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国家的儿子》课件(共46张PPT)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国家的儿子》课件(共46张PPT)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节选)


作者:黄传会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初步感知
第一部分
人物介绍
罗阳(1961.6-2012.11.25)
辽宁沈阳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歼15舰载机工程总指挥。 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人物介绍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国家的儿子》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以航空英雄罗阳生平事迹和几代航空人实干兴邦、奋斗强国精神为题材。
全书首次对以罗阳同志为代表的几代航空人进行了画卷般的描绘和塑造,全景式地记录了罗阳同志30年献身航空事业的人生轨迹,深刻诠释了罗阳同志的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好践行。
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作品中具有鲜明个性的一支。它是兼有新闻性与文学性的一种新闻体裁。
通过报告文学作品,人们能够及时地、生动地看到现实生活发生的急剧变化,感受到时代前进的步伐。
指的是新闻性,它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应是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真人真事。
报告
文学常识
报告文学
是指它有别于一般新闻作品的表达方式,成为一种极富文学手法,报告新人新事的独特的新闻样式。
文学
报告文学的特征
文学性
新闻性
政论性
报告文学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真人真事,作者总是带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去表现它。
文学是写人的,人物性格的刻画在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报告文学的中心任务在于表现人。写人更离不开细节描写,有细节才能出形象,有细节才能见性格。有了生动的细节,作者笔下的人物才会活起来。
凡是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首先表现为题材的现实针对性。如果时过境迁,新闻变成了旧闻,写出的报告文学就失去了时效,削弱了它的影响。
黄传会
浙江苍南人。中共党员,大校军衔,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是中国报告文学会常务副会长,曾任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著名的报告文学家。
第五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14年报告文学《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作者简介
字音字形
殚精竭虑( dān) 言简意赅(ɡāi)
辗(zhǎn)反侧 呕(ǒu )心沥血
矫(jiǎo)健 雪霁(jì )
娴(xián)熟 风靡(mǐ)
舰艏(shǒu) 昏厥(jué)
呜咽(wū yè)
研读课文
第二部分
文章主要对以罗阳为代表的几代航空人进行了画卷般的描绘和塑造,再现了航空工业英模罗阳人生中最后的八天七夜,展现了罗阳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也表达了对罗阳英年早逝的无限痛惜。
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课文
第一部分:写罗阳与总设计师孙聪、张副司令员见面的场景。
鲜明展现了罗阳勇于攻坚克难、认真负责的性格特点,表现了他忠于事业,敢于担当的精神。
首先,写罗阳天蒙蒙亮就开始忙碌的情况;
然后,重点写罗阳与歼-15 总设计师孙聪、海军张副司令员的见面场景,并补充介绍罗阳的身份以及他与张副司令员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研读课文
第一段“清晨,天刚蒙蒙亮,罗阳便忙开了”的作用:
事务繁多,紧张而有序。
研读课文
第9段“负责一切.....”的作用:
展现了罗阳不畏困难,果断之心,认真负责,敢于担当的性格特点。
研读课文
“航空人绝对不会拖后腿,一定按期完成任务!”“军人面前无戏言”
体现罗阳不畏苦难、果断自信、敢于担当的性格。
研读课文
第二部分:介绍罗阳为舰载机的最后试验及后续保障做准备。
研读课文
第一层
(从开头至“将进行‘实际着舰试验’”)
补充说明航母舰载机立项、研制和前期试验情况。
第二层
(从“作为舰载机沈飞研制现场总指挥”至“每个动作都近乎完美”):记叙罗阳在舰上了解情况、观看舰载机前期试验影像的情景,体现了罗阳恪尽职守、事必躬亲的精神。
第三层
(从开头至“将进行‘实际着舰试验’”)
补充说明航母舰载机立项、研制和前期试验情况。
研读课文
“沈飞公司是共和国航空工业的‘长子’,既然是长子,就要勇于挑重担,敢于负责任,就要干出个长子的样子来!”
敢于担当、不负重托、顽强拼搏
研读课文
第二部分:第6段“但他放心不下自己的产品....”作用?
本来罗阳可以不上舰,但是他时刻记挂着舰机最为关键的实验,想零距离现场感受,为生产积累,这体现了他恪尽职守、事必躬亲的职业品格。
研读课文
第二部分:第8段“看着视频舰歼15....”作用?
一方面说明罗阳平时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难得轻松;
另一方面表明他看到自己付出无数心血的歼15性能优良,由哀感到欣慰和快乐,但表现的又很低调。
研读课文
“作为舰载机沈飞型号研制现场总指挥,在飞机已经完成研制工作并移交试飞中心后,罗阳原本可以不用上舰......。”
恪尽职守、事必躬亲
研读课文
“那几日,白天,罗阳手里拿着小本子......他在为‘空中飞鲨’后续保障工作提前做准备。”
认真负责、做事严谨、举止稳重的性格
研读课文
第三部分:写罗阳在舰载机首次着舰起飞试验前夜的激动心情。
先简要记述海试协调会,接下来描写罗阳的心理活动及罗阳与孙聪的对话。罗阳辗转侧,难以成眠,与怀着同样激动心情的战友相互鼓励。
研读课文
“夜深了,罗阳却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罗阳应声:“对,实在是无法平静!”
