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教学调研测试 科学试卷(1-2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教学调研测试 科学试卷(1-2章)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教学调研测试 科学试卷(1-2章)
1.(2025八上·慈溪月考)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下列有关健康用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尽量不用手机长时间看视频 B.看书1小时后要远眺
C.在床上躺卧看书学习 D.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答案】C
【知识点】保护视力与用眼卫生
【解析】【分析】在床上躺卧看书学习容易导致近视眼,属于不健康的用眼习惯。
【解答】A、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导致眼疲劳、干眼症等问题,应控制使用时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眼一段时间后远眺可以放松睫状肌,缓解视疲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躺卧时书本与眼睛的距离和角度不稳定,容易导致斜视、视力模糊或双眼调节不平衡,属于不良用眼习惯,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疲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25八上·慈溪月考)以下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A.科学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课本对桌面的压强约为2Pa
B.一个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50N
C.一个成年人走路的时候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
D.两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1N
【答案】D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估测物体的质量以及受力面积,结合计算压强大小。
【解答】A、一本初中科学课本的质量约为300克(0.3kg),对桌面的压强约为,故A错误;
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故B错误;
C、一个成年人走路的时候对地面的压强,故C错误;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两个鸡蛋的重力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2025八上·慈溪月考)流程图可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A.针尖→皮肤→皮肤感到疼痛
B.声波→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C.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D.气味的化学物质→鼻腔→溶于黏液中→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大脑皮层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皮肤与皮肤的感觉;鼻与嗅觉
【解析】【分析】不同的感觉有不同的感受器,但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解答】A、正确的痛觉传导路径应为:针尖刺激→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感到疼痛),该选项缺少神经传导和中枢处理环节,故A错误;
B、听小骨应在耳蜗之前,正确顺序为: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耳蜗是听觉感受器,需先通过听小骨传递振动,故B错误;
C、光线应先通过角膜(最外层),再经过瞳孔,正确顺序为: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故C错误;
D、嗅觉的生理流程完整且顺序正确:化学物质进入鼻腔,溶解于黏液,刺激嗅觉感受器,信号通过嗅神经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嗅觉,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5八上·慈溪月考)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 根据有关力与运动关系的科学发展史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错误观点,后来伽利略提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他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即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再后来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又总结出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从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②③①。
故选C。
5.(2025八上·慈溪月考)将耳朵贴在长长的注满水的自来水管(铁的)一端,让另外一位同学在自来水管另一端敲总吉实验学校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测试一下,能听到三次敲击声。按先后顺序,声音分别是通过哪三种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A.空气、水、铁管 B.水、空气、铁管
C.水、铁管、空气 D.铁管、水、空气
【答案】D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遵循以下规律:
固体(如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约5000米/秒);
液体(如水)中的传播速度次之(约1500米/秒);
气体(如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约340米/秒) 。
【解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可知 声音分别是通过铁管、水、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故答案为:D。
6.(2025八上·慈溪月考)小明家里有一个球形鱼缸,有一次小明观察鱼缸中的鱼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从鱼缸上方和鱼缸侧方水平观察都能看到鱼,但是,从鱼缸侧方水平观察到得鱼比从鱼缸上方看到的鱼要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从上方看到的鱼是折射成像,比实际的鱼位置浅,从侧面观察到的鱼是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B.从上方看到的鱼是反射成像,比实际的鱼位置浅,从侧面观察到的鱼是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实像
C.从上方看到的鱼是反射成像,比实际的鱼位置深,从侧面观察到的鱼是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实像
D.从上方看到的鱼是折射成像,比实际的鱼位置深,从侧面观察到的鱼是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1)从上方看到鱼时,鱼身上发出的光线从水里射入空气里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射入眼睛后,沿它的相反方向望过去,会看到成在实际位置上方鱼的虚像,即比实际鱼的位置浅;
(2)从鱼缸侧面看时,鱼缸中间后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于鱼在一倍焦距以内,因此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A。
7.(2025八上·慈溪月考)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②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③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④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①②根据力的定义分析;
③产生力的条件:相互接触,产生形变;
④注意分子力,万有引力的发生不需要相互接触。
【解答】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故①正确;
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故②正确;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不挤压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故③错误;
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故④错误。
则正确的是①②。
故选A。
8.(2025八上·慈溪月考)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以及绿色葡萄。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A.瓷盘呈白色,苹果呈黑色,葡萄呈红色
B.瓷盘呈黄色,苹果呈红色,葡萄呈黑色
C.瓷盘呈红色,苹果呈红色,葡萄呈黑色
D.瓷盘呈黑色,苹果呈红色,葡萄呈黑色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根据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光线决定的进行分析。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可以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解答】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光线决定的,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可知在红光照射下,白色瓷盘会反射红光,因此看起来是红色。红色的苹果能反射红光,所以苹果是红色的;绿色葡萄能反射绿光,当红光照射在绿色葡萄上时,没有光线被反射,所以葡萄看上去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C。
