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阶段性测试 科学(1.1-2.2)1.(2025七上·慈溪月考)学习科学经常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B.C. D.【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解答】A.温度计的液泡不能触碰烧杯的内壁和底部,故A错误;B.用酒精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B错误;C.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深入试管内壁,防止污染试剂,故C错误;D.倾倒液体时, 将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贴容器边缘缓慢倾倒,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D正确。故选D。2.(2025七上·慈溪月考)下列估计值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为1.5米B.一间教室的体积约为20立方米C.一瓶农夫山泉水的体积的550升D.杭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2.8℃【答案】D【知识点】估测【解析】【分析】根据对常见物体的长度、体积、和温度的认识判断即可。【解答】 A.普通课桌的高度大约在0.7米到0.8米之间,故A错误;B.一间教室的长、宽、高约为8米、6米、3米,则一间教室的体积= 8m×6m×3m = 144m3,故B错误;C.常见的农夫山泉瓶装水容量为550毫升(即0.55升),故C错误;D. 根据气象记录可知,杭州近年夏季最高气温曾接近或超过40℃,故D正确。故选D。3.(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吉使用同一刻度尺多次测量同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测量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66cm, 下列对测量结果分析错误的是A.小吉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B.可以通过取平均值的方式得出书的宽度是 12.43cm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D.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A.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测量数据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在的单位为刻度尺的分度值;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C.根据减小误差的方法判断;D.长度测量数据中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解答】 A.根据12.34cm可知,倒数第二个数字“3”所在的单位为mm,则测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A正确不合题意;B.比较可知,12.46cm明显偏大,为错误数据,将其去掉,则书本的宽度为,故B错误符合题意;C.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可知,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不合题意;D.长度测量数据中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4.(2025七上·慈溪月考)为了解“美好教育”近视防控措施的开展和实施效果,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制订计划 D.收集证据【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A. 提出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即明确研究的问题。题目中已经明确了问题(了解近视防控措施的效果),因此“检查视力”不属于这一环节,故A错误;B. 建立假设:这是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假设。题目中没有提到任何假设,因此不符合,故B错误;C. 制订计划:这是设计如何收集数据的方案。题目中“检查视力”是具体的实施过程,而不是计划的制订,故C错误;D. 收集证据:这是通过实际观察、测量或实验获取数据的过程。“检查视力”正是通过测量学生的视力来获取数据,属于收集证据的环节,故D正确。故选D。5.(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慈在医务室做王医生的助手时用示数在刻度线以下的体温计依次给吉吉、实实、验验三位同学测体温,记录数据分别为:37.2℃、37.2℃和38.5℃。测量结束后发现全程忘记甩体温计,于是想甩过后全部重测,王医生提醒小慈说,只需再重测一个同学的体温即可。小慈应去测谁的体温呢 A.吉吉 B.实实C.验验 D.吉吉、实实中任何一个【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个细小的弯曲,则温度降低水银柱的体积缩小时,水银不能流回液泡,因此示数不变。若被测体温高于原来的示数,则液柱升高,那么能够正确测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测量吉吉的体温前,体温计的示数在刻度线以下,应该是甩过的,因此给蛟蛟测量时,数值是正确的;在给实实测量时没有甩,且示数保持37.2℃不变,说明实实的体温可能低于或等于37.2℃,故实实的体温不一定准确;再给验验测量时,示数为38.5℃,高于37.2℃,说明验验体温的测量是正确的。由上分析可知,只需测量实实的体温即可。故选B。6.(2025七上·慈溪月考)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B.作出假设:光可能会影响蚯蚓的分布C.设置对照: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D.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的蚯蚓【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根据对科学探究的实验步骤,以及控制变量法的认识分析判断。【解答】 AB. 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而“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属于作出假设,故AB正确不合题意;C.探究光对蚯蚓的影响时,需要控制湿度等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光照这个因素,故C错误符合题意;D.如果采集的蚯蚓实验中多选用蚯蚓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但数量也不易太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操作难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7.(2025七上·慈溪月考)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小明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20mL。则他倒出的液体体积A.大于15m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都有可能【答案】B【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结合分析V=V1-V2判断即可。【解答】 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小明先采用俯视读数, 此时视线高于液面,会导致读数V1偏大,而实际液体的体积V1小于35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仰视读数,此时视线低于液面,会导致读数偏小,因此剩余液体的实际体积V2大于20mL。根据V=V1-V2可知,倒出的体积小于15mL。故选B。8.(2025七上·慈溪月考)塑料盒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它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是A.塑料盒的体积是 1cm3B.没有步骤①和也能测出塑料盒体积C.②中塑料盒未浸入水中的体积为4cm3D.塑料盒浸没后所处深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每个量筒的示数所表示的体积值,然后相互比较从而计算出塑料盒的体积,以及塑料盒未浸入水中的体积。【解答】 AB.根据图片可知,③为水和金属环的总体积,④为水、金属环和塑料盒的总体积,则③④的差就是塑料盒的体积,即塑料盒的体积V=V4-V3=60cm3-54cm3=6cm3,故AB错误;C.根据①②可知,塑料盒浸入水中的体积为:V浸入=51cm3-50cm3=1cm3,则塑料盒未浸入水中的体积:V露出=V-V浸入=6cm3-1cm3=5cm3,故C错误;D.只要塑料盒浸没就可以测量,塑料盒浸没深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无影响,故D正确。故选D。9.(2025七上·慈溪月考)某同学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酒精浓度 0(清水) 0.25% 1% 10% 20%每10秒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 35 45 30 23 死亡A.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B.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C.酒精浓度太高会导致水蚤死亡D.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降低而降低【答案】C【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酒精浓度对水蚤心跳次数的影响即可。【解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0.(2025七上·慈溪月考)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对光后,眼睛注视目镜,先调节结构①使镜筒下降B.将视野甲转换成视野乙,可选用物镜③C.若使用相同的光照、光圈和反光镜,则乙比甲亮D.若在甲视野中看到清晰的像,则调节转换器改成乙视野后,也一定能看到清晰的像【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 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高倍物镜、④低倍物镜,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分析判断。【解答】 A.