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绥化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5年 9月 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北京时间 9时整大会正式开始,9时 15分阅兵仪式开始。据此完成 1~2题。
1.阅兵仪式开始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A.9月 2日 17时 15分
B.9月 3日 17时 15分
C.9月 3日 1时 15分
D.9月 4日 1时 15分
2.大会开始时,地球已经进入 9月 3日的地区为
A.大于一半
B.正好一半
C.不到一半
D.全部
表 1示意我国部分城市地理坐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3~4题。
3.在地理考试这一天,下列城市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杭州
B.石家庄
C.沈阳
D.哈尔滨
4.冬至日在上题所述城市里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中国丹霞地貌指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发育于陆相沉积的红色砂砾岩的一种自然景观,图 1为广东丹霞姐妹山的素描图,图 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5~6题。
5.图 2中的 A、B、C、D中,表示形成该岩石的是
A.A
B.B
C.C
D.D
6.形成广东丹霞姐妹山景观的地质作用有
①固结成岩
②岩浆侵入
③地壳运动
④流水侵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地质图可表示区域地质现象、地层顺序等信息,是分析地质构造、地质演化特征的重要工具。图 3为某区域地质简图,Q、P、C、D、S1、S2 为该区域不同地质年代的沉积岩层,其年代依次变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7~8题。
7.甲乙之间的构造地貌为
A.背斜山
B.向斜山
C.背斜谷
D.向斜谷
8.上题所述地貌形成原因是
A.内力挤压向上隆起形成山地
B.内力挤压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C.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质破碎被侵蚀成谷地
D.向斜槽部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据考证,云南红河东源溪沟河在茨坪村以南曾经袭夺鱼泡江,导致水系重组,对区域水文特征、地貌形态、河床演变、人类活动等产生重大影响。茨坪村附近为古分水岭,以玄武岩为主。图 4示意溪沟河袭夺鱼泡江的区域背景。据此完成 9~11题。
9.溪沟河袭夺鱼泡江的必要条件有
①溪沟河河床高于鱼泡江
②鱼泡江河床高于溪沟河
③溪沟河落差更大
④鱼泡江落差更大
⑤溪沟河源头与鱼泡江相距较远
⑥分水岭抗侵蚀能力弱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10.茨坪村附近 M、P两地河谷地貌形态的如图 5所示,M地谷地宽坦,整个宽谷被沉积物覆盖,没有河谷阶地。P地宽谷中形成了套叠型峡谷,有一个河谷阶地,仅在宽谷阶地上分布着沉积物。符合 P地河谷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的是
①袭夺前,P地以侧蚀和沉积为主
②袭夺前,P地以下蚀为主
③袭夺后,地势落差大
④袭夺后,地势落差小
⑤袭夺后,地壳抬升
⑥袭夺后,原宽谷不再被洪水淹没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11.20世纪 50年代,为灌溉祥云盆地的农田,需从溪沟河引水。经水利学家论证后,放弃了通过鱼泡江干谷段直接引水的方案,而采取了在袭夺点上游建库修渠的引水方案,其原因主要是
A.干谷段引水,水质较差
B.袭夺点上游引水能补给沿线更多地区
C.P地河段河床低于干谷,无法实现自流
D.袭夺点上游引水线路短,工程量小
图 6示意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 12~13题。
12.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13.有关①②两地说法合理的是
A.①地盛行上升气流,昼夜温差大
B.①地盛行下沉气流,昼夜温差小
C.②地盛行上升气流,昼夜温差小
D.②地盛行下沉气流,昼夜温差大
图7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绘制的某半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 14~16题。
14.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甲处多锋面雨
B.B环流为高纬环流
C.甲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原因
D.丙处是赤道低气压带
15.乙地气候特点是
A.炎热干燥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温和湿润
16.若该图为南半球,能正确表示 A环流近地面风带风向的是
第Ⅱ卷 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小题,共 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图 8为“秋分日光照示意图”,图 9为“我国部分区域图”。
(1)图 8中所画晨昏线为 (填“晨”或“昏”)线。(2分)
(2)图 8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方向)移动。(4分)
(3)此日图 8中 A点白昼长度为 小时,B点此刻为 时,C点日出为当地时间 时。(6分)
(4)该日图9所示的四个城市(海口、汕头、北京、哈尔滨)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雅丹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在干旱多风气候区域内,河湖相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的地貌组合,多出现在沙漠和戈壁地区。
材料二: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却分布着水上雅丹地貌(如图10),在其周边的茫茫戈壁中水上雅丹凌空出现一片汪洋,造型各异的雅丹密布其中,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材料三:图 11示意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1)推测柴达木盆地陆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2)说出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原因。(6分)
(3)从外力作用角度推测水上雅丹可能大面积消失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在产业革命前,航海家们只能靠风力乘帆船在海洋上航行。世界上著名的航
海家很多,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发现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487年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
