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测试题班级 姓名 号次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10分)1.车轮是一种 轮轴 机械,由半径较大的 轮 和半径较小的 轴 组成。2.使用轮轴机械时,力作用在 轮 能省力, 轮 越大越省力。3.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 斜面 ,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 杠杆 。4.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发明了不同的杠杆。杠杆好比是人类功能强大的机械手臂,有的像撬棍那样增大了力的作用 效果 ,有的像打捞网那样扩展了力的作用 范围 ,有的像锄头那样改变了力的作用 方向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54分)1.下列关于工具和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完成一项任务只能使用一种技术B.所有工具的使用技术都一样C.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改进的2.要研究“斜面能否省力 ”这个问题,我们应该( A )。A.利用斜面向上提升物体的力和直接提升物体时的力进行比较B.用两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向上提升物体的力进行比较C.用一个斜面提升不同物体的用力大小进行比较3.下列物体没有应用斜面原理的是( C )。A.斧子 B.盘山公路 C.方向盘4. 用相同的工具,拧下面的三个螺丝钉,最省力的是( B )。5.右图的工人师傅利用( C )原理撬起水泥板。A.斜面B.轮轴C.杠杆6.杠杆类工具是否省力、省力的多少是( C )决定的。A.杠杆的长度、材料、形状等B.支点是否位于阻力点和用力点之间C.支点与阻力点、用力点的相互距离7.下列物体中,没有利用轮轴原理的是( A )。A.铁钉 B.螺丝刀 C.门把手8.我们在使用扳手拧螺帽的时候想最省力,应该在( C )处用力。9.右图是一个U形夹剪,常用于剪丝线和薄纱薄布。它是一个手持工具,比较锋利,结构轻巧,使用方便,也叫纱剪。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①是用力点 B.②是阻力点 C.③是支点10.与手工抄写相比,活字印刷术具有的优点是( B )。A.制作少量书所需要的时间较少B.制作大量书所需要的时间较少C.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比较多,技术要求较高11.印刷术本身在不断地发展,下列复制书的方法出现的最晚的是( C )。A.手工抄写 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12.要剪断铁丝,下列工具中最省力的是( A )。A. 老虎钳 B.裁衣剪 C.普通剪刀13.下列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利用了轮轴原理的是( C )。A.用刀切物体 B.用镊子夹取物体 C.用螺丝刀拧螺丝钉14.使用筷子夹菜时,应用了( B )原理。A.斜面 B.杠杆 C.轮轴15.下列生活实例中,不是应用斜面原理的是( A )。A.在采石场用木棍撬大石块B.大桥引桥造得长一些C.在货车车厢与地面之间搭一块木板16.使用右图中的剪刀时,最省力的方法是( B )。A.把物体放在离刀尖最近的刀刃处B.把物体放在靠近转轴刀刃处C.把物体放在刀刃的中间处17.下面三个斜坡,高度一样,要将同一个球推上斜坡,( C )最省力。18.用小石块撬大石块的实验中,分别采用甲、乙两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甲图更省力B.乙图更省力C.甲、乙一样省力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获得所需要的信息B.与电脑相比,书籍提供信息的形式比较少,所以应该放弃书籍的使用C.与阅读图文相比,观看视频只有优点没有缺点20.皮划艇运动员用桨划水。如右图所示,比赛中运动员一手撑住桨柄的末端a处,另一只手用力划桨。为了省力一些可以( B ) 。将用力划桨的手靠近a处将用力划桨的手远离a处以上两种方法都可行21.用几段塑料槽搭一个较长的斜面,模拟水渠引水,将一杯水从高处引到低处。水从高处往低处流的力来自( B )。A.人对水的推力B.地球的引力C.水与塑料槽之间的摩擦力22.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描述正确的是( A )。A.车把应用了轮轴原理B.车轮应用了斜面原理C.脚踏应用了杠杆原理23.火钳为铁制夹取柴火的工具,多见于农村家庭日常生活 做饭及冬天取暖时添加柴火时使用,也见于夹取煤炭或蜂窝煤使用,现大街小巷保洁员也有拿它拾取地面垃圾使用。(1)下列,关于火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火钳是一种能省力的工具B.火钳是一种不能省力的工具C.火钳是属于轮轴的应用(2)下列剪刀中,从用力情况分析和火钳最相似的是( A )。A.理发剪 B.解剖剪 C.铁皮剪24.一位老汉用扁担挑着两筐西瓜去集市,前面A筐重250牛顿,后面B筐重200牛顿。(1)此时,老汉的扁担相当于( B )。A.斜面B.杠杆C.轮轴(2)为了使担子保持平衡,老汉的肩要更靠近扁担的( A )。A.靠近A筐 B.靠近B筐 C.中间25.在实地测试车轮的作用中,用平板车和手推车拉物品,以下选项中车轮在运输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C )。A.减少物体在搬运过程中的重量B.利用滑动摩擦来增大摩擦力C.可以减少摩擦力,使搬运过程省力、平稳、灵活三、探究题(36分)1.卷笔刀是我们常用的工具。(1)(6分)右图的①处应用了 轮轴 机械原理;②处应用了 斜面 机械原理;③处应用了 杠杆 机械原理。