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邯郸市涉县一中高二十月月考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受封诸侯需定期朝觐周天子,向周天子缴纳贡赋,并承担随从作战等义务。同时,诸侯在其封国内有权对卿大夫进行分封,卿大夫再对士进行分封。有学者指出,这种层级分封使得西周的统治呈现出“天下共主”下的“地方分权”特征。这一特征反映出西周分封制()
A.隐含天子集权与诸侯分权的矛盾
B 根据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
C.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
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2.下面是关于美国的两幅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美国()
A.积极维护世界民主与平等 B.民主价值观具有虚伪性
C.资产阶级具有政治妥协性 D.成为全球和平的捍卫者
3.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探索建立军政委员会制度,统一领导该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群众工作,其成员由上级党委指定,对上级党委负责。这一制度探索()
A.彰显出党 领导与地方治理相结合
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群众基础
C.创建了苏维埃政权的基层治理模式
D.解决了革命根据地分散性问题
4.下表是两晋时期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占比统计变化情况(单位:%)。这一变化表明 ()
朝代 寒门 宗室及外戚 高门士族
西晋 32.9 19.1 48
东晋 14.2 7.4 78.4
A.西晋时期官员文化素质普遍较高
B.东晋时期高门士族垄断了中央决策
C.两晋时期社会阶层流动已经停滞
D.东晋政权的统治基础发生根本变革
5.19世纪初,英国首相利物浦勋爵在组阁时,将财政部秘书、海军部次官等关键职位全部授予本党支持者,即便部分任职者缺乏专业素养。同时,他明确表示“政府职位是政党胜利的果实,理应由获胜者分配”。这一现象表明,英国“政党分肥制”的本质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
B.传统贵族与新兴贵族的斗争
C.资产阶级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D.政府权力与公共利益的妥协
6.下图为清朝顺治和康熙时期地方官进行乡约宣讲时援引律例的情况。这反映了该时期()
A.国家重视对基层的控制 B.乡约具备法律效力
C.儒学权威已被严重削弱 D.社会秩序日益混乱
7.长期以来,英国传统的普通法奉行“遵循先例”的原则,衡平法奉行“遵循良心”的原则,二者常存分歧。1873年,英国通过《司法法》,合并普通法院与衡平法院,将管辖权统一至新设立的“最高法院”,所有法院适用统一的诉讼程序。英国的这一转变 ()
A.揭示出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的渊源 B.确保了立法与司法的统一
C.表明内阁拥有凌驾法律之上的权力 D.顺应了工业社会发展需要
8.下表为部分唐朝诗歌节选。这可用于说明,唐朝()
诗歌 出处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四》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A.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 B.羁縻体制成效显著
C.因俗而治理念得到践行 D.民族政策务实灵活
9.1894年,《申报》发表《答客问高丽事》一文:“高丽为我朝藩属,不侵不叛二百余年,受我朝之敕封,奉我朝之正朔,堂皇冠冕,万国皆知。高丽有乱萌,我朝兴兵以靖之可也。高丽苦兵弱,我朝派弁而教之可也,与日人何干?而竟贸然与之订立此约,岂将高丽一国与日人分而治之乎?”这篇社论折射出清朝 ( )
A.对外关系开始转型 B.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深受宗藩体制影响 D.国防观念发生变化
10.11世纪以来,英国高级神职人员几乎全为法国诺曼人,拉丁语和法语成为教会主要语言。14世纪,黑死病导致大批神职人员死亡,新 神职人员大多是只会使用方言英语的英国中下层民众。这一现象()
A.促进了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开展
B.导致了英法百年战争爆发
C.为英国民族国家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D.加快了英国议会制度形成
11.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否定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观点。1980年《西藏工作会议纪要》中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本质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这些举措()
A.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民族工作上 B.折射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C.基本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政治差异 D.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12.蜀汉铸造的“直百五铢”,重9克,为旧五铢钱的3~4倍,面值被设定为旧五铢钱的100倍。孙吴铸造“大泉当千”,单枚面值达1000个五铢,重量不足15克。而曹魏政权延续旧五铢钱传统,发行的五铢钱每枚重约3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A.南方财政收入激增 B.钱币铸造技术区域差距大
C.东吴商品经济发达 D.货币政策受政治局势影响
13.下表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政府采取的部分政策。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时间 政策
1961年 面对1960年西德贸易顺差15亿美元的局面,迫使西德承诺购买12亿美元军事装备
1963年 颁布《利息平衡税法》,对购买外国证券的美国投资者征收0.75%~15%的附加税
A.积极应对经济“滞胀”的影响 B.马歇尔计划已顺利实施
C.竭力地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 D.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减弱
14.隋朝“大索貌阅”侧重于用行政手段来索取隐户;又用经济手段即“输籍定样”,按照民众的资产定户分成三等,并注册造籍,根据户等合理征派赋役。隋朝的这些举措()
A.实现了地丁税合并征收 B.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C.反映出均田制无以为继 D.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5.南宋时,淮南士人李岩老,“岁有水旱,必损其粒米之直以售于乡。或以故衣败絮准焉,笑而不拒。其无以准者,又从而贷之,亦不受其息也”。安福县士人刘庭老遇“岁大侵,细民弃婴儿于野数百,君为粥以食之,至西成,以归其父母”。这可以用来说明南宋( )
A.政府对基层 控制力减弱 B.社会救济范围逐渐扩大
C.士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凸显 D.乐善好施成为社会风尚
16.下表为19世纪下半叶奥匈帝国与比利时两国颁布的部分社会法案。这些方案的实施表明,当时()
国家 时间 法案 内容
奥匈帝国 1887年 《工伤事故与职业病保险法》 雇主按行业风险等级缴纳保费,伤残工人可获得工资50%的补偿
比利时 1894年 《老年与残疾保险法》 要求月收入低于100法郎的工人强制参保,缴费比例为工资的2%(雇主与工人各半),65岁后可领取每60法郎养老金
A 两国政府注重维护社会秩序 B.欧洲国家摒弃自由放任政策
C.建立福利国家成为时代趋势 D.社会保障制度以效率为导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朝议”即朝堂议政,滥觞于原始社会的民主议事制,有“廷议”和“集议”之别。秦汉时期,在重大问题上如“议帝号”“议分封”等,皇帝采取重大朝臣、高级官员廷臣会议讨论、议决的方式,汉武帝还采用中外朝议的新形式。唐宋明时期设置了明确的固定场所,参加程式、议程程序固定化,设掌管廷议的行政长官。雍正设置军机处后朝议逐渐走向衰亡。朝议只是辅助皇权决策的一种手段,是皇权的咨询机制,最终的决定权始终掌握在皇帝个人手中。
-摘编自岑树海《传统中国朝议、谏诤和巡视三种监察机制探究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二雅典人虽然开始认识到分权是防止专制的有效途径,当时的知识阶层(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普遍信奉的是以阶级分权为基础的混合政体论,亦即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常态政体融为一体,让不同的阶级分别组成不同的国家机构,掌握和控制一部分国家权力,通过权力机构间的相互合作与制约,实现各阶级价值的优势互补(君主代表统一,贵族代表智慧,平民代表自由)和阶级利益的调和与平衡。
