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元培中学2025-2026学期第一学期七年级 独立作业科学(第二章)1.(2023七上·龙港期末)由于甘肃省博物馆内部进行升级改造,工作人员正在为机器人重新规划导览路线;完成调试后,“优友” 将在省博彩陶展厅重新“上岗”,为参观者讲解甘肃的“彩陶故事” 机器人不属于生物,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它( )A.不能对人的指令做出反应 B.不能生长和繁殖C.不需要进行维护 D.不能运动【答案】B【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生物的特征有:能生长和发育,能繁殖,能呼吸,能新陈代谢,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等;【解答】机器人不属于生物,因为它不能生长和繁殖;故答案为:B.2.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坯境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答案】A【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阳光、水、温度等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分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动物的保护色、植物的耐旱性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解答】A、“雨露滋润禾苗壮”意思是雨水和露水滋润了禾苗,使其茁壮成长。这是环境(雨露)对生物(禾苗)的影响,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而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A错误,符合题意;B、鱼的生活离不开水,说明生物(鱼)依赖于环境(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草盛豆苗稀”意思是杂草茂盛,豆苗就稀疏。这是因为草和豆苗竞争光照、水分、养分等资源,属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的意思是:平地上四月时百花凋谢,而高山寺庙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是因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桃花开花时间延迟,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3.(2020七上·临海期末)海带是一种大型的藻类植物,其细胞中碘的浓度已经高于海水中碘的浓度,但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与这种现象相关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答案】B【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植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解答时分析植物细胞结构作用。【解答】细胞膜具有透过性它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其透过性又是具有选择性的,它能有选择的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让废物排出,不让细胞内有用的物质流出和细胞外废物的进入。海带细胞中的碘的浓度已经高于海水中的碘的浓度,但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是因为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海水中的碘进入细胞膜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根据细胞学说的内容和发展史。同学们提出了如下观点,正确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英国科学家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因此他的发现没有科学价值C.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D.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已非常完善,因此不需要再发展【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解析】【分析】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就没有细胞结构。【解答】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是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但他们并没有明确指出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故A错误;B、虽然胡克最初观察到的只是细胞壁,但他的发现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故B错误;C、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显微镜等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科学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故C正确;D、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已非常完善,因此不需要再发展,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细胞学说仍有新的发现和修正的空间,故D错误。 故答案为:C。5.一路来到鸟类展馆中,小科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濒危鸟类黄腹角雉,黄腹角雉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数量稀少,常被人称为“鸟中大熊猫”,下列对黄腹角雉描述正确的是( )A.用肺呼吸 B.体表覆盖鳞片C.体温不恒定 D.胎生哺乳【答案】A【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鸟的生殖方式【解析】【分析】脊椎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有鸟类和哺乳类,胎生哺乳的是哺乳类。【解答】黄腹角雉属于鸟类,用肺呼吸,体表披有羽毛,体温恒定,卵生。故答案为:A。6.浙江海鲜在全国久负盛名,并享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的美誉。石斑鱼、鲍鱼、虾、蟹、海蜇、乌贼、牡蛎、鱿鱼、海参等尤其出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虾、蟹都能在陆地上生活 B.牡蛎、海蜇都是脊椎动物C.石斑鱼、乌贼都是软体动物 D.鲍鱼、鱿鱼都不是鱼类【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生理功能。【解答】A:虾、蟹都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故此选项不正确;B:牡蛎、海蜇的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故此选项不正确;C:石斑鱼属于鱼类,乌贼属于软体动物,故此选项不正确;D:鲍鱼、鱿鱼的身体柔软,有肉质的足,属于软体动物,因此都不是鱼类,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7.古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彰显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下列诗句中描述的植物所属的植物类群和特征不相符的是( ) 诗句 植物类群 特征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被子植物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B.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藻类植物 无根、茎、叶的分化C.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藓植物 有叶、茎,无根D. 蕨芽珍嫩压春蔬 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的分化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解答】A、“松”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故A错误,符合题意;B、诗句描述“春水绿于染”,指的是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水变绿。藻类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确实无根、茎、叶的分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诗句中的“苔”指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的特征:有茎和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诗句中的“蕨”指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的特征:有真正的根、茎、叶,通过孢子繁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8.