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阅读(73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伴随低空飞行(有人或无人驾驶)关键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拓展、市场需求激活,低空经济正从“小众试验”走向“大众视野”。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中国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行动方案相继出台,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和政策牵引。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
低空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折射出国家对全球竞争新赛道的重视、市场对新质生产力新探索的乐观预期以及社会对新业态新发展的热烈期盼。在多种推力的共同作用下,未来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加快实现其高质量发展,须多措并举,在有序开放低空空域、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低空经济场景应用等方面积极探索。
低空空域之于低空经济发展,就如同土地资源之于传统经济一样重要。① ,科学有序开放低空空域是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从目前来看,我国部分省份已开始对低空空域实行分类管理,如江苏省发布《低空空域划设(提报)指南》,构建“三类空域+四级航线”管理体系。② ,目前尚未形成统筹管理的低空空域管理格局。为此,应加强统筹,科学有序开放低空空域,合理规划低空航线,形成“一站式”空域申请平台,缩短航线审批周期,切实提高③ 。
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低空经济便无从谈起。低空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起降设施、飞行管理服务保障系统等。目前,我国起降设施数量仍不足,且分布不均衡,需要国家层面加快完善各类起降设施设计建设标准,省级层面可先行先试探索建设,依据需求增加低空起降设施数量,优化低空起降设施点位布局。在完善物理起降设施的同时,还应推进低空智能网联发展,建立通感一体的低空经济网络设施。比如,应用5G-A通感一体技术、北斗等新技术,建设集低空感知、导航定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飞行管理服务系统,以低空智能网联引领低空经济智慧发展。
拓展低空经济场景应用是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走向行业应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目前,低空场景应用主要包括低空运输、生产作业、公共服务、航空消费几大类。低空运输如快递、外卖行业;生产作业如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公共服务如应急救援、警用安防;航空消费如空中游览、无人机编队表演等。拓展低空经济场景应用,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与安全能力,更好满足多样化的生产生活需求。因此,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消费补贴、IP打造等方式不断激活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持续扩大“低空+”业态矩阵,将有力促进低空经济规模化、常态化发展,形成“天上飞”“地上热”的低空场景格局。
更为重要的是,低空经济的爆发式增长需要更多全产业链人才。应充分发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等低空经济人才培养主体效能。各类学校依据实际情况,特别是低空经济产业链需求,开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加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加快培养适配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低空飞行是低空经济的核心,但随着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技术门槛降低以及多样化产品的出现,“黑飞”扰航事件时有发生,日益增长的低空飞行需求也给飞行安全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亟须健全低空安全管理制度与规范,多主体协同发力,通过制度与技术等方式维护低空飞行秩序,同时加大低空飞行器制造研发力度,提高低空运营服务水平,让低空经济飞得更稳更远。
(摘编自安培《让低空经济飞得更稳更远》)
材料二: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综合性经济形态,带动了低空飞行保障的研发。8月4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坐落于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的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简称广天院)内,我国首个专注低空飞行领域的复合型风洞正式落成启用。该风洞创新性地融合了航空级风洞和工业级风墙系统的优势,以48个风机编织出“城市风网”,为飞行汽车、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模拟出最严苛的“空中考场”,填补了从实验室到真实场景验证之间的基础设施空白。
作为航空航天领域研发的核心基础设施,风洞被誉为“飞行器的摇篮”,在飞行器设计验证、气动布局优化、气动参数测量等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业内有“一代风洞,一代飞行器”的说法,意指风洞能力的代际跃升,是支撑新一代飞行器技术实现的前提。
风洞试验是低空飞行器研发、测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主要用于验证气动性能、稳定性、操纵性及抗风能力。风洞闭口试验段的上壁板可以灵活打开,便于风洞设备的吊装搬运;风墙的48个风机每个都可以独立精准微调,结合后期对复杂风场的信息收集,尤其适用于低空飞行器在复杂风环境下的多工况评估。风洞的启用,为低空飞行器研发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安全验证场所,原来只能靠户外实飞试验的项目,如今都可以拿到风洞内进行试验。
