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河北省廊坊四中八年级(上)10月月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河北省廊坊四中八年级(上)10月月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河北省廊坊四中八年级(上)10月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小题,共 60分。
1.历史学者指出:“19 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长期封闭的东方古国,迫使这个以自然经济
为基础的封建帝国签订城下之盟。从此,这个古老的国度被强行纳入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材料中“轰开东方古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葡萄牙侵占澳门 B.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 法国入侵印度支那 D. 俄国强占中国东北
2.诗句“虎门壮举惊中外,禁毒英名震古今”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体现了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B.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C. 使英国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D. 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3.1842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口岸。这一规定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 )
A. 报复中国的禁烟运动 B. 打开中国市场
C. 割占中国领土 D. 索取战争赔款
4.下列文物共同见证的时代主题是( )
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指挥旗——三星旗 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来远”舰军号
A. 崇洋逐新 B. 实业救国 C. 抗击侵略 D. 武装反清
5.如图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迫使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示意图。通过观察,你能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第 1 页,共 8 页
A. 中国丧失的领土逐渐增多 B. 列强侵略不断扩大和深入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
领土的侵略者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美国
7.19 世纪以来,列强纷纷通过不平等条约加紧对中国进行掠夺,下列组合搭配准确的是( )
A. 《天津条约》——赔款 2100 万银元
B. 《辛丑条约》——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马关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
D. 《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8.圆明园是清朝皇帝的“皇家园林”,它见证了西方列强侵华的历史。19 世纪火烧圆明园的是( )
A. 英美盟军 B. 八国联军 C. 法美联军 D. 英法联军
9.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从未停止,近代史上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体
现农民需求的文件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变法通议》 C. 《资政新篇》 D. “明定国是”
10.1864 年的夏天,坚持斗争 14 年,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落下帷幕,致使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
战争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失败 B. 西征胜利 C. 天京陷落 D. 天京事变
11.阅读如图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 缺乏科学理论
C.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 武器装备落后
12.如图是有关洋务运动的示意图。图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兴办新式学校 B. 创办民用企业 C. 翻译外国书籍 D. 建立新式海军
第 2 页,共 8 页
13.如下资料卡中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主持收复新疆军务
A. 李鸿章 B. 左宗棠 C. 曾国藩 D. 张之洞
14.1872 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 1300 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
局归并。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
A. 完全无力与外国抗衡 B. 实现了富国强兵
C. 完全掌握西方先进技术 D. 一定程度抵制外国经济
15.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战争分别指( )
A.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有诗云:“老将稀龄更猛威,镇南关外马如飞。”诗中“老将”是指( )
A. 左宗棠 B. 沈葆桢 C. 刘永福 D. 冯子材
17.历史上,侵略者第一次要求并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8.1895 年的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
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大规模侵华
C.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他在黄海海战中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
国威。”光绪皇帝获闻他的壮举题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里的“他”指的是
A. 左宝贵 B. 葛云飞 C. 邓世昌 D. 聂士成
20.“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丘逢甲写作这首诗
《春愁》紧密相关的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历史图示记忆法可以把文字变成直观的图表,将知识串联起来,帮助我们理清历史事件。如图图示可
以帮助我们理清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美、日侵略台湾
第 3 页,共 8 页
22.如图中的报刊主要宣传的观点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变法图强 C. 自强求富 D. 扶清灭洋
23.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揭露了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 B.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 表达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 D. 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4.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戊戌变法,形成如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 戊戌变法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 戊戌变法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C. 戊戌变法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D. 戊戌变法是一次制度变革的尝试
25.20 世纪初,孙中山曾说:“他们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伤亡枕藉,还
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
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评价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鸦片战争
26.“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是义和团的揭帖,那么
在义和团运动中提出的重要口号是( )
A. 扶清灭洋 B. 变法图强 C. 自强求富 D. 取消二十一条
27.太平天国拒绝承认美国从清政府手中所取得的特权;义和团号召抵制洋货、破坏传教士的活动,并指
出“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害国殃民”。这反映了农民阶级( )
A. 具有朴素的爱国情怀 B. 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 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D. 缺少了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
28.《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
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
点的是( )
第 4 页,共 8 页
A. 清政府赔款白银 4.5 亿两 B.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9.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他学习的内容是( )
A. 中国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B. 中国近代主动开放的过程
C. 中国近代国际影响快速提升的过程 D. 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过程
30.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在政治上则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
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文化上他们通过教会深入中国城市和乡村进行侵略活动,使民族危机愈
加严重,终于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材料论述了义和团运动的( )
A. 背景 B. 概况 C. 性质 D. 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
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
品。 1885 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
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
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在 19 世纪末的某历史事件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
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凶狠残
暴也是世所罕见,充分显露出日本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本质。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2) 根据材料二,归纳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
(3) 结合材料三,举例说明日本的野蛮罪行。中日这场战争签订的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第 5 页,共 8 页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况今日议和既成,中外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
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十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
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
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1) 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运动名称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2) 从材料二这段话看出这场运动的结果如何?请你说说出现此结果的根本原因?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梁启超所面临的时代困境?为此,康有为进行的救国“方案”是哪场改良
运动?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 14 年,转战大半个中国,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
想,失败是必然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
化。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艺,都学全,要平
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
大清一统靖江山。
——《义和团揭帖》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回答,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目标是谁?“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这句话体
现了义和团运动的什么特点?
(3) 以上两则材料,都是哪个阶级发动的?他们失败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 6 页,共 8 页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B
6.C
7.D
8.D
9.A
10.D
11.C
12.B
13.B
14.D
15.C
16.D
17.C
18.D
19.C
20.B
21.B
22.B
23.B
24.D
25.B
26.A
27.A
28.D
29.A
第 7 页,共 8 页
30.A
31.【小题 1】中国必须近代化。
【小题 2】进口货物变化: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商品输出猛增,进口货物以鸦片、纺织品为主,
1885 年后棉纱和棉布进口值超过鸦片;出口商品变化:中国出口以丝、茶为主但比重下降;贸易格局变
化:19 世纪 70 年代后对外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
【小题 3】旅顺大屠杀;《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列
强瓜分中国
32.【小题 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小题 2】失败(或“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没有变革封建制度
(或“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小题 3】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或“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成为迫切任
务”);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33.【小题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变化。
【小题 2】帝国主义;盲目排外性。
【小题 3】农民阶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