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显微镜视野中有以下四种现象。下列对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出现污点————反光镜没有擦拭干净B.出现气泡——盖盖玻片的方法不当C.细胞偏右————装片中细胞位置偏左D.细胞重叠———未用镊子将表皮展平【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视野中观察对象在什么位置,就将装片向什么方向移动,可以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解答】A、视野中的污点可能来自装片、目镜或者物镜,与反光镜是否擦拭干净无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B、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气泡的产生,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像,视野中细胞偏右,实际细胞的位置偏左,所以要让细胞出现在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移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表皮没有展平或者撕得太厚都会导致细胞重叠的情况出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9.显微镜在研究微观世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确的使用方法有助于我们高效探索未知世界,使用微镜时,“观察”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②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④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⑤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A.④③②⑤① B.③②①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④②⑤③①【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以免物镜将装片压坏。【解答】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操作步骤为: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①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②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 ④ 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最后⑤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故答案为:C。10.(2017七上·柯桥期中)下图是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移动的方向分别为( )①位于液泡的上方 ②位于液泡的下方 ③逆时针 ④顺时针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是倒像,左右相反、上下对调。要知道细胞中叶绿体的实际位置和移动方向的方法有两种,一、可通过画左右对称图形和上下对称图形得到实际细胞的位置;二、可通过将画有细胞像的纸旋转180 所看到的即是实际的物体的位置。【解答】显微镜中所成的像是倒像。根据分析中提供的方法可通过将画有细胞像的纸旋转180 ,能发现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位于液泡的上方,移动的方向不变仍是逆时针的,所以①③正确,D选项正确。故选D11.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国境内野生虎生存状况持续改善。中国境内主要生活着东北虎和孟加拉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已增至50只。如图是食肉目部分动物分类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肉目是最高的分类级别B.猫和虎的亲缘关系比虎和豹的亲缘关系更近C.建立东北虎豹国家森林公园属于保护生物栖息地D.东北虎和孟加拉虎不属于同一物种【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解答】A、图中分类级别从大到小为:目、科、属、种,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猫和虎都属于猫属, 虎和豹属于不同的属,可知 猫和虎的亲缘关系比虎和豹的亲缘关系更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建立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东北虎和孟加拉虎都属于虎的亚种,属于同一物种,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2.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物镜甲、乙进行组合,来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如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与甲组合比与乙组合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多B.图1`中物镜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不能先将镜筒升高C.若将图2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先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D.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像,细胞在视野中什么方位,就将装片向什么方位移动。【解答】A、甲长度更短,说明甲的放大倍数更小,可知与甲组合观察到的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更多,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将甲换成乙,即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否则将不能观察到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图2中细胞在视野的右下角,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像,可知细胞实际位置在左上角,所以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将细胞调整到视野中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了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应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生理盐水,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3.(2024七上·余姚期末)生物可利用自身的体型和体色来逃避敌害和协助捕食。如形似树叶的叶 、带有毒毛色彩鲜艳的洋辣子、绿色的长蝎,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A.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B.拟态、警戒色、保护色C.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D.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答案】B【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在这方面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①保护色指的是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②警戒色指的是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③拟态指的是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解答】形似树叶的叶 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带有毒毛色彩鲜艳的洋辣子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绿色的长蝎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故选B。14.鳄雀鳝是北美洲特有淡水巨型食肉鱼,2022年8月以来在湖南、广东等省份相继报告发现外来物种——鳄雀鳝,引发公众担忧。鳄雀鳝侵入水体后大量捕食本土水生动物,错误的是( )A.丰富了本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破坏了当地水域的生态平衡C.鳄雀鳝卵有剧毒可能会危及人体健康D.