除了低空飞行器风洞试验平台,广天院还有飞演指控中心、航电实验室、光学测试实验室和飞行器起降试验场等多个科学研究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无缝衔接,为低空飞行器提供从室内抗风性测试到室外试飞全链条服务,为科技创新、技术攻关、系统集成、应用示范、产业孵化等提供强力支撑。
(摘编自赵亦平、全欣欣《位于地面的“空中考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使低空经济已从“小众试验”走向“大众视野”。
B.只要各类学校加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加快培养适配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可以让低空经济呈爆发式增长。
C.被誉为“飞行器摇篮”的风洞,是航空航天领域的核心基础设施。风洞试验是低空飞行器研发、测试过程至关重要的环节。
D.飞行器的代际跃升,是支撑新一代风洞能力技术实现的前提,风洞试验主要用于验证气动性能、操纵性及抗风能力等等。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对全球竞争新赛道的重视、市场对新质生产力新探索的乐观预期以及社会对新业态的热烈期盼,使未来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B.低空基础设施中的起降设施可由省级层面先行先试探索建设,依据需求增加低空起降设施数量,优化布局,推进低空智能网联发展。
C.低空飞行器风洞试验平台、飞演指控中心、航电实验室、飞行器起降试验场等平台为低空经济更好满足多样化的生产生活需求护航。
D.广天院复合型风洞创新性地融合了航空级风洞和工业级风墙系统的优势,是我国为飞行汽车正式落成启用的首个模拟“空中考场”。
3.根据原文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请根据材料相关内容,给“低空经济”下定义。(4分)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中,提到将质量视为生命、以创新引领进步、以专心如一臻于至善,请据此对材料中低空经济发展容易出现的浮躁短视问题,提出几点防范措施。(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关(节选)
鲁迅
①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在城根下慢慢的绕着。他想爬城。城墙倒并不高,只要站在牛背上,将身一耸,是勉强爬得上的;但是青牛留在城里,却没法搬出城外去。倘要搬,得用起重机,无奈这时鲁般和墨翟还都没有出世,老子自己也想不到会有这玩意。总而言之:他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有法。
②“站住!”几个人大叫着。
③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
④“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这真是万想不到的。”
⑤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糊糊的说,“我记性坏……”
⑥“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先生在城圈边溜溜?”
⑦“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
⑧“那很好!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
⑨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了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⑩到得关上,立刻开了大厅来招待他。大家喝过开水,再吃饽饽。让老子休息一会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同来的八人之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账房和厨房。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在动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得他慢慢的说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
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就加上一句道:
“ ,完了!”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
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请他去休息。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的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老子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手。
第二天早晨,天气有些阴沉沉,老子觉得心里不舒适,不过仍须编讲义。
“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
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一面自己亲手从架子上挑出一包盐,一包胡麻,十五个饽饽来,装在一个充公的白布口袋里送给老子做路上的粮食。并且声明:这是因为他是老作家,所以非常优待,假如他年纪轻,饽饽就只能有十个了。
老子再三称谢,收了口袋,和大家走下城楼,到得关口,作过别,拨转牛头,便向峻坂的大路上慢慢的走去。
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头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大家回到关上,好些人跟着关尹喜走进公事房里去。
“这就是稿子?”账房先生提起一串木札来,翻着,说。
“字倒写得还干净。我看到市上去卖起来,一定会有人要的。”书记先生也凑上去,看着第一片,念道:
“‘道可道,非常道’……哼,还是这些老套。真教人听得头痛,讨厌……”
“医头痛最好是打打盹。”账房放下了木札,说。
“哈哈哈!……我真只好打盹了。老实说,我是猜他要讲自己的恋爱故事,这才去听的。要是早知道他不过这么胡说八道,我就压根儿不去坐这么大半天受罪……”
“这可只能怪您自己看错了人,”关尹喜笑道。“他那里会有恋爱故事呢?他压根儿就没有过恋爱。”
“您怎么知道?”书记诧异的问。
“这也只能怪您自己打了瞌睡,没有听到他说‘无为而无不为’。这家伙真是‘心高于天,命薄如纸’,想‘无不为’,就只好‘无为’。一有所爱,就不能无不爱,那里还能恋爱,敢恋爱?”
