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学校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学校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下表为某同学整理的古代亚非地区文明成果简表。表中“▲”处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文明古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王国 古印度
重要文明成果 象形文字、金字塔 楔形文字、▲ 梵文、佛教、种姓制度
A.《查士丁尼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荷马史诗》 D.《十二铜表法》
2.苏格拉底曾评价雅典民主制度“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这反映苏格拉底
A.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B.主张实行元首制度
C.认识到雅典民主具有全民性 D.主张实行元老院制
3.“希腊建筑是一切艺术的研究起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古希腊建筑的是( )
A. B.
C. D.
4.13世纪的西欧某机构曾留有这样一份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能够行使此司法权力的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领主管家 C.庄园法庭 D.执政官
5.在亚历山大庞大的远征军队伍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该现象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 )
A.推动希腊民主制度的扩展 B.导致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
C.加速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体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6.10世纪时,西北欧的毛纺业城市和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都出现了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城市( )
A.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B.摆脱束缚享有司法特权
C.保障了城市居民利益 D.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7.在一份学生课前预习笔记中出现了“法兰克王国”“自营地”“拜占庭帝国”等关键词。由此判断这位同学即将学习的主题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爱琴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8.在公元 1127年的一次仪式上有这样一段誓词: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随后誓词中的“您”向“我”授予封地。“您”与“我”的关系最有可能是( )
A.执政官与平民 B.封君与封臣 C.哈里发与总督 D.天皇与武士
9.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唐朝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场推动日本社会发展的改革被称为(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幕府统治 D.倒幕运动
10.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表明阿拉伯人( )
A.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C.传播了欧洲文明的成果
D.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11.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大学的兴起 B.基督教的产生
C.城市的自治 D.古典文化复兴
12.下面所示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研讨的内容。据此判断他们研讨的主题应是( )
1.开展垦殖运动 2.农奴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 3.手工工场 ……
A.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B.西欧大学的兴起
C.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D.西欧基督教发展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文艺复兴不再被认为是与漆黑一团的中世纪相对立的时期,也不是一个断代时期或转折点,而是从中世纪转向近代文明的一个过渡时期。”他意在强调文艺复兴( )
A.继承发展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B.全盘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C.推动欧洲迈入资本主义社会 D.促进欧洲经济快速发展
14.“过去还没有出现过发展得如此迅速,蓬勃的全球贸易。以前既没有涵盖东、西两个半球的贸易网络,地球这边发生的事,也不可能干扰另一边的社会进程……此举开启了全球化的时代。”材料中的“此举”指的是( )
A.亚历山大东征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新航路开辟 D.互联网技术
15.下表为1700—1860年美洲人口种族结构变化情况(单位:万人),其中黑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年)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总计
1700 75.0 22.3 2.7 100.0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民族解放 B.种族屠杀 C.三角贸易 D.工业革命
16.它诞生于战争的烈火中,是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纲领性文件。马克思称赞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和最先推动了十八世纪的欧洲革命”。该文件的签署( )
A.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B.彻底摧毁封建专制统治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D.宣告脱离殖民统治独立
17.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詹姆士二世被废黜,议会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威廉与玛丽共同继承了王位。该夫妻共治时期的英国( )
A.议会高于王权 B.实行君主专制
C.宣布为共和国 D.打败“无敌舰队”
18.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它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以上表明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
A.促进了工人运动高涨 B.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基础
C.推动了巴黎公社成立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9.某校准备举办“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图片展”,下列成果中可供选用的有( )
①本茨制造的内燃机驱动的汽车②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纺纱机
③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泡④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建了佛教 B.《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D.国王路易十六以叛国罪被送上断头台
二、材料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
材料二: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摘编自《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编委会
材料三:“旧制度”下的法国法律长期被一系列疑难杂症伤害,比如司法管辖权重叠,诉讼程序缓慢且昂贵。为了纠正这种状况,拿破仑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耗费了两年多时间讨论司法改革问题。其成果便是一部全新的法国《民法典》。它以6世纪的罗马法和另一些法律为蓝本,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编入法典中,在字面上将封建残余和王室特权废除了。
——摘自【美】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
材料四:1787年5月,各州代表齐聚费城召开制宪会议。会议争论的问题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央与州权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类是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部奴隶主之间的矛盾问题。经过4个月的争论与妥协,制定并通过了宪法。
——摘编自张友伦等《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
(1)据所学,指出材料一所述法典的地位。
(2)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3)有人说:“拿破仑以务实的态度开创了法国和世界法制史的新纪元。”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宪法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工场手工业扩大了雇佣劳动关系的范围,瓦解了小商品生产,并且使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日益密切和扩大。
——《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到了17世纪、18世纪,几乎整个欧洲都在巩固君主制度……富人阶级开始反抗王权的压榨和干涉。在英国,君主专制的基础被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愚蠢所破坏;法国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在巴黎人民的革命风暴中很快就崩溃了。法国国王的命运和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一样……
——《世界简史》
材料四: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在此期间,以牛顿、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据材料一,归纳工场手工业引发社会关系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引发“1500年左右”“世界变化”的是哪一事件?
(3)材料三中的“富人阶级”指的是哪一阶级?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爆发革命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趋势,依据材料四,归纳推动西方资本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因素。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三: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综合上述材料,以“创新”为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阐述或说明,写成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C D D C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C C C D A A D B
21.(1)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理解:《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使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3)说明:拿破仑主持制定《拿破仑法典》。该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这部法典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4)地位: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5)趋势:民主化、法治化。
22.(1)变化:雇佣关系范围扩大,小商品生产瓦解,密切和扩大了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
(2)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3)阶级:资产阶级
共同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4)因素: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自然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
23.观点:创新是推动世界近代社会变革的核心动力。
论述:14-16世纪,欧洲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打破教会神学束缚,倡导人文主义,唤醒民众理性,为近代社会奠基;17世纪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制度保障;18世纪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实现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推动城市化与工业化,深刻改变社会经济结构。综上,思想、制度、技术的多层次创新共同推动欧洲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