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哈三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学年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发现的汉简《守法守令等十三篇》,是研究战国
时期齐国的重要法律史料。其篇名主要有:守法、库法、王兵、市法、李法、王法、
田法、兵令等。以下对该法律文本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反映了齐国法律达到了较高水平
②是中国历史上制定最早的成文法
③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④推动了齐国率先成为中原的霸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农家父子兄弟多是不分家的。商鞅在变法中改造“父子无别,同室
而居”的社会,先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尔后再令“民父子兄弟同室
内息者为禁”,并规定男丁(15足岁以上)登记在册。这些规定
A.旨在加强教化改善社会风气
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促使血缘宗法制度得到加强
D.强调社会尊卑等级关系
3.据统计,秦在北方设郡的数量是南方设郡数量的2.2倍。东汉全国设郡国约105个,
其中位于南方的两广和越南北部以及荆、扬二州江南部分的25个。这一状况反映了
A.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削弱
B.地区经济发展影响行政区划划分
C.南方经济地位更为重要
D.大一统政治局面尚未真正的实现
4.20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在内蒙古中南部的和林格尔县发掘了一座东汉后期壁画墓,
墓室内通体都有壁画,共50多组,展示了墓主人阚如从“举孝廉”到出任“使持节
护乌桓校尉”的仕途经历。据此,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九品中正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B.东汉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实行有效管理
C.北方人民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D.东汉时期汉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
5.汉到魏晋南北朝,律令儒家化从司法实践中的“引经决狱”,逐步发展为法典中儒
家伦理的制度化、条文化,儒家的道德准则日益成为法律的核心价值。下列关于“律
令儒家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B.推动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完备
D.有利于司法的公正公平
高二历史第1页共8页
6.隋开皇九年(589年),洗夫人招抚崖州有功,朝廷赐临振县汤沐邑1500户,赠洗
夫人儿子冯仆为崖州总管。大业三年(607年),改崖州为珠崖郡,辖全岛之地。
大业六年(610年),重新分置珠崖郡、儋耳郡、临振郡。上述措施
A.简化了地方行政层级
B,佐证改土归流政策的执行
C.强化了士族门阀势力
D.体现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
7,德政碑是旧时歌颂官吏政绩的纪念碑,在朝廷允准立碑后由士人撰写。唐代德政碑
一般在地方官员离任后,由当地吏民请立于交通要道,以供观瞻。德政碑的颁赐主
要说明朝廷
A,重视儒家道德规范的传播
B,对地方官员考核逐渐规范
C.重视官员政绩及良吏形象
D.对地方的舆论控制的加强
8.实现不同集团权力的有机平衡,是中国古代历代王朝长久维系的重要保障。下图展
现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权力关系,其中符合宋朝历史的是

[壁权
[是权
皇权

究人与武
贵族
武人与武
文官
武人与武
文官
武人与武

装力量
官僚
装力量
集团
装力量
集团
装力量
→有效控制
→有效控制
一有效控制
→有效控制
→控制过度
一一拉据妥协
一控减网或控制失数
阶段特征:稳固面家弱
架暖发、
阶段特征:版图英定
阶段特征:不稳定,易动喜
A
B
C
D
9.北宋《吕氏乡约》载:“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每
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所费少者,同约共助以钱物。”这表明《吕氏乡
约》在宋代
A.推进了基层教化与治理
B.助长了民间奢靡之风
C.以维护士绅伦理为核心
D.取代了宗族治理功能
10.辽朝时,在端午节和重阳节举行马球比赛逐渐成为风俗,统治者还在都城修建了供
皇家打球的专用球场,辽朝贵族对马球的热爱堪比唐朝初年的李氏皇族。马球运动
在辽朝的风靡
A.传播了中原正统意识
B.印证了宋辽宗藩关系
C.体现了民族文化交融
D.改变了行营迁徙制度
11.有学者认为“在‘天圆地方’的宇宙论影响下,形成的古代中国非常特殊的天下观,
以及在这种天下观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看待世界的图像,在这样的天下想象下,
古代中国还形成了以▲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处最有可能是
A.丝绸之路
B.朝贡体制
C.华夏认同
D.多元一体
高二历史第2页共8页哈三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学年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D
A
D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A
C
B
A
A
D
0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0
D
C
0
C
E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4分)
(1)特点(8分):(每点2分,共8分)
①强调整体利益优先,个人服从于国家;
②民本思想与法治结合,重视民生保障与社会稳定;
③礼法并用,伦理纲常与法律条文相互渗透:
④德主刑辅,强调道德教化的主导作用。
⑤源远流长,起源早,历史悠久。
(2)影响(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共6分)
①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稳定;
②推动形成以礼法为核心的中华法系:
③塑造了重集体、尚和谐的传统文化价值取向:
④对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⑤忽视个人权利,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32(14分)
(1)葡萄牙民族意识觉醒:葡萄牙人民起义的推动:葡萄牙王权加强,旧贵族没落:商
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崛起。(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共6分》
(2)评:这一观点体现了民族国家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化历程的巨大推动作用。(2
分)
析:从政治上来看,民族国家的出现加强了王权和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领主的力
量,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为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打下重要基础。
从经济上来看,民族国家的出现推动了国家统一和国内市场的形成,加强了国
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发展,为经济工业化奠定基础。
高二历史答案第1页共2页
从思想文化上来看,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各国民族精神的觉醒,有
利于打破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西方科学、理性思想的传
播。
(评价观点2分,分析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任选其二,要求史论结合,每个
角度史实2分,论述1分,共6分。)
33.(12分)评分细则:论题2分结论2分史实论述(要求具体、多角度,围绕一个
角度最多给4分,史实3个,每个2分,逻辑分2分)。
示例
题目: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随若时代发展而变化。(2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内部“一穷二白”,外部美苏“冷战”,为应对这些挑战,
巩固政权,新中国积极建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红色中国”形象,有力地维护了国
家主权,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
多极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新中国努力建构“开放中国”的新形象,与世界各国发
展友好关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中国为解决人
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打
造负责任大国的“全球中国”形象,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更好惠及各国人民。(8分)
总之,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同时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
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2分)
高二历史答案第2页共2页V
V
P
哈三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学年期中考试历史答题卡






贴条形码区
座位号
一、选择题(6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A□□A□A□A□AAA□A□A□ A□A□A□□A口A□A□□A□
B□B□B□BB□B□BBIB□B BBIB□B□B□BB□B□BIB
G□cc c ccac□dccc ccccccc
D□DD□DDD□D[D 0 DDD 0 DD四D□
21222324252627282930
□A口A□A□A□AAA□A□
B□Bg□B□BB]B]BB]B
G□G□g□G□c G□GIc c□G□
D□D□DID□bD□D□D□D□D□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2.8.分)
31.(2).(6分)
32.1).(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二历史第1页共2页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32.(2).(8.分)
3.1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二历史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