9.(2025八上·慈溪月考)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潭清疑水浅”是由丁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
B.三月桃花盛开,游人能观赏到美丽的桃花,是光在桃花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结果
C.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人们常说的“天狗吃月”这一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色散;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从不同方向射出,所以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反射光线。
【解答】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使水底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游人能观赏到美丽的桃花,是因为光在桃花表面发生漫反射而非镜面反射。镜面反射发生在光滑表面(如镜子),而桃花表面粗糙,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才能让不同角度的游人都能看到,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和反射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天狗吃月”(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形成月食,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人坐在吊椅(椅面水平)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吊椅的压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对吊椅的压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吊椅的压力是同一个力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平衡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两个物体上。
【解答】AB、人对吊椅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吊环与吊椅的拉力等于人与吊椅的总重力,两个力大小不相同,不属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故AB错误;
C、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属于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吊椅的压力不是同一个力,人所受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人对吊椅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均匀地向容器内注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
A.锥形瓶 B.烧杯
C.量杯 D.量筒
【答案】A
【知识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曲线越陡,说明压强变化越快,即经过相同的时间,液面升高的速度越快。
【解答】由图可知,压强随注水时间的变化情况为:先变化得慢,后变化得快,由可知,液面高度先增加的慢,后增加的快,可知容器的横截面积自下而上逐渐变小。
故答案为:A。
12.(2025八上·慈溪月考)2024年3月,一款低浓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引发社会关注。阿托品滴眼液主要通过改变晶状体凸度起到防控近视的作用。下列关于该滴眼液的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A.减小晶状体凸度,增强对光聚焦
B.减小晶状体凸度,减弱对光聚焦
C.增大晶状体凸度,减弱对光聚焦
D.增大晶状体凸度,增强对光聚焦
【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晶状体曲度过大,聚光能力变强,焦距越小,像距越小。
【解答】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聚光能力变强,使像提前会聚,成在视网膜前面,使用阿托品可以防控近视,说明阿托品可以减小晶状体的曲度,即凸度,减弱聚光能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B。
13.(2025八上·慈溪月考)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足球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踢足球时,脚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足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空中向前飞行的足球若到最高点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停止
D.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重力和向前推力的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解析】【分析】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做出判断;
D.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
【解答】 A.踢足球时,脚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
C.空中向前飞行的足球若到最高点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而不再受到向前推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14.(2025八上·慈溪月考)玻璃窗上趴着一只壁虎,如图所示。水平向右推窗,在壁虎随玻璃窗一起向右匀速移动的过程中,壁虎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
A.竖直向上 B.水平向左 C.斜向右上 D.斜向左下
【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平衡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
【解答】壁虎相对于玻璃静止,与玻璃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壁虎受力平衡,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可知摩擦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
故答案为:A。
15.(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况,其中是凸透镜的
A.只有a和c B.只有b和c C.只有c D.a、b和c
【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解题时延长光线,若图中光线在延长的光线外侧,说明该透镜的作用是发散光线,即为凹透镜;若图中光线在延长的光线内侧,说明该透镜的作用是会聚光线,即为凸透镜。
【解答】abd.光线经过透镜后发散,可知其为凹透镜;
c.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可知其为凹透镜。
故答案为:C。
16.(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力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解答】弹簧在手给的拉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给手一个反作用力,该力是由弹簧形变产生的弹力。
故答案为:B。
17.(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分别是 、,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用、pz表示,则
A.=,= B.
C.>, = D.>,>
【答案】B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容器不规则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等于液体的重力,应利用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关系,再由比较压力大小。
【解答】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液体种类和深度相同,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两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即。
乙容器容积更小,可知乙中液体的体积更小,液体密度相同,可知乙液体的质量更小,则乙对桌面的压力更小,受力面积相同,由可知,乙对桌面的压强更小,即。
故答案为:B。
18.(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甲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平力 F,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A.F、p 不变, f 变大 B.F、f 不变, p 变大
C.F变小, p、f 变大 D.F、f 不变, p 变小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大小比较;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有关;压强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解答】木板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木板的重力,木板的重力不变,可知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推动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变,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压强,压力大小不变,受力面积减小,可知压强将变大。
故答案为:B。
19.(2025八上·慈溪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60cm刻度线处,光屏仍可得到倒立的清晰像.
