荣誉的诗篇,也有不能彻底和宗教传统及禁欲主义思想决裂的苦闷。这反映了彼得拉克(  )
A.重视标新立异 B.追求人性解放
C.反对君主专制 D.抛弃宗教信仰
18.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应把这两场革命看成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
A.法国政治革命影响了英国工业革命
B.这两场革命体现了当时世界的发展趋势
C.英法革命的目的都是推翻封建统治
D.暴力革命改造社会,也带来流血和动荡
19.下面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事件,可以佐证新航路的开辟(  )
16-18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公元16世纪—18世纪中叶 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荷兰占据台湾;玉米、甘薯传入中国;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远销墨西哥;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沿袭“海禁”,乾隆中期只留广州一口通商。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意大利人利玛窦前往中国,借助传播科学知识传教;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成为最大殖民国家。
A.改变了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
B.促进了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
D.推动了中国明清社会的巨大变化
20.《西方社会史》写道,学者们潜心研究拉丁文古典作品,了解和学习先贤对人的本性的认识,强调人本身以及人的成就、兴趣和能力,虽说教会也支持这种“新学”,但到15世纪后期,它越来越成为一种俗界运动。其中“运动”指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法国启蒙运动
C.英国宪章运动 D.日本倒幕运动
21.绘制时间轴能帮助我们梳理历史知识,把握时代主题。以下时间轴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挫折 D.和平发展的资本主义新世界
22.美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种种坎坷。下图所示是美国某一阶段的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动力F1是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B.图中阻力F2是英国的封建统治
C.图中b处标志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D.图中c处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23.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欧洲文艺复兴兴起、哥伦布到达美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以上大事揭示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A.欧洲的思想解放 B.欧洲的社会转型
C.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D.欧洲与世界的联系
24.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沉。对图1到图2的变化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
A.基督教的不断兴起 B.伊斯兰教的传播
C.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D.人文主义的盛行
25.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
A.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进程
C.加速了新旧社会转型更替 D.使欧洲人口大量移居美洲
26.有人认为中世纪曾是“黑暗时代”,但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黑暗终于消失了,欧洲苏醒了,涤除了污垢,又开始了思考和创造,……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其中,经济结构占有决定性优势指的是(  )
A.封建经济开始衰落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大机器生产的推广 D.“蒸汽时代”的到来
27.物理科代表巧用电路图表示17世纪后期某国家最高权力的转移(如图:打开S1,闭合S、S2,L灯亮)。其意指(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D.日本
28.“在1750年,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期横遭列强干涉。”西方能够超越东方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
C.西方的专制统治不如东方根深蒂固
D.西方国家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29.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B.拿破仑对外战争
C.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D.西方国家民主化进程
3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批判的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精华 B.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时期 D.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
1-10 AAAAD BDCBC
11-20 CAABA DBBDA
21-30 BCBDC BBBD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