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可知,对光后,眼睛注视目镜,先调节结构①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而不是下降,故A错误;B.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可知,视野乙的物像比视野甲的物像大,将视野甲转换成视野乙,可选用物镜③高倍物镜,故B正确;C.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可知,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若使用相同的光照、光圈和反光镜,乙物距的焦距短,放大倍数更大,则乙比甲暗,故C错误;D.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可知,若在甲视野中看到清晰的像,则调节转换器改换成乙视野后,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才能看到清晰的像,错误。故选B。11.(2025七上·慈溪月考)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视野中出现以下现象,通过操作可以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针对现象甲,换成高倍物镜,可使视野变明亮B.针对现象乙,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C.针对现象丙,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D.针对现象丁,调用大光圈,可使黑圈消失【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包括取拿和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观察、整理和存放。其中的观察时要先目视物镜将镜筒降到最低,再注视目镜缓慢提升镜筒寻找物像。找到物像如果不太清晰,需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解答】A、甲的视野一片黑暗,这是对光的不准确造成的。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并调节反光镜,同时左眼注视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A错误;B、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所以如果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乙视野中细胞位于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B错误;C、丙视野物像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C正确;D、丁视野中的黑圈是气泡,这是盖盖玻片不当造成的,调用大光圈,也不能使黑圈消失,D错误。故答案为:C。12.(2025七上·慈溪月考)虾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茎稍扁,多分枝;、叶条形,无柄;开穗状花,根据以上特征,你判断它属于哪一类植物()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答案】D【知识点】种子植物【解析】【分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解答】 虾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茎稍扁,多分枝;叶条形,无柄;穗状花序顶生。根据“ 穗状花序顶生 ”可知,虾藻有花,则属于被子植物。故选D。13.(2025七上·慈溪月考)冷水泡苋菜,水仍清澈,热水泡苋菜就能得到红色汤。如图表示热水温度与汤变红程度的关联,控制色素进出细胞的结构和它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分别是( )A.细胞壁 60℃ B.细胞壁 70℃ C.细胞膜 70℃ D.细胞膜 60℃【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细胞膜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据此解答。【解答】细胞膜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它的流动性主要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识图可以看出,从70C开始就能得到红色汤,即可说明从70℃苋菜的细胞膜已经被破坏。所以说控制色素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它能耐受的最高温度70℃。故选:A。14.(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安在测圆柱体的圆周长时,把一条长方形纸条包在圆柱体外面,然后在纸条重叠部分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如图)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测量出圆周长的是( )A.B.C.D.【答案】C【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圆柱周长的测量方法,进而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纸条缠在圆柱上时,两个针孔之间直线的距离等于圆柱的周长,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5.(2025七上·慈溪月考)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cm,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cm。当将此温度计插在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0cm,则此液体的温度是A.50℃ B.42℃ C.30℃ D.25℃【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温度计上的刻度都是均匀的,那么水银柱的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成正比,据此分析计算即可。【解答】根据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长度变化和温度变化呈正比得到:;解得:t=30℃。故选C。16.(2025七上·慈溪月考)将下列生物特征的序号填入对应现象后的空格中:①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②生物能生长发育③生物需要营养物质④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⑤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1)人体需要呼吸和排汗 ;(2)含羞草的叶子被触碰后合拢 ;(3)一母生九崽,连母十个样 ;(4)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 ;【答案】(1)④(2)⑤(3)①(4)②【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根据各个题目中的描述分析其中包含的生物的特征,最后与题干信息对照即可。【解答】 (1)人体呼吸和排汗属于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汗液中的尿素等),对应生物特征④。(2)含羞草对触碰作出反应是应激性的表现,对应特征⑤。(3)"一母生九崽,连母十个样"体现了后代的差异(变异)及与亲代的相似性(遗传),对应特征①。(4)小树长成大树是生物体积增大、结构复杂化的生长发育过程,对应特征②。17.(2025七上·慈溪月考) 现有下列仪器,根据要求填空:(1)仪器D的名称为 。(2)作为热源加热的是 (填字母,下同),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答案】(1)试管(2)F;A【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 根据仪器的名称及其用途来分析。【解答】 (1)据图可知,仪器D的名称是试管;(2)用作热源的仪器是酒精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18.(2025七上·慈溪月考)科学测量中正确的操作和读数是准确测量的前提。(1)图甲中钢尺的分度值为 ,木块的长度是 cm。若将这把钢尺在冰箱中放置一昼夜后取出立即测量,则测得的数据与实际相比,会 (“偏大”“偏小”或“不影响”)。(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如图丙所示为气象人员测得的某天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可知当日的最大温差为 ℃。【答案】(1)1mm;3.11;变大(2)热胀冷缩;14【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①刻度尺的分度值等于一个大格表示的长度除以中间的小格数。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记录物体所对的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得到物体的长度。②长度的测量结果=。(2)①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②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分别读出四个温度值,将最高温暖的减去最低温度即可。【解答】(1)①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则最小刻度为:。木块左端对齐刻度0.00cm,右端对齐刻度3.11cm,因此长度为 :3.11cm-0.00cm=3.11cm。②钢尺在冰箱中冷却后会收缩,即相邻小格之间的距离减小,因此测量结果变大。(2)①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②根据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四个时刻的温度依次为10℃、6℃、-4℃和-6℃,那么 当日的最大温差为:10℃-(-4℃)=14℃。19.(2025七上·慈溪月考)在测金属丝与圆柱形桌腿直径时,采用如图方法进行测量。(1)将金属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铜丝的直径是 mm。(2)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不够紧,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测量圆柱形桌腿直径,用组合法进行了三次测量,由图可得该桌腿的直径是 cm。多次测量的目的 。【答案】(1)1.6(2)偏大(3)5.22;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相减得到直径的和,最后除以圈数即可。