心系国防、忠于军工事业的精神。
研读课文
“是啊,三代航空人半个多世纪来创业图强、呕心沥血,为的就是这一天!”
心理描写,既突出了三代航空人半个多世纪的强军梦想,也体现罗阳以航空事业为己任的担当意识与报国情怀。
研读课文
第三部分:第15-17段的作用?
罗阳与孙聪的对话,形象的揭示了他心中承受的压力对实验成功的渴望及面对挑战的自信,令人感怀。
研读课文
先详写 23日的舰载机起降试验,然后略写24日的舰载机试验。作者以时间为序,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滑跃起飞的过程,尤其是对舰载机着舰的场景描摹,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
第四部分:写罗阳现场感受歼-15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起飞试验的过程。
研读课文
第四部分的“罗阳觉得自己像一位走进高考的考生...”作用?
心理描写,着重刻画罗阳所面临的压力和心理考验。
研读课文
“在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空中飞鲨’的两个主轮在触到航母甲板的同时,机腹下的尾钩......平稳地停了下来。”
场景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舰载机的着舰过程,画面惊险,气势壮观,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
研读课文
“16时15分,他挂断电话,精神一放松.......”的作用?
罗阳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与超负荷的工作量坚持到歼15试飞成功,足见其忘我工作的程度之深。
研读课文
第五部分:写罗阳因公殉职、悲壮离世的过程。
文中有两个感人细节:
一是离舰时,同事发现罗阳不舒服要帮他请医生,被罗阳谢绝了;
二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罗阳交代要给某研究所所长送辽宁舰舰帽。
研读课文
“这时候大家都忙,不要麻烦人家了......”
“他交代谢根华,这次上舰......但好事我们不能忘了别人。”
先人后己、善良真诚、积极为他人考虑
研读课文
“两处细节描写”的作用?
自己有痛苦时不麻烦他人,收获成功时不忘记共奋斗的人,处处为别人着想,这是英雄罗阳的优秀品质。
研读课文
“500米......200米......100米......当离医院不到50米时,罗阳喘不过气来,昏厥了过去......”
场景描写,用数字的递减表示离医院越来越近了,传达出希望罗阳听过难关的心愿。省略号,表达人们心中的不情愿和深深的遗憾。
研读课文
“小王从车上跑下,声嘶力竭地喊着:‘医生......医生......’”
场景描写,“跑下”“喊着”写出司机地急迫心情和希望医生抓紧救治罗阳的渴盼,场景真实感人。
1.注重突出现场感
2.精心选取材料,多层次展现人物精神世界
3.细节、场景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写作特色
拓展延伸
第三部分
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罗阳颁奖词
罗阳:用生命托举歼-15
【颁奖词】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 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拓读课文
航空报国英模-罗阳十年前,歼一15舰载机成功起降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而就在当天,歼一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在任务完成那一刻永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虽然他走了,但是他的梦想仍在延续。航空工业各 单位先后成立百支“罗阳青年突击队”,AG600、新一代舰载机....这群年轻人活跃在各个重大项目上。至今,累计已有37万人次参与其中。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写作特点
(1)着力体现真实性
本文在选材、结构安排、表现典型人物品格等方面较好地体现了报告文学作品的真实性特点。
精心选材,勾勒人生历程。作者根据主旨表达的需要,选取了人物在舰上的有关事迹,生动再现了罗阳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工作情况,并通过巧妙穿插、补充相关背景资料,简要勾勒了罗阳的人生历程,真实地刻画了这一时代惜模的光辉形象。
写作特点
(2)注重突出现场感
本文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真实再现具体的场景,文中多处场景描写都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如第四部分描写03号试飞员驾驶舰载机着舰的场面,“轰鸣声越来越大,已经可以看清楚“飞鲨”矫捷的身影……滑行数十米后,平稳地停了下来”。这段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驾驶员娴熟的技术与舰载机的着舰性能,描写精彩,感染力强。
写作特点
(3)多种方法写人物
作者采用了语言、心理、细节等多种描写方法。如第二部分引用罗阳在开工仪式上的讲话,形象地展示了人物强烈的事业心和敢于担当、不负重托的胸襟气度。再如第三部分,作者通过细致的心理刻画和生动的对话描写,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心中承受的压力和面对挑战的自信,既真实又感人。作者还善于选取细节来刻画人物,例如第五部分中的两个细节,非常自然地展现了罗阳处处为别人考虑的优秀品格,令人赞叹。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写了与罗阳志同道合、相互鼓励的战友(如孙聪等),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相互映衬,展现了航空人英雄群体的精神风貌。
总结归纳
第四部分
报告文学是历史的见证,是时代的号角。
罗阳同志的殚精竭虑、以身殉职的高尚情操值得我们学习。
总结归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