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锦山学校2025-2026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锦山学校2025-2026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龙岩一中锦山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九年级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胡夫金字塔周围分布着多座矮小的权贵们的坟墓,它们犹如众星拱月般地围绕在硕大的法老金字塔的脚下。这一现象说明了古埃及( )
A. 官僚制度完备 B. 建筑水平高超
C. 君臣关系和谐 D. 王权至高无上
2.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父亲死后,作为继承人的儿子们每年要按父亲的遗嘱规定给他们的母亲生活物资,如果他们不能提供就会丧失继承的财产。这表明该法典( )
A. 注重权利与义务的结合 B. 强调血缘与身份的统一
C. 调节民主与法治的平衡 D. 关注契约与习俗的融合
3. 苏美尔人发明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量粮食产量和人工;古埃及记录了很多数学问题及解答,包括土地的丈量和分配、运河的开凿等。这反映了人类文明早期( )
A. 各地数学独立发展 B. 生产需要推动数学发展
C. 数学发展高度成熟 D. 文明交流促进数学进步
4. 下面是依照古印度的《摩奴法典》所作出的判决记录。这表明古印度( )
判决记录 罪行:伤害罪 判决:(1)色斯(吠舍)打伤塔阔尔(刹帝利)判处断肢 (2)塔阔尔(刹帝利)打伤拉吉普特(刹帝利)处以罚款
A. 实行君主专制 B. 社会矛盾尖锐 C. 种姓差异分明 D. 量刑同罪同罚
5. 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征服羯陵伽后,深感战争残酷,转而大力宣扬佛教的“达摩”(道德法则),并在帝国境内广立石柱,刻写诏谕教导人民要慈悲、宽容、行善。阿育王推行这些举措的主要意图在于( )
A. 巩固帝国统治 B. 废除种姓制度 C. 传播佛教信仰 D. 发展雕刻艺术
6. 在古希腊举行竞技会期间,各邦要实行“神圣休战”的协议,即停止一切战事,即便是交战的城邦也必须保证让运动员和观众顺利通过。据此可知:竞技比赛有助于( )
A. 增强居民的参政意识 B. 改善公民的身体素质
C. 完善城邦的治理模式 D. 缓和各邦的矛盾冲突
7. 伯里克利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贫穷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表明雅典( )
A. 维护成文法典 B. 重视民主政治 C. 加强君主专制 D. 倡导共同富裕
8.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这一规定体现《十二铜表法》的作用是( )
A. 维护奴隶主利益 B. 保护私有财产 C.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 确立民主制度
9. 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学习笔记,据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 )
1.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2.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3.公元2世纪,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
A. 亚历山大帝国东征 B. 罗马的征服与扩张
C. 斯巴达城邦的壮大 D.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10. 在书写系统出现以前,古希腊人常在陶瓶上绘制图像记述历史,后来古希腊人用陶瓶图像与文字共同记述历史,如“奇吉陶瓶”描绘了当时的战争场景,其饰带上出现了神话人物身份的题名,这反映了古希腊( )
A. 城邦衰落源于连年战争 B. 城邦的历史均由陶瓶记载
C. 艺术作品渗透理性精神 D. 陶瓶兼具叙事性与艺术性
11. 古代罗马人制出了一种非常坚固耐用的混凝土,有了它,便能建造出古希腊人所不敢想象的巨型工程。材料强调古罗马建筑的发展得益于( )
A. 建筑材料的研制 B. 希腊建筑的传承
C. 建筑艺术的创新 D. 东西方文明互鉴
12. 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由此可知,他们都倡导( )
A. 无为而治 B. 有教无类 C. 礼法并重 D. 道德教育
13. 自从基督教开始在希腊罗马世界中传播,它就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始吸收各种异质文化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希腊的,也有东方的。此则材料反映了基督教发展的原因是( )
A.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扶持 B. 多元文化的吸收和整合
C. 对外武力的征服与扩张 D. 为封建统治阶级而服务
14. 据下图可知,中世纪欧洲“赐予土地的人与接受封地的人”之间结成了( )
A. 契约关系 B. 平等关系 C. 占有关系 D. 雇佣关系
15. 欧洲中世纪庄园法庭裁决惯用的权威性语言通常是:“全体佃户一致同意命令”或“自由的或不自由的全体佃户命令”或“领主和佃户命令”等。据此可知,庄园法庭的裁决在一定程度上( )
A. 凸显程序合法 B. 维护领主利益
C. 保护佃户权益 D. 体现集体意志
16. 西欧庄园法庭经常邀请“德高望重者”调解案件,甚至已起诉的纠纷也允许“私下和解”。这旨在( )
A. 缓解或避免矛盾激化 B. 维护传统的伦理秩序
C. 体现司法的灵活变通 D. 尊重庄园居民的意愿
17. 12~13世纪,部分农奴从欧洲庄园逃离后,有目标地走向某个城镇,有人说:“逃往的农奴已成为半资产者”。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庄园解体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基督教会支持 D. 近代科技兴起
18. “中古西欧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这描述的是( )
A. 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背景 B. 近代资产阶级产生的作用
C. 中古西欧大学兴起的过程 D. 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
