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得 分基础知识及运用(共31分)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翘首(qiào)飞漱(shú) 鬈发(juǎn) 一绺(liǔ) 诘责(jié)B.刹那(shà) 镌刻(juān) 妯娌(chú) 佃农(diàn)悄然(qiāo)C.绯红(fēi) 肖像(xiào) 锃亮(zèng) 酒肆(sì) 畸形(jī)D.炽热(zhì) 缥碧(piáo) 禁锢(gù) 滞留(zhì) 不逊(xùn)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祖藉 潇洒 惊心动魄 诚惶诚恐 B.阻遏 推祟 摩肩接踵 眼花瞭乱C.泄气 浩瀚 锐不可当 和颜悦色 D.镌刻 和霭 杳无消息 屏息敛声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时隔多年,王鹏和老同学在湖畔相逢,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B.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最深恶痛疾。C.一阵巨响后,东南方向蹿起滚滚浓烟,令驻足凝望的人们瞠目结舌。D.“低头族”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手机屏幕上,他们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5.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总称。B.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分“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C.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D.《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指书信,是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6.小文要写一则关于城市马拉松比赛的消息。下面写作思路最合理的一项是( )(2分)A.先详写自己观看比赛时的内心感受,再写比赛结果。B.按照比赛开始、进行、结束的时间顺序依次罗列所有参赛选手的表现。C.运用倒金字塔结构,首先写消息的核心事实,比如冠军产生;再围绕核心事实展开叙述,详述比赛相关背景、过程等。D.着重描写比赛现场观众加油的场景,弱化比赛本身的竞技内容。7.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3)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黄河边,看夕阳下烽烟直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乘舟东下,看向江中的月亮和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脑海中涌现出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梁甫行》中描绘边民为躲避战乱,带领妻儿躲进山林险阻之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运用夸张和比喻写水流湍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完成习题。(5分)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通过写钱塘湖水面降低、白云与波浪相连接表现季节特点。B.“争”和“啄”两个动词表现力很强,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机。C.“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乱花初放,而未缤纷;“浅草才能没马蹄”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D.该诗语言既符合格律诗的规范,又清新明快、晓畅平易,充分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风格。(2)请你从这首诗中,找出一个最能传递诗人情感的字,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3分)9.阅读名著回答下列问题。(4分)(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 (1分),作者是美国记者____________(1分)(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B.《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记录的是作者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装订线内不许答题)C.朱德在长征路上总是背着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在他当国民党将领时,他的生活也和 (1) 第7页,共8 页 第 8页,共8 页普通士兵一样朴素。D.书中写到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这次大迁移中,关系到红军生死冬存亡的重大事件之一是强渡大渡河。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学校将开展“人无信不立”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按照要求完成习题。10.请写出两个含“信”字的成语。(2分)11.小红在活动中写下了感言,请你仿照画线句再续写一句。(2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诚信是石,失去它就无法筑牢人生的根基;诚信是火,失去它就无法锻造高尚的灵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小华围绕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了一副对联,请你选出合适的下联( ) (2分)上联:做人有道唯诚信 下联:A.智慧可资百岁春 B.常把自心比他心C.处世无奇但善良 D.品行能灿千秋史三、阅读(共33分)阅读《三峡》,完成习题。(13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3.解释下列词语(3分)奔__________ 绝巘 __________ 凄异__________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有时朝发白帝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B.春冬之时 学而时习之C.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D.隐天蔽日 日月星辰15.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常有/高猿长啸 B.每/至晴初霜旦C.至于/夏水襄陵 D.哀转/久绝16.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7.