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新时代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绥化市新时代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4.《宋会要·职官》记载:“天子耳目,寄于台谏。”王安石变法期间,时任御史中丞的吕海上疏
高二历史试卷
弹劾王安石,其中不乏“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骄骞慢上,阴贼害物”等
言,并捏造了十大罪状,对王安石进行人身攻击。这反映出
学校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A.监察机构功能缺失
B.变法引发社会分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C.分权制衡体制瓦解
D.台谏制度出现异化
装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5.1727年,雍正皇帝谕曰:“西藏、内地,同为大清疆土;藏、汉官民,同为朕之赤子。近观部分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将答案书写在专设答题页规定的位置上。
督抚奏折,仍以·番’·汉’二字区分藏地官民,此等称谓含轻慢之意,殊非一体同仁之心。着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即通行晓谕,凡涉西藏文书,必称‘西藏官民’‘内地官民’,不得再有歧视字样。”此谕意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A.推行奏折制度以强化皇权
B.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合题目要求。
C.增进藏汉之间的民族交融
D.完善当地的行政管理制度
1.西周初期,统治者认为夏“不肯戚言于民,乃大淫昏”、商“酗酒败德,天讨有罪”,强调“王其
6.1895年,维新派人士陈炽在《庸书》中指出:“科场取士,专尚楷法,士子埋首故纸,揣摩墨
德之用,祈天永命”,要求贵族“惠保小民,无荒宁”。这体现出西周
卷,于经世致用之学,懵然无知。即有一二有志者,亦为功令所束,不能自拔。长此不改,天
A.强化神权的统治策略
B.重视吸取前朝的教训
下无可用之才,国势将何赖哉?”为解决这一问题,维新派提出
C.延续夏商的治国理念
D.践行儒家德治的主张
A.“欲求御外之术,必先立致富之基"”
2.先秦时期的避讳大都表现于口头,而文书避讳是从秦开始的,常见的是为避秦始皇赢政讳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而改“正”为“端”。汉代文书避讳更加严格,避讳对象从君王扩大到皇亲国戚,甚至发展出
C.“废八股,改试策论,以育通达之才”
避家讳(避讳父母名字),违反避讳规定会受到相应处罚。这能够反映出秦汉时期
D.“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
线
A.基层治理日益严密
B.文书行政制度健全
C.法律制度细密严苛
D.专制统治渐趋强化
7.190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推行学堂改革,将省内多数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涵盖初等
3.唐太宗时期,朝中官员事务极为繁忙,朝会经常持续很长时间。为体恤朝官,唐太宗决定赐
小学堂、中等实业学堂(以纺织、矿业科为主)及师范传习所,明确要求学堂“兼授中西学科,
食于廊庑之下,因此得名“廊下食”。据此推断,唐代“廊下食”
务求实学”,短期内“各府州县学堂数量较前增逾三倍”。这一现象表明当时湖北
A.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B.改变了传统决策模式
A.传统书院教育彻底消失
B.新式教育获得较大发展
C.消除了君臣之间矛盾
D.致力于完善中央官制
C.学堂选官推动教育转型
D.完整教育体系正式确立
高二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
高二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