(2)实际测量的总长度等于金属丝的直径和中间空隙之和;(3)①计算出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即可;②根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解答。【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金属丝的左端对准10.0cm,右边对准15.0cm,则32圈金属丝的总长度对应刻度为:15.0 cm - 10.0 cm = 5.0cm,那么金属丝的直径为:.(2)如果绕线不够紧密,实际测量的总长度等于金属丝的直径和中间空隙之和,因此会偏大。(3)①根据图片可知,该桌腿的直径为:.②多次测量的目的: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20.(2025七上·慈溪月考)浙江四明山的红杉林被誉为宁波人秋冬必打卡之地,如图甲大片的红杉笔直挺拔,出落水中,不时有野鸭从树林中穿游而过。请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并根据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 乙图中, 可能是野鸭的细胞是图 (填“A”或“B”)。(2)红杉树叶片中的花青素秋季呈红色使叶片变红,该色素存在于细胞的 (填序号和名称)结构中。(3)红杉树比较高大,与细胞结构中 (填序号和名称)的支持作用有关。【答案】(1)B(2)5液泡(3)1细胞壁【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模型【解析】【分析】图中1细胞壁、2细胞膜、3叶绿体、4细胞核、5液泡、6细胞质。(1)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2) 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3) 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面一层,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A图有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而图B无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因此B是动物细胞,也就是野鸭体细胞B。(2)红杉树叶片中的花青素秋季呈红色使叶片变红,该色素存在于细胞的5液泡中。(3)红杉树长得比较高大,与细胞结构中1细胞壁的支持作用有关。21.(2025七上·慈溪月考)蕨、葫芦藓、银杏、海带和荠菜五种植物依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填字母)。(2)E与C相比,特有的器官是 (3)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有 (填字母)。【答案】(1)ABD(2)花和果实(3)ACE【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 根据图片可知,A是蕨,属于蕨类植物;B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D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E荠菜属于被子植物,它们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这三者都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都用孢子繁殖后代,故选ABD;(2)根据图片可知,E属于被子植物,有花和种子;C属于裸子植物,没有种子和花,则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特有的器官是花和果实。(3)根据图片可知,A蕨类植物出现了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C裸子植物根茎叶发达,有发达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E被子植物的根、茎、叶中有导管和筛管,输导组织更加发达。则 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有ACE。22.(2025七上·慈溪月考)科学实验课上,小慈制作了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1)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a是 ,其作用是 。(2)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时,细胞结构不够清晰,通常需要进行染色。染色后的细胞中,着色最深的结构是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物像,可能是 (填序号)出现错误操作。【答案】(1)生理盐水;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2)细胞核(3)③【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 由于人的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致,则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向载玻片上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3)根据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盖玻片的制作的注意事项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a是生理盐水,其作用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2)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时,细胞结构不够清晰,需用稀碘液进行染色.染色后的细胞结构中,着色最深的是细胞核,该结构内含有生物的遗传物质。(3)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物像中出现了气泡,可能是操作③盖盖玻片时,没有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平,从而导致气泡产生。23.(2025七上·慈溪月考)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慈想测一块不规则鹅卵石的体积,由于石头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于是他利用一只烧杯和量筒完成了测量,操作步骤如下:(1) 测得鹅卵石的体积为 cm3;(2)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 相平。(3)其他同学发现这样操作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产生误差的步骤是 (填字母) ,理由是 。【答案】(1)50(2)凹形液面最低处(3)B;当取出鹅卵石时,石头表面附着的水也被带出【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读出两个量筒的示数,二者的差值就是鹅卵石的体积;(2)根据量筒读数的方法解答;(3)从烧杯中取出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则鹅卵石的体积为:V=200m:-150mL=50mL=50cm3;(2)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3)其他同学发现这样操作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产生误差的步骤是B ,理由是: 当取出鹅卵石时,石头表面附着的水也被带出 。24.(2025七上·慈溪月考)学校开设了拓展性课程,小宁等同学参加了农作物栽培课程。在老师的协下,她们做了一个提高小白菜产量的实验;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生长状况相似的1株小白菜幼苗,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温室编号 ① ② ③二氧化碳浓度 2.0% 2.0% 0.2%温度(1)如果要研究,温度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应选择 (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2)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第②组小白菜比第③组长得茂盛,由此可以说明: 。(3)第①组和第③组不能拿来对比,理由是 。(4)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答案】(1)②和③(2)在相同温度下,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小白菜的光合作用越强,产量越高。(3)存在两个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同),无法确定结果差异是由哪个因素引起的。(4)每组只种植1株小白菜,样本数量过少,可能导致实验偶然性大,缺乏代表性【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实验②和③中哪个因素不同,据此得出结论;(3)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它因素相同;(4)根据科学实验需要多次测量才能得到普遍规律的知识分析。【解答】(1) 如果要研究,温度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 需要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相同,只改变温度,故选实验②和③。(2) ②和③的温度均为15℃,但②的二氧化碳浓度更高(2.0%),说明二氧化碳是影响生长的关键因素,那么得到:在相同温度下,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小白菜的光合作用越强,产量越高。(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①和③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同,违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 第①组和第③组不能拿来对比,理由是:存在两个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同),无法确定结果差异是由哪个因素引起的。(4) 科学实验通常需要多组重复以减少误差,仅用1株幼苗可能导致结果不可靠,则本实验的问题为: 每组只种植1株小白菜,样本数量过少,可能导致实验偶然性大,缺乏代表性 。25.(2025七上·慈溪月考)学校项目化学习小组开展用橡皮泥制作细胞模型,小海用橡皮泥制作了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示意图,如图所示。(1)在实验过程中小海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如图,看到的视野依次是 (用字母表示)。