缺乏天敌,鳄雀鳝数量可能增加【答案】A【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增加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不能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否则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解答】A、鳄雀鳝是外来入侵物种,会捕食本土水生动物,导致本土物种减少甚至灭绝,从而降低本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A错误,符合题意;B、鳄雀鳝的入侵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减少本土物种数量,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鳄雀鳝的卵含有剧毒,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作为外来物种,鳄雀鳝在新环境中可能缺乏天敌,导致其数量迅速增加,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5.如图表示池塘中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层的分布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池塘中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可以构成生态系统B.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ZC.四种绿藻中W 主要分布于最上层D.随池塘深度增加,X、Y、Z的数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答案】A【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蚯蚓、微生物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分等)。【解答】A、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绿藻是生产者,无机环境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缺少消费者和分解者,故A错误,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Z在深度更深的地方分布较多,深度越深,光照越弱,可知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Z,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W在深度较浅的位置分布较多,说明W分布在最上层,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X、Y、Z的数量随深度加深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6.(2024七上·浙江期中)切西瓜、腌黄瓜时,都可以看到有大量的汁水渗出。这些汁水来自细胞结构的 ;植物没有骨骼却能挺立,这与植物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一些植物的细胞质内还有 ,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答案】液泡;细胞壁;叶绿体【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组成的。【解答】切西瓜、腌黄瓜时,都可以看到有大量的汁水渗出。这些汁水来自液泡;植物没有骨骼却能挺立,这与植物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有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有些细胞中有叶绿体。故答案为:液泡;细胞壁;叶绿体。17.科学上生物的分类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1)从生物分类的等级看,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之间共同点越 (填“多”或“少”)。(2)二月兰属于罂粟目白花菜亚目。罂粟属于罂粟目罂粟亚目, “亚目”是介于目与科之间的一个分类单位,则二月兰和罂粟在分类学上 (填“是”或“不是”)属于同一科的生物。【答案】(1)种;多(2)不是【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1)根据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之间的共同点越多进行分析。(2)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解答】 (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这是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础的单元。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之间的共同点越多。因为分类等级越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相似性越高。(2)“亚目”是介于“目”与“科”之间的分类单位。如果两种生物不在同一亚目,那么它们一定不属于同一科。因此,二月兰和罂粟不是同一科的生物。18.同学在实验室完成“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在讨论和交流中,其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帮他们回答。(1)某同学用5×的目镜、10×的物镜进行观察,则他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是 。(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____。A.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B.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一端,推向中间C.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慢慢盖上D.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迅速盖上(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他所制作的临时装片时,欲使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 方移动。拨动物镜转换器,用高倍物镜观察,要调节[ ] 使物像更清晰。(4)上图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象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选用[ ]和物镜选用[ ]的组合,观察到清晰物象时视野 (填“亮”或“暗”),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为[ ](选填①-⑥数字)(5)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A.换用高倍镜或物镜重新观察B.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D.换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答案】(1)50(2)C(3)上;12;细准焦螺旋(4)④;①;亮;⑥(5)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根据放大倍数等于物距放大倍数与像距放大倍数的乘积进行计算。(2) 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方法是先将盖玻片的一边轻轻接触液滴,然后缓慢放下另一边,避免产生气泡。(3) 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移动装片的方向与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如果A细胞在视野的右侧,载玻片应向右移动;如果A细胞在上方,载玻片应向上移动,依此类推。(4)目镜没有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5)细胞有重叠可以移动装片,找到适宜观察的位置。【解答】(1)放大倍数等于物距放大倍数与像距放大倍数的乘积,可知放大倍数为倍。(2)为了避免气泡的产生,在盖盖玻片时,要一侧先接触水滴,再慢慢将玻片盖上。故答案为:C。(3)A在视野的上方,显微镜成的是倒像,A实际在下方,所以应将A向上移。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可通过调节12细准焦螺旋使像变清晰。(4)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要求放大倍数最小,选择的是长度更长的目镜④和长度更短的物镜①,放大倍数小,视野较亮,此时物镜和玻片之间的距离较远,即如⑥所示。(5)如果视野中细胞重叠,可能是装片制作不当或细胞分布不均。最直接的方法是: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故答案为:B。19.小温在研究扬子鳄、鸵鸟生活习性时,查阅相关资料记录并绘制了其中两种动物在不同环境下体温变化的情况(如图),但是粗心大意忘记标注动物名称。请你帮忙分析下乙动物可能是以上哪种动物: ,并解释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答案】扬子鳄;乙的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说明是变温动物,扬子鳄属于爬行类,是变温动物【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鸟类和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其它脊椎动物属于变温动物。【解答】由图可知,乙的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说明是变温动物,扬子鳄属于爬行类,是变温动物,鸵鸟属于鸟类,是恒温动物,可知乙表示的是扬子鳄。