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荣县2025一2026学年上学期半期质量监测试题七年级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6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二里头址出的铜到1.考古学者通过介绍我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实物遗存,通过对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典日前已发现最早的青铜酒器之已。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长60多厘米,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镶嵌而成。型代表的研究,揭示了我国的A.远古的人类活动B.商朝的铸造技术C.夏朝的文明进程D.西周的等级制度A.百万年的人类史B.一万年的文化史8.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其故事主要来源于《封神演义》,以纣王无道、周文王伐纣建周为历史背景。下列历史事C.五千年的文明史D.原始农耕生活史件中与此背景相关的是2.小宋同学利用DeepSeek(AI人工智能)搜索早期人类史料时,输入了“距今约70-20万年、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A.牧野之战B.国人暴动C.烽火戏诸侯D.长平之战使用打制石器”四个关键词。DeepSeek显示出的古人类名称是9.下表是小宋同学对历史板块“西周的兴替”的知识梳理,反映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了西周的某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实行的目的是时期西周3.某历史学习小组研究“原始农业与史前时期”相关主题,下列可作为了解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措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A.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统治B.加强皇权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C.扩大选官范围D.修养生息目的10.下图是七年级(1)班排练的历史短剧剧本。与短剧中的事件产生相关联的历史背景是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牛梁河遗址出土的玉猪龙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商鞅方升《麦田的挑衅》4.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追溯历史,说说下列图片中所反映时间:公元前717年地,点:周天子的麦田出的哪一古人类最早能够闻到“稻花香”人物:郑庄公(郑国国君)、周天子使臣内容:使臣惊呼:“你们怎么敢割天子的麦子!”郑庄公冷笑回应:天子许久不关照我们,我只好自己来取了。”士兵们继续收割,周天子威严尽失。A.实行分封制B.社会大变革C.百家争鸣D.王室衰微11.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尊王攘夷、退避三舍、问鼎中原”是有关某一时期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反映A.复原头像B。骨针和装饰品C。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D。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图的历史时期是5.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二十年来,考古学家在碎片中寻找线索、在地层A.商朝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里窥见历史,试图“文明探源”、诠释“何以中国”。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最主要方式是12.在史料中抓关键词或找关键句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确立县制、严明法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A.考古发现B.文献记载C.神话传说D.复原想象反映的历史事件是6.良渚文化遗址于1936年在浙江余杭良渚首次被发掘。城内外贵族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A.牧野之战B.管仲改革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些考古发现说明C.商鞅变法D.秦巩固统一A.奴隶社会瓦解B。社会阶级分化明显C。早期文字形成D。铁制工具普及13.西汉学者刘向在其著作《战国策》一书的“书录”中说:“万乘之国七…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描述7.下图文物曾深埋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的泥土中。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了某一时期的社会景象。这一时期的主题可以概况为A.繁荣与发展B.建立与巩固C.交流与创新D.战争与变革14.下图展示的是成都博物馆的有“史上最萌神兽”之称的“石犀”。相传它是一只镇水神兽,古时候的巴蜀之地水患泛滥,李冰主持打造了石犀五枚,用以压制“水精”。作为我国现存体量最大的秦汉圆雕石刻,它见证了成都2300年城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