A、B、C、D、(2)小海同学制作的洋葱表皮细胞模型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答案】(1)ABDC(2)错误,缺少线粒体和细胞质,且细胞核的位置错误,液泡太大【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根据显微镜观察装片上的物体时的调节步骤分析;(2)将植物细胞的结构与模型对照,从结构完整度、所在位置和比例大小等角度分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像A位于视野的左方,则图像A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得到图像B后,更换高倍物镜,得到成像比较模糊的图D;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象清晰,得到清晰的图C。因此,小海看到的视野依次是:ABDC。(2)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和叶绿体。而小海的洋葱表皮细胞模型缺少线粒体和细胞质,且细胞核的位置错误,液泡太大。26.(2025七上·慈溪月考)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1)小马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2秒后取出,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现象。由此得出结论:酒精灯 温度最高(选填“焰心”或“内焰”或“外焰”);(2)小红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并利用数据绘制成图。并且老师告知在对试管加热时,如果火焰温度长时间在600℃以上,可能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由图甲曲线可知,对物体进行加热时,应选择____范围内的火焰高度最合适(填字母)A.0~1.5cm B.1.5~3.0cm C.3.0~4.5cm D.4.5~6.0cm【答案】(1)外焰(2)C【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解析】【分析】(1) 火柴梗在酒精灯火焰中不同部位被炭化的程度可以反映温度高低。(2)根据图片确定火焰不同高度时的温度范围,结合题意要求解答即可。【解答】(1) 如图乙所示,火柴梗在外焰部分炭化最严重(颜色最深),内焰次之,焰心几乎未炭化,这说明: 酒精灯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 。(2) 根据题意可知, 火焰温度高于600℃时,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炸裂,根据图片可知,火焰高度应该为 3.0~4.5cm的外焰部分,故选C。27.(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科用自制的温度计(如图甲),来探究玻璃细管内的液柱高度h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分别选用两个相同玻璃瓶、两支不同横截面积的细管进行组合装置,分别标记为S1和 然后分别把两套装置中的玻璃瓶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中玻璃细管横截面积 (选填“<”、“=”或“>”);(2)分析比较序号1、2、3的数据,小科基于的假设是:玻璃细管内的液柱高度h与 有关;(3)小科把自制的温度计(细管的横截面积为S1)放入水中,稳定后测得液柱高度为10厘米。请结合表格数据分析,此时水的温度是 ℃。 序号 横截面积 温度t/℃ 液柱高度h/cm1 S1 0 42 S1 20 83 S1 40 124 S2 0 45 S2 20 106 S2 40 16【答案】(1)>(2)温度(3)温度;30【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1)根据表格数据2和4,利用公式V=Sh分析计算;(2)根据表格数据确定1、2、3中的变量;(3)根据液柱的升高量与温度的升高量成正比,结合表格数据计算。【解答】 (1)根据表格数据2和4可知,当升高20℃时,玻璃泡中液体体积相等,说明液体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此时2的液柱高度为8cm,4的液柱高度为10cm,即2的液柱高度升高的少。根据V=Sh可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S1>S2;(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需要1、2、3中只有温度不同,则小科基于的假设是:玻璃细管内的液柱高度h与温度有关;(3)根据表格数据1和2可知,细管的横截面积为S1时,液柱每增加4cm,温度增加值为为20℃。液柱高度为10厘米时,液柱升高:10cm-4cm=6cm,根据液柱的升高量与温度的升高量成正比得到,则水的温度是。28.(2025七上·慈溪月考)一枚回形针的体积有多大呢 小吉同学准备用所学的科学测量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她准备的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回形针30枚、量筒,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小珂的实验如下:I.将量筒放在水平工作台上Ⅱ.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Ⅲ.将一枚回形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IV.计算一枚回形针的体积。(1)实验中,小珂发现她的操作不可行,请你帮她改正 。(2)改正后,回形针的体积表达式V= 。(3)在步骤中Ⅱ中倒入“适量”的水,适量的要求是 。(4)交流评价:关于步骤中的操作对回形针的体积测量值的影响,下列选项中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__。A.若回形针有小部分露出水面,测量值会偏大B.若回形针上有些部位生锈,测量值会偏大C.步骤Ⅲ读数时仰视液面读数,测量值偏小【答案】(1)不可行,将20枚回形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2)(3)既能完全浸没回形针,加入回形针后水面也不能超过最大刻度值。(4)B;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1)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很小,小于量筒的分度值;(2)回形针的体积为量筒内两次体积示数之差;(3)根据排水法测固体体积的要求解答;(4)根据各个选项中描述的问题,结合V=V2-V1分析判断。【解答】 (1)根据生活经验可知,一枚回形针的体积很小,放入量筒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很小,则不可能计算出一枚回形针的体积,故不可行;可以将20枚回形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2)根据题意可知,量筒内两次体积示数之差就是30枚回形针的体积为V2-V1,则一枚回形针的体积表达式为:;(3)在测量时,如果水太少,不能淹没回形针,测无法完成测量;如果水太多,放入回形针后水面到达没有刻度的位置,也不能完成测量,因此倒入“适量”的水,适量的要求是:既能完全浸没回形针,加入回形针后水面也不能超过最大刻度值。(4)A.若回形针有小部分露出水面,则露出的体积不能被测量,那么测量值会偏小,故A错误;B. 若回形针上有些部位生锈,那么回形针的体积会变大,导致测量值会偏大,故B正确;C. 步骤Ⅲ读数时仰视液面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总体积会偏小,根据V=V2-V1可知,测量值偏小,故C正确。故选BC。29.(2025七上·慈溪月考)科学课堂上,同学们开展“自制水滴显微镜”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设计、制作、调试、改进四个环节。【设计】同学利用水滴(可起放大作用)、放大镜、平面镜、杯子和可伸缩支架等材料设计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1)对A 处结构的选材,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看法,分别为:玻璃片、木片、铁片。请结合装置功能,选择合适材料并说明选材依据。 。(2)【制作】根据设计,小组制作模型,其中“水滴”对应的显微镜结构为 。(3)【调试】实验小组将标本放置好后进行观测,看到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为使像更清晰,接下来需进行的操作为 。(4)【改进】实验小组展示“自制水滴显微镜”后,请你按照以下评价表评分,则指标一评为 和指标二评为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能调节像的放大倍数 能放大像 无法放大像指标二 在较亮和较暗环境中都能对光 只能在较亮环境中对光 无法对光(5)请结合设计和评价指标,提出改进措施。 。【答案】(1)玻璃片,理由是: 玻璃片透明,可以让光线透过,便于观察标本,而木片和铁片不透明,会影响观察效果。(2)物镜(3)调节伸缩支架的上下位置,直至物像清晰(4)优秀;合格(5)增加一个可调节光源或者更换反光效果更好的凹面镜来改善对光条件,以增加一个可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水滴装置,增大放大倍数。【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凸透镜工作时,光线要透过物体才能成像;(2)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物体的为物镜;(3)放好物体后,像会成在一个固定位置,只有物距在合适位置,成像才会清晰;(4)根据图片展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结合表格指标分析;(5)针对(4)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改造即可。【解答】 (1)根据显微镜成像过程可知,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应选择玻璃片,使光线透过观察材料,使其能更好地被观察到。(2)根据图片可知,水滴更靠近玻片标本,则其中“水滴”对应的显微镜结构为物镜。(3)根据图片可知,此时成像比较模糊,为使像更清晰,接下来需进行的操作为调节伸缩支架的上下位置,直至物像清晰。(4) 根据题意可知,因为装置中使用了可伸缩支架,可以调节放大倍数,所以指标一评为优秀。指平面镜反射光线有限,只能在较亮环境中工作,因此指标二评为合格。(5)根据(4)中的分析可知, 可以增加一个可调节光源或者更换反光效果更好的凹面镜来改善对光条件,使装置在较暗环境中也能工作。同时可以增加一个可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水滴装置,以提供更灵活的放大倍数调节。1 / 1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阶段性测试 科学(1.1-2.2)1.(2025七上·慈溪月考)学习科学经常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B.C. D.2.