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同步分层训练6.2直线、射线、线段一、夯实基础1.(2025七上·乐清期末)如图,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通常要开挖隧道穿过山体,把道路取直以缩短路程,其中最能解释这一做法的数学知识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平面内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D.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间的距离2.(2024七上·裕华期末)在一条沿直线铺设的电缆两侧有,两个小区,要求在直线上的某处选取一点,向、两个小区铺设电缆,现有如下四种铺设方案,图中实线表示铺设的电缆,则所需电缆材料最短的是( )A. B.C. D.3.(2025七上·上城期末)如图,C点是线段AB的中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若AB=a,则CE=a B.若CD=a,则AB=5aC.若CD=a,则DE=2a D.若AB=a,则CD=BE=a4.下列几何图形与相应语言描述相符的是( )A.如图①,延长线段到点B.如图②,点在射线上C.如图③,直线的延长线与直线的延长线相交于点D.如图④,射线和线段没有交点5.(2025七上·海珠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线段和线段表示同一条线段B.过一点能作无数条直线C.射线和射线表示不同射线D.射线比直线短6.已知一条直线上有A,B,C三点,线段AB 的中点为P, 线段 BC 的中点为Q,BC=6,则线段 PQ 的长为 .7.如图,已知A,B,C,D是直线上的顺次四点,M,N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MN=6 cm,BC=3cm,则AD的长为 .8.已知点C在线段AB上,AC=2BC,线段DE在线段AB上移动,AB=15,DE=6.(1)如图,当E为BC 的中点时,求AD 的长;(2)若点 F(异于点 A,B,C)在线段 AB 上,AF=3AD,CF=3,求AD的长.9.(2025七上·宁波期末)如图,平面内四点 ,按下列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并标注相关字母).(1)画射线 ;(2)画直线 ;(3)连结 ,并延长至点 ,使得 ;(4)在直线 上找一点 ,使得 最小.二、能力提升10.已知线段AB=5,C为直线AB 上一点,且AC: BC=3:2,D是线段AC 的中点,则线段 BD 的长为( )A.3.5 B.3.5或7.5 C.3.5或2.5 D.2.5或7.511.(2025七上·海曙期末)如图,点C,D把线段 AB三等分,P是线段BD的中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C+BP=CP B.AP-CD=2BP C.AD=4BP D.CP=3BP12.两根木条,一根长,另一根长,将它们的一端重合且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 )A. B. C.或 D.或13.如图,C 是线段AB上一点,G 是AB 的中点,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下列结论: 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填序号)14.如图,一条直线上顺次有A,B,C,D 四点,C 为AD 的中点, 求 的值.15.已知线段AB=m,CD=n,线段CD在直线AB 上运动(点A 在点 B 的左侧,点C在点D的左侧),且(1)求线段AB,CD的长;(2)若点 M,N 分别为线段AC,BD 的中点,BC=4,求线段MN的长;(3)当CD运动到某一时刻时,点D 与点 B 重合,P是线段AB 延长线上任意一点,有下列两个结论: 是定值, 是定值,请选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该定值.16.(2024七上·衡山月考)如图,在数轴上点表示数,点表示数,且满足.(1) , ;(2)如图,一根木棒放在数轴上,木棒的左端与数轴上的点重合,右端与点重合.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左端移动到点时,它的右端与点重合: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右端移动到点时,则它的左端与点重合.若数轴上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则①由此可得到木棒长为 ;②图中点表示的数是 ,点表示的数是 ;(3)应用:由题(1)(2)的启发,请你能借助“数轴”这个工具帮助小红解决下列问题:一天,小红去问曾当过数学老师现在退休在家的爷爷的年龄,爷爷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39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经117岁,是老寿星了,哈哈!”请求出爷爷现在多少岁.三、拓展创新17.(2024七上·石家庄期中)如图,已知B,C两点把线段AD从左至右依次分成2:4:3三部分,M是AD的中点,BM=5cm,则线段MC的长为( )A.1cm B.2cm C.3cm D.4cm18.互不重合的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B=2a,AC=a+6,BC=3a+1,则这三点的位置关系是 ( )A.