窗外起了一阵风,大家都觉得有些冷。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开篇提到老子“他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有法”,温和地讽刺了道家思想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窘迫,也是对知识分子脱离生活的反思。
B. 当老子正经讲起学问时,大家却都没有了之前的热情,甚至打起瞌睡,表明他们对真正的学问并无兴趣,揭示了世俗社会对老子的盲目崇拜。
C. “惊叫”“即刻”“万想不到”生动地表现了关尹喜见到老子时的惊喜与尊敬,专门到图书馆去查阅书籍也说明他对道家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
D. 老子离开时的场景描写很独特,随着时间的推移由近及远,白、黄、青、灰等色彩词语的使用,描绘出了一种既具象又富有象征意味的画面。
7. 下列对文中作者采用的描写方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段落⑨中对巡警、签子手和牛进行了动作的细节描写,如一个“扛”字展现了巡警的粗鲁,也体现了老子被强行扛到青牛背上的尴尬。
B. 段落⑩和 中“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这种心理的重复描写,揭示了老子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屈服于权力和形势的处境。
C. 段落③ 中老子的外貌描写都用了“呆木头”的比喻,这是为老子画的漫画,刻画出老子木讷呆板、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形象特点。
D. 从段落 — 的语言描写中,可看出书记、账房先生对老子的不屑与嘲讽,以及关尹喜对老子人生经历的熟悉和对其思想的深刻理解。
8. 关尹喜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 鲁迅自述在《故事新编》的创作中“从认真陷入了油滑”。有人说鲁迅的所谓“油滑”,指的是“现代生活细节对于历史的入侵”,请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这一阐释的理解。(6分)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材料二: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鳌,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吴廷尉A为河南B守C闻其秀D才E召置F门G下H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以见放”与“吾久不见贾生”两句中的“见”含义不同。
B.“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与“郯子之徒”(《师说》)两句中的“徒”含义相同。
C.“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与“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两句中的“以为”含义相同。
D.博士,文中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现在一般指学位名,二者的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B.屈原对后世的影响,包括文学和政治两个方面。他自沉之后,“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继承了他的文学主张创作辞赋,同时也继承了他的高洁志向和政治主张。
C.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贾谊去担任长沙王太傅时,路过汨罗江,写下了《吊屈原赋》,以表达对屈原的崇敬。这一年,贾谊还不到三十岁。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4分)
(2)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4分)
14.史公把屈原和贾谊两人的列传合二为一的原因。(3分)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鄂渚①烟波亭
戴复古
倚遍南楼②更鹤楼,小亭潇洒最宜秋。
接天烟浪来三峡,隔岸楼台又一州。
豪杰不生机事③息,古今无尽大江流。
凭栏日暮怀乡国,崔颢诗中旧日愁。
【注】①鄂渚:地名,位于今湖北武昌西。②南楼:武昌历史名楼,与黄鹤楼齐名,曾出现在李白、陆游等诗人作品中。③机事:机巧权谋之事。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通过对比,突出了烟波亭的独特韵味。“潇洒”一词,既写亭的姿态,也体现了诗人自在的心境。
B. 颔联以开阔的视野勾勒景象,“来三峡”写出了江浪滚滚而来的动态感,“又一州”则暗示了地域的广袤。
C. 颈联由景入情,作者感慨英雄不再、世事变迁,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蕴相近。
D.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对仗工整而不失苍劲,江景描写与历史感喟相互交织,形成了时空的双重张力。
16. 本诗尾联提及“崔颢诗中旧日愁”,请结合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分析两首诗中“愁”的内涵及表现手法的异同。(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樽”是古代的盛酒器具,有时也写成“尊”,唐宋诗文中多借此指代饮酒,表达作者当时特定的情感或人生感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阅兵作为一项兼具仪式感与功能性的国家行为,并非单纯的军事展示,而是承载(zǎi)历史记忆、彰显国家意志、凝聚民族精神的复合载体,其内涵可从历史演进、核心功能与现代价值三个维度深度解读。
