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油田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西周统治者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实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以新的国家政体取代了方国联盟体制。周人认为,天子作为天之“元子”,是代表唯一的天而统治唯一的天下的唯一的人,天下的疆土与万民皆在天子的统治之下。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天人感应理论得以确立 B.文明范围较商朝有所扩大
C.政治的聚合性有所增强 D.诸侯国具备了世袭统治权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时,曾颁布“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法令,废除井田制下的土地国有,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同时,秦国还制定了户籍制度,将百姓按什伍编制,加强对人口的控制与管理。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
A.确立了封建土地国有制度 B.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C.导致秦国社会矛盾激化 D.推动秦国实现思想统一
3.有学者指出:“秦汉时期的历史表明,凡是专制主义皇权加强的时候,往往也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和国家统一比较巩固的时候。”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秦汉皇权加强体现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B.治理思想的完善促进治理能力的提高
C.民间舆论与王朝政治的互动得以延续
D.中央集权的深化反映社会的现实需要
4.唐开元年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进士科录取率约1-2%。南宋《宝祐四年登科录》记载进士中平民出身者占57%,官僚家庭出身者占43%。这一制度的主要影响是( )
A.打破门阀对仕途的垄断 B.推动社会阶层的有限流动
C.强化儒家思想的统治 D.促进教育事业的普及
5.明朝中后期,内阁草拟的决策意见常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无定员,一般由东厂提督等大太监充任)用红笔代皇上批示,但秉笔太监的意见必须由掌印太监审核,若掌印太监认为可以,则盖上御玺;若认为不行,则会要求秉笔太监重批。这反映出当时( )
A.皇权专制遭到严重削弱 B.权力制衡机制完善
C.中枢决策权力高度集中 D.内阁权力遭到架空
6.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创立监生历事制度,规定国子监的监生白天在各衙门历练政事,夜间攻读学业。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明世宗下令“各衙门拨到历事监生,俱要常川在公供事,讲习律令。其有私自回家者,革罢为民”。从中可以看出明朝( )
A.不断完善官员考试录用制度 B.注重培养官员的施政能力
C.尤为强调提升官员品德修养 D.考课官员坚持以实绩为先
7.英文单词“Revolution”最初被翻译为“叛”“作乱”“逆反”,法国大革命因此被翻译为“法国大乱“。直到19世纪90年代后期,经康梁等人提倡,“Revolution”才被普遍翻译为“革命”。这反映了当时部分先进中国人( )
A.理解现代政治理论 B.准备走暴力革命路线
C.坚持中体西用原则 D.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8.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宋教仁、蔡元培等发起成立社会改良会,其章程规定:“戒除风水及阴阳禁忌之迷信”“衣饰宜崇质素”“养成清洁之习惯”等。这反映( )
A.政治革新推动风俗改良 B.国民享有普遍的民权
C.民主共和政体得到巩固 D.陈规陋习被彻底废除
9.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该政府的成立( )
A.标志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立 B.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D.表明中共中央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10.1948年,中共中央先后发布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指示和通告。中共中央发布这些文件意在( )
A.加强对革命的全面领导 B.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C.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针 D.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1.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奠定坚实基础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支持
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八大 B.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13.在中世纪的西欧,曾出现给予城市的种种“特许状”,甚至出现把王权限制在法律之下,确立私有财产和人身自由不可被随意侵犯原则的《大宪章》以及承载民族文化的教育机构等。这说明中世纪的西欧( )
A.宗教神学无益于社会发展 B.社会孕育着转型的力量
C.封建主的权力已实现让渡 D.王权已经形成集权体制
14.古代雅典采用抽签的方式选拔官员,并在官员履职前对其加以审查。另外,每一位官员在职务届满之际,都要提交一份包括财务和执政绩效情况的述职报告。古代雅典的这些规定( )
A.扩大了公民权利范围 B.保证了民主决策的科学
C.意在防范权力的滥用 D.缓和了平民与贵族关系
15.19世纪后期,英国某内阁更迭后,高级政务官随首相离任,但多数文官仍留任原职并执行新政策。这体现了( )
A.公开考试选拔 B.政治中立原则 C.职务终身世袭 D.政党分配职位
16.18世纪美国人的思维中,普遍抱有“权力和自由二元对立”的思想。一方面,权力是一种天生倾向于腐败的因素。另一方面,美国的建国者大多相信人性倾向于恶。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 )
A.形成了两党交替执政的格局 B.完善了国会的立法体系
C.强化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D.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量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胜剑”格局汪溪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支局”。