材料二:在南北纬 30°附近的海面上,风不经常来这儿做客,这可苦坏了古代的航海家
和商人们,随着时间的流逝,船上的马匹会因为缺少草料而死去,因此,人们为这个令人苦
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马纬度”。
材料三:图 12示意东西半球。
(1)哥伦布从甲地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地了乙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次远航依次经过
了哪些气压带或风带?(6分)
(2)好望角(丙)位于南非开普半岛南端的岬角上,最初迪亚士发现时,因其风浪巨大,将该地称为“风暴角”。分析这里风浪巨大的原因是什么?(6分)
(3)有人说除“马纬度”外,在赤道附近海区风速也很微弱,你认为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并加以解释。(6分)
{#{QQABZQS8ggAwgJaACKwqRQEECUkYkJAhJIgMwRCUqARDgRNIBAA=}#}
高二期中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已知阅兵仪式开始时北京时间是 9月 3日 9时 15分,国际标准时间为 0°经线的时间,位于已知地西侧 120°,减 8个小时,为 9月 3日 1时 15
分,故选 C。
2.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日界线由 0时经线和近180°经线组成。大会开始时为北京时间为 9月 3日9时,即 120°E地方时为 9:00,此时地方时为 0点的
经线应为 15°W,故 9月 3日的范围为 15°W 向东到180°,为一多半,A正确。
3.A 【解析】地理考试在 11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低白昼越长,结合四地的地理坐标,可知杭州纬度最低,所以选 A。
4.B 【解析】11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除极昼区以外,其他各地日出为东南方,日落为西南方。结合所学知识,冬至日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36.5°,所以 B正确。
5.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砂砾岩属于沉积岩,读图可知,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故选 C。
6.D 【解析】由分析可知,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为陆相红色沉积物形成,在低处沉积固结成岩形成红色砂砾岩;第二阶段为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地壳抬升,垂直节理发育;第三阶段外力作用(流水、风力侵蚀),沿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下形成丹霞地貌。故选 D。
7.B 【解析】从甲到乙,结合等高线判断地貌为低山,结合地质年代,两侧老中间新,为向斜构造。所以 B正确。
8.D 【解析】结合上道题的构造地貌为向斜山,所以判断出形成原因为向斜槽部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D正确。
9.D 【解析】溪沟河袭夺鱼泡江的必要条件有:溪沟河源头与鱼泡江相距较近且鱼泡江河床(水位)高于溪沟河;(与鱼泡江相比)溪沟河落差更大,流速更快,溯源侵蚀能力更强;分水岭以玄武岩为主,年代久远,风化强烈,抗侵蚀能力较弱,易被流水侵蚀。所以②③⑥正确,D正确。
10.B 【解析】河流袭夺前,P地河段原属鱼泡江,落差小,流速慢,以侧蚀和沉积为主,形成平坦的宽谷;河流袭夺后,P地河段与袭夺河溪沟河落差(增)大,流速(变)快,河流以下蚀为主,将原宽谷一侧侵蚀成陡峻峡谷;原宽谷残留部分不再被季节性洪水淹没,形成河流阶地。地壳抬升会导致河流下蚀,但河流下蚀的原因不只有地壳抬升,另外,河流阶地的成因包括地壳升降运动、气候变化及侵蚀基准面下降等,⑤不正确。所以①③⑥正确,B正确。
11.C 【解析】好的引水方案一般是能自流,线路短。若两者相互冲突时,首选能自流的。首先分析能否自流,干谷段现已成为两河之间新的分水岭,高于现在的溪沟河水位,故无法自流。而从袭夺点上游建库蓄水可抬升水位,提高取水口高度,能自流引水。所以 C正确。
12.C 【解析】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北半球向右偏,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近 45°夹角),所以 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C,故选 C。
13.D 【解析】①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所以昼夜温差小;②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所以昼夜温差大。所以 D正确。
14.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甲处为赤道附近,乙处为副热带地区,丙处为副极地地区。甲为赤道低气压带,多对流雨,成因为热力原因;丙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A为低纬环流,B为中纬环流。所以 C正确。
15.A 【解析】读图可知,乙地位于副热带地区,气温高;盛行下沉气候,降水少;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A正确。
16.C 【解析】如果该图为南半球,A环流近地面风带为东南信风带,所以 C正确。
二、非选择题
17.(1)晨(2分)
(2)(0°,60°E) 南(4分)
(3)12 4 6(6分)
(4)海口 哈尔滨(4分)
18.(1)①古湖时期,该区域地势较低,接受大量河湖沉积物;②(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湖水外泄/或:山脉隆起,阻挡暖湿气流进入,气候变干,湖泊沉积物出露;③在(西北风)风力侵蚀(和流水)的作用下,形成雅丹地貌。(6分,共 3点,其中第②条答 1方面即可,①、③必须答)
(2)近百年来气候转暖,冰川融水增多;流入地势低洼地区,导致湖泊水位上升;部分陆上雅丹地貌浸泡水中,形成水上雅丹地貌。(6分,共 3点)
(3)湖水水位上升,淹没低矮的雅丹;雅丹底部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岩层软化,容易坍塌;加上湖浪侵蚀作用,将底部掏空,导致重力坍塌;雅丹地层夹有盐层,湖水易溶蚀;该地昼夜温差大,在风化、风力侵蚀影响下,雅丹裂隙扩大,直至消亡。(6分,3点即可)
19.(1)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东北信风带)。(3点,每点 2分,顺序不对不给分)
(2)地处中纬度,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力强劲;海域辽阔,摩擦力小;海水由西向东遇到岬角地形的阻挡形成巨浪;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引起的旋转导致波浪叠加。(答出 3点即可,每点 2分)
(3)正确,因为赤道附近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所以风力很小。(共 6分,观点 2分,理由 2点 4分。) {#{QQABZQS8ggAwgJaACKwqRQEECUkYkJAhJIgMwRCUqARDgRNI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