(2025七上·慈溪月考)下列估计值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为1.5米B.一间教室的体积约为20立方米C.一瓶农夫山泉水的体积的550升D.杭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2.8℃3.(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吉使用同一刻度尺多次测量同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测量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66cm, 下列对测量结果分析错误的是A.小吉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B.可以通过取平均值的方式得出书的宽度是 12.43cm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D.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4.(2025七上·慈溪月考)为了解“美好教育”近视防控措施的开展和实施效果,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制订计划 D.收集证据5.(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慈在医务室做王医生的助手时用示数在刻度线以下的体温计依次给吉吉、实实、验验三位同学测体温,记录数据分别为:37.2℃、37.2℃和38.5℃。测量结束后发现全程忘记甩体温计,于是想甩过后全部重测,王医生提醒小慈说,只需再重测一个同学的体温即可。小慈应去测谁的体温呢 A.吉吉 B.实实C.验验 D.吉吉、实实中任何一个6.(2025七上·慈溪月考)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B.作出假设:光可能会影响蚯蚓的分布C.设置对照: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D.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的蚯蚓7.(2025七上·慈溪月考)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小明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20mL。则他倒出的液体体积A.大于15m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都有可能8.(2025七上·慈溪月考)塑料盒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它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是A.塑料盒的体积是 1cm3B.没有步骤①和也能测出塑料盒体积C.②中塑料盒未浸入水中的体积为4cm3D.塑料盒浸没后所处深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有影响9.(2025七上·慈溪月考)某同学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酒精浓度 0(清水) 0.25% 1% 10% 20%每10秒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 35 45 30 23 死亡A.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B.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C.酒精浓度太高会导致水蚤死亡D.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降低而降低10.(2025七上·慈溪月考)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对光后,眼睛注视目镜,先调节结构①使镜筒下降B.将视野甲转换成视野乙,可选用物镜③C.若使用相同的光照、光圈和反光镜,则乙比甲亮D.若在甲视野中看到清晰的像,则调节转换器改成乙视野后,也一定能看到清晰的像11.(2025七上·慈溪月考)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视野中出现以下现象,通过操作可以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针对现象甲,换成高倍物镜,可使视野变明亮B.针对现象乙,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C.针对现象丙,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D.针对现象丁,调用大光圈,可使黑圈消失12.(2025七上·慈溪月考)虾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茎稍扁,多分枝;、叶条形,无柄;开穗状花,根据以上特征,你判断它属于哪一类植物()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13.(2025七上·慈溪月考)冷水泡苋菜,水仍清澈,热水泡苋菜就能得到红色汤。如图表示热水温度与汤变红程度的关联,控制色素进出细胞的结构和它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分别是( )A.细胞壁 60℃ B.细胞壁 70℃ C.细胞膜 70℃ D.细胞膜 60℃14.(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安在测圆柱体的圆周长时,把一条长方形纸条包在圆柱体外面,然后在纸条重叠部分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如图)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测量出圆周长的是( )A.B.C.D.15.(2025七上·慈溪月考)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cm,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cm。当将此温度计插在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0cm,则此液体的温度是A.50℃ B.42℃ C.30℃ D.25℃16.(2025七上·慈溪月考)将下列生物特征的序号填入对应现象后的空格中:①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②生物能生长发育③生物需要营养物质④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⑤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1)人体需要呼吸和排汗 ;(2)含羞草的叶子被触碰后合拢 ;(3)一母生九崽,连母十个样 ;(4)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 ;17.(2025七上·慈溪月考) 现有下列仪器,根据要求填空:(1)仪器D的名称为 。(2)作为热源加热的是 (填字母,下同),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18.(2025七上·慈溪月考)科学测量中正确的操作和读数是准确测量的前提。(1)图甲中钢尺的分度值为 ,木块的长度是 cm。若将这把钢尺在冰箱中放置一昼夜后取出立即测量,则测得的数据与实际相比,会 (“偏大”“偏小”或“不影响”)。(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如图丙所示为气象人员测得的某天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可知当日的最大温差为 ℃。19.(2025七上·慈溪月考)在测金属丝与圆柱形桌腿直径时,采用如图方法进行测量。(1)将金属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铜丝的直径是 mm。(2)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不够紧,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测量圆柱形桌腿直径,用组合法进行了三次测量,由图可得该桌腿的直径是 cm。多次测量的目的 。20.(2025七上·慈溪月考)浙江四明山的红杉林被誉为宁波人秋冬必打卡之地,如图甲大片的红杉笔直挺拔,出落水中,不时有野鸭从树林中穿游而过。请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并根据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 乙图中, 可能是野鸭的细胞是图 (填“A”或“B”)。(2)红杉树叶片中的花青素秋季呈红色使叶片变红,该色素存在于细胞的 (填序号和名称)结构中。(3)红杉树比较高大,与细胞结构中 (填序号和名称)的支持作用有关。21.(2025七上·慈溪月考)蕨、葫芦藓、银杏、海带和荠菜五种植物依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填字母)。(2)E与C相比,特有的器官是 (3)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有 (填字母)。22.(2025七上·慈溪月考)科学实验课上,小慈制作了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1)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a是 ,其作用是 。(2)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时,细胞结构不够清晰,通常需要进行染色。染色后的细胞中,着色最深的结构是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物像,可能是 (填序号)出现错误操作。23.(2025七上·慈溪月考)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慈想测一块不规则鹅卵石的体积,由于石头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于是他利用一只烧杯和量筒完成了测量,操作步骤如下:(1) 测得鹅卵石的体积为 cm3;(2)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 相平。(3)其他同学发现这样操作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产生误差的步骤是 (填字母) ,理由是 。24.(2025七上·慈溪月考)学校开设了拓展性课程,小宁等同学参加了农作物栽培课程。在老师的协下,她们做了一个提高小白菜产量的实验;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生长状况相似的1株小白菜幼苗,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温室编号 ① ② ③二氧化碳浓度 2.0% 2.0% 0.2%温度(1)如果要研究,温度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应选择 (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2)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第②组小白菜比第③组长得茂盛,由此可以说明: 。