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专项复习卷(6)世界现代史非选择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州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专项复习卷(6)世界现代史非选择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苏州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专项复习卷(6)
世界现代史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国,苏联和英国的政府首脑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同盟国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但有关中国的条款却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李春放《雅尔塔会议与战后国际关系体系》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变化的基本形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冷战,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纷纷建立起“福利国家”。居民得到包括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工作三方面的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对温饱问题的担忧,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的取得是同新技术革命的开展、生产力发展、物质丰富分不开的。
——摘编自徐天新、梁志明主偏《世界通史·现代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该会议的名称;并概括会议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原因;并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地位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煤和钢铁消费量比较示意图
材料二 德国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在现代经济史上乃是一个奇迹。这其中,除了1870年的统一使德国摆脱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国内市场得以形成之外,……还在于及时而迅速地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提供的契机,采用新科技,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另外,德国对教育和科技的高度重视,以及把科学方法用于工业和社会发展的成功,使德国在这一时期收到了丰硕果实。
——摘编自徐天新等《世界通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英国煤、钢铁消费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3.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研读地图
材料二 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时间 国际关系格局 主要会议 维护工具
20世纪20年代~“二战”前 A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国际联盟
“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 两极格局 B 联合国
20世纪90年代~今 C /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三 我们要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全球治理应该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
(1)材料一所示指什么历史事件?B航线的开辟者是谁?该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有什么影响?
(2)列表归纳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中A、C各指什么格局?B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该会议指什么会议?国际联盟、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的相继建立,反映出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当今应建立怎样的大国关系?
4.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工业化的进程让科学的魅力前所未有地展现出来。但当第一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的滚滚浓烟令天空黯然;当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石油的大量使用使空气进一步恶化,现代炸药让战争的威胁更加可怖,赛璐珞技术催生出的塑料工业在150年后的今天成为人类环境最大的威胁之一,工业化在展露笑脸的同时,也露出了可怕的獠牙。
(1)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动力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运输革命”以哪一成就为主要代表?
(2)根据材料一回答,工业革命使英国发生了怎样的社会转型?
(3)最早的汽车和飞机以什么为发动机?上述三项成就证实哪两个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4)阅读材料三,谈一谈在工业化进程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5.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的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的目标决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都把整个世界作为其争夺的自然边界,德国内政大臣贝特曼·霍尔维格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英国首相在上院宣称:“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材料二 在一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时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在英国打通世界边边角角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削弱。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少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在整个欧洲熄灭”。
材料三 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成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材料三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帝国主义战胜国完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确立了新的战后体系。它是极不稳固的,是注定要彻底崩溃的。
(1)根据材料一,请你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来论证“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的目的决定的”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在这场战争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场战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格雷为什么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确立的新的战后体系”是什么?你认为该体系是否具有稳固性?请说明理由。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本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摘自《列宁专题文选》
(1)“这本书”是指什么?它鼓舞推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面对如此强大的压力,列宁并没有后退,他反复耐心地告诫同志:“你们怀着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但是你们想从这一层一下子跳到顶层去,可是,我们说——不行,小心一点,一步一步地干吧。”
——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编著
(2)根据材料“一步一步”指的是哪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维埃俄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近代史目录(节选)第四章、工业革命·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国际第五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三节、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人民的反侵略现代史目录(节选)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摘自《世界史》第二版吴于廑
(3)根据上述材料内容,请用一句话表示世界史的19世纪至20世纪三个阶段特征。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开始。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 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世界人民的反战情绪高涨,……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人教版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也需要美国的援助。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和磋商,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
(3)美国的冷战政策在经济、军事上的表现分别是什么?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8.近代欧洲命运跌宕起伏,有学者从欧洲社会的不平等角度思考欧洲的过去与未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不平等的第一阶段以18世纪革命前的法国最为典型。主要表现有;政治上,全部的统治权、管辖权、法律的创制权等所有权力都集中于专制国王一人手里;社会结构上,整个社会被分为三个等级,救士和贵族独享特权。经过革命,人民获得了权利,以“人权”为核心解决了社会流动性和开放的问题,实现了机会的相对平等。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欧洲进入不平等的第二阶段。英国问题尤其突出。
英国财富占有情况
时间 1810—1870 1900—1910
前1%人群占有财富比重 55%—60% 70%
前10%人群占有财富比重 85% 90%
占人口50%的下层人群 财富增长缓慢或没有增长
在各种力量的压力下,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社会救助行为,并从制度方面进行安排。议会通 过《工厂法》《性矿法》对妇女和儿童的工作时长、工作环境、待遇等做出规定。 ……一战后,英国继续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解决了每个人的基本保障问题,实现了相对来说的结果平等。
材料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全球化的行进,全球开始进入不平等的第 三阶段,目前的不平等现状不仅在空间上扩展到全球,而且其程度更为严重。西方现在遇到了生存意义上的焦虑,处在社会不平等地位上的民众如何得以生存
——以上均摘编自李宏图《欧洲社会的不平等与未来转型前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社会第一个不平等阶段的表现及解决方式。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第二阶段欧洲不平等内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全球时代第三阶段的不平等现象
参考答案
1.(1)会议:雅尔塔会议;
影响:协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进程;对战后世界秩序作出安排;侵犯了中国等弱国的利益,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任答2点)
(2)原因: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
影响:严重削弱了欧洲的地位或使欧洲逐渐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3)原因: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新技术革命的开展;生产力发展;物质丰富;工人阶级的斗争。(任答4点)
2.(1)英国最早开始并完成了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广泛使用,所以制造机器所需要的煤和铁的需求量大增。
(2)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抓住机遇,采用新科技,调整经济结构;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政府重视科学成就的利用。
(3)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但是又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危机、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
3.(1)事件:新航路开辟:开辟者:哥伦布: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多极化趋势;B:雅尔塔会议
共同追求:和平、发展
(3)共商,共建、共享;平等协商,共克时艰: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
4.(1)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成就:蒸汽火车和汽车。
(2)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3)发动机:内燃机。国家:美国和德国。
(4)做法: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尽可能地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物产生和排放,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科技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创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发掘新的技术和方法,实现科技发展的可持续性。
5.(1)论证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的主要国家(如德国、英国等)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世界霸权等,战争目的具有帝国主义掠夺性,这决定了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所以“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的目的决定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战役:凡尔登战役。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众多国家卷入战争,给欧洲带来巨大的破坏和灾难,欧洲的和平与繁荣局面被打破,所以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3)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是否具有稳固性及理由:不具有稳固性。因为这一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激化必然会导致体系的崩溃。
6.(1) 1848年《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
(2) 新经济政策。影响: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3) 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7.(1)变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2)战略核力量的均势使双方都不敢先挑起战争;世界人民的反战情绪等。
(3)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影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给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造成深远的影响。
8.(1)表现:政治权利上的不平等;机会不平等。
解决方式:通过暴力革命;制定了《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
(2)变化:由政治上的不平等变为经济上的不平等)财富占有不平等;机会不平等发展为结果不平等。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资产阶级掌握统治权;工业革命的发展等。
(3)看法:社会不平等将计划社会各种矛盾,引发社会动荡或革命;社会财富由社会成员共同创造,也应当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应遏制财富过度集中;应总结历史上治理不平等方法与措施,吸取教训等。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