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冠豸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核心素养能力训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冠豸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核心素养能力训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冠豸中学 2025-2026学年九年级第一次核心素养能力训练
化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合计30分)
1.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B.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C.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生产出可作为燃料的富能物质
D.由葡萄糖、纤维素、石墨烯等环保材料制成了一种最轻的隔热材料气凝胶
2.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醋 D.活字印刷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
4.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为探究气体是什么物质,小红提出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获得结论 C.设计实验 D.反思与评价
5. 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基本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氧气验满
6.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白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7. 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四氧化三铁 氧气 B. 稀有气体 高锰酸钾
C. 冰水混合物 呼出的气体 D. 纯净的空气 牛奶
8.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人和动物离不开氧气,植物不需要氧气
C. 氧气的含量越高,可燃物的燃烧越剧烈
D.氧气任何时候都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9. 符合阴影部分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A. 氨气+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铵 B. 水氢气+氧气
C. 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D. 镁+氧气氧化镁
10. 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反应。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11.(5分)请写出下列常见元素或物质的符号:
名称 氧气 水 氮元素 碳元素 氢元素
符号
12. (6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胶头滴管用过后应 ,再去吸取其他试剂。
(2)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后,标签被腐蚀、字迹模糊,原因可能是 。
(3)取用7.2mL蔗糖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①5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20mL量筒 ④胶头滴管 ⑤玻璃棒
13.(4分)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主要)含有哪种成分?(写名称或符号)
(1)澄清的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
(2)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 。
14. (9分)阅读科普文章:“国防金属—镁”。回答下列问题。
镁是一种年轻的金属,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最早制得少量的镁。镁呈银白色,熔点为649℃,质轻、密度为1.74g/cm3.镁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工业上主要利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取金属镁,同时生成氯气。烟花和照明弹里都含有镁粉,是利用了镁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金属镁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除照明弹里有镁粉外,燃烧弹里也装有镁粉,每架飞机的外表,是用耗费近半吨镁的铝镁合金制成的。世界上镁产量最高的年份,往往就是发生战争的年份,因此镁产量就成了战争的晴雨表和指示剂,人们常把镁称为“国防金属”。
(1)上述材料中描述镁的物理性质有___ ____(答一点即可)。
(2)写出镁的一条用途:___ ____。
(3)根据文章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 ___。
(4)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其原因是___ ____。
15. (15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甲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 ____,文字表达式(或符号)为__ _____。
(2)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体积/mL 100 200 65.5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请列出计算式)
该同学发现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存在误差,其可能原因有_______(填序号,答案不只一项。)
①烧杯中水太多
②红磷太少,瓶内氧气没有反应完
③没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④集气瓶塞未塞紧,导致装置漏气
(4)若将图1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能否成功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 ____。
(5)乙同学利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______管(填“左”或“右”)内液面下降;相比图1装置,改进后的图2装置的优点是__ ____。
16.(18分)某学习小组完成“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进行了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Ⅰ、氧气的制备:
(1)写出上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实验操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可概括为:“组装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药品并固定试管→加热试管→收集气体→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停止加热”。
(3)若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要在试管口塞一团蓬松的棉花团,目的是___________ _____,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双氧水、二氧化锰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则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
Ⅱ、氧气的收集:
装置E可用来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的纯度展开如下探究: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1 实验2
氧气的体积分数(%) 79.7 79.6 79.9 88.4 89.0 87.9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79.7 88.4
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
(6)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7)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9分)某探究小组进行了“催化剂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的系列探究,该小组分别取1g不同的催化剂,再加入溶质质量分数5%的过氧化氢溶液20mL,进行了如下实验:
序号 催化剂 温度 实验现象
甲 MnO2粉末 常温 持续产生气泡,速率适中,气流平稳
乙 红砖粉末 60℃ 持续产生气泡,速率适中,气流平稳
丙 红砖小颗粒 常温 缓慢,有少量气泡逸出
丁 块状红砖 常温 十分缓慢,几乎看不到气泡
(1)写出实验甲中发生反应文字表达式(或符号)___ ______。
(2)MnO2粉末与红砖粉末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具有相同的催化效果,你认为此结论是否科学?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___。
(3)能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其形态有关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4)在一定温度下,另取2g红砖小颗粒,向其中加入8%的过氧化氢溶液20mL,继续实验,发现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实验丙快。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 _____。
18. (4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天宫一号”是我国首个太空实验室,空间站的航天员每天大约需要550升的氧气,若已知氧气密度≈1.4g/L,则航天员每天吸入的氧气的质量为多少g ______。
(2)“天宫一号”的实验仓内充有“人造空气”,“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若其中氧气体积分数约占21%,则航天员每天需吸入空气多少L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