从历史演进看,阅兵的形态随时代需求不断叠代。古代阅兵多为“演武”性质,如中国西周“观兵”、古罗马“凯旋式”,核心是检验军队战力、震慑潜在威胁;近代工业革命后,阅兵逐渐融入国家主权象征,18世纪欧洲各国国庆阅兵成为惯例;①二战后,②阅兵赋予纪念战争胜利、维护国际秩序的意义,③如俄罗斯红场胜利日阅兵、中国系列抗战胜利阅兵,④将军事仪式与历史记忆深度绑定,⑤形成“以史为鉴”的价值传递范式。
从核心功能看,现代阅兵呈现“三重属性”。一是政治属性,它是国家政治意志的直观表达,通过( )的队列、先进的武器装备,传递政权稳定、军民同心的信号,如中国阅兵中“听党指挥”的旗帜引领,本质是强化政治认同;二是军事属性,并非单纯“炫武”,而是对军队建设成果的实战化检验,受阅装备须具备现役作战能力,参阅部队需经过严格战备训练,体现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能力;三是文化属性,通过仪式流程中的历史元素(如抗战老兵方阵、战旗方阵),唤醒民族集体记忆,将爱国精神、抗争精神等文化内核具象化,实现精神传承。
从现代价值看,阅兵在全球化时代有了新的内涵。在国际层面,它是维护国际秩序的“话语工具”,中国多次阅兵强调“永不称霸”,与部分国家的威慑性阅兵形成对比,传递和平发展理念;在国内层面,它是凝聚发展共识的“精神纽带”,尤其在民族复兴关键阶段,通过阅兵激发民众对国家实力的认同,将历史荣誉感转化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实现“以仪式聚人心,以人心促发展”的深层目标。
18. 下列有关文中加点的字、词、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叠”的字形应为“迭”,“迭代”是“更新”的意思。
B. “载”的读音应为“zài”,与“下载”一词中“载”的读音不同。
C. “演进”和“演武”的构词方式不同,前者为联合式,后者为动宾式。
D. “在国际层面”作状语,对后一句话进行修饰和限定。
19.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 填入文中第三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整齐划一 B. 威武雄壮 C.气宇轩昂 D. 气势如虹
21. 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除假期外,每周一及重大节会活动要举行升旗仪式。请模仿“以仪式聚人心,以人心促发展”这句话,概括中小学升旗仪式的目标。(2分)
22.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它简单、高效,是一种实用的思维工具。请梳理本文内容,绘制一个包含中心主题、一级分支和二级分支的三级思维导图。(5分)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亲历战争的幸存者逐渐老去,但是年轻人通过AI修复影像、全息投影、沉浸式游戏等渠道接触了这段历史。科技能改变记忆的存储方式,但我们捍卫真实、传承历史的责任始终不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C(3分)
【解析】A强加因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低空经济走向大众视野无因果关系;未然变已然,原文“低空经济正从‘小众试验’走向‘大众视野’”。B过于绝对化。原文表述为“各类学校依据实际情况,特别是低空经济产业链需求,开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加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加快培养适配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D偷换概念。原文“风洞能力的代际跃升,是支撑新一代飞行器技术实现的前提”。
2.D(3分)
【解析】原文为“为飞行汽车、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模拟出最严苛的‘空中考场’”,选项仅表述为飞行汽车,缩小了范围。
3.①通过统筹管理②不过从全国层面来看③低空空域资源使用质效(每点2分,共6分。)
【解析】①后文提到“科学有序开放低空空域是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强调了有序的重要性,在本段倒数第二排明确提到了“加强统筹”,故可填“通过统筹管理”。②前文提到“我国部分省份已开始对低空空域实行分类管理”,后文强调“尚未形成统筹管理的低空空域管理格局”,填入内容要表示转折关系,可填入“不过”“但是”。部分省份已开始分类管理,但未形成管理格局,此空可填“不过从全国层面来看”。③前文强调“形成“一站式”空域申请平台”“缩短航线审批周期”,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使用质效,可填“低空空域资源使用质效”。
4.(4分)低空经济是一种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运用有人或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能网联等技术,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和低空飞行保障等发展的新型综合性经济形态。