D.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再向右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清晰像,且像会变小些
【答案】A,C,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
【解答】A、由图可知,图中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故A正确;
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像会向光屏上方移动,故B错误;
C、图中物距等于30cm,像距等于20cm,将凸透镜移动至60cm处,物距为20cm,像距为30cm,
由光路可逆可知,此时光屏上仍有清晰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可知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
物距变大,则像距将变小,所以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呈现清晰的像,光屏上的像比原来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D。
20.(2025八上·慈溪月考)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t=1.5s时,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1N
B.2s~4s内,物体所受推力大于摩擦力
C.4s~6s, 物体运动的路程为8m
D.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3N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解答】A、由图丙可知,当t=1.5s时,物体的速度为零,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
摩擦力等于推力,由图乙可知,此时推力为1N,可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1N,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2-4s内,物体速度逐渐变大,可知推力大于摩擦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4s~6s,物体运动的路程,故C正确;
D、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推力等于摩擦力等于2N,2-4s物体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在整个过程中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为2N,即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1.(2025八上·慈溪月考)在中考期间,考场周边有“禁鸣喇叭、缓行,谢谢合作!”的提示牌。噪声是由发声物体的   产生的,“禁鸣喇叭”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答案】振动;声源
【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三种方式:在声源处减弱;正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 噪声是由发声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在空气中形成声波,从而产生声音。
喇叭是声源,可知“禁鸣喇叭”是通过在声源处禁止发声来减弱噪声。
22.(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甲、乙、丙是不同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 上所显示的波形图。根据波形可知,甲、乙、丙三者中   的响度相同,   的音调相同。
【答案】乙丙;甲乙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 响度(振幅):波形的高度代表响度,高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频率):波形的密集程度代表音调,波形越密集,音调越高。
【解答】由图可知,乙和丙振动幅度相同,可知乙和丙的响度相同。
甲和乙振动频率相同,可知甲和乙的音调相同。
23.(2025八上·慈溪月考)气球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器材。请回答:
(1)如图甲,左手压气球,两球都变形,说明力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手指戳气球,气球凹陷,说明   。
(3)如图丙,向后喷气,气球前进,使气球向前运动的物体是   (选填“气球内喷出的气体”或“气球外的空气”)。
【答案】(1)相互的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气球内喷出的气体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1)(3)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两个物体上。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1)左边的气球给右边气球一个力,使右边气泡产生形变,右边气球给左边气球一个向左点的反作用力,导致左边的气球也发生形变,可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手指戳气球,气球在力的作用下凹陷,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3)气球向后喷出气体时,气体对气球施加一个反作用力,推动气球向前运动,可知施力物体是气球内喷出的气体。
24.(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折射光线是   ,入射角是   度。 界面的   (选填“上”“下”、“左”、“右”) 侧是空气。
【答案】OB;60;左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入射角和反射角,中间的角平分线为法线,与它垂直的为分界面,剩余的一条光线为折射光线。接下来根据折射规律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进而确定入射角。最后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确定空气的位置。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OP=∠COP,根据“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可知,二者肯定是入射角和反射角,则中间的PQ为法线,与它垂直的MN是界面,且OB为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故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
所以反射角为
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所以界面MN的左侧是空气。
25.(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木块甲重4N,木块乙重5N,叠放在一起放在桌面上,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甲、乙的边长之比为   
【答案】2:3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和压力等于重力以及受力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进行计算。
【解答】 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即,代入数据可得,解得。
故答案为:2:3。
26.(2025八上·慈溪月考)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
A.方向向左
B.方向向右
C.为零
(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由静止变为向右运动,米袋所受摩擦力   
(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所受的摩擦力   
(3)输送带突然制动,米袋将向右减速运动,米袋所受的摩擦力   
【答案】(1)B
(2)C
(3)A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3)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不一定和实际运动方向相反。
(2)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且接触面粗糙时,存在摩擦力。
【解答】(1)米袋由静止变为向右运动时,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米袋运动的速度,米袋相对于传送带向左运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知米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 米袋和传送带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可知摩擦力为零。
(3)输送带突然制动,米袋将向右减速运动,米袋相对于传送带向右运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知米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27.(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小球由A点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在A、B二点间来回摆动,A和B是最高点,F是最低点。小球在F点的时候,受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若摆动到B点的时候细绳恰好断裂,接下去小球将沿   (填“BC”、“BD”或“BE”)继续运动。
【答案】不平衡;BE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在A、B二点间来回摆动,A和B是最高点,F是最低点。小球在F点的时候,做曲线运动,因而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受力不平衡。若摆动到B点的时候速度为0,细绳恰好断裂,接下去小球将沿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沿BE继续运动。
