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环县一中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
18
答案
D
A
B
D
B
ADF
D
C

D
1.D(A项,“所以没有长征精神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强加因果。伟大长征精神,是鼓舞和激励中
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但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成立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B项,“材料引用这句话旨在说明让贫困人口脱贫是最重要的事情”错误,材料引用这句话是为了体现新长征
对长征的生动借用。C项,“如果没有…就没必要发扬不屈不挠、攻坚克难的精神”曲解文意。新时代要继
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是因为我们要完成“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与西方资本主义邪恶势
力对我国的渗透、破坏没有必然关系。)
2.A(A项,“爱国主义精神”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
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可知,应是“伟大长征精神”,选项张冠李戴。)
3.B(材料二主要论述的是“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A、C、D三项都能体现对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
扬。B项体现的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宣扬,不属于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4.①材料二首先简要阐释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作用。②接着结合新形势说明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
神。③然后谈到作为教育人,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好、发扬好长征精神。④最后总结长征精神对于新时代的意
义。(每点1分,酌情给分)
5.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①长征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
难、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我们面临许多困难,仍然需要长征精神的鼓舞。②长征精神是中华民
族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民族意识和品质,在新时代、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
民族伟大复兴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③新时代有新的形势,长征精神依然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活力,
指导我们投身于新时代的“革命事业”,使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更好地完成。(每点2分,酌情给分)
6.D(文中提到“听差正给他换上睡衣,他就趁此机会在脑子里描绘出一幅画面”,由此可见,听差周到的侍候反
而让巴赫罗木金展开了关于画家生活的想象。且“故事情节发生急遽转折,这赋予了小说深刻的社会批判
性”错误,听差进来侍候是巴赫罗木金从想象回归现实的自然过渡,并非“急遽转折”。小说主要通过主人公
对两种生活的心理对比,隐晦地批判功利主义与艺术理想的矛盾,而非通过听差的行为刻意制造批判。)
7.B(根据上下文“他想了很久,突然跳起来,像被蛇咬了一口似的。‘上帝啊!这可是件稀罕事!我居然会画
画?!’”可知,他震惊的是他居然会画画,而不是美人的变化。)
8.粪堆喻指巴赫罗木金五等文官的凡庸工作;珍珠喻指他的绘画才华。(1分)公鸡最终应该是放弃了珍珠而
继续在粪堆中寻找可以果腹的粮食,(1分)这与巴赫罗木金因为贪图享受而放弃才华一样。作者引用寓言,
暗示创作意图,即讽刺人们甘于眼前安逸平庸的生活而宁可放弃珍贵的东西。(2分)
9.小说中,作者只是客观呈现人物心理活动:先写巴赫罗木金为当年因没有及时发现才华去获得名望感到遗
憾,而后写他为没有及时发现才华而能过上五等文官的优裕生活感到庆幸。(3分)作者没有直接发表看法,
去影响读者的阅读和思考,而是将褒贬暗寓于人物心理变化形成的对照之中。读者须根据作者提供的事实,
把握人物心理的变化,作出评判。(3分)
10.ADF(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D(D项,“意思相同”错误,“且放白鹿青崖间”的“且”意思是“暂且、姑且”。)
12.C(C项,“庄周著书,都是寓言类的”“都是虚构的话,没有实事”错误。由“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
也”可知,大多数是寓言类,而非“都是”。由“作《渔父盗跖》《肤箧》,以诋就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
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可知,《亢桑子》是虚构的,没有实事,材料二没有说《渔父》《盗跖》“空语
无事实”。)
13.(1)楚威王听说庄周有才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许诺让他出任卿相。(“贤”“厚币”“许”各
1分,句意1分)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6080B环县一中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在精神的传承方面,主要体现为新长征中对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弘杨,红军长征迸发出的激
荡人心的强大力量,凝结成伟大长征精神,跨越时空,成为连接新长征与长征的精神纽带。弘扬
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
高二语文试题
大力弘杨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摘编自李东方《长征与新长征一对党的文献中“长征”概念演变情况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到底什么是长征精神呢?长征精神主要包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三种精
考生注意:
神品质。长征精神是一个民族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民族意识和品质,在新时
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代、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呢?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首先,我们应当继续坚持“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新时代,虽然我们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环境,但是一些西方资本主义邪恶势力依然没有放弃对我国渗透、破坏。我们要完成“为人民谋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还需要我们共产党人克服一切阻碍和困难,坚守初心,以坚韧
不拔的意志力和战斗力开创民族复兴的新局面,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斯时代
其次,我们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目前,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
一、阅读(72分)
成就,我国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是,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来说,我们仍然有很多不足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之处,仍然还有很多领域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代化水平不够充分,因此,保持长期的艰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奋斗是必须的。艰苦奋斗,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以顽强的斗志投入到我们的国家建设中来。
材料一
最后,我们要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时代使命的召唤,我们毅然领命前行,那就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重提伟大长征精神的内涵,并
“无私奉献”,需要“舍小家为大家”,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大局意识,需要无我、忘我的
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
精神,把老一辈的奉献精神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作为教育人,我们在自己的教育中应该传承好、发扬好长征精神,才能够让教育的初心和使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继承红军传统,发扬长征精神”等口号,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在
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芒
一段段新长征路上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夺取了一次次胜利。伟大长征精神也在新长征中不断被
第一要坚持“育人”的初心不变。教育首先在于育人。只有让学生拥有美好的心灵、丰饶的
发扬光大。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
思想、优秀的品德,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立德树人”的目标,才能够让学生健康生活,让人们品德
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
善良、行为端正,让社会平安和谐。
断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要坚持“教书”的使命不改。育人之后,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传递、对文化的传承。知
新长征与长征是一脉相承的,新长征之于长征,既有形象的借喻,又有精神的传承。
识的传递是教育中“教书”的第一要务,也是最基础的部分。教育的重要功能是传承先进的文
在形象的借喻方面,主要体现为新长征对长征的生动借用,将新长征路上党所面临的复杂
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流传的脉。
艰巨任务,形象比喻为长征中红军所战胜的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六盘山等艰难险阻。比
第三要坚持“创新”的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团体和企业总
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以“就像六盘山是当年红军长征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
能够最先占领市场,赢得先机: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总是在历史中被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取代。
山一样”来形象地比喻,“让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翻越的最后一座
创新的源泉在于教育,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新性,那么社会的创新性就高。因此,教育人不能
够丢弃“创新”的教育意识。
高山”
第四要坚持“智能”的科技应用。进入新时代,智能化成为全球科技角逐的战场。AI技术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他再次指出,今天的长征同当年的红军长征相比,同
的应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而便捷。作为教育人,应当首先在教育上应用这些先进的智能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过的新长征之路相比,虽然在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
备和设施,通过“智能”发展学生的“智能”(智力和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树立科学精
异,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在新长征中,“我们还有许多
神,培养科技能力
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总之,虽然新时代有新的形势,但是长征精神仍然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活力,指导我们投身
将新长征中遇到的问题与长征中的具体景物、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比喻的形式将新长征
于新时代的“革命事业”,使共产党人的初心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强的光芒,让我们的使命在新时
的宏大叙事具象化,既丰富了新长征的形象化、艺术化表达,又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
代呈现出更强的动力,那么,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才能够更好地完成。
形式,使人民群众更容易接受,从而增强了新长征的号召力、感染力。
(摘编自谭维明《新时代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第1页(共8页)】
6080B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第2页(共8页)】
6080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