评分要点:①判断单句“低空经济是一种新型综合性经济形态”1分(材料二“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综合性经济形态”);②“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1分(材料一“低空飞行是低空经济的核心”);③“以有人或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能网联等技术”1分,其中“有人或无人驾驶飞行”(材料一“低空飞行(有人或无人驾驶)关键技术”)、“低空智能网联”(材料一“以低空智能网联引领”)答出其中1点即可,回答“以5G-A通感一体技术、北斗等新技术”(材料一)也可得分;④“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和低空飞行保障等发展”1分,其中“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材料一“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飞行器制造”(材料一“加大低空飞行器制造研发力度”)、“低空飞行保障”(材料二“带动了低空飞行保障的研发”)答出其中1点即可,如果将“带动”回答成“引领”也可得分。本题满分4分。
5.(6分)①从质量安全角度:要做好空域统筹、全链路试验验证,为低空经济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②从创新引领角度:应用5G-A通感一体技术、北斗赋能、飞演指控中心促进迭代,为低空经济持续发力加油续航;③从专心如一角度:培养适配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平台建设,为低空经济向好向善提供支撑。(每条措施2分,共计6分)
6. C(3分) 7. D (3分)
8.(4分) ①虚伪造作。他曾拜访老子,对其表现出极大尊重;但在老子离开后又尖酸刻薄地议论老子,可见其虚假。
②世故老练。对老子的坚留,加鞍,送粮,尤其是特意声明是把老子当做老作家来优待,这都说明他特别老练世故。
③精于权谋/功利主义。并不认同老子的思想,却请求老子留下讲义,实则是为了利用老子的名声来提升自己的政绩和地位。
④城府很深。在与老子的互动中,不轻易表露真实想法,在老子离去后,才显露出他对老子及其思想的真实看法。
9.(6分) ①“老子出关”在多部古代典籍中皆有记载,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②“现实生活细节”表现为诸如虚构的细节(如账房和书记对老子恋爱故事的八卦)、掺入现代词语(如起重机、讲卫生、抄讲义、老作家等)等,作品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
③将古代历史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既观照了历史,又讽刺了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解析】
【导语】鲁迅在《出关》中通过对老子的荒诞情景描绘,对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现代价值作出反思。作者将老子这样一个古代哲学家的出关经历与现代生活细节相结合,描绘出学问与实用的矛盾,以及世俗社会对智者的盲目崇拜与误解。通过人们对老子的态度和对话,表现出对古代哲学思想的不屑与讽刺,让读者反思传统的落伍。整体风格轻松幽默,借用现代观念诠释历史情境,更具批判意义。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专门到图书馆去查阅书籍也说明他对道家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错,《税收精义》不是文学哲理著作,是税收方面的专业书籍,再结合后文关尹喜对老子的评价可以看出,他并非真心热爱道家文化。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及描写手法的能力。
D.“关尹喜对老子人生经历的熟悉和对其思想的深刻理解”错,关尹喜并不熟悉老子人生经历,他只知道八卦老子没有恋爱过;“想无不为,就只好无为”的理解也并不正确,更谈不上 深刻。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虚伪造作。文章开头写关尹喜见到老子时表现得十分尊敬,如“‘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这些语言动作以及他说的“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都表现出对老子极大的尊重;但在老子离开后又尖酸刻薄地议论老子,如讽刺说老子没有恋爱过,还说他“这家伙真是‘心高于天,命薄如纸’,想‘无不为’,就只好‘无为’”,可见其虚假。
②世故老练。老子交完讲义要走,关尹喜先是“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看留不住,又殷勤地“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自己亲手从架子上挑出一包盐,一包胡麻,十五个饽饽来,装在一个充公的白布口袋里送给老子做路上的粮食”,还特地声明“这是因为他是老作家,所以非常优待,假如他年纪轻,饽饽就只能有十个了”,对老子的坚留,加鞍,送粮,尤其是特意声明是把老子当做老作家来优待,这都说明他特别老练世故。
③精于权谋/功利主义。关尹喜并不认同老子的思想,这从老子走后他对老子思想的讽刺评价可以看出,但他却让四个听讲的代表去,请求老子留下讲义。这样做实则是为了利用老子的名声来提升自己的政绩和地位。
④城府很深。在与老子的互动中,表现得非常尊敬,把老子请进大厅,找了很多人来听讲,最后恭敬地把老子送走,不轻易表露真实想法;但在老子离去后,才显露出他对老子及其思想的真实看法“这家伙真是‘心高于天,命薄如纸’,想‘无不为’,就只好‘无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写作特色和审美意蕴的能力。
“现代生活细节对于历史的入侵”一句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历史”,一个是“现代生活细节”。所谓“入侵”其实是加入的意思,这个加入的现代细节恰是蕴藏作者真实创作意图的地方。