20.小实同学对植物很感兴趣,他利用所学知识将校园内的几种植物进行分类并制作了一张检索表。(1)4a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2)根据特征进行判断,图乙中的植物可能是表中的 。(3)苏铁曾与恐龙同时称霸地球,被科学家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结合苏铁的特征,关于其存活悠久的原因,下列推测不成立的是____ 。A.茎干粗大,茎中有充足的水分B.种 子有毒,保护自己不受外侵C.种子外有果皮包被,使种子不易受到损伤D.叶坚硬如刺,可抵御动物的啃食【答案】(1)叶边缘无齿(2)女贞(3)C【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种子植物【解析】【分析】(1)同一个数字后面的内容一般为相反的,所以根据4a的内容判断4b的内容。(2)根据图像和分类表中的信息进行判断。(3)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而裸子植物没有。【解答】(1)由图可知,4b的内容为:叶边缘有齿,可知4a的内容为:叶边缘无齿。(2)由图可知,该植物叶对生,椭圆,叶边缘无齿,可知属于女贞。(3)A、苏铁茎干粗大,茎中有充足的水分,可以适应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B、苏铁的种子有毒,保护自己不受外侵,利于繁殖,故B不符合题意;C、苏铁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故C符合题意;D、叶坚硬如刺,可抵御动物的啃食,所以可以存活下来,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1.2015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一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读图,回答问题。(1)青蒿素事实上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黄花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荒野、山坡及河岸边,开深黄色花.结椭圆状卵形瘦果,花果期为每年的8~11月,黄花蒿属于 植物。(2)某兴趣小组分别利用幼苗期a、生长盛期b、花期c和果期d的黄花蒿的叶片,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他们进行该实验的目的是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应选择 期的黄花蒿叶片作为提取青蒿素的材料。【答案】(1)被子(2)探究不同生长时期黄花蒿叶片中青蒿素含量的差异(3)生长盛期【知识点】种子植物【解析】【分析】(1)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根据实验设计和图像进行分析,可知探究的是不同生长时期黄花蒿叶片中青蒿素含量的差异 。(3)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可知生长盛期青蒿素含量最高,可知应选择生长盛期的黄花蒿叶片作为提取青蒿素的材料。【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黄花蒿有花和果实,可知属于被子植物。(2)实验变量是黄花蒿的四个生长阶段(a幼苗期、b生长盛期、c花期、d果期),因变量是叶片中青蒿素的含量(图示纵坐标)。 实验目的通常围绕“探究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展开,因此需明确实验是通过对比不同时期叶片中青蒿素含量,从而指导实际应用(如选择最佳采收期)。(3)根据图示数据,生长盛期(b)的青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a、c、d)。 科学提取青蒿素需选择含量最高的材料,以提高提取效率和经济价值。22.某市生产柑橘,其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写两个即可)。(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种植环境 产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A组30株 150m朝南坡地 84kg 小 不甜,酸味重B组30株 300m朝南坡地 102kg 最大 甜C组30株 450m朝南坡地 91kg 大 甜,略带酸①选择90株柑橘苗,把它们分为三组。②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水、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③对收获的果实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a.选取每组30株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b.从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得知,柑橘适宜种植在 c.由此实验可得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答案】(1)温度、水分、光照、海拔等(2)减少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300m朝南坡地;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涉及到的非生物因素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表中数据找到柑橘最甜、个体最大和产量最高的环境为最适宜环境。【解答】(1) 题目中提到的柑橘生长环境条件包括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向阳处(光照)、水源等,这些都是非生物因素。因此可填写温度、光照、水源、海拔等任意两个。(2) a.每组采用30株植物进行实验,可以避免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得出普遍性规律。b.根据表格数据,B组(300m朝南坡地)的产量最高(102kg)、个体最大、甜度最佳,说明该海拔高度最适宜柑橘种植。c. 实验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环境因素)对柑橘的产量、大小和甜度(生物性状)有显著影响,因此结论是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23.在如东洋口港海域,盛产文蛤、竹蛏、泥螺、磛子、蛤蜊、相思螺、角螺等。常见鱼类则有百种以上,以黄鱼、鲳鱼、马鲛鱼等最为知名。虾蟹类出名的则有红虾、白虾、对虾、金钩虾以及梭子蟹、大青蟹、关公蟹等。近年来,如东沿海部分生态修复工程也初见成效,沿海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互花米草部分被清理,营造的高潮位滩涂上,一些鸻鹬类、鸥类(如普通燕鸥、环颈鸻)开始重新回到这里筑巢繁衍。(1)梭子蟹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附肢分节,属于 动物。(2)东沿海部分生态修复工程的目的是让大家重视保护濒危生物,从而保护生物的 (3)沿海滩涂上有一种有趣的鱼————弹涂鱼。因其能在滩涂上跳跃,所以又叫“跳跳鱼”。它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且在陆地上生活的时间比水中还长。弹涂鱼的下列结构特征能支持其在滩涂上生活的是____(多选)。A.胸鳍发达,能支撑起身体,帮助爬行和跳跃B.鳃所在的鳃腔空间很大,能够储存水分和空气C.皮肤极薄且布满血管,能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4)小科对鸥类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查阅资料,制作了仿生飞行器(如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____。A.仿生体形特点:机体呈流线型B.仿生骨骼特点:材料坚硬厚重C.仿生视觉特点:摄像头高清D.仿生翅膀特点:机翼轻盈可折叠【答案】(1)节肢(2)多样性(3)A;B;C(4)B【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解析】【分析】 (1)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也属于节肢动物。(2)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弹涂鱼能在滩涂上生活,与其特殊的身体结构和呼吸器官有关。(4)仿生飞行器要克服重力向上飞行,应使用质量小的材料制作。【解答】(1)梭子蟹具有外骨骼、身体分节、附肢分节等特征,符合节肢动物的定义,可知属于节肢动物。(2) 生态修复的目的是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濒危物种,最终目标是维护生物多样性。(3)A、胸鳍发达,能支撑起身体,帮助爬行和跳跃,说法正确,弹涂鱼的胸鳍特化为类似“手臂”的结构,可在滩涂上移动,故A正确;B、鳃所在的鳃腔空间很大,能够储存水分和空气,说法正确,弹涂鱼的鳃腔能储存水分和空气,使其在陆地上短暂呼吸,故B正确;C、皮肤极薄且布满血管,能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辅助呼吸,故C正确。故答案为:ABC。(4)A、仿生体形特点:机体呈流线型,可减少空气阻力,故A不符合题意;B、仿生骨骼特点:材料坚硬厚重不合理,鸟类骨骼轻且中空以减轻重量,飞行器也应轻量化,故B符合题意;C、仿生视觉特点:摄像头高清,合理,模仿鸟类敏锐的视力,故C不符合题意;D、仿生翅膀特点:机翼轻盈可折叠,合理,模仿鸟类的灵活翅膀,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 / 1浙江省绍兴市元培中学2025-2026学期第一学期七年级 独立作业科学(第二章)1.