-摘编自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朝议制度发展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分权管理存在的缺点。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中国在2009年消费了22.52亿吨油相当量的能源,超过美国约4%,成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国际社会更加期待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中国,能在全球治理、区域合作以及国际冲突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认为:“中国在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会议和机构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的力量、财富和影响力迅速将其推向国际秩序中的一个新等级,我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期待着中国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
-摘编自杨泽伟《国际能源秩序的变革:国际法的作用与中国的角色定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的外交角色定位”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其手段有:一是设立通商口岸;二是降低关税。在经过前期关税和船钞的大幅下降之后,晚清后期,关税制度特别是关税税率、船钞等变化不大。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中关于进口设备关税税率及生产产品在中国降低流通税率的诉求等,正是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帝国主义阶段变迁阶段对关税变迁的需求。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材料二 1930年1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训令海关总税务司梅乐和,“查近日金价暴涨,银价跌落,致本年偿付关税担保外债,已有不敷之虞。兹为妥筹根本救济办法,业由政府决定自二月一日起,征收海关进口税,一律改用金单位计算”。日本大藏省认为,“既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中国因银价跌落而采用金制度;从前德国亦于马克跌落时,有此办法,已有先例。关税自主在即,自在可容喙。”进口关税征金使南京国民政府在偿债后还有大量的关余,这些关余大部分转为政府的行政费用。
-摘编自叶玮《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进口关税征金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中国关税制度变迁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进口关税征金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学术上的观点认为,英美法系的基础虽然是封建社会的法律,但其通过持续的、不间断的、渐进式的改革,使原来封建社会的法律,逐步和平演变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并在英国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张的过程当中,被推向世界各地。而大陆法系的基础罗马法,虽然是古代社会的法律,但它是希腊罗马商品经济社会之上的法律,与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相通的,因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后,可以发展成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六法体系),并推广至全世界。
-摘编自何勤华等《中华法系盛衰考》
材料二法国是最早采纳自由竞争原则的国家之一,参与商品制造和销售的企业应当以理性、公平的方式从事相关的市场经营活动,但一些市场主体并没有成为理性竞争者。例如,仿冒他人的商业标识,诋毁他人的商品或者营业活动。19世纪中叶,法国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制止不正当的企业兼并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二是对市场竞争者提供制止不正当竞争的保护。根据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规定,任何人以自己的行为致使他人受到损害时,应当为因自己的过失对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依据这个规定,法国逐步发展出制止商业标识仿冒、制止商业诋毁、制止依样模仿和泄露商业秘密的规则,甚至是制止寄生性竞争的规则。
-摘编自李明德《两大法系背景下的制止不正当竞争保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两大法系影响世界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法国出台法律制止不正当竞争的背景。
邯郸市涉县一中高二十月月考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特点:起源时间早;朝议形式多样;逐渐制度化、程序化,设置专门官员负责;君主始终掌握最高决策权。
(2)缺点:按阶级进行分权,不能达到完全民主的目的;降低行政效率;利益不能均衡的情况下,易激化阶级矛盾。
【18题答案】
【答案】示例:论题:新中国外交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道路。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为新中国成立后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迅速打开了外交局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主动改变外交策略,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同年,中日正式建交。新中国迎来又一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高峰。这些外交活动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空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定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党中央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趋势,对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新时代,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通过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主办博整亚洲论坛等外交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综上所述,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不断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适时调整中国外交政策的国际定位,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新秩序更有影响力的推动者。
【19题答案】
【答案】(1)特征:半殖民地化特征;被动变迁;进程前快后慢;顺应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方式变化;财政功能弱化。
(任答两点即可) (2)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为了强化统治;银价波动影响关税收入;稳定财政收支的需要;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要求;金价暴涨;中国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任答两点即可)意义:实现了晚清以来关税征金的设想;是中国关税自主权增强的成果;增加了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金融市场;促进了对外贸易;有利于增强外债偿付能力,稳定经济;客观上强化了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统治。(任答两点即可)
【20题答案】
【答案】(1)共同因素:欧洲法律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欧洲法律体系本身不断改良与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侵略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国际交流与合作。
(2)背景: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市场经营具备自由、平等理念;工业革命使得法国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大陆法系的相对完善,促使其以《民法典》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快速出台了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法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