28.(2025八上·慈溪月考)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低,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处于   ;
(2)此时从光屏上看到的像是____的(选填“放大”或“缩小”),并推算出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
A.f<15cm B.15cm30cm
(3)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____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C.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D.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答案】(1)同一高度
(2)B
(3)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要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大致处于同一高度。
(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透镜的每一部分都能独立成像,可知像是完整的,光线少,像会变暗。
【解答】(1) 实验前需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处于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够清晰地成在光屏中央,避免像的位置偏移或模糊。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图中物距为40cm,像距为30cm,可知焦距大于15cm,小于20cm。
故答案为:B。
(3)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凸透镜的下半部分仍能成完整的像,但由于光线变少,所以像会变暗。
故答案为:D。
29.(2025八上·慈溪月考)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1)甲图所示压强计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有高度差,应通过方法   (填字母)进行调节。
A、从U形管内倒出适量的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形管内加适量的水
(2)图中乙、丙、丁表示探究过程中的三个情景。容器中的液体、金属盒插入的深度以及U形管中液面的情况,都可以从图中看出。比较图   可知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比较图丙和丁可知:   。
(3)小宁继续用图戊装置比较了两种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液体A,再向右侧加入液体B,直到橡皮膜刚好相平,隔板两侧液面高度如图戊所示,则液体A的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液体B。
【答案】(1)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B
(2)乙和丙;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小于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实验采用了转换法,用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
(2)根据控制变量法和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进行分析。
(3)根据(2)中所得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及深度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1)压强计通过比较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高度差越大,说明压强越大。
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有高度差, 应将软管拆除,等两侧液面相平后再重新组装。
故答案为:B。
(2)由图可知,乙和丙液体种类相同,丙中深度更深,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更大,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丙和丁液体深度相同,丁中液体密度更大,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更大,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3)左侧液体深度更深,橡皮膜相平说明两侧液体压强相同,由(2)中结论可知,右侧液体B的密度更大。
30.(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为科技小组“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小组成员小宁先后三次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1)科技小组成员小明认为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帮他指出错误操作是   (不要求解释错误的原因)。
(2)小宁先后三次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你认为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3)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如果阻力为零,水平面足够长,小车将做   ,此处用到了   (选填“控制变量”“科学推理”或“转换”)法。
(4)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力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
B.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答案】(1)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
(2)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3)匀速直线运动;科学推理
(4)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牛顿第一定律;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没有控制变量,所以该操作是错误的。
(2)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3)物体在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1)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没有控制变量。
(2)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3)如果阻力为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力,小车在水平面足够长,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此处用到了科学推理法。
(4)AB、水平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小车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AB错误;
C、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速度减小,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正确;
D、物体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1.(2025八上·慈溪月考)作图题
(1) AB表示平面镜前面的物体,请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2)质量为10kg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如图(b)。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物体受到的重力。
【答案】(1)
(2)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进行画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相垂直。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解答】(1)过平面镜作与AB相对称的像点,将像点连接起来即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位置,如图所示

32.(2025八上·慈溪月考)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离正前方峭壁440m处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听到了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汽车行驶的速度;
(2)汽车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峭壁下面? (保留1位小数)
【答案】(1)在2.5s内汽车和声音经过的路程之和为s的2倍,即,即,解得v=12m/s。
(2)车从鸣笛到听到反射回的汽笛声这段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为
汽车还需要的时间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传播的方式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经过的路程加上车行驶的路程等于车与峭壁之间距离的两倍进行分析计算。
(2)还需要的时间等于剩余距离与车行驶速度的比值。