(2023七上·龙港期末)由于甘肃省博物馆内部进行升级改造,工作人员正在为机器人重新规划导览路线;完成调试后,“优友” 将在省博彩陶展厅重新“上岗”,为参观者讲解甘肃的“彩陶故事” 机器人不属于生物,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它( )A.不能对人的指令做出反应 B.不能生长和繁殖C.不需要进行维护 D.不能运动2.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坯境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3.(2020七上·临海期末)海带是一种大型的藻类植物,其细胞中碘的浓度已经高于海水中碘的浓度,但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与这种现象相关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4.根据细胞学说的内容和发展史。同学们提出了如下观点,正确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英国科学家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因此他的发现没有科学价值C.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D.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已非常完善,因此不需要再发展5.一路来到鸟类展馆中,小科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濒危鸟类黄腹角雉,黄腹角雉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数量稀少,常被人称为“鸟中大熊猫”,下列对黄腹角雉描述正确的是( )A.用肺呼吸 B.体表覆盖鳞片C.体温不恒定 D.胎生哺乳6.浙江海鲜在全国久负盛名,并享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的美誉。石斑鱼、鲍鱼、虾、蟹、海蜇、乌贼、牡蛎、鱿鱼、海参等尤其出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虾、蟹都能在陆地上生活 B.牡蛎、海蜇都是脊椎动物C.石斑鱼、乌贼都是软体动物 D.鲍鱼、鱿鱼都不是鱼类7.古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彰显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下列诗句中描述的植物所属的植物类群和特征不相符的是( ) 诗句 植物类群 特征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被子植物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B.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藻类植物 无根、茎、叶的分化C.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藓植物 有叶、茎,无根D. 蕨芽珍嫩压春蔬 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的分化A.A B.B C.C D.D8.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显微镜视野中有以下四种现象。下列对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出现污点————反光镜没有擦拭干净B.出现气泡——盖盖玻片的方法不当C.细胞偏右————装片中细胞位置偏左D.细胞重叠———未用镊子将表皮展平9.显微镜在研究微观世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确的使用方法有助于我们高效探索未知世界,使用微镜时,“观察”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②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④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⑤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A.④③②⑤① B.③②①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④②⑤③①10.(2017七上·柯桥期中)下图是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移动的方向分别为( )①位于液泡的上方 ②位于液泡的下方 ③逆时针 ④顺时针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11.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国境内野生虎生存状况持续改善。中国境内主要生活着东北虎和孟加拉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已增至50只。如图是食肉目部分动物分类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肉目是最高的分类级别B.猫和虎的亲缘关系比虎和豹的亲缘关系更近C.建立东北虎豹国家森林公园属于保护生物栖息地D.东北虎和孟加拉虎不属于同一物种12.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物镜甲、乙进行组合,来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如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与甲组合比与乙组合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多B.图1`中物镜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不能先将镜筒升高C.若将图2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先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D.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13.(2024七上·余姚期末)生物可利用自身的体型和体色来逃避敌害和协助捕食。如形似树叶的叶 、带有毒毛色彩鲜艳的洋辣子、绿色的长蝎,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A.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B.拟态、警戒色、保护色C.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D.保护色、拟态、警戒色14.鳄雀鳝是北美洲特有淡水巨型食肉鱼,2022年8月以来在湖南、广东等省份相继报告发现外来物种——鳄雀鳝,引发公众担忧。鳄雀鳝侵入水体后大量捕食本土水生动物,错误的是( )A.丰富了本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破坏了当地水域的生态平衡C.鳄雀鳝卵有剧毒可能会危及人体健康D.缺乏天敌,鳄雀鳝数量可能增加15.如图表示池塘中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层的分布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池塘中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可以构成生态系统B.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ZC.四种绿藻中W 主要分布于最上层D.随池塘深度增加,X、Y、Z的数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16.(2024七上·浙江期中)切西瓜、腌黄瓜时,都可以看到有大量的汁水渗出。这些汁水来自细胞结构的 ;植物没有骨骼却能挺立,这与植物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一些植物的细胞质内还有 ,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17.科学上生物的分类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1)从生物分类的等级看,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之间共同点越 (填“多”或“少”)。(2)二月兰属于罂粟目白花菜亚目。罂粟属于罂粟目罂粟亚目, “亚目”是介于目与科之间的一个分类单位,则二月兰和罂粟在分类学上 (填“是”或“不是”)属于同一科的生物。18.同学在实验室完成“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在讨论和交流中,其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帮他们回答。(1)某同学用5×的目镜、10×的物镜进行观察,则他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是 。(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____。A.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B.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一端,推向中间C.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慢慢盖上D.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迅速盖上(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他所制作的临时装片时,欲使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 方移动。