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第二段,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夏水______的特点;第三、四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__________”和“__________”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3分)(二)阅读《学会看食品的“简历”》回答18-21题。(9分)①在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你会主动去看包装上的食品说明吗?怎么看懂食品说明,要看的是哪些项目?②首先,看食品类别。说明上要标明食品的类别,类别名称必须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以免企业“忽悠人”。例如,一盒饮料的名字叫做“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牛奶制品?如果看见说明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这就说明,这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剂、咖啡和少量牛奶。这样的产品和牛奶的营养价值比较接近。反过来,如果是在水里加了点牛奶和咖啡,那么在食品类别上就属于“乳饮料”,不能叫做“调味牛奶”。它的营养价值就比牛奶差远了,不能用来替代牛奶给幼儿喝。③第二,看配料表。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配料表有三大看点:④第一大看点,看原料排序。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应当排在最后一位。例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麦芽糊精,燕麦,核桃等”,说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的燕麦和核桃都很少。这样的产品,营养价值还不如大米饭。如果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燕麦,米粉,核桃,蔗糖,麦芽糊精等”,其品质显然会好得多。⑤第二大看点,看是否有你不想要的原料。如糖、盐、氢化植物油等不健康配料,还有可能产生过敏或不良反应的配料。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对花生过敏,那么买饼干点心等食品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地看看,配料表中有花生的绝不能买。⑥第三大看点,看其中的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也越来越严格了,从2010年6月开始,企业必须明明白白地标注出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而且要放在“食品添加剂”一词的后面。看食品添加剂并不难,看到带颜色的词汇,比如“柠檬黄”“胭脂红”等,一般是色素;看到带味道的词汇,比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肯定是甜味剂;看到带“胶”的词汇通常是增稠剂、凝胶剂和稳定剂,等等。看多了就习惯了。⑦第三,看营养含量。对很多食物来说,营养素是人们摄取的重要目标,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越高越好。而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能量(也就是“热量”或“卡路里”)、脂肪、饱和脂肪酸、钠和胆固醇含量等指标。这几个项目,自然是越低越好的。⑧第四,看产品重量、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有些产品看起来可能便宜,甚至贴着“降价”标签,但如果按照产品重量来算,反而比其他同类产品昂贵。也可能一种产品用手掂一下觉得挺重,但重量都来自包装,或者其中加的水,包的冰,结果真正能吃进去的部分可能没多少分量。⑨第五,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具备的应有品质的期限,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可能吃了也没危险;保存期或最后食用期限则表示,过了这个日 (2)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在保质期之内,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就算没有过期,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的营养成分或保健成分还是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⑩最后,还要看认证标志。很多食品的包装上有各种质量认证标志,比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原产地认证标志等,还有QS标志,没有它的食品就不能进入超市销售。在同等情况下,最好能够优先选择有认证的产品。那些商家自封的标志不必在意,但产地说明还是值得看看的,因为如果产地生态环境好,周围没有污染源,产品的安全质量就会让人放心。产地污染大的地方,各种污染物质会从土壤、灌溉水中进入植物体内,比施农药还可怕。 细看以上信息之后,产品的优劣就一目了然,广告宣传也不再能够轻易“忽悠”你购买那些对厂家来说利润最大的产品了。(摘自《这样选购食品最安全》,有改动)18.标题中“简历”指的是什么?(2分)19.根据本文提示,如果你再到超市买食品,你要看包装上的哪几大项?(2分)20.文中画线句使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21.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具备的应有品质的期限,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可能吃了也没危险。(三)阅读《又“训”了父亲一顿》回答22-25题(11分)①结束晨练准备洗澡,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到银行办点事,是不是还得戴口罩?走得急忘戴了。”末了,还怯怯地“呵呵”一声,像在掩饰他的“过失”。②距银行开门还有俩小时,我只得又穿戴整齐,骑车到城西接他。矮小瘦弱的父亲躲在空阔的街角,瑟缩着,双眼盯着我来的方向。看到他的窘态,我生气了:“来这么早,也不提前打电话?不知道流感严重呀,还往县城跑?我帮你办不行啊?添乱!”③父亲不敢看我,瞅着稀疏的行人、车辆,喃喃道:“村里你大叔工地赶早,我就搭他摩托来了,你工作忙,没打电话麻烦你;医保卡改密码,必须本人,得来呀!”我自觉言重了:“来了就回家吧,吃早饭。”父亲慌了神:“不不不,不饿,办完就回,这一身土两脚泥。”我又“生气”了:“我家不是你家呀!”父亲慢慢站起,塌着腰,右手紧握着提兜,左手扶着车座,右腿迈了三次,坐了上来;左手又紧紧抓住了我的衣襟。④搓了几搓鞋底,父亲进了电梯;又搓了几搓鞋底,进了家门。我嗔怪:“哎呀,不用搓啦!”父亲只顾搓,不理我。妻子已把饭盛好,父亲在饭碗间小心翼翼地放直提兜,慢慢提出一塑料袋鸡蛋:“还不赖,没打碎!”这一路颠簸,父亲得多经心呀,我的气又来了。盛了满满一碗面条,加一个荷包蛋、两根油条,父亲吃了个精光;又加一碗,我逗他:“必须吃完啊!”父亲顺从地“嗯”了一声。⑤父亲坐在偌大的沙发里,更显小,且只坐了个沿儿,双手局促地在腿上、沙发上搭来搭去。我递给他一杯温开水,手才放定。问我娘,问庄稼,问乡亲,问树,问鸡……我问啥,父亲应啥。我慌了:原来那个事事由他拿主意的一家之主哪去了?那个问学习,问交友,问婚姻,问工作,连珠炮般他问我答、说啥是啥的严父哪去了?