①先看“历史”。“老子出关”在多部古代典籍中皆有记载,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②再看“现实生活细节”,表现为诸如虚构的细节,比如关尹喜给老子准备盐、胡麻、饽饽等;再比如账房和书记对老子恋爱故事的八卦,老子走后书记说可以拿讲义去卖钱,还说想要听老子的恋爱故事等;“现实生活细节”还表现在掺入现代词语,如“倘要搬,得用起重机”“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预备抄讲义”“这是因为他是老作家,所以非常优待”,这些句子中的起重机、讲卫生、抄讲义、老作家等都是现代词语,作品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
③将古代历史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既观照了历史,又讽刺了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老子是道教尊崇的始祖,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历来将其描绘为具有仙风道骨的形象,但在本篇小说中,作者将其塑造为一个年老,视力不好,口齿不清且带有地方口音的老人。他本想悄然出关,但却为守关者认出,不得不为他们办讲座,这就凸显了老子处境的尴尬。在描写老子讲座及写书的过程中,作者恰如其分的描写了听众的反应。老子的思想被历代读书人尊为经典,但在小说中,这一高深的思想并不为大家所接受,这样更能展现出世人的无知和浅薄以及老子思想不被认可的尴尬处境。
10.(3分)CEH(“吴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断开,应与后面断开;“闻其秀才”作“吴廷尉”的谓语,中间不断开,应与后文断开;“门下”作“召置”的宾语,中间不断开,应与后面断开。每处1分)
11.(3分)C(“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以为桂林、象郡”中的“以为”是“把……设为”的意思。)
12.(3分)B(屈原自沉之后,“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继承了他的文学主张创作辞赋,但无人继承他的高洁志向和政治主张,无人敢于直言劝谏,也就无人能挽狂澜于既倒。)
13.(8分)(1)我宁可投入江水,葬身于江中的鱼腹,又哪能拿自己高洁的品德,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常流”,江水;“安”,怎么、哪;“温蠖”,尘垢各1分;句意1分)
(2)各项法令修改审定,让列侯都住到自己的封国去,这些主张都是由贾生提出来的。(“更定”,修改审定;“就”,到、往;“发”,提出各1分;句意1分)
14.(3分)①因为屈贾二人都为人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②因为屈贾二人都怀才不遇,才华横溢却被权贵排挤;③因为屈贾二人都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每点1分)
【材料二参考译文】
贾生名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因为博通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做河南太守时,听说他才学优异,就召请他到自己的门下,非常宠幸喜爱(他)。孝文皇帝刚刚即位时,听说河南太守吴公的政绩是天下第一,以前还和李斯是同乡,并曾经向李斯学习,就调任他做廷尉。廷尉于是(向文帝推荐贾生)说贾生年纪很轻,但对诸子百家的典籍非常精通。孝文帝征召贾生为博士。当时贾生年仅二十多岁,是博士中最年轻的。每当诏令交下来讨论时,各位老先生都不能说什么,贾生却一一对答,每个人都感到他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博士们在这时才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贾生。孝文帝很喜欢他,越级提拔,一年之内(贾生)就做到了太中大夫。贾生认为从汉朝建立到孝文帝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和平融洽,就应该改定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制定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详细起草准备上述各项仪式法度的草案,色彩崇尚黄色,官印字数采用五,确定官职名称,全都改变了秦朝的旧制。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虚礼让,没来得及实行。各项法令修改审定,让列候都住到自己的封国去,这些主张都是由贾生提出来的。因此天子提议想让贾生任公卿的职位。绛、灌、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忌恨他,于是毁谤贾谊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大权,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因此天子后来也疏远了他,不采用他的建议,便任命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便辞别京城前往长沙,等到渡过湘江时,写了一篇赋来悼念屈原。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以后,贾生被皇帝召见。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赐福,坐在宣室里(接见贾生)。孝文帝因为对鬼神的事有所感触,就(向贾生)询问鬼神的原本。贾生因此详细说明了这里面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孝文帝(听得入神)移坐向前。接见之后,(文帝)说:“我很久没有见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现在(才知道)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任命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喜欢读书,所以(孝文帝)让贾生做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生进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从此时开始。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文帝没有听从。过了几年,怀王骑马,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后代。贾生感伤自己做太傅不称职,哭了一年多,也死了。