(2)(2分)如果把卷笔刀摇柄(右图圆圈所示部分)缩短一些。我们削铅笔时会感觉( B )。A.更省力B.用的力要大一些C.用力没有什么变化2.根据下面的方法制作了一个独轮车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制作独轮车模型①先要制作车轮,在萝 卜的中央打上一个小孔,把 吸管剪成小段,然后塞到萝 卜中央的小孔里,在吸管里 插入一根稍微长一点的小棍子作为车轴。②用细线和竹棍,制作一个三角形的框架。③把车轮和车架组合起来,把轴固定紧,一辆独轮车就做好了。(2分)车架采用三角形的优点是 稳定性好 。(2分)独轮车模型中,绕轴转动的车架是( B )的应用。A.斜面 B.杠杆 C.轮轴(3)(2分)如图,一位工人推着独轮车上坡,图中木板是( A )的应用。A.斜面B.杠杆C.轮轴(4)(3分)在右图中,标出杠杆的三个点。3. 下面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斜面的坡度与省力关系的实验。根据实验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1)(2分)斜面B中的角( C )可以表示斜面的坡度。A.① B.② C.③(2)下表是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直接提起 斜面 A 斜面 B 斜面 C2.5 牛 1.8 牛 1.6 牛 牛①(2分)把物体沿斜面A往上拉,和直接提升相比较( B )。A.直接提升更省力 B.沿斜面上拉更省力C.两者都省力 D.两者都不省力②(2分)利用斜面 C 提升重物,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能为( C )。A.2.5N B.2.0N C.1.3N D.0N③(2分)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斜面能 省力 ;而且坡度越小 省力 。(3)(2分)实验中,如果发现实验数据有问题,比较科学的做法是(C )。A.直接修改数据B.向同学索要数据C.分析原因,重新实验获得数据4.(1分)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期的 毕昇 发明的。(1)(2分)制作活字。请在写面的方框中,用笔代表刻刀,写出能印出“牛”的字模。(2)(4分)请按活字印刷的步骤排序。( 2 )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 4 )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 3 )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 1 )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3)(2分)右图是模拟活字印刷中的( C)步骤。A.检字 B.刷墨C.拓印 D.晾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测试题班级 姓名 号次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10分)1.车轮是一种 机械,由半径较大的 和半径较小的 组成。2.使用轮轴机械时,力作用在 能省力, 越大越省力。3.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 ,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 。4.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发明了不同的杠杆。杠杆好比是人类功能强大的机械手臂,有的像撬棍那样增大了力的作用 ,有的像打捞网那样扩展了力的作用 ,有的像锄头那样改变了力的作用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54分)1.下列关于工具和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完成一项任务只能使用一种技术B.所有工具的使用技术都一样C.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改进的2.要研究“斜面能否省力 ”这个问题,我们应该( )。A.利用斜面向上提升物体的力和直接提升物体时的力进行比较B.用两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向上提升物体的力进行比较C.用一个斜面提升不同物体的用力大小进行比较3.下列物体没有应用斜面原理的是( )。A.斧子 B.盘山公路 C.方向盘4. 用相同的工具,拧下面的三个螺丝钉,最省力的是( )。5.右图的工人师傅利用( )原理撬起水泥板。A.斜面B.轮轴C.杠杆6.杠杆类工具是否省力、省力的多少是( )决定的。A.杠杆的长度、材料、形状等B.支点是否位于阻力点和用力点之间C.支点与阻力点、用力点的相互距离7.下列物体中,没有利用轮轴原理的是( )。A.铁钉 B.螺丝刀 C.门把手8.我们在使用扳手拧螺帽的时候想最省力,应该在( )处用力。9.右图是一个U形夹剪,常用于剪丝线和薄纱薄布。它是一个手持工具,比较锋利,结构轻巧,使用方便,也叫纱剪。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用力点 B.②是阻力点 C.③是支点10.与手工抄写相比,活字印刷术具有的优点是( )。A.制作少量书所需要的时间较少B.制作大量书所需要的时间较少C.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比较多,技术要求较高11.印刷术本身在不断地发展,下列复制书的方法出现的最晚的是( )。A.手工抄写 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12.要剪断铁丝,下列工具中最省力的是( )。A. 老虎钳 B.裁衣剪 C.普通剪刀13.