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城区集团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城区集团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城区集团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下列所示分别是氧气的制取、干燥、收集和验满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3.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小组学习群中的交流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小云: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B.小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小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电光源
C.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 D.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5.下图为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和两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氖原子与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D.氖原子与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6.《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制取醋酸()的新方法,新方法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古法酿醋是用粮食发酵而成,发酵属于物理变化
B.新方法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D.新方法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7.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直饮水机,其中的水处理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③的作用是
A.降低水的硬度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蒸馏
8.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一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前后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D.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气密性检验 B. 验满
C. 稀释浓硫酸 D. 测溶液
10.“糖醋鲤鱼”是一道传统名菜,其烹饪过程中用到了黄酒和食醋。黄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使烹饪出的菜品别具香味。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属于氧化物
B.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D.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1.下表中概念间不符合图所示的从属关系的是
选项 X Y Z
A 非金属单质 单质 纯净物
B 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化学反应
C 饱和溶液 溶液 混合物
D 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化合物
A.A B.B C.C D.D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C.用大烧杯罩住分别盛有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小烧杯,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D.把一根打磨过的铁丝浸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13.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事实,书写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4.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下列物质能区分两瓶溶液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生锈的铁钉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1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性质完全相同
B.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则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碳酸盐能和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能和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二、多选题
16.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
A.汽油要密封保存——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煤粉比煤块燃烧更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做灯火实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吹灭蜡烛——隔绝了氧气
三、填空与简答
17.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试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磷原子 ;
(2)氖气 ;
(3)3个亚铁离子 ;
(4)胃酸的主要成分 ;
(5)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 。
18.世界是物质的。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又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铍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图2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微观粒子是 (填字母序号),与C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3)图2中B单质是由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4)图2中A和B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9.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向水中滴加几滴稀硫酸。回答下列问题。
(1)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试管a中产生6mL气体,则试管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约为 mL,水槽中溶液的pH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20.我国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筑梦”活动小组开展了“低碳有我”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调查碳循环
(1)调查发现,我国的碳排放80%以上来自能源使用。要减少能源使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严禁使用化石燃料
B.改进技术,提高能效
C.捕集能源使用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处理
【活动二】探究碳“捕捉”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用水和碱溶液“捕捉”二氧化碳。为比较“捕捉”效果,小组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a端连接气压传感器,测得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2)图1中,甲、乙、丙注射器内的试剂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X的数值为 ;分析图2可知“捕捉”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 (选填装置序号),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碳封存”技术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
21.小海用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总结了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该同学向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 色;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试写出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3)为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序号):
A.Mg B.CO2 C.Na2CO3 D.Mg(OH)2
(4)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解离出相同的 (填微粒符号)。
四、实验题
2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仪器配制500g10%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它是 。
(2)配制500g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氯化钠溶液中的微观粒子有 (填粒子符号)。
(3)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取用一半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2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B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
(2)小明想要制取CO2,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选用 (填装置字母代号),反应原理为 。
(3)便携式制氧机可用于家庭供氧,工作原理如装置F所示。甲剂为白色固体过碳酸钠,乙剂为黑色固体二氧化锰。将甲剂和乙剂加入反应仓,并加入适量水,第一步反应是过碳酸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若②中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则X可能是 。
五、科学探究题
24.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控制条件可以调控化学反应。“启航”小组以“调控化学反应”为主题展开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火有道】
实验探究:为继续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图1所示实验。
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磷燃烧时产生污染空气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现象与结论】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评价与反思】
(2)实验中小组同学对装置进行改进,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图2装置的优点为 。
(3)小明对小红的结论提出质疑,设计了图3所示装置,对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含量进行测定,得到图4所示图像。结合图像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应准确地表述为 。
【调控有术】
化学反应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小组同学分别取足量且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完成了下列实验。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二氧化锰的质量/g 温度/ 10秒共收集到氧气的体积/
① 0 10 几乎无
② 0 20 几乎无
③ 0.5 20 14
④ 0.5 20 80
(4)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序号是 。
【应用有方】
通过探究,小组同学认识到,生活中可以通过控制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5)用天然气做饭,发现炉火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这时需要 (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
六、计算题
25.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盐酸。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50g此盐酸于烧杯中,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1)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2)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A A A C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D B
16.CD
17.(1)3P
(2)Ne
(3)3Fe2+
(4)HCl
(5)
18.(1) 9.01 金属
(2) C B
(3)原子
(4)Na2S
19.(1) 3 减小
(2)AD
20.(1)A
(2) 30 丙
21.(1)红
(2)
(3)C
(4)H+
22.(1)烧杯
(2) 50 Na+、Cl-、H2O
(3)10%
23.(1)锥形瓶
(2) BC
(3)
(4)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24.(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环保
(3)可燃物与一定浓度的氧气接触
(4)②③
(5)调大
25.(1)81.3
(2)解:设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14.6%
答: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