15. (3分)A 16. (6分)相同点:①两首诗中“愁”都包含思乡之情,且都借“日暮”“烟波” 等意象烘托愁绪,使情感的抒发更显含蓄深沉。
不同点:②内涵上,戴复古的“愁”除了自身的怀乡之情,还融入了对古今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豪杰不生机事息,古今无尽大江流”的喟叹让这份愁情更添历史厚重感。③表现手法上,崔颢以“烟波江上”的景象直接触发愁思,景与情的结合更为自然直白;戴复古则通过化用崔颢诗句,将个人愁绪与古人情感相勾连,形成古今对照,使愁情的表达更具层次感。
【解析】
【导语】这首七律以鄂渚烟波亭为基点,将壮阔江景与深沉历史感怀熔铸一体。诗人通过“接天烟浪”“隔岸楼台”的雄浑笔触,与“豪杰不生”“大江流”的沧桑喟叹,构建起时空交错的意境。尾联化用崔颢乡愁,使个人情感与历史文脉共振,形成“景—史—情”三重奏的审美结构。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体现了诗人自在的心境”错,首联侧重突出烟波亭“最宜秋”的特点,“潇洒”主要形容亭的清幽自在,未直接体现诗人自在的心境;且“更”字强调游历南楼、鹤楼之后,更觉烟波亭之佳,而非单纯对比。故选A。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相同点:①两首诗的“愁”均以思乡之情为核心,以“日暮”(时间)、“烟波”(景象)为载体,用黄昏时分江面上迷蒙的烟浪,烘托内心的愁绪,实现了景与情的交融。
不同点:
②内涵上,戴复古的“愁”内涵更丰富,诗中“豪杰不生机事息,古今无尽大江流”一句,感慨英雄逝去、时代更迭,除了自身“怀乡国”的个人乡愁,还叠加了对古今变迁、世事无常的历史感慨。
③表现手法上,崔颢更偏向“触景生情”:诗人凭栏望见日暮时分的烟波江面,自然触发“乡关何处是”的疑问,愁绪由眼前之景直接引发,情感流露更显真切;戴复古“崔颢诗中旧日愁”,将自身的怀乡之愁与崔颢的千古乡愁相勾连,形成“古今同愁”的对照,既强化了个人乡愁的浓度,又赋予其历史纵深感,使愁情的表达更具层次感。
17.(6分)(1)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2)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示例: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每句1分,多字、错字、漏字不给分。)
18.(3分)B( “下载”一词中“载”的读音为“zài”, 与文中“载”的读音相同。其余三项的说法均正确。)
19.(4分) (1)序号:② 修改:“阅兵被赋予纪念战争胜利、维护国际秩序的意义”。(错误原因:介词“被”残缺。)
(2)序号:③ 修改:“如俄罗斯红场胜利日阅兵、中国抗战胜利系列阅兵”。(错误原因:语序不当,语意不合逻 辑。)(每改对一处,2分。指出序号,1分;修改正确,1分。)
20.(3分)C (气宇轩昂侧重描述个体的精神饱满、气度不凡,强调的是个人的气质风貌。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21.(2分) (示例)以仪式唤敬畏,以敬畏凝共识(或者“以国旗显信仰,以信仰筑根基”“以仪式育情怀,以情怀塑品格”) (表意符合要求1分,字数、结构符合要求1分。)
22.(5分)(示例)
(


历史演进维度
近代工业革命后
二战后
政治属性
阅兵多维内涵
核心功能维度
军事属性
文化属性
国际层面价值
现代价值维度
国内层面价值
)
(中心主题,1分;一级分支,1分;二级分支,1分;层级结构清晰,2分。每一层级超过半数的关键词缺失或不准确,该层级得0分。①“阅兵多维内涵”答“阅兵内涵的三个维度”亦可;②“历史演进维度、核心功能维度、现代价值维度”这三个词语中“维度”一词可以不写;③如果“核心功能”表述为“核心功能的三重属性”,则第二级分支的三个“属性”一词亦可不写。)
23.作文(60分)
“科技、历史、传承”作文导写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亲历战争的幸存者逐渐老去,但是年轻人通过AI修复影像、全息投影、沉浸式游戏等渠道接触了这段历史。科技能改变记忆的存储方式,但我们捍卫真实、传承历史的责任始终不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以2025年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背景,核心矛盾聚焦于“科技对历史记忆存储方式的变革”与“传承历史、捍卫真实的责任永恒性”。从材料语境看,亲历者的逐渐离世意味着传统记忆载体(口述、手稿、实物)面临断层风险,AI修复、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以“可视化、交互化”优势,为历史记忆的保存与传播提供了新路径,可打破时空限制,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感可知;但科技的工具属性决定其本身不具备价值判断能力,若脱离责任约束,易导致历史被娱乐化、碎片化甚至扭曲——比如将苦难场景转化为游戏关卡,用“萌化”滤镜消解英雄的庄重感,这会剥离历史的痛感与精神内核,违背传承的本质。
【参考标题】
①科技存记忆,责任守历史;
②光影复记忆,传承在担当;
③记忆传承中的民族精神内核;
④在技术洪流中守护民族记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