33.(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一个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杯质量为100g,里面水的质量为500g,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2。求:
(1)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
(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答案】(1)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
(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用进行计算。
(2)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水和杯子的总重力,再通过计算压强。
34.(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一辆装载钢卷的卡车在3000N的水平牵引力F作用下,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的路面水平向左匀速行驶。已知该卡车受到路面的阻力大小为整车总重的0.2倍,求:
(1)车受到路面的摩擦阻力f的大小以及方向
(2)卡车和钢卷的总质量大小
【答案】(1)水平向右,3000N
(2)阻力为重力的0.2倍,阻力为3000N,则重力为, 卡车和钢卷的总质量为。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平衡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
(2)根据该卡车受到路面的阻力大小为整车总重的0.2倍,和G=mg计算质量。
【解答】(1)卡车沿平直的路面水平向左匀速行驶,摩擦力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知摩擦力水平向右。
车匀速运动,受力平衡,牵引力等于摩擦力,可知,摩擦力为3000N。
1 / 1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教学调研测试 科学试卷(1-2章)
1.(2025八上·慈溪月考)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下列有关健康用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尽量不用手机长时间看视频 B.看书1小时后要远眺
C.在床上躺卧看书学习 D.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2.(2025八上·慈溪月考)以下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A.科学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课本对桌面的压强约为2Pa
B.一个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50N
C.一个成年人走路的时候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
D.两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1N
3.(2025八上·慈溪月考)流程图可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A.针尖→皮肤→皮肤感到疼痛
B.声波→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C.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D.气味的化学物质→鼻腔→溶于黏液中→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大脑皮层
4.(2025八上·慈溪月考)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5.(2025八上·慈溪月考)将耳朵贴在长长的注满水的自来水管(铁的)一端,让另外一位同学在自来水管另一端敲总吉实验学校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测试一下,能听到三次敲击声。按先后顺序,声音分别是通过哪三种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A.空气、水、铁管 B.水、空气、铁管
C.水、铁管、空气 D.铁管、水、空气
6.(2025八上·慈溪月考)小明家里有一个球形鱼缸,有一次小明观察鱼缸中的鱼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从鱼缸上方和鱼缸侧方水平观察都能看到鱼,但是,从鱼缸侧方水平观察到得鱼比从鱼缸上方看到的鱼要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从上方看到的鱼是折射成像,比实际的鱼位置浅,从侧面观察到的鱼是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B.从上方看到的鱼是反射成像,比实际的鱼位置浅,从侧面观察到的鱼是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实像
C.从上方看到的鱼是反射成像,比实际的鱼位置深,从侧面观察到的鱼是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实像
D.从上方看到的鱼是折射成像,比实际的鱼位置深,从侧面观察到的鱼是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7.(2025八上·慈溪月考)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②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③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④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8.(2025八上·慈溪月考)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以及绿色葡萄。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A.瓷盘呈白色,苹果呈黑色,葡萄呈红色
B.瓷盘呈黄色,苹果呈红色,葡萄呈黑色
C.瓷盘呈红色,苹果呈红色,葡萄呈黑色
D.瓷盘呈黑色,苹果呈红色,葡萄呈黑色
9.(2025八上·慈溪月考)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潭清疑水浅”是由丁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
B.三月桃花盛开,游人能观赏到美丽的桃花,是光在桃花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结果
C.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人们常说的“天狗吃月”这一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0.(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人坐在吊椅(椅面水平)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吊椅的压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对吊椅的压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吊椅的压力是同一个力
11.(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均匀地向容器内注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
A.锥形瓶 B.烧杯
C.量杯 D.量筒
12.(2025八上·慈溪月考)2024年3月,一款低浓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引发社会关注。阿托品滴眼液主要通过改变晶状体凸度起到防控近视的作用。下列关于该滴眼液的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A.减小晶状体凸度,增强对光聚焦
B.减小晶状体凸度,减弱对光聚焦
C.增大晶状体凸度,减弱对光聚焦
D.增大晶状体凸度,增强对光聚焦
13.(2025八上·慈溪月考)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足球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踢足球时,脚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足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空中向前飞行的足球若到最高点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停止
D.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重力和向前推力的作用
14.(2025八上·慈溪月考)玻璃窗上趴着一只壁虎,如图所示。水平向右推窗,在壁虎随玻璃窗一起向右匀速移动的过程中,壁虎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
A.竖直向上 B.水平向左 C.斜向右上 D.斜向左下
15.(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况,其中是凸透镜的
A.只有a和c B.只有b和c C.只有c D.a、b和c
16.(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力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7.(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分别是 、,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用、pz表示,则
A.=,= B.
C.>, = D.>,>
18.(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甲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平力 F,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A.F、p 不变, f 变大 B.F、f 不变, p 变大
C.F变小, p、f 变大 D.F、f 不变, p 变小
19.(2025八上·慈溪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60cm刻度线处,光屏仍可得到倒立的清晰像.