19. 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兴起和发展,社会对法律、医学等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越来越多的世俗君主或城市开办大学。这些大学开设算术、医学、法学、神学等课程,培养实用性人才。这说明大学( )
A. 成为了政治和经济的中心 B. 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 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D. 拥有了免赋税特权
20. 法国的《民法典》继承了《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三编体例,德国的《民法典》则以《法学汇纂》为蓝本,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法等五编体例。这表明《罗马民法大全》( )
A. 是罗马成文法开端 B. 是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C. 为欧洲民法提供借鉴 D. 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1. 《罗马民法大全》中的《学说汇纂》几乎囊括了私法的所有内容,如家庭法、物法等。特别是物法,对物的详尽分类和对所有权的取得与保护方法做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这体现了该法( )
A. 彰显国王权威 B. 消除种族歧视
C. 重视个人权利 D. 确保人人平等
22. 恩格斯指出,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意大利出现了艺术繁荣,这像是古典时代的反照。据此可知,拜占庭文化( )
A. 重塑了希腊罗马昔日的荣光 B. 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 推动欧洲中世纪时代的到来 D. 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23. 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实行国制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如果采用世纪纪年法来记载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应是( )
A. 6世纪40年代 B. 6世纪50年代 C. 7世纪40年代 D. 7世纪50年代
24.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能为此提供印证的诗句是( )
A. 洛阳家家学胡乐 B. 冲天香阵透长安
C. 千金散尽还复来 D. 唐风洋溢奈良城
25. 亚洲是世界上主要宗教的发源地,印度教、佛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都是在亚洲产生的。这体现出( )
A. 亚洲文明的多元性 B. 大河对文明诞生的重要性
C. 东方历史的悠久性 D. 宗教对海洋文化的依赖性
26. 阿拉伯人将古印度人的数字改造为阿拉伯数字,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
A. 创新与交流 B. 冒险与挑战 C. 征服与重建 D. 统一与扩张
27. 阿拉伯帝国地跨亚欧非三大洲,将埃及、波斯等古代文明地区统一到一个政权之下,并且阿拉伯帝国与中国、印度、拜占庭等文化昌盛的国家相毗邻。这一局面有利于( )
A. 多元文明的交融 B. 罗马法典的编撰 C. 伊斯兰教的产生 D. 创造0到9计数法
28. 1245年一项调查发现,在约克郡的卡瑟比,农奴不用给领主干活,而是用一笔固定的租金把庄园从领主手里租下来。这反映了西欧( )
A. 出现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B. 加强对农奴的剥削和压迫
C. 使用货币捐税及赎买劳役 D. 推动庄园的产品走向市场
29.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分立为五州,各自为政”,市民文化发育较早,“文艺发达于民间,其流广而浅”;法国已建立封建君主专制国家,“文艺渊源于宫廷,其流狭而深”。这反映出( )
A. 市民阶层兴起 B. 思想传播深受环境影响
C. 王权受到限制 D. 国情差异导致政体不同
30. 但丁《神曲》抨击教会贪腐,达·芬奇《蒙娜丽莎》人物形象生动,莎士比亚戏剧批判封建道德伦理,薄伽丘宣扬幸福在人间,伽利略支持“日心说”。其共同影响是( )
A. 促进思想解放 B. 复兴希腊文化 C. 传播启蒙思想 D. 推动大学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
31. 阅读材料,辨析作答。
材料
备注:画中人物神态温婉,眼神灵动,传递出鲜活的人性气息,展现对现世生活的向往;以柔和细腻笔调勾勒面部,嘴角光影过渡自然,勾勒出迷人微笑;背景空间层次分明,光影与空间有机融合,画面和谐统一。
(1)根据材料,指出《蒙娜丽莎》折射出时代精神。
(2)有人对《蒙娜丽莎》推崇备至,认为蒙娜丽莎很美,微笑很神秘;也有人认为蒙娜丽莎并不好看,表情古板。你怎么看这幅画?请从历史的角度和审美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世纪西欧,市民是指居住于城内,有纳税义务、有自由身份和一定政治权利的城市成员。随着城市取得自治权,市民拥有更多的权利,力量逐渐壮大,构成欧洲社会中的新的等级,成为推动欧洲迈入现代社会的重要力量。
——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Renaissance(复兴)”一词来自于法语……(这场运动)为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体系的初步确立奠定了基础。这一运动的发展……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人们在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大大推进了欧洲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裔昭印《世界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中世纪西欧,市民”的概念;指出“市民”力量壮大的原因并概括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Renaissance(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及其经济基础。据材料二,概括“这场运动”的影响。