(3)第①组和第③组不能拿来对比,理由是 。(4)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25.(2025七上·慈溪月考)学校项目化学习小组开展用橡皮泥制作细胞模型,小海用橡皮泥制作了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示意图,如图所示。(1)在实验过程中小海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如图,看到的视野依次是 (用字母表示)。A、B、C、D、(2)小海同学制作的洋葱表皮细胞模型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6.(2025七上·慈溪月考)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1)小马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2秒后取出,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现象。由此得出结论:酒精灯 温度最高(选填“焰心”或“内焰”或“外焰”);(2)小红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并利用数据绘制成图。并且老师告知在对试管加热时,如果火焰温度长时间在600℃以上,可能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由图甲曲线可知,对物体进行加热时,应选择____范围内的火焰高度最合适(填字母)A.0~1.5cm B.1.5~3.0cm C.3.0~4.5cm D.4.5~6.0cm27.(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科用自制的温度计(如图甲),来探究玻璃细管内的液柱高度h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分别选用两个相同玻璃瓶、两支不同横截面积的细管进行组合装置,分别标记为S1和 然后分别把两套装置中的玻璃瓶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中玻璃细管横截面积 (选填“<”、“=”或“>”);(2)分析比较序号1、2、3的数据,小科基于的假设是:玻璃细管内的液柱高度h与 有关;(3)小科把自制的温度计(细管的横截面积为S1)放入水中,稳定后测得液柱高度为10厘米。请结合表格数据分析,此时水的温度是 ℃。 序号 横截面积 温度t/℃ 液柱高度h/cm1 S1 0 42 S1 20 83 S1 40 124 S2 0 45 S2 20 106 S2 40 1628.(2025七上·慈溪月考)一枚回形针的体积有多大呢 小吉同学准备用所学的科学测量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她准备的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回形针30枚、量筒,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小珂的实验如下:I.将量筒放在水平工作台上Ⅱ.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Ⅲ.将一枚回形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IV.计算一枚回形针的体积。(1)实验中,小珂发现她的操作不可行,请你帮她改正 。(2)改正后,回形针的体积表达式V= 。(3)在步骤中Ⅱ中倒入“适量”的水,适量的要求是 。(4)交流评价:关于步骤中的操作对回形针的体积测量值的影响,下列选项中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__。A.若回形针有小部分露出水面,测量值会偏大B.若回形针上有些部位生锈,测量值会偏大C.步骤Ⅲ读数时仰视液面读数,测量值偏小29.(2025七上·慈溪月考)科学课堂上,同学们开展“自制水滴显微镜”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设计、制作、调试、改进四个环节。【设计】同学利用水滴(可起放大作用)、放大镜、平面镜、杯子和可伸缩支架等材料设计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1)对A 处结构的选材,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看法,分别为:玻璃片、木片、铁片。请结合装置功能,选择合适材料并说明选材依据。 。(2)【制作】根据设计,小组制作模型,其中“水滴”对应的显微镜结构为 。(3)【调试】实验小组将标本放置好后进行观测,看到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为使像更清晰,接下来需进行的操作为 。(4)【改进】实验小组展示“自制水滴显微镜”后,请你按照以下评价表评分,则指标一评为 和指标二评为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能调节像的放大倍数 能放大像 无法放大像指标二 在较亮和较暗环境中都能对光 只能在较亮环境中对光 无法对光(5)请结合设计和评价指标,提出改进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解答】A.温度计的液泡不能触碰烧杯的内壁和底部,故A错误;B.用酒精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B错误;C.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深入试管内壁,防止污染试剂,故C错误;D.倾倒液体时, 将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贴容器边缘缓慢倾倒,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D正确。故选D。2.【答案】D【知识点】估测【解析】【分析】根据对常见物体的长度、体积、和温度的认识判断即可。【解答】 A.普通课桌的高度大约在0.7米到0.8米之间,故A错误;B.一间教室的长、宽、高约为8米、6米、3米,则一间教室的体积= 8m×6m×3m = 144m3,故B错误;C.常见的农夫山泉瓶装水容量为550毫升(即0.55升),故C错误;D. 根据气象记录可知,杭州近年夏季最高气温曾接近或超过40℃,故D正确。故选D。3.【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A.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测量数据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在的单位为刻度尺的分度值;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C.根据减小误差的方法判断;D.长度测量数据中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解答】 A.根据12.34cm可知,倒数第二个数字“3”所在的单位为mm,则测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A正确不合题意;B.比较可知,12.46cm明显偏大,为错误数据,将其去掉,则书本的宽度为,故B错误符合题意;C.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可知,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不合题意;D.长度测量数据中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4.【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A. 提出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即明确研究的问题。题目中已经明确了问题(了解近视防控措施的效果),因此“检查视力”不属于这一环节,故A错误;B. 建立假设:这是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假设。题目中没有提到任何假设,因此不符合,故B错误;C. 制订计划:这是设计如何收集数据的方案。题目中“检查视力”是具体的实施过程,而不是计划的制订,故C错误;D. 收集证据:这是通过实际观察、测量或实验获取数据的过程。“检查视力”正是通过测量学生的视力来获取数据,属于收集证据的环节,故D正确。故选D。5.【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个细小的弯曲,则温度降低水银柱的体积缩小时,水银不能流回液泡,因此示数不变。若被测体温高于原来的示数,则液柱升高,那么能够正确测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测量吉吉的体温前,体温计的示数在刻度线以下,应该是甩过的,因此给蛟蛟测量时,数值是正确的;在给实实测量时没有甩,且示数保持37.2℃不变,说明实实的体温可能低于或等于37.2℃,故实实的体温不一定准确;再给验验测量时,示数为38.5℃,高于37.2℃,说明验验体温的测量是正确的。由上分析可知,只需测量实实的体温即可。故选B。6.【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根据对科学探究的实验步骤,以及控制变量法的认识分析判断。【解答】 AB. 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而“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属于作出假设,故AB正确不合题意;C.探究光对蚯蚓的影响时,需要控制湿度等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光照这个因素,故C错误符合题意;D.如果采集的蚯蚓实验中多选用蚯蚓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但数量也不易太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操作难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7.【答案】B【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结合分析V=V1-V2判断即可。【解答】 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小明先采用俯视读数, 此时视线高于液面,会导致读数V1偏大,而实际液体的体积V1小于35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仰视读数,此时视线低于液面,会导致读数偏小,因此剩余液体的实际体积V2大于20mL。根据V=V1-V2可知,倒出的体积小于15mL。故选B。8.【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每个量筒的示数所表示的体积值,然后相互比较从而计算出塑料盒的体积,以及塑料盒未浸入水中的体积。【解答】 AB.根据图片可知,③为水和金属环的总体积,④为水、金属环和塑料盒的总体积,则③④的差就是塑料盒的体积,即塑料盒的体积V=V4-V3=60cm3-54cm3=6cm3,故AB错误;C.根据①②可知,塑料盒浸入水中的体积为:V浸入=51cm3-50cm3=1cm3,则塑料盒未浸入水中的体积:V露出=V-V浸入=6cm3-1cm3=5cm3,故C错误;D.