拨动物镜转换器,用高倍物镜观察,要调节[ ] 使物像更清晰。(4)上图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象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选用[ ]和物镜选用[ ]的组合,观察到清晰物象时视野 (填“亮”或“暗”),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为[ ](选填①-⑥数字)(5)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A.换用高倍镜或物镜重新观察B.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D.换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19.小温在研究扬子鳄、鸵鸟生活习性时,查阅相关资料记录并绘制了其中两种动物在不同环境下体温变化的情况(如图),但是粗心大意忘记标注动物名称。请你帮忙分析下乙动物可能是以上哪种动物: ,并解释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20.小实同学对植物很感兴趣,他利用所学知识将校园内的几种植物进行分类并制作了一张检索表。(1)4a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2)根据特征进行判断,图乙中的植物可能是表中的 。(3)苏铁曾与恐龙同时称霸地球,被科学家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结合苏铁的特征,关于其存活悠久的原因,下列推测不成立的是____ 。A.茎干粗大,茎中有充足的水分B.种 子有毒,保护自己不受外侵C.种子外有果皮包被,使种子不易受到损伤D.叶坚硬如刺,可抵御动物的啃食21.2015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一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读图,回答问题。(1)青蒿素事实上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黄花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荒野、山坡及河岸边,开深黄色花.结椭圆状卵形瘦果,花果期为每年的8~11月,黄花蒿属于 植物。(2)某兴趣小组分别利用幼苗期a、生长盛期b、花期c和果期d的黄花蒿的叶片,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他们进行该实验的目的是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应选择 期的黄花蒿叶片作为提取青蒿素的材料。22.某市生产柑橘,其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写两个即可)。(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种植环境 产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A组30株 150m朝南坡地 84kg 小 不甜,酸味重B组30株 300m朝南坡地 102kg 最大 甜C组30株 450m朝南坡地 91kg 大 甜,略带酸①选择90株柑橘苗,把它们分为三组。②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水、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③对收获的果实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a.选取每组30株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b.从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得知,柑橘适宜种植在 c.由此实验可得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23.在如东洋口港海域,盛产文蛤、竹蛏、泥螺、磛子、蛤蜊、相思螺、角螺等。常见鱼类则有百种以上,以黄鱼、鲳鱼、马鲛鱼等最为知名。虾蟹类出名的则有红虾、白虾、对虾、金钩虾以及梭子蟹、大青蟹、关公蟹等。近年来,如东沿海部分生态修复工程也初见成效,沿海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互花米草部分被清理,营造的高潮位滩涂上,一些鸻鹬类、鸥类(如普通燕鸥、环颈鸻)开始重新回到这里筑巢繁衍。(1)梭子蟹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附肢分节,属于 动物。(2)东沿海部分生态修复工程的目的是让大家重视保护濒危生物,从而保护生物的 (3)沿海滩涂上有一种有趣的鱼————弹涂鱼。因其能在滩涂上跳跃,所以又叫“跳跳鱼”。它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且在陆地上生活的时间比水中还长。弹涂鱼的下列结构特征能支持其在滩涂上生活的是____(多选)。A.胸鳍发达,能支撑起身体,帮助爬行和跳跃B.鳃所在的鳃腔空间很大,能够储存水分和空气C.皮肤极薄且布满血管,能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4)小科对鸥类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查阅资料,制作了仿生飞行器(如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____。A.仿生体形特点:机体呈流线型B.仿生骨骼特点:材料坚硬厚重C.仿生视觉特点:摄像头高清D.仿生翅膀特点:机翼轻盈可折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生物的特征有:能生长和发育,能繁殖,能呼吸,能新陈代谢,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等;【解答】机器人不属于生物,因为它不能生长和繁殖;故答案为:B.2.【答案】A【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阳光、水、温度等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分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动物的保护色、植物的耐旱性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解答】A、“雨露滋润禾苗壮”意思是雨水和露水滋润了禾苗,使其茁壮成长。这是环境(雨露)对生物(禾苗)的影响,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而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A错误,符合题意;B、鱼的生活离不开水,说明生物(鱼)依赖于环境(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草盛豆苗稀”意思是杂草茂盛,豆苗就稀疏。这是因为草和豆苗竞争光照、水分、养分等资源,属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的意思是:平地上四月时百花凋谢,而高山寺庙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是因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桃花开花时间延迟,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3.【答案】B【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植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解答时分析植物细胞结构作用。【解答】细胞膜具有透过性它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其透过性又是具有选择性的,它能有选择的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让废物排出,不让细胞内有用的物质流出和细胞外废物的进入。海带细胞中的碘的浓度已经高于海水中的碘的浓度,但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是因为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海水中的碘进入细胞膜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解析】【分析】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就没有细胞结构。【解答】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是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但他们并没有明确指出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故A错误;B、虽然胡克最初观察到的只是细胞壁,但他的发现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故B错误;C、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显微镜等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科学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故C正确;D、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已非常完善,因此不需要再发展,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细胞学说仍有新的发现和修正的空间,故D错误。 故答案为:C。5.