下列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利用了轮轴原理的是( )。A.用刀切物体 B.用镊子夹取物体 C.用螺丝刀拧螺丝钉14.使用筷子夹菜时,应用了( )原理。A.斜面 B.杠杆 C.轮轴15.下列生活实例中,不是应用斜面原理的是( )。A.在采石场用木棍撬大石块B.大桥引桥造得长一些C.在货车车厢与地面之间搭一块木板16.使用右图中的剪刀时,最省力的方法是( )。A.把物体放在离刀尖最近的刀刃处B.把物体放在靠近转轴刀刃处C.把物体放在刀刃的中间处17.下面三个斜坡,高度一样,要将同一个球推上斜坡,( )最省力。18.用小石块撬大石块的实验中,分别采用甲、乙两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更省力B.乙图更省力C.甲、乙一样省力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获得所需要的信息B.与电脑相比,书籍提供信息的形式比较少,所以应该放弃书籍的使用C.与阅读图文相比,观看视频只有优点没有缺点20.皮划艇运动员用桨划水。如右图所示,比赛中运动员一手撑住桨柄的末端a处,另一只手用力划桨。为了省力一些可以( ) 。将用力划桨的手靠近a处将用力划桨的手远离a处以上两种方法都可行21.用几段塑料槽搭一个较长的斜面,模拟水渠引水,将一杯水从高处引到低处。水从高处往低处流的力来自( )。A.人对水的推力B.地球的引力C.水与塑料槽之间的摩擦力22.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描述正确的是( )。A.车把应用了轮轴原理B.车轮应用了斜面原理C.脚踏应用了杠杆原理23.火钳为铁制夹取柴火的工具,多见于农村家庭日常生活 做饭及冬天取暖时添加柴火时使用,也见于夹取煤炭或蜂窝煤使用,现大街小巷保洁员也有拿它拾取地面垃圾使用。(1)下列,关于火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钳是一种能省力的工具B.火钳是一种不能省力的工具C.火钳是属于轮轴的应用(2)下列剪刀中,从用力情况分析和火钳最相似的是( )。A.理发剪 B.解剖剪 C.铁皮剪24.一位老汉用扁担挑着两筐西瓜去集市,前面A筐重250牛顿,后面B筐重200牛顿。(1)此时,老汉的扁担相当于( )。A.斜面B.杠杆C.轮轴(2)为了使担子保持平衡,老汉的肩要更靠近扁担的( )。A.靠近A筐 B.靠近B筐 C.中间25.在实地测试车轮的作用中,用平板车和手推车拉物品,以下选项中车轮在运输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A.减少物体在搬运过程中的重量B.利用滑动摩擦来增大摩擦力C.可以减少摩擦力,使搬运过程省力、平稳、灵活三、探究题(36分)1.卷笔刀是我们常用的工具。(1)(6分)右图的①处应用了 机械原理;②处应用了 机械原理;③处应用了 机械原理。(2)(2分)如果把卷笔刀摇柄(右图圆圈所示部分)缩短一些。我们削铅笔时会感觉( )。A.更省力B.用的力要大一些C.用力没有什么变化2.根据下面的方法制作了一个独轮车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制作独轮车模型①先要制作车轮,在萝 卜的中央打上一个小孔,把 吸管剪成小段,然后塞到萝 卜中央的小孔里,在吸管里 插入一根稍微长一点的小棍子作为车轴。②用细线和竹棍,制作一个三角形的框架。③把车轮和车架组合起来,把轴固定紧,一辆独轮车就做好了。(2分)车架采用三角形的优点是 。(2分)独轮车模型中,绕轴转动的车架是( )的应用。A.斜面 B.杠杆 C.轮轴(3)(2分)如图,一位工人推着独轮车上坡,图中木板是( )的应用。A.斜面B.杠杆C.轮轴(4)(3分)在右图中,标出杠杆的三个点。3. 下面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斜面的坡度与省力关系的实验。根据实验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1)(2分)斜面B中的角( )可以表示斜面的坡度。A.① B.② C.③(2)下表是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直接提起 斜面 A 斜面 B 斜面 C2.5 牛 1.8 牛 1.6 牛 牛①(2分)把物体沿斜面A往上拉,和直接提升相比较( )。A.直接提升更省力 B.沿斜面上拉更省力C.两者都省力 D.两者都不省力②(2分)利用斜面 C 提升重物,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能为( )。A.2.5N B.2.0N C.1.3N D.0N③(2分)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斜面能 ;而且坡度越小 。(3)(2分)实验中,如果发现实验数据有问题,比较科学的做法是( )。A.直接修改数据B.向同学索要数据C.分析原因,重新实验获得数据4.(1分)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期的 发明的。(1)(2分)制作活字。请在写面的方框中,用笔代表刻刀,写出能印出“牛”的字模。(2)(4分)请按活字印刷的步骤排序。( )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 )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 )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 )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3)(2分)右图是模拟活字印刷中的( )步骤。A.检字 B.刷墨C.拓印 D.晾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测试题.docx (试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测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