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期中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期中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统治时期。虽然,这时中国存在着积极的、向上的因素,但相对于社会“沉沦”主流
来说,它是弱小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往后,直到4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国渐渐走出谷底。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甲午战争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在20世纪头20年,中国社会“沉沦”到了谷
底的原因。(4分)
32、【近代中国教育】(10分)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在经济层面运用机械的力量来取代传统
的手工劳动,使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新的知识、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需要。在此情形下,
留学欧美学生的派出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转轨的需要;19世纪90年代,
中国人学习的视点在急速地向日本转移,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成为救亡图存的途径,推
动了留学日本高潮的到来。
一摘编自吴汉全、王中平《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清末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
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有、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
务教有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一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有立法研究(1912一1949年)》
材料三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同时因为志
趣相投的人们聚集到一起,有利于形成团体力量,共同讨论,进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而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
实践教有理想,继续推进文学革命。一一摘编自章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中国近代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不同时期留学地点发生的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国教育改革发生的社会背景。(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型知识分子在北大教育实践”的影响。(4分)
33、【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8分)
经济发展、城市变化、教育进步都见证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材料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统计图
945
材料二1848年,晚清思想家王韬到上海时惊叹道:“浦江一带,率皆西人舍宇,
楼阁峥嵘,飘渺云外”…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
轮船招商局、上海织布局等洋务企业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上海电光公司等。
从此以后,“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筵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
摘自《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是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近代前期上海迈向近代化城市的重要表现。(4分)
34.【近代中国探索与变革】(10分)
近代中国探索与变革大事件
历史事件
代表人物
主张
洋务运动
张之洞
师夷长技以制夷
戊戌变法
康有为
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提倡民主与科学
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深感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人开始从不同
层面进行探索和变革。根据上述材料,围绕“近代中国探索与变革”,选取其中两条
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
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