【答案】A【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鸟的生殖方式【解析】【分析】脊椎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有鸟类和哺乳类,胎生哺乳的是哺乳类。【解答】黄腹角雉属于鸟类,用肺呼吸,体表披有羽毛,体温恒定,卵生。故答案为:A。6.【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生理功能。【解答】A:虾、蟹都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故此选项不正确;B:牡蛎、海蜇的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故此选项不正确;C:石斑鱼属于鱼类,乌贼属于软体动物,故此选项不正确;D:鲍鱼、鱿鱼的身体柔软,有肉质的足,属于软体动物,因此都不是鱼类,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7.【答案】A【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解答】A、“松”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故A错误,符合题意;B、诗句描述“春水绿于染”,指的是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水变绿。藻类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确实无根、茎、叶的分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诗句中的“苔”指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的特征:有茎和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诗句中的“蕨”指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的特征:有真正的根、茎、叶,通过孢子繁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8.【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视野中观察对象在什么位置,就将装片向什么方向移动,可以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解答】A、视野中的污点可能来自装片、目镜或者物镜,与反光镜是否擦拭干净无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B、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气泡的产生,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像,视野中细胞偏右,实际细胞的位置偏左,所以要让细胞出现在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移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表皮没有展平或者撕得太厚都会导致细胞重叠的情况出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9.【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以免物镜将装片压坏。【解答】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操作步骤为: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①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②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 ④ 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最后⑤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故答案为:C。10.【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是倒像,左右相反、上下对调。要知道细胞中叶绿体的实际位置和移动方向的方法有两种,一、可通过画左右对称图形和上下对称图形得到实际细胞的位置;二、可通过将画有细胞像的纸旋转180 所看到的即是实际的物体的位置。【解答】显微镜中所成的像是倒像。根据分析中提供的方法可通过将画有细胞像的纸旋转180 ,能发现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位于液泡的上方,移动的方向不变仍是逆时针的,所以①③正确,D选项正确。故选D11.【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解答】A、图中分类级别从大到小为:目、科、属、种,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猫和虎都属于猫属, 虎和豹属于不同的属,可知 猫和虎的亲缘关系比虎和豹的亲缘关系更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建立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东北虎和孟加拉虎都属于虎的亚种,属于同一物种,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2.【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像,细胞在视野中什么方位,就将装片向什么方位移动。【解答】A、甲长度更短,说明甲的放大倍数更小,可知与甲组合观察到的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更多,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将甲换成乙,即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否则将不能观察到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图2中细胞在视野的右下角,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像,可知细胞实际位置在左上角,所以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将细胞调整到视野中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了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应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生理盐水,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3.【答案】B【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在这方面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①保护色指的是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②警戒色指的是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③拟态指的是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解答】形似树叶的叶 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带有毒毛色彩鲜艳的洋辣子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绿色的长蝎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故选B。14.【答案】A【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增加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不能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否则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解答】A、鳄雀鳝是外来入侵物种,会捕食本土水生动物,导致本土物种减少甚至灭绝,从而降低本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A错误,符合题意;B、鳄雀鳝的入侵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减少本土物种数量,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鳄雀鳝的卵含有剧毒,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作为外来物种,鳄雀鳝在新环境中可能缺乏天敌,导致其数量迅速增加,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5.【答案】A【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蚯蚓、微生物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分等)。【解答】A、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绿藻是生产者,无机环境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缺少消费者和分解者,故A错误,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Z在深度更深的地方分布较多,深度越深,光照越弱,可知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Z,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W在深度较浅的位置分布较多,说明W分布在最上层,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X、Y、Z的数量随深度加深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6.