——王家芝(中国医文法治)
材料二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审相职也。其后,以大全会分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待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二位既尝、不欲轻以投入。故常以他官居帘相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致事”“参议得父一举孙礼务”“专典机密”等)。
——【影念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三省的职责。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改革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和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数学和自然等11门。从内容可以看出,高级文官的考试以人文科学和基础理论为主,对担任文官职务具有实际价值的社会学、公共行政学不在考试范围之内;作为选考科目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均为一般的基础知识,与担任高级文官几乎无直接关系。
——摘编自洪忠杰《试析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不彻底性》
材料二 20世纪前期,政府逐步接纳妇女进入文官行列。但在很长时期内,广大妇女不能进入重要岗位,只能担任抄写、打字和收发之类的工作,多数是临时雇员,而且受到年龄和婚姻限制,同工不得同酬。面对种种不合理现象,英国文官界妇女在社会进步势力的声援下,长期坚持斗争。1919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任何人不应因性别或已婚而被剥夺担任文官的资格。两年后财政部又首先制定接纳妇女担任文官的实施细则,允准妇女参加文官考试,平等竞争各类文官职位,但同时又规定女文官候选人必须是单身女子,一旦结婚必须辞职。正因为如此,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仍然只有少数妇女能获此幸。部分妇女进入高级文官阶层,则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考试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以来英国妇女在入职文官职位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的妥协因素……克仑(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齐小力《宪法学导论》
材料二 特别是当时英国议会享有巨大权力,所以许多有权有势的人,想尽办法通过选举当选议员。贿买选民之事非常普遍,而且贿买的价格不断上升。在18世纪中叶,有192个议员席位的选举,实际上为大约106个有权有势的人物所操纵。有的选区人口多但是议员名额比较少,有的选区人口少,却分配了较多的议员名额。在萨里郡的加通地区,有的地方只有6间房子,一个居民,但该地区仍有选举一个议员的席位分配名额。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建立宪政制度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存在的问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B C B A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B C B D
17.(1)制度: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2)职责: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18.(1)特点:文官知识结构失衡,重文轻理;忽视科技的地位。
(2)变化:从禁止到逐步接纳;从普通、临时性的雇员到成为高级文官成员;从受到年龄、婚姻限制到法律上取消限制;从不允许通过考试平等竞争各类文官职位到法律上可以通过考试平等竞争各类文官职位。(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主要原因: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英国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妇女的不断斗争;英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19.(1)条件:英国限制王权的传统习惯;政治制度中丰富的妥协因素;对专制统治危害的认识。
(2)问题:选民分布不合理;选举权狭小;选举手段腐败,出现贿买现象;英国旧议会制度不再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
20.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日趋公正和规范。
论述:选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必然会形成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选官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它标志着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被奴隶社会的“家天下”所取代。汉朝的察举制,开始由地方推选人才为官,到了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魏晋南北朝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中正官一职为世家大族所垄断,选官任人只看门第家世,进一步强化了自东汉末年以来一直延续到唐朝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导致门阀掌握实际权力,直至隋文帝时此制才被废除。而隋唐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明显区别是选拔官吏不再以家族名望而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依据,它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的一大进步: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改变了封建前期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选官的权力不在地方而是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反映了隋唐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和政治的清明。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