只要塑料盒浸没就可以测量,塑料盒浸没深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无影响,故D正确。故选D。9.【答案】C【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酒精浓度对水蚤心跳次数的影响即可。【解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0.【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 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高倍物镜、④低倍物镜,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分析判断。【解答】 A.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可知,对光后,眼睛注视目镜,先调节结构①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而不是下降,故A错误;B.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可知,视野乙的物像比视野甲的物像大,将视野甲转换成视野乙,可选用物镜③高倍物镜,故B正确;C.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可知,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若使用相同的光照、光圈和反光镜,乙物距的焦距短,放大倍数更大,则乙比甲暗,故C错误;D.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可知,若在甲视野中看到清晰的像,则调节转换器改换成乙视野后,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才能看到清晰的像,错误。故选B。11.【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包括取拿和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观察、整理和存放。其中的观察时要先目视物镜将镜筒降到最低,再注视目镜缓慢提升镜筒寻找物像。找到物像如果不太清晰,需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解答】A、甲的视野一片黑暗,这是对光的不准确造成的。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并调节反光镜,同时左眼注视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A错误;B、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所以如果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乙视野中细胞位于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B错误;C、丙视野物像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C正确;D、丁视野中的黑圈是气泡,这是盖盖玻片不当造成的,调用大光圈,也不能使黑圈消失,D错误。故答案为:C。12.【答案】D【知识点】种子植物【解析】【分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解答】 虾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茎稍扁,多分枝;叶条形,无柄;穗状花序顶生。根据“ 穗状花序顶生 ”可知,虾藻有花,则属于被子植物。故选D。13.【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细胞膜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据此解答。【解答】细胞膜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它的流动性主要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识图可以看出,从70C开始就能得到红色汤,即可说明从70℃苋菜的细胞膜已经被破坏。所以说控制色素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它能耐受的最高温度70℃。故选:A。14.【答案】C【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圆柱周长的测量方法,进而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纸条缠在圆柱上时,两个针孔之间直线的距离等于圆柱的周长,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5.【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温度计上的刻度都是均匀的,那么水银柱的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成正比,据此分析计算即可。【解答】根据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长度变化和温度变化呈正比得到:;解得:t=30℃。故选C。16.【答案】(1)④(2)⑤(3)①(4)②【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根据各个题目中的描述分析其中包含的生物的特征,最后与题干信息对照即可。【解答】 (1)人体呼吸和排汗属于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汗液中的尿素等),对应生物特征④。(2)含羞草对触碰作出反应是应激性的表现,对应特征⑤。(3)"一母生九崽,连母十个样"体现了后代的差异(变异)及与亲代的相似性(遗传),对应特征①。(4)小树长成大树是生物体积增大、结构复杂化的生长发育过程,对应特征②。17.【答案】(1)试管(2)F;A【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 根据仪器的名称及其用途来分析。【解答】 (1)据图可知,仪器D的名称是试管;(2)用作热源的仪器是酒精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18.【答案】(1)1mm;3.11;变大(2)热胀冷缩;14【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①刻度尺的分度值等于一个大格表示的长度除以中间的小格数。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记录物体所对的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得到物体的长度。②长度的测量结果=。(2)①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②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分别读出四个温度值,将最高温暖的减去最低温度即可。【解答】(1)①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则最小刻度为:。木块左端对齐刻度0.00cm,右端对齐刻度3.11cm,因此长度为 :3.11cm-0.00cm=3.11cm。②钢尺在冰箱中冷却后会收缩,即相邻小格之间的距离减小,因此测量结果变大。(2)①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②根据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四个时刻的温度依次为10℃、6℃、-4℃和-6℃,那么 当日的最大温差为:10℃-(-4℃)=14℃。19.【答案】(1)1.6(2)偏大(3)5.22;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相减得到直径的和,最后除以圈数即可。(2)实际测量的总长度等于金属丝的直径和中间空隙之和;(3)①计算出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即可;②根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解答。【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金属丝的左端对准10.0cm,右边对准15.0cm,则32圈金属丝的总长度对应刻度为:15.0 cm - 10.0 cm = 5.0cm,那么金属丝的直径为:.(2)如果绕线不够紧密,实际测量的总长度等于金属丝的直径和中间空隙之和,因此会偏大。(3)①根据图片可知,该桌腿的直径为:.②多次测量的目的: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20.【答案】(1)B(2)5液泡(3)1细胞壁【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模型【解析】【分析】图中1细胞壁、2细胞膜、3叶绿体、4细胞核、5液泡、6细胞质。(1)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2) 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3) 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面一层,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A图有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而图B无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因此B是动物细胞,也就是野鸭体细胞B。(2)红杉树叶片中的花青素秋季呈红色使叶片变红,该色素存在于细胞的5液泡中。(3)红杉树长得比较高大,与细胞结构中1细胞壁的支持作用有关。21.【答案】(1)ABD(2)花和果实(3)ACE【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 根据图片可知,A是蕨,属于蕨类植物;B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D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E荠菜属于被子植物,它们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这三者都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都用孢子繁殖后代,故选ABD;(2)根据图片可知,E属于被子植物,有花和种子;C属于裸子植物,没有种子和花,则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特有的器官是花和果实。(3)根据图片可知,A蕨类植物出现了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C裸子植物根茎叶发达,有发达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E被子植物的根、茎、叶中有导管和筛管,输导组织更加发达。