D.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再向右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清晰像,且像会变小些
20.(2025八上·慈溪月考)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t=1.5s时,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1N
B.2s~4s内,物体所受推力大于摩擦力
C.4s~6s, 物体运动的路程为8m
D.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3N
21.(2025八上·慈溪月考)在中考期间,考场周边有“禁鸣喇叭、缓行,谢谢合作!”的提示牌。噪声是由发声物体的   产生的,“禁鸣喇叭”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22.(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甲、乙、丙是不同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 上所显示的波形图。根据波形可知,甲、乙、丙三者中   的响度相同,   的音调相同。
23.(2025八上·慈溪月考)气球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器材。请回答:
(1)如图甲,左手压气球,两球都变形,说明力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手指戳气球,气球凹陷,说明   。
(3)如图丙,向后喷气,气球前进,使气球向前运动的物体是   (选填“气球内喷出的气体”或“气球外的空气”)。
24.(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折射光线是   ,入射角是   度。 界面的   (选填“上”“下”、“左”、“右”) 侧是空气。
25.(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木块甲重4N,木块乙重5N,叠放在一起放在桌面上,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甲、乙的边长之比为   
26.(2025八上·慈溪月考)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
A.方向向左
B.方向向右
C.为零
(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由静止变为向右运动,米袋所受摩擦力   
(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所受的摩擦力   
(3)输送带突然制动,米袋将向右减速运动,米袋所受的摩擦力   
27.(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小球由A点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在A、B二点间来回摆动,A和B是最高点,F是最低点。小球在F点的时候,受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若摆动到B点的时候细绳恰好断裂,接下去小球将沿   (填“BC”、“BD”或“BE”)继续运动。
28.(2025八上·慈溪月考)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低,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处于   ;
(2)此时从光屏上看到的像是____的(选填“放大”或“缩小”),并推算出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
A.f<15cm B.15cm30cm
(3)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____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C.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D.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29.(2025八上·慈溪月考)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1)甲图所示压强计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有高度差,应通过方法   (填字母)进行调节。
A、从U形管内倒出适量的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形管内加适量的水
(2)图中乙、丙、丁表示探究过程中的三个情景。容器中的液体、金属盒插入的深度以及U形管中液面的情况,都可以从图中看出。比较图   可知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比较图丙和丁可知:   。
(3)小宁继续用图戊装置比较了两种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液体A,再向右侧加入液体B,直到橡皮膜刚好相平,隔板两侧液面高度如图戊所示,则液体A的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液体B。
30.(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为科技小组“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小组成员小宁先后三次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1)科技小组成员小明认为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帮他指出错误操作是   (不要求解释错误的原因)。
(2)小宁先后三次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你认为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3)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如果阻力为零,水平面足够长,小车将做   ,此处用到了   (选填“控制变量”“科学推理”或“转换”)法。
(4)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力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
B.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31.(2025八上·慈溪月考)作图题
(1) AB表示平面镜前面的物体,请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2)质量为10kg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如图(b)。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物体受到的重力。
32.(2025八上·慈溪月考)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离正前方峭壁440m处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听到了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汽车行驶的速度;
(2)汽车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峭壁下面? (保留1位小数)
33.(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一个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杯质量为100g,里面水的质量为500g,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2。求:
(1)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
(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34.(2025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一辆装载钢卷的卡车在3000N的水平牵引力F作用下,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的路面水平向左匀速行驶。已知该卡车受到路面的阻力大小为整车总重的0.2倍,求:
(1)车受到路面的摩擦阻力f的大小以及方向
(2)卡车和钢卷的总质量大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保护视力与用眼卫生
【解析】【分析】在床上躺卧看书学习容易导致近视眼,属于不健康的用眼习惯。
【解答】A、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导致眼疲劳、干眼症等问题,应控制使用时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眼一段时间后远眺可以放松睫状肌,缓解视疲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躺卧时书本与眼睛的距离和角度不稳定,容易导致斜视、视力模糊或双眼调节不平衡,属于不良用眼习惯,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疲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D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估测物体的质量以及受力面积,结合计算压强大小。
【解答】A、一本初中科学课本的质量约为300克(0.3kg),对桌面的压强约为,故A错误;
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故B错误;
C、一个成年人走路的时候对地面的压强,故C错误;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两个鸡蛋的重力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皮肤与皮肤的感觉;鼻与嗅觉
【解析】【分析】不同的感觉有不同的感受器,但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解答】A、正确的痛觉传导路径应为:针尖刺激→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感到疼痛),该选项缺少神经传导和中枢处理环节,故A错误;
B、听小骨应在耳蜗之前,正确顺序为: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耳蜗是听觉感受器,需先通过听小骨传递振动,故B错误;
C、光线应先通过角膜(最外层),再经过瞳孔,正确顺序为: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故C错误;
D、嗅觉的生理流程完整且顺序正确:化学物质进入鼻腔,溶解于黏液,刺激嗅觉感受器,信号通过嗅神经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嗅觉,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 根据有关力与运动关系的科学发展史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错误观点,后来伽利略提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他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即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再后来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又总结出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从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②③①。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遵循以下规律:
固体(如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约5000米/秒);