⑥父亲倒是慢慢轻松下来,说着家里村里的情况,可怎么感觉都像是在向我汇报,没有丝毫他年轻时、中年时面对我的厉声厉色。反而,我却时不时地厉声厉色起来。⑦父亲说,办完事给我娘买点儿饼干。我急了:“千万别买甜的,她血糖高!”父亲低下声:“可她就想吃甜的呢。唉,年轻时,你娘哪舍得吃呀,有啥好吃的都紧着你们、紧着我。七十来岁的人了,想吃就吃点儿。我听了她一辈子话,依着她吧!”又心酸,又好笑,又担心:“那一定少吃,记得吃降糖药,听到没?”父亲:“哦。”⑧父亲又说,那天花十块钱找人捎着买了张小渔网,从大河里捞了些小鱼,收拾干净,冻在冰箱里,等我回家炸着吃。我更急了:“大河水急,你不小心侧歪到河里咋办?即便你心里有准儿,可身体没准儿了呀,不能冒险!”父亲弱弱地说:“老张头儿比我大一岁,还……”“那也不行!”“哦。”⑨越聊越“有气”,怎么觉得父亲做啥都不对呢?此刻坐在沙发里的父亲怎么那么像被他训得贴墙站的儿时的我?父亲真的老了,真的变小了,小到被他老儿子训得唯唯诺诺,毫无主张。恍惚间,父亲成了儿子,我成了父亲。⑩其实,父亲还是很“听话”的。我“训”他“上房顶摔着咋办”,他就再没上房晾晒过东西、扫过雪;我“训”他“冬天生炉子,晚上一定盖好炉盖,窗户留条缝”,他就每天晚上检查好几遍…… 每一次忍不住“训”了父亲,我也很自责。听母亲说,父亲从小没了爹娘,营养跟不上,长得很瘦小;拉扯我们兄弟仨,下过煤窑,下过包工队,土里刨食,吃过许许多多苦……我还一度怨这个家,怨父亲没给我坚强厚实的靠山,害我一直自卑地,自食其力地苦拼到今天。可父亲又谈何容易? 我偷偷瞟了一眼父亲,还坐在沙发沿儿上,端着水杯,两眼瞅瞅窗外,瞅瞅洗手间的方向……眼前腾起一团雾,我迅速打开水龙头猛洗脸。完毕,拿出崭新的口罩,拉父亲起来,给他戴好,又塞了一包到提兜。出门,上街,领他办业务,买东西,送他回家。其间,又“训”他过马路一定跟紧我,一定抄好密码,有事一定跟我说…… 中午有个应酬,我打电话给妻子。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我“呵呵”一声:“知道了。”听到女儿那边和她妈说:“放心,我又训了我爸一顿……”(选自《桂林日报》2021年1月31日,有删改)22、请用简洁的语言,按顺序把“我”“训”父亲的情节补充完整。(2分)①父亲进城到银行改医保卡密码→②_______________→③父亲进门搓鞋底、带鸡蛋→④_______________→⑤父亲说用小渔网从大河里捞小鱼。23、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1)品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第 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并说说这种顺序所起的作用。24、怎样理解第⑨段的画线句“父亲成了儿子,我成了父亲”?(2分)25、有人说结尾语段写女儿,与表现“我”与乡下父亲的感情无关,应该删去。你赞成吗?请说明理由。(3分)(1)四、作文(任选其一)(50分)26、(1)请以《记忆中的你》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你”可以是老师、同学,也可以是亲人,甚至是陌生人。要求:①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不得套作。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有不期而至的风雨。它有时让人忍不住欢笑,有时又让人忍不住哭泣,有时又让人忍不住愤怒;有时让人忍不住好奇,它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真感受、真想法、真性情。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验,以“忍不住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4)八年级语文期中答题卡1 2 3 4 5 67、(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8、(1)(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_______)10、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13、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4、(_______) 15、(_______)16、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C 2、C 3、D 4、A 5、B 6、C7、(1)山山唯落晖(2)晴川历历汉阳树(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4)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5)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6)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8、(1)A(2)最爱湖东行不足中的“爱”字。(1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分)9、(1)《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2)C10、示例:背信弃义、言而有信、信口开河 ……11、示例:诚信是水 失去它就无法滋润心灵的家园12、C13、这里指飞奔的马 极高的山峰 凄惨悲凉14、D 15、B16、①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峰,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②水清树茂,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17、湍急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18、包装上的食品说明。19、食品类别,配料表,营养含量,产品重量、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认证标志。20、举例子,说明了原料排序的法规要求(或“说明了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应该排在最后一位”),浅显易懂。21、不能删去。“可能”表示推测,是说食品过了保质期吃了不一定就有危险,但不排除有危险的可能性;如果去掉,则变成完全没有危险了,这与事实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2、②父亲不想跟“我”回家吃早饭,④父亲说要给“我”娘买点儿饼干23、(1)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上车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年龄大、行动不灵便的特点,暗含了儿子对父亲的疼惜。(2)插叙,通过母亲的讲述来表现父亲的辛苦和不易,既加深了“我”的自责,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爱和理解。24、示例:老年的父亲挨我“训”的样子极像“我”小时候挨父亲训时的样子,此时的父亲像儿子一样顺从听话,而“我”像父亲一样管教严厉。写出了父子之间为对方着想时互相的关爱和真挚的深情。(言之有理即可)25、不赞成。女儿“训”我,体现了她对“我”的关爱之情;照应了上文“我”作为儿子“训”父亲的行为;深化了文章中心,揭示了“错位”之训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docx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