【答案】液泡;细胞壁;叶绿体【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组成的。【解答】切西瓜、腌黄瓜时,都可以看到有大量的汁水渗出。这些汁水来自液泡;植物没有骨骼却能挺立,这与植物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有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有些细胞中有叶绿体。故答案为:液泡;细胞壁;叶绿体。17.【答案】(1)种;多(2)不是【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1)根据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之间的共同点越多进行分析。(2)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解答】 (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这是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础的单元。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之间的共同点越多。因为分类等级越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相似性越高。(2)“亚目”是介于“目”与“科”之间的分类单位。如果两种生物不在同一亚目,那么它们一定不属于同一科。因此,二月兰和罂粟不是同一科的生物。18.【答案】(1)50(2)C(3)上;12;细准焦螺旋(4)④;①;亮;⑥(5)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根据放大倍数等于物距放大倍数与像距放大倍数的乘积进行计算。(2) 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方法是先将盖玻片的一边轻轻接触液滴,然后缓慢放下另一边,避免产生气泡。(3) 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移动装片的方向与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如果A细胞在视野的右侧,载玻片应向右移动;如果A细胞在上方,载玻片应向上移动,依此类推。(4)目镜没有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5)细胞有重叠可以移动装片,找到适宜观察的位置。【解答】(1)放大倍数等于物距放大倍数与像距放大倍数的乘积,可知放大倍数为倍。(2)为了避免气泡的产生,在盖盖玻片时,要一侧先接触水滴,再慢慢将玻片盖上。故答案为:C。(3)A在视野的上方,显微镜成的是倒像,A实际在下方,所以应将A向上移。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可通过调节12细准焦螺旋使像变清晰。(4)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要求放大倍数最小,选择的是长度更长的目镜④和长度更短的物镜①,放大倍数小,视野较亮,此时物镜和玻片之间的距离较远,即如⑥所示。(5)如果视野中细胞重叠,可能是装片制作不当或细胞分布不均。最直接的方法是: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故答案为:B。19.【答案】扬子鳄;乙的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说明是变温动物,扬子鳄属于爬行类,是变温动物【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鸟类和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其它脊椎动物属于变温动物。【解答】由图可知,乙的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说明是变温动物,扬子鳄属于爬行类,是变温动物,鸵鸟属于鸟类,是恒温动物,可知乙表示的是扬子鳄。20.【答案】(1)叶边缘无齿(2)女贞(3)C【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种子植物【解析】【分析】(1)同一个数字后面的内容一般为相反的,所以根据4a的内容判断4b的内容。(2)根据图像和分类表中的信息进行判断。(3)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而裸子植物没有。【解答】(1)由图可知,4b的内容为:叶边缘有齿,可知4a的内容为:叶边缘无齿。(2)由图可知,该植物叶对生,椭圆,叶边缘无齿,可知属于女贞。(3)A、苏铁茎干粗大,茎中有充足的水分,可以适应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B、苏铁的种子有毒,保护自己不受外侵,利于繁殖,故B不符合题意;C、苏铁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故C符合题意;D、叶坚硬如刺,可抵御动物的啃食,所以可以存活下来,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1.【答案】(1)被子(2)探究不同生长时期黄花蒿叶片中青蒿素含量的差异(3)生长盛期【知识点】种子植物【解析】【分析】(1)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根据实验设计和图像进行分析,可知探究的是不同生长时期黄花蒿叶片中青蒿素含量的差异 。(3)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可知生长盛期青蒿素含量最高,可知应选择生长盛期的黄花蒿叶片作为提取青蒿素的材料。【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黄花蒿有花和果实,可知属于被子植物。(2)实验变量是黄花蒿的四个生长阶段(a幼苗期、b生长盛期、c花期、d果期),因变量是叶片中青蒿素的含量(图示纵坐标)。 实验目的通常围绕“探究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展开,因此需明确实验是通过对比不同时期叶片中青蒿素含量,从而指导实际应用(如选择最佳采收期)。(3)根据图示数据,生长盛期(b)的青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a、c、d)。 科学提取青蒿素需选择含量最高的材料,以提高提取效率和经济价值。22.【答案】(1)温度、水分、光照、海拔等(2)减少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300m朝南坡地;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涉及到的非生物因素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表中数据找到柑橘最甜、个体最大和产量最高的环境为最适宜环境。【解答】(1) 题目中提到的柑橘生长环境条件包括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向阳处(光照)、水源等,这些都是非生物因素。因此可填写温度、光照、水源、海拔等任意两个。(2) a.每组采用30株植物进行实验,可以避免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得出普遍性规律。b.根据表格数据,B组(300m朝南坡地)的产量最高(102kg)、个体最大、甜度最佳,说明该海拔高度最适宜柑橘种植。c. 实验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环境因素)对柑橘的产量、大小和甜度(生物性状)有显著影响,因此结论是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23.【答案】(1)节肢(2)多样性(3)A;B;C(4)B【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解析】【分析】 (1)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也属于节肢动物。(2)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弹涂鱼能在滩涂上生活,与其特殊的身体结构和呼吸器官有关。(4)仿生飞行器要克服重力向上飞行,应使用质量小的材料制作。【解答】(1)梭子蟹具有外骨骼、身体分节、附肢分节等特征,符合节肢动物的定义,可知属于节肢动物。(2) 生态修复的目的是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濒危物种,最终目标是维护生物多样性。(3)A、胸鳍发达,能支撑起身体,帮助爬行和跳跃,说法正确,弹涂鱼的胸鳍特化为类似“手臂”的结构,可在滩涂上移动,故A正确;B、鳃所在的鳃腔空间很大,能够储存水分和空气,说法正确,弹涂鱼的鳃腔能储存水分和空气,使其在陆地上短暂呼吸,故B正确;C、皮肤极薄且布满血管,能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辅助呼吸,故C正确。故答案为:ABC。(4)A、仿生体形特点:机体呈流线型,可减少空气阻力,故A不符合题意;B、仿生骨骼特点:材料坚硬厚重不合理,鸟类骨骼轻且中空以减轻重量,飞行器也应轻量化,故B符合题意;C、仿生视觉特点:摄像头高清,合理,模仿鸟类敏锐的视力,故C不符合题意;D、仿生翅膀特点:机翼轻盈可折叠,合理,模仿鸟类的灵活翅膀,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元培中学2025-2026学期第一学期七年级 独立作业科学(第二章)(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元培中学2025-2026学期第一学期七年级 独立作业科学(第二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