液体(如水)中的传播速度次之(约1500米/秒);
气体(如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约340米/秒) 。
【解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可知 声音分别是通过铁管、水、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故答案为:D。
6.【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1)从上方看到鱼时,鱼身上发出的光线从水里射入空气里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射入眼睛后,沿它的相反方向望过去,会看到成在实际位置上方鱼的虚像,即比实际鱼的位置浅;
(2)从鱼缸侧面看时,鱼缸中间后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于鱼在一倍焦距以内,因此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A。
7.【答案】A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①②根据力的定义分析;
③产生力的条件:相互接触,产生形变;
④注意分子力,万有引力的发生不需要相互接触。
【解答】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故①正确;
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故②正确;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不挤压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故③错误;
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故④错误。
则正确的是①②。
故选A。
8.【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根据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光线决定的进行分析。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可以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解答】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光线决定的,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可知在红光照射下,白色瓷盘会反射红光,因此看起来是红色。红色的苹果能反射红光,所以苹果是红色的;绿色葡萄能反射绿光,当红光照射在绿色葡萄上时,没有光线被反射,所以葡萄看上去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C。
9.【答案】B
【知识点】光的色散;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从不同方向射出,所以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反射光线。
【解答】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使水底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游人能观赏到美丽的桃花,是因为光在桃花表面发生漫反射而非镜面反射。镜面反射发生在光滑表面(如镜子),而桃花表面粗糙,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才能让不同角度的游人都能看到,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和反射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天狗吃月”(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形成月食,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平衡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两个物体上。
【解答】AB、人对吊椅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吊环与吊椅的拉力等于人与吊椅的总重力,两个力大小不相同,不属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故AB错误;
C、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属于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吊椅的压力不是同一个力,人所受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人对吊椅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答案】A
【知识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曲线越陡,说明压强变化越快,即经过相同的时间,液面升高的速度越快。
【解答】由图可知,压强随注水时间的变化情况为:先变化得慢,后变化得快,由可知,液面高度先增加的慢,后增加的快,可知容器的横截面积自下而上逐渐变小。
故答案为:A。
12.【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晶状体曲度过大,聚光能力变强,焦距越小,像距越小。
【解答】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聚光能力变强,使像提前会聚,成在视网膜前面,使用阿托品可以防控近视,说明阿托品可以减小晶状体的曲度,即凸度,减弱聚光能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B。
13.【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解析】【分析】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做出判断;
D.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
【解答】 A.踢足球时,脚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
C.空中向前飞行的足球若到最高点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而不再受到向前推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14.【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平衡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
【解答】壁虎相对于玻璃静止,与玻璃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壁虎受力平衡,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可知摩擦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
故答案为:A。
15.【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解题时延长光线,若图中光线在延长的光线外侧,说明该透镜的作用是发散光线,即为凹透镜;若图中光线在延长的光线内侧,说明该透镜的作用是会聚光线,即为凸透镜。
【解答】abd.光线经过透镜后发散,可知其为凹透镜;
c.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可知其为凹透镜。
故答案为:C。
16.【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解答】弹簧在手给的拉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给手一个反作用力,该力是由弹簧形变产生的弹力。
故答案为:B。
17.【答案】B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容器不规则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等于液体的重力,应利用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关系,再由比较压力大小。
【解答】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液体种类和深度相同,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两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即。
乙容器容积更小,可知乙中液体的体积更小,液体密度相同,可知乙液体的质量更小,则乙对桌面的压力更小,受力面积相同,由可知,乙对桌面的压强更小,即。
故答案为:B。
18.【答案】B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大小比较;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有关;压强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解答】木板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木板的重力,木板的重力不变,可知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推动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变,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压强,压力大小不变,受力面积减小,可知压强将变大。
故答案为:B。
19.【答案】A,C,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
【解答】A、由图可知,图中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故A正确;
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像会向光屏上方移动,故B错误;
C、图中物距等于30cm,像距等于20cm,将凸透镜移动至60cm处,物距为20cm,像距为30cm,
由光路可逆可知,此时光屏上仍有清晰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可知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
物距变大,则像距将变小,所以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呈现清晰的像,光屏上的像比原来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D。
20.【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解答】A、由图丙可知,当t=1.5s时,物体的速度为零,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
摩擦力等于推力,由图乙可知,此时推力为1N,可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1N,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2-4s内,物体速度逐渐变大,可知推力大于摩擦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4s~6s,物体运动的路程,故C正确;
D、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推力等于摩擦力等于2N,2-4s物体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在整个过程中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为2N,即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1.【答案】振动;声源
