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
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于先秦儒法两家的共同点,有学者称:“两家都主张‘尊君’,为君权而辩护;两
家都坚持等级区分,两家都是为统治阶级等级特权而辩护的。…所以他们之
间不仅相互斗争,而且也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融合的可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两家
A.倡导的国家治理理念基本一致
B.都主张构建新的等级秩序
C.“等级区分”旨在维护社会稳定
D.提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光武帝刘秀将决策权从三公转移至尚书台,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格局。
尚书台原为少府属官,经扩充后设尚书令、尚书仆射及六曹,掌管奏章、决策及行
政事务。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三公制度彻底废除
B.中枢权力结构调整
C.皇权旁落局面形成
D.行政效率大幅提升
3.租庸调制下,农民需承担实物税和劳役;两税法下,农民主要使用货币缴纳两税。
这一变化
A.扩大了税收征收对象
B.巩固了自然经济的地位
C.弱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D.促进了均田制度的推广
第1页(共6页)
4.下表摘取的是宋、明、清三个不同时期乡约的内容(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的乡约
时期
内容
宋代
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通过“官办乡约”推行教化,宣讲《圣谕六言》,并设立“记善簿”“记恶
明代
簿”
宣讲《圣谕十六条》,并通过“木榜公示”惩戒“作奸犯科者”,直至其改
清代
过自新
A.促进律令儒家化的最终实现
B.推动了中华法系的完备
C.逐渐沦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
D.开创了律例合编的先河
5.据文献记载,明初官员俸禄以实物粮食为主;明成化三年(1467年)朝廷俸禄“本
色(粮)与折色(钱钞)并行”;正德七年(1512年),又“令职官折色俸给。以十分
为率,一分折钱,九分关银”。这一变化
A.适应了白银货币化进程
B.确立了铜钱与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C.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巩固了白银在流通领域的辅币地位
6.下列令牌分别写有“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总管伊犁”等文字。据此可知,这两块
令牌
A.反映了明清边疆民族关系的紧张
B.说明军事手段是巩固统一的根本
C.表明卫所制度提升边疆治理水平
D.是研究明清边疆治理的一手史料
7.严复的《天演论》虽被开明知识分子推崇,但普通士人仍沉迷于科举与时文,对西
学改革漠不关心。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农民起义是“忧危”,试图通过变法来抵
制农民起义的爆发。这些均表明戊戌变法
A.未突破传统束缚
B.超越了时代发展需求
C.违背了历史潮流
D.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
8.1927一1935年间,中国进口贸易的税率水准从3.5%上升到27.2%,出口税率水
准从2.8%上升至3.6%。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关税自主遭进一步破坏
B.民族工业的处境有所改善
C.收回了全国海关管理权
D.避免了世界经济危机冲击
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