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冠豸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冠豸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冠豸中学2025-2026学年上期八年级第一次核心素养能力训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部分(选择题 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小史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时间:1839年6

3

至25

人物
:林则徐
影响

显示
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
侵略的
坚强意志
)
A.南京 B.上海 C.厦门 D.虎门
2.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1840年,中国遭受了近代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发动这场战争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 俄国
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主要是因为
A.中国市场的大门开始被打开 B.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D.中国已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
4.观察下列表格,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 自然经济的破坏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 协定关税的影响
5.福建土布原畅销上海、辽东及台湾等地。厦门开市后,布贩们放弃土布而运销洋布,导致土布滞销。这表明《南京条约》签订后
A. 清朝丧失了贸易主权 B. 传统手工业受到影响
C . 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D. 我国自然经济已解体
6.下面是近代史学者夏笠一部遗著中的部分目录。据此可知,他研究的是
(
第二章:
英、法、

“修约”交涉和沙俄抢占我黑龙江地区
……

四章: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
第五章

第一次大沽口之战与《天津条约》、

瑷珲条约》的
签订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清政府与大合众国公文往来,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扩大了美国侵略权益 B. 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
C. 中美从此后平等往来 D. 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
(
英法联军进犯京津形势图
1960
年英法联军入侵路线
人民抗击英法联军主要地点及方向
主要战场
)8.右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下列
暴行发生在此次战争中的是
A.命令清廷拆毁大沽炮台
B.镇压并屠杀义和团成员
C.洗劫并焚烧了圆明园
D.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
9.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许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了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姚文栋的《云南堪界筹边记》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 官方开始关注边疆 B. 地理学的研究兴起
C.学习西方成为潮流 D. 主权意识有所增强
10.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其空白处应填入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攻克武昌 D.定都天京
11.钱穆在谈到太平天国时曾说:“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下列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发动金田起义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编写《资政新篇》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2.范文澜:“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方面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他阐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爆发的背景 B.性质与局限 C.产生的影响 D.失败原因
13.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
C.《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D.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14.“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超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据此,洋务派创办了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汉阳铁厂 D.湖北织布局
15.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等海军。南洋水师起步较早,但发展较慢,北洋水师连续多年无法添置新的舰船。这说明了当时
A. 洋务运动效果显著 B. 自强求富已经实现
C. 海军建设步履艰难 D. 军队改制全盘西化
16.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记载,1871—1880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译书98种235册,译成未印者45种140余册;这些译书绝大多数是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据此可知,这些“西书”的翻译出版( )
A.开启了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门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文化侵略
C.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变 D.直接促使维新变法提上议事日程
17. 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使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说明了洋务运动
A.兴起于甲午战争以后 B.目的是推动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C.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D.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18.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改称西域为新疆;1885年,清政府决定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省巡抚。清政府此举
A.摆脱了内忧外患 B.削弱了西南的地方割据势力
C.适应了洋务需要 D.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19.“致远沉沙哭国殇,波涛饮恨海魂扬。臣忠北阙英风烈,血洒东沟奋节刚。”诗词歌颂的爱国将领是
A.左宝贵 B.徐邦道 C.邓世昌 D.丁汝昌
20. 图表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数据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签订了
1894年前 1900年
外国工厂 80家 933家
资本总额 2800万元 15亿美元
进口总值 1.4亿多海关两 2.1亿海关两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 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这说明“1894年的那场大败”
A.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
B.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
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
D.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
22. 右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23.右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仅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D.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被迫开放
24.下面是戊戌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纸,其宣传的主流观点是
A.有田同耕 B.自强求富 C.维新变法 D.三民主义
25. “戊戌变法……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挽救了国家危亡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促进了中国政治变革
26. 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
主题:?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A.政治制度的变革 B.民族意识的觉醒
C.救亡图存的探索 D.民族危机的加深
27.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狱中题写此诗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
A.谭嗣同 B.梁启超 C.严复 D.黄兴
28. “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其中“集体亮相”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9.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支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提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0.示意图能够勾勒出知识之间的关系。如图中①处应为
A.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D.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40分)
本卷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几乎所有人都以中国为中心来认识他们想象的世界,这种自我中心主义导致了华夷观念的形成。鸦片战争后,很多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清醒过来,提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在称呼上开始从“天朝”逐渐向“中国”转变,清朝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万国之一,传统的“华夏中心主义”完全被打破,近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开始形成。 ——摘编自张静《鸦片战争对中传统观念的影响》 图6
材料二:甲午战败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的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甲午战败拉大了中国与日本间的差距……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国际形势急剧恶化,中华民族面临的亡国灭种危机更加严峻。 ——摘编自左玉河《洋务运动、甲午战争 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顿挫》 图7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4分)
(2)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甲午战争的影响(4分)。
(3)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主题(2分)。
3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采取的“自救运动”。洋务派官僚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求强”“求富”的运动。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方面取得一些成就。洋务运动既是近代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社会变革。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维新派的主要活动表(部分)
1895年5月 康有为联合1 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1895年8月 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曾发表探讨“万国强弱之原”文章
1896年1月 上海强学会创刊《强学报》倡导维新变法,提出开议院的政治主张
1897年10月 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
1898年7月 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办,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进行办学
——据李时岳《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改编
(1)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目的与性质,结合所学,各举一例说明洋务运动在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具体成果。(8分)
(2)据材料二,归纳维新派为推动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化探索内容的变化。(2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件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2分)
(2)阅读以上材料,任选两个事件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