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安徽省宿州市砀山二中八年级(上)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9分。1.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日本 C. 沙俄 D. 法国2.文物是一个民族成长的符号和记忆。如图圆明园的废墟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C. 中国近代对文物的保护工作不够重视D. 中国人民充满智慧和创造力3.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曾国藩:“(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 发展民族工业 B. 抵抗外来侵略 C. 镇压农民起义 D. 维护清朝的统治5.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割让给英国的是( )A. 香港岛 B. 台湾岛 C. 九龙司 D. 澎湖列岛6.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被强制拉入西方工业文明的辐射范围之内。洋务运动大胆迈出图强求富的第一步,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B.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C.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7.“从这一条约开始,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英国部分实现了其战争目的,通商口岸成为西方掠夺中国的中心。”“这一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虎门条约》 D. 《黄埔条约》8.19世纪末,全国各地许多爱国知识分子利用诗歌、散文、小说、漫画等多种形式,号召人民起来进行反割台斗争。与这一斗争史事相关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9.2025年6月26日是第38个国际禁毒日。国际禁毒日源于中国历史上的( )A. 天京事变 B. 广州起义 C. 虎门销烟 D. 护国运动10.英国的大炮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 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 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要目的D. 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11.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 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列强共同策划并组成联军B. 皇帝被迫出逃,侵略者攻陷北京并烧杀抢掠C. 都是列强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而发动的D. 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侵略利益12.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最终只是个“纸上文件”,后来所实行的还是最简单的老办法——“照旧完粮纳税”。这说明了《天朝田亩制度》( )A.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 构建了平等的理想社会C. 完全吸纳了西方思想 D. 带有空想色彩难以施行13.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五口通商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协定关税 D. 割让香港岛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1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华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判断:______改正:______15.洋枪队头目西摩尔被太平军击毙。判断:______改正:______1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香港岛地方一区给英国。判断:______改正:______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9分。17.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事年表(部分)年份 事件1856年10月 三艘英国军舰闯入珠江口,炮轰广州1858年5月 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清军奋起还击。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瑗珲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1858年6月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 英、法控制了北京城,对圆明园大肆抢劫后又纵火焚烧1860年10月、11月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材料二这场战争是中日两国模仿西方近代化起步时期的一次军事较量,同时也是对两国“被动模仿”成效的一次大检验。自此中国在贫弱的道路上继续衰落,半殖民地化更加严重。——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大事年表所述的战争名称。并指出该战争期间割占中国领土的两个国家。(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结束后日本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再次割让了大片领土。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材料三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你同意费正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2) 说说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条约的内容?(3) 材料三中“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指什么?这场“神圣的民族战争”结果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 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的大炮首先攻破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马克思材料二:圆明园虽然已经是一片废墟,但它的历史价值并不低于北京现存的任何一座古代建筑。因为在这里,任何一处断墙残垣宫阙废墟,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所诉说的是那一段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使前来凭吊遗址的人能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正是圆明园遗址的真正价值所在。——孙金译《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1) 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攻破了中国皇帝的权威”是指哪个历史事件?中国在炮口逼迫下被迫打破隔绝状态的开放行为具体是什么?它属于哪个条约的内容?(2) 据材料二,概括圆明园遗址的历史价值。(3) 简析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两次战争存在的内在联系。参考答案1.C2.B3.A4.D5.A6.A7.A8.C9.C10.A11.C12.D13.D14.×,华北改为西北15.×,“西摩尔”改为“华尔”16.×,“香港岛”改为“九龙司”17.【小题1】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国家:俄国、英国。【小题2】《马关条约》18.【小题1】不同意;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小题2】《马关条约》.【小题3】八国联军,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题4】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等(言之有理即可).19.【小题1】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南京条约》。【小题2】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使前来凭吊遗址的人能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小题3】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第1页,共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