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训练一、积累与运用。(一)结合句子,读拼音,写词语。(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屹立(qí) 风俗(sú) 霸占(bà) 摇摇欲坠(zhuì)B.横贯(guàn) 跳跃(yào) 怀抱(huái) 半明半昧(mèi)C.霎时(shà) 归巢(cháo) 稻穗(suì) 山崩地裂(bēng)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②听了宣讲团成员的演讲,我们每个人都热血沸腾了。B.①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②每次出差归来,爸爸都会给我讲一些他遇到的新鲜事。C.①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②太阳冲破云层,把光明洒向大地。3.下列词语中形容声音很大的一项是( )A.低声细语 B.鸦雀无声 C.悄无声息 D.响彻云霄4.下列词语中填入句子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 的轰鸣声,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 A.人声鼎沸 B.窃窃私语 C.震耳欲聋 D.若隐若现5.下列是“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两句诗的作者的是( )A.白居易 B.刘禹锡 C.苏轼 D.辛弃疾(三)按要求写句子。1.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仿写比喻句)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3.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 4.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小明终于克服了错误。(修改病句) (四)课文内容回顾。1.我们踮着脚 ,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2.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 ,看看水塘里的 ,看看我 的地方。 3. 不见人,但闻 。返景 , 青苔上。(五)语言表达。上课时同学们围绕“身边的环境问题”开展了小组交流,请完成下列任务。1.找出上面发言归类中的错误: (谁)的发言被贴错了地方,这种情况应该属于 污染。 2.请从上面同学中任选一位,针对他(她)提出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针对 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做: 二、阅读与感受。天山的托木尔峰天山的最高峰叫托木尔峰,有七千四百多米高。它耸立在天山的西部,那里地势奇特,景色迷人。托木尔峰终年云雾缭绕,白雪皑(ái)皑。托木尔峰像一座银色的巨塔,在蔚蓝色天空的衬托下,十分壮观。沿着托木尔峰起伏的山势,一条条“河流”顺谷而下。走近一看,“河”里没有水,全是冰,人们称这种“河”为冰川。走上冰川,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冰: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城墙,有的像盛开的鲜花……就像到了童话中的水晶宫。夏季,在冰川上面可以听到冰下潺潺的流水声。原来冰下还有流动的水呢!在托木尔峰地区,尽管气候寒冷,但也有动物和植物,而且种类还不少呢。据考察,这里有六百多种植物。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地方是阔叶林,其中有一种名叫大叶柳的树,主干是弯曲的,沿着地面生长。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地方,生长着耐干旱的小叶灌木。( )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冰雪世界中,( )还有成片的雪莲……在托木尔峰地区的森林和草原上,还生活着珍禽异兽。现在,托木尔峰地区已经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人们正在对这里的动物和植物进行更加深入的考察和研究。1.在第3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冰川 的特点。请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想象冰川的形态,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 冰川的形态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1)从托木尔峰上流下的“河”是冰川。( )(2)托木尔峰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很多,植物的分布根据海拔由低到高依次为:小叶灌木、阔叶林、雪莲等。( )(3)人们在托木尔峰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并对动植物进行考察和研究,表明了人们热爱自然,在用实际行动保护自然。( )三、习作。秋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秋天是一个诗意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你的眼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拿起手中的笔,把它描绘出来吧!要求:语句通顺,叙述准确,表达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答案:一、(一)牵着 河堤 逐渐 广阔 庄稼 葡萄 盼望(二)1.C 2.C 3.D 4.C 5.B(三)1.示例:满天闪烁的星星好像一颗颗美丽的宝石。2.示例:元宵节傍晚,花灯展区早已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3.这就是我们家的地。4.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小明终于改正了错误。(四)1.往东望去 风平浪静 越来越大2.小水塘 月亮 采过野花3.空山 人语响 入深林 复照(五)1.园园 空气2.示例:静静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少点外卖;在餐厅堂食时选择非一次性餐具或自备餐具用餐。二、1.即使 也2.千姿百态 示例:美丽的珊瑚 奔驰的骏马 玲珑的花树3.(1) (2)× (3) 三、略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