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7张PPT)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7张PPT)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念奴娇


怀

苏轼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环节一
巩固要点
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婉约派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豪放派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
词兴起于唐五代,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全称“敦煌曲子词”(因在敦煌石窟发现)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名称
分类
长短规模
段 数
风格流派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单调(一段)
双调(两段)
三叠或四叠
(三段或四段)
豪放派:
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婉约派:
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6—1101)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1036—1101)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
苏轼在政治上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还写了一些诗文予以揭露和讽刺,引起了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派官员的不满,于是污蔑苏轼以诗文诽谤朝廷。
元丰二年苏轼被抓入乌台,随后被捕入狱,受尽折磨,后因宋徽宗怜悯,免其死罪,年底结案出狱,以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一生坎坷苏东坡
1037-1069,变法前,初入仕途。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
1069-1085,变法中,忤王安石。调离中央,先后知杭、密、徐、湖州。“乌台诗案”、黄州。
1085-1093,元佑更化时期,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旧党入朝任要职。召还,遭两党攻击,被贬杭、颍、扬、定州。
1093-1101,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打击旧党被惩处,被贬惠州、儋州。
念奴娇:词牌名
赤壁怀古:词题;
“赤壁” 即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
“怀古” 即追念古代人物或历史事件,常用作词题、诗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题
(1)公瑾________ (2)羽扇纶巾________
(3)樯橹________ (4)华发________
(5)还酹江月_______
jǐn
guān
qiáng lǔ
huā fà
lèi
字音字形
环节二
整体感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fà)↘。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边读边思考
所见赤壁壮景,所思赤壁英雄。
思考
上阙
下阙
所忆周郎赤壁,所叹人生如梦。
概括本词上阙与下阙主要内容。
环节三
赤壁壮景
“大江”写空间之广阔,"千古"写时间之悠久,人物之众多。“浪淘尽”这三个字,将景"大江"与"风流人物"联系起来了,抒发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之情。
首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为一体,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的意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
在这里,奔腾不息、滚滚东去的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的名称,也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
"浪淘尽"这三个字,将景"大江"与"风流人物"联系起来了,抒发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雄伟壮美之景
这三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乱:岩石之险怪
穿:山崖之高俊
惊:江水之汹涌
拍:怒涛之力度
卷:波涛翻滚力量之浩大
夸张
拟人



雪:浪花之洁白
比喻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通过写景这种描写手法,最终为人物出场作出铺垫——衬托的写作手法。
作者采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把这些景物写得有形有声有色,雄壮奇伟,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十分壮美的意境。
面对如此雄奇壮阔的景象,作者不禁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请思考:这句在本词中起什么作用?
“江山如画”承上,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
【上阕小结】
环节四
怀古豪情
文中刻画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 ”句写的是周瑜的婚姻,显出其年轻得意;
“雄姿英发”突出周瑜的 ;
突出了周瑜的儒雅之态;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突出了周瑜的 ;
短短三十个字,勾勒出一个年少英俊、风流儒雅、潇洒从容、指挥若定、战功赫赫的青年帅才形象。
小乔初嫁了
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
指挥若定、战功赫赫
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以美人烘托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小乔之姐大乔是孙权之妻,这说明周瑜已经取得了孙权的绝对信任,这也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
想一想:作者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这一细节?
周瑜
周瑜
年龄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苏轼
仰慕英雄
怀古伤己
34
婚姻
外貌
职位
45
三十丧妻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呢?
际遇
对比 反衬
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与自己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映衬——既是"以乙托甲",也是"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
词的上片写道“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像周瑜这样的英雄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复存在了。同时,“人生如梦”也表达出对人的一生难以把握,犹如梦幻一般的感,叹命运的难以把握,无法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这句话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消极哀叹还是超然出世豁达豪迈的乐观心态?试结合诗句分析。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樽还酹江月”。拿一杯酒,且祭奠江中之月,内心得到释然。对比自己和周瑜的政治功业,自己是失败的,但是从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和命运来看,二者没有差别,都是“人生如梦”。
既然如此,且将一杯酒洒在江心的明月之上,脱离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
词人不是消极悲观的,表现出的是一种旷达和浩逸之风。
【下阕小结】
本词的下阕借描写周瑜的( ),表现了对周瑜的( )之情,同时又对比自己的现实处境,抒发了一种( )的感慨,表达了作者( )的情怀。
丰功伟绩
仰慕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洒脱旷达
咏赤壁
怀周瑜
感人生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写景
抒怀
江山如画
豪放中
略见苍凉
咏史
仰慕之情
全词总结
环节五
鉴赏技巧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
苏轼的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在哪里?
赤壁之景
人生态度
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表达出豪放洒脱之情。
纵观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大起大落的一生。然而苏轼的一生,又始终是乐观的一生,积极进取的一生。
这种身处逆境之中,既保持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达观胸怀,又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态度,就是苏轼的人格魅力所在。
千百年来,苏轼正是以这种旷达、洒脱的精神气度影响着后人,吸引了无数中国士大夫文人的欣羡仰慕。
《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 抒情融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课堂小结
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人生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