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普陀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学科期中自适应练习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每题3分,满分24分)
1. 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
(A)3.14; (B); (C); (D).
2. 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
(A);(B);(C);(D).
3. 下列各式中,是的有理化因式的是 ( )
(A); (B); (C); (D).
4. 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
(A) ;(B);(C);(D).
5. 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为常数)的形式,则、的值分别是 ( )
(A),; (B),; (C),; (D),.
6. 如图1,已知点、、是数轴上的三个点,且点是线段的中点,若点、所对应的实数依次是、,则点所对应的实数是 ( )
(A); (B);
(C); (D).
7. 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B)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C)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的高; (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于底边.
8. 已知整数、满足,那么能满足条件的整数的个数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3分,满分30分)
9. 的立方根是___________.
1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0.000 000 325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比较大小:_________.(填“>”、“=”或“<”)
12. 如果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那么___________.
1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
15. 已知,那么的平方根为_____________.
16. 已知是方程的根,则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____.
17. 已知、是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且、满足,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
18. 中国古代大数学家张丘建在其著作《张丘建算经》三卷中,用开方法解决了求自然数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问题,即若设自然数为,它的算术平方根的整数部分为,则.按照上述取近似值的方法,_____________.(精确到)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第19题8分,第20~22题每题4分,第23~24题每题8分,第25题10分,满分46分)
19.(每小题4分)计算:
(1); (2).
20. 用配方法解方程:.
21. 解方程:.
22. 解不等式:.
23.(每小题4分)
如图2,已知:在△中,,平分(为△外一点), .
(1)求证:△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求证:.
24. 定义:若,是有理数,则称与是关于c的“美好数”.
例如:,则称与是关于的“美好数”.
(1)关于的“美好数”是_____________;
(2)化简:;
(3)若是关于的“美好数”,求代数式的值.
25. 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小普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的两根,有,.假设、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点、之间的距离为2,的中点表示的数是p.
(1)当时,_____________;
(2)根据小普的结论,求m、n;(结果用含p的代数式表示)
(3)如果n是一个正整数的平方,现保持的中点不变,、之间的距离变为8,对应的方程中也是一个正整数的平方,求的中点表示的数.
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学科期中自适应练习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025.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每题3分,满分24分)
1.D; 2.C; 3.A; 4.B; 5.A; 6.D; 7.C; 8.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3分,满分30分)
9. ; 10. ; 11. <;
12. ; 13. ,; (只写一个不给分) ,; (只写一个不给分)
15. ; (只写一个不给分) 16. 25; 17. 17;
18. .(其它答案均不得分)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第19题8分,第20~22题每题4分,第23~24题每题8分,第25题10分,满分46分)
19.(每小题4分,满分8分)
解:(1)
(3分)
. (1分)
(2)
(3分)
. (1分)
20.解: .
. (1分)
. (1分)
.
或. (1分)
解得 或.
所以,原方程的根是,. (1分)
(注:没有用配方法的,答案对给2分)
21.解: . (1分)
.
.
. (1分)
或. (1分)
解得 或.
所以,原方程的根是. (1分)
(注:其它解法请酌情给分)
22.解: . (1分)
. (1分)
(1分)
.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 (1分)
23.(1)证明:∵ ,平分,
∴ . (1分)
∵ ,,
∴ . (1分)
∴ . (1分)
∴ ,
即 △是等腰三角形. (1分)
(2)证明:过点作,垂足为点. (1分)
∵ ,,
∴ . (1分)
∵ ,,
∴ .
在△和△中,

∴ △≌△. (1分)
∴ .
∴ . (1分)
24.解:(1); (2分)
(2)原式…… (2分)
. (1分)
(3)∵ 是关于的“美好数”,
∴ . (1分)
∴ 原式 (1分)
. (1分)
(注:其它解法请酌情给分)
25.解:(1); (2分)
(2)不妨设,则,.
∴ ,. (2分)
得,. (2分)
(3)当时,(为正整数),
当时,(为正整数,且<), (1分)
∴ ,即. (1分)
∴ 或
解得 (1分)
∴ ,,,,
即的中点表示的数是或或或. (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