则 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有ACE。22.【答案】(1)生理盐水;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2)细胞核(3)③【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 由于人的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致,则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向载玻片上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3)根据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盖玻片的制作的注意事项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a是生理盐水,其作用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2)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时,细胞结构不够清晰,需用稀碘液进行染色.染色后的细胞结构中,着色最深的是细胞核,该结构内含有生物的遗传物质。(3)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物像中出现了气泡,可能是操作③盖盖玻片时,没有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平,从而导致气泡产生。23.【答案】(1)50(2)凹形液面最低处(3)B;当取出鹅卵石时,石头表面附着的水也被带出【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读出两个量筒的示数,二者的差值就是鹅卵石的体积;(2)根据量筒读数的方法解答;(3)从烧杯中取出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则鹅卵石的体积为:V=200m:-150mL=50mL=50cm3;(2)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3)其他同学发现这样操作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产生误差的步骤是B ,理由是: 当取出鹅卵石时,石头表面附着的水也被带出 。24.【答案】(1)②和③(2)在相同温度下,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小白菜的光合作用越强,产量越高。(3)存在两个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同),无法确定结果差异是由哪个因素引起的。(4)每组只种植1株小白菜,样本数量过少,可能导致实验偶然性大,缺乏代表性【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实验②和③中哪个因素不同,据此得出结论;(3)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它因素相同;(4)根据科学实验需要多次测量才能得到普遍规律的知识分析。【解答】(1) 如果要研究,温度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 需要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相同,只改变温度,故选实验②和③。(2) ②和③的温度均为15℃,但②的二氧化碳浓度更高(2.0%),说明二氧化碳是影响生长的关键因素,那么得到:在相同温度下,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小白菜的光合作用越强,产量越高。(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①和③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同,违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 第①组和第③组不能拿来对比,理由是:存在两个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同),无法确定结果差异是由哪个因素引起的。(4) 科学实验通常需要多组重复以减少误差,仅用1株幼苗可能导致结果不可靠,则本实验的问题为: 每组只种植1株小白菜,样本数量过少,可能导致实验偶然性大,缺乏代表性 。25.【答案】(1)ABDC(2)错误,缺少线粒体和细胞质,且细胞核的位置错误,液泡太大【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根据显微镜观察装片上的物体时的调节步骤分析;(2)将植物细胞的结构与模型对照,从结构完整度、所在位置和比例大小等角度分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像A位于视野的左方,则图像A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得到图像B后,更换高倍物镜,得到成像比较模糊的图D;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象清晰,得到清晰的图C。因此,小海看到的视野依次是:ABDC。(2)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和叶绿体。而小海的洋葱表皮细胞模型缺少线粒体和细胞质,且细胞核的位置错误,液泡太大。26.【答案】(1)外焰(2)C【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解析】【分析】(1) 火柴梗在酒精灯火焰中不同部位被炭化的程度可以反映温度高低。(2)根据图片确定火焰不同高度时的温度范围,结合题意要求解答即可。【解答】(1) 如图乙所示,火柴梗在外焰部分炭化最严重(颜色最深),内焰次之,焰心几乎未炭化,这说明: 酒精灯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 。(2) 根据题意可知, 火焰温度高于600℃时,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炸裂,根据图片可知,火焰高度应该为 3.0~4.5cm的外焰部分,故选C。27.【答案】(1)>(2)温度(3)温度;30【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1)根据表格数据2和4,利用公式V=Sh分析计算;(2)根据表格数据确定1、2、3中的变量;(3)根据液柱的升高量与温度的升高量成正比,结合表格数据计算。【解答】 (1)根据表格数据2和4可知,当升高20℃时,玻璃泡中液体体积相等,说明液体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此时2的液柱高度为8cm,4的液柱高度为10cm,即2的液柱高度升高的少。根据V=Sh可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S1>S2;(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需要1、2、3中只有温度不同,则小科基于的假设是:玻璃细管内的液柱高度h与温度有关;(3)根据表格数据1和2可知,细管的横截面积为S1时,液柱每增加4cm,温度增加值为为20℃。液柱高度为10厘米时,液柱升高:10cm-4cm=6cm,根据液柱的升高量与温度的升高量成正比得到,则水的温度是。28.【答案】(1)不可行,将20枚回形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2)(3)既能完全浸没回形针,加入回形针后水面也不能超过最大刻度值。(4)B;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1)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很小,小于量筒的分度值;(2)回形针的体积为量筒内两次体积示数之差;(3)根据排水法测固体体积的要求解答;(4)根据各个选项中描述的问题,结合V=V2-V1分析判断。【解答】 (1)根据生活经验可知,一枚回形针的体积很小,放入量筒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很小,则不可能计算出一枚回形针的体积,故不可行;可以将20枚回形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2)根据题意可知,量筒内两次体积示数之差就是30枚回形针的体积为V2-V1,则一枚回形针的体积表达式为:;(3)在测量时,如果水太少,不能淹没回形针,测无法完成测量;如果水太多,放入回形针后水面到达没有刻度的位置,也不能完成测量,因此倒入“适量”的水,适量的要求是:既能完全浸没回形针,加入回形针后水面也不能超过最大刻度值。(4)A.若回形针有小部分露出水面,则露出的体积不能被测量,那么测量值会偏小,故A错误;B. 若回形针上有些部位生锈,那么回形针的体积会变大,导致测量值会偏大,故B正确;C. 步骤Ⅲ读数时仰视液面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总体积会偏小,根据V=V2-V1可知,测量值偏小,故C正确。故选BC。29.【答案】(1)玻璃片,理由是: 玻璃片透明,可以让光线透过,便于观察标本,而木片和铁片不透明,会影响观察效果。(2)物镜(3)调节伸缩支架的上下位置,直至物像清晰(4)优秀;合格(5)增加一个可调节光源或者更换反光效果更好的凹面镜来改善对光条件,以增加一个可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水滴装置,增大放大倍数。【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凸透镜工作时,光线要透过物体才能成像;(2)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物体的为物镜;(3)放好物体后,像会成在一个固定位置,只有物距在合适位置,成像才会清晰;(4)根据图片展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结合表格指标分析;(5)针对(4)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改造即可。【解答】 (1)根据显微镜成像过程可知,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应选择玻璃片,使光线透过观察材料,使其能更好地被观察到。(2)根据图片可知,水滴更靠近玻片标本,则其中“水滴”对应的显微镜结构为物镜。(3)根据图片可知,此时成像比较模糊,为使像更清晰,接下来需进行的操作为调节伸缩支架的上下位置,直至物像清晰。(4) 根据题意可知,因为装置中使用了可伸缩支架,可以调节放大倍数,所以指标一评为优秀。指平面镜反射光线有限,只能在较亮环境中工作,因此指标二评为合格。(5)根据(4)中的分析可知, 可以增加一个可调节光源或者更换反光效果更好的凹面镜来改善对光条件,使装置在较暗环境中也能工作。同时可以增加一个可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水滴装置,以提供更灵活的放大倍数调节。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阶段性测试 科学(1.1-2.2)(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阶段性测试 科学(1.1-2.2)(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