(3)综合上述探究,解释材料一中的“市民”和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的联系。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的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为领主及其附庸农民生产所需物品的经济单位,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和社会单位。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用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在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工作。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手工业者失去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的名称、并概括它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在生产经营上的共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的出现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西欧经济发展的趋势。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后世建筑风格产生深远影响,也是雅典城邦文明极度发达的反映。 体现罗马奴隶制的高度发达,是迄今遗留下的罗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
阿拉伯人改造阿拉伯数字,将其传入欧洲。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历史研究要借助于史料,史料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等,请你写出材料中实物史料的序号。
(2)阅读以上材料,任选2幅图片,围绕其主题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龙岩一中锦山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九年级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B
【18题答案】
【答案】D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C
【21题答案】
【答案】C
【22题答案】
【答案】D
【23题答案】
【答案】C
【24题答案】
【答案】D
【25题答案】
【答案】A
【26题答案】
【答案】A
【27题答案】
【答案】A
【28题答案】
【答案】A
【29题答案】
【答案】B
【30题答案】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
【31题答案】
【答案】(1)时代精神:人文主义。
(2)我看法: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富有人文精神,在题材上取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具有人的真情实感。从历史角度看,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富有人文精神,这幅肖像画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从审美的角度看,《蒙娜丽莎》的成功,在于作者准确地捕捉到了模特儿最微妙的表情和最动人的瞬间。达·芬奇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蒙娜丽莎那富有魅力的青春美被永恒而鲜活地留在画面上。我们从蒙娜丽莎的脸上可以看到,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悄然地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自然、纯真、朴素地将一丝不易觉察的、充满着人性情感的内心活动透溢出来。我们还可以从蒙娜丽莎那双随意地交叠着的双手上,透过柔润而丰满的肌肤,精谨而准确的结构,自然而生动的状态,感到一种富有青春生命力的血液正在指掌间流淌。这是鲜活而富有灵性的生命体。所以,《蒙娜丽莎》是西方绘画中一件具有里程碑的作品。
【32题答案】
【答案】(1)概念:居住于城内,有纳税义务、有自由身份和一定政治权利的城市成员。
原因:城市取得自治权。
影响:构成欧洲社会中的新的等级,成为推动欧洲迈入现代社会的重要力量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
影响:为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体系的初步确立奠定了基础;使人们在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大大推进了欧洲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3)联系:市民阶层力量壮大,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础。
【33题答案】
【答案】(1)名称与性质:庄园;庄园的性质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2)共同之处:面向市场;集中生产;采取雇佣与被雇佣的经营方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影响: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3)趋势:西欧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逐渐资本主义化。
【34题答案】
【答案】(1)实物史料:图1、图2。
(2)观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述: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其民主政治制度、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为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希腊的文学艺术作品如《荷马史诗》、雕塑和建筑等至今仍然被人们欣赏和研究;古罗马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文明,其法律制度、建筑艺术等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罗马的建筑艺术如罗马大竞技场等体现了罗马奴隶制的高度发达,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综上所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成就和影响至今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