【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三种方式:在声源处减弱;正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 噪声是由发声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在空气中形成声波,从而产生声音。
喇叭是声源,可知“禁鸣喇叭”是通过在声源处禁止发声来减弱噪声。
22.【答案】乙丙;甲乙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 响度(振幅):波形的高度代表响度,高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频率):波形的密集程度代表音调,波形越密集,音调越高。
【解答】由图可知,乙和丙振动幅度相同,可知乙和丙的响度相同。
甲和乙振动频率相同,可知甲和乙的音调相同。
23.【答案】(1)相互的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气球内喷出的气体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1)(3)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两个物体上。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1)左边的气球给右边气球一个力,使右边气泡产生形变,右边气球给左边气球一个向左点的反作用力,导致左边的气球也发生形变,可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手指戳气球,气球在力的作用下凹陷,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3)气球向后喷出气体时,气体对气球施加一个反作用力,推动气球向前运动,可知施力物体是气球内喷出的气体。
24.【答案】OB;60;左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入射角和反射角,中间的角平分线为法线,与它垂直的为分界面,剩余的一条光线为折射光线。接下来根据折射规律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进而确定入射角。最后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确定空气的位置。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OP=∠COP,根据“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可知,二者肯定是入射角和反射角,则中间的PQ为法线,与它垂直的MN是界面,且OB为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故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
所以反射角为
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所以界面MN的左侧是空气。
25.【答案】2:3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和压力等于重力以及受力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进行计算。
【解答】 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即,代入数据可得,解得。
故答案为:2:3。
26.【答案】(1)B
(2)C
(3)A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3)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不一定和实际运动方向相反。
(2)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且接触面粗糙时,存在摩擦力。
【解答】(1)米袋由静止变为向右运动时,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米袋运动的速度,米袋相对于传送带向左运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知米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 米袋和传送带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可知摩擦力为零。
(3)输送带突然制动,米袋将向右减速运动,米袋相对于传送带向右运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知米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27.【答案】不平衡;BE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在A、B二点间来回摆动,A和B是最高点,F是最低点。小球在F点的时候,做曲线运动,因而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受力不平衡。若摆动到B点的时候速度为0,细绳恰好断裂,接下去小球将沿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沿BE继续运动。
28.【答案】(1)同一高度
(2)B
(3)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要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大致处于同一高度。
(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透镜的每一部分都能独立成像,可知像是完整的,光线少,像会变暗。
【解答】(1) 实验前需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处于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够清晰地成在光屏中央,避免像的位置偏移或模糊。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图中物距为40cm,像距为30cm,可知焦距大于15cm,小于20cm。
故答案为:B。
(3)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凸透镜的下半部分仍能成完整的像,但由于光线变少,所以像会变暗。
故答案为:D。
29.【答案】(1)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B
(2)乙和丙;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小于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实验采用了转换法,用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
(2)根据控制变量法和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进行分析。
(3)根据(2)中所得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及深度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1)压强计通过比较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高度差越大,说明压强越大。
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有高度差, 应将软管拆除,等两侧液面相平后再重新组装。
故答案为:B。
(2)由图可知,乙和丙液体种类相同,丙中深度更深,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更大,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丙和丁液体深度相同,丁中液体密度更大,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更大,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3)左侧液体深度更深,橡皮膜相平说明两侧液体压强相同,由(2)中结论可知,右侧液体B的密度更大。
30.【答案】(1)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
(2)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3)匀速直线运动;科学推理
(4)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牛顿第一定律;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没有控制变量,所以该操作是错误的。
(2)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3)物体在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1)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没有控制变量。
(2)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3)如果阻力为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力,小车在水平面足够长,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此处用到了科学推理法。
(4)AB、水平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小车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AB错误;
C、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速度减小,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正确;
D、物体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1.【答案】(1)
(2)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进行画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相垂直。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解答】(1)过平面镜作与AB相对称的像点,将像点连接起来即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位置,如图所示

32.【答案】(1)在2.5s内汽车和声音经过的路程之和为s的2倍,即,即,解得v=12m/s。
(2)车从鸣笛到听到反射回的汽笛声这段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为
汽车还需要的时间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传播的方式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经过的路程加上车行驶的路程等于车与峭壁之间距离的两倍进行分析计算。
(2)还需要的时间等于剩余距离与车行驶速度的比值。
33.【答案】(1)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
(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用进行计算。
(2)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水和杯子的总重力,再通过计算压强。
34.【答案】(1)水平向右,3000N
(2)阻力为重力的0.2倍,阻力为3000N,则重力为, 卡车和钢卷的总质量为。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平衡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
(2)根据该卡车受到路面的阻力大小为整车总重的0.2倍,和G=mg计算质量。
【解答】(1)卡车沿平直的路面水平向左匀速行驶,摩擦力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知摩擦力水平向右。
车匀速运动,受力平衡,牵引力等于摩擦力,可知,摩擦力为3000N。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