点A 在B,C 两点之间 B.点B 在A,C 两点之间C.点C在A,B 两点之间 D.无法确定19.(2025七上·镇海区期末)已知点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5 和 9 ,点 对应的数为 .点 关于点 的对称点为 ,点 为线段 的中点,当 时, 的值为( )A.-3 或 11 B.-3 或 29 C.29 D.1120.(2024七上·莒南期末)如图1,线段表示一条拉直的细线,、两点在线段上,且,.若先固定点,将折向,使得重叠在上;如图2,再从图2的点及与点重叠处一起剪开,使得细线分成三段,则此三段细线由小到大的长度比是( )A. B. C. D.21.如图,已知A,B是直线l上的两点,AB=12 cm,点C在线段AB上,且 AC=8cm.P,Q是直线l上的两个动点,点P 的速度为1 cm/s,点 Q 的速度为 2cm /s.点 P,Q分别从点C、点B 同时出发,在直线l上运动,则经过 s时,线段 PQ的长为6 cm.22.复原绳子 如图所示,把一根绳子对折成一条线段AB,P是AB 上一点,且 若在点 P 处将绳子剪断,且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则绳子的原长为 cm.23.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2BC,点 D,E 在AB 的反向延长线上,且点 D 在点 E的左侧.若 AB=2DE,线段 DE 在直线AB 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 求 的值.24.(2025七上·成都期末)关于的方程的解为,在数轴上,点,点,点分别表示的数为a,b,c,若点在点左侧,则称为线段的“左特征点”;若点在点右侧,则称为线段的“右特征点”;若点恰好在点上,则称为线段的“完美特征点”.(1)当时,为线段的_____特征点(填“左”、“右”或“完美”);对于所有的非零数,都是线段的“完美特征点”,则_____;(2)已知,若线段的“右特征点”恰好是线段的中点,求此时的值;(3)B点所代表的数是数组N:中的数,C点为线段的“右特征点”,若的倒数是的2倍,求此时点所表示的数.25. 【感悟体验】如图1,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点 D 在线段AC 的延长线上,且AB=CD,请仅用一把圆规在图中确定点 D 的位置.(1)【认识概念】在同一直线上依次有A,B,C,D 四点,且AB=CD,那么称AB 与CD 互为“对称线段”,其中 AB 为CD 的“对称线段”,CD 亦为AB 的“对称线段”.如图2,下列情形中 AB 与CD 互为“对称线段”的是 (填序号).①AB=2,CD=3;②AB=1,BC=3,BD=5;③AC=7,BD=7.(2)【运用概念】如图3,AB 与CD 互为“对称线段”,点 M 为AC 的中点,点 N 为BD 的中点,且AB=2.直接写出 MN 的长为 .(3)【拓展提升】如图4,在同一直线上依次有A,B,C,D 四点,2AB=CD且AB=a(a 为常数),点M 为AC 的中点,点 N 在BD 上且ND=mBD.是否存在m 的值使得MN 的长为定值 若存在,请求出 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析】【解答】解: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通常要开挖隧道穿过山体,把道路取直以缩短路程,其中最能解释这一做法的数学知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答案为:A.【分析】高速公路建设中为了缩短路程,通常会在山体中开挖隧道,实现道路取直.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即可.2.【答案】C【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析】【解答】解:根据线段的性质可知,连接,交于点,点就是所求的点,符合题意的画法是C.故选:C.【分析】本题考查线段的性质,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交于点,点就是所求的点,即可得到答案.3.【答案】D【知识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解答】解:A.∵C点是线段AB的中点,又∵当 时,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若 则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C.由上述解题可知,若 则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D.由上述解题过程可知,若 则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以及线段的和、差、倍、比的关系逐项进行判断即可.4.【答案】D【知识点】尺规作图-直线、射线、线段【解析】【解答】解:A.如图1,延长线段BA到点C,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如图2,点B在直线CA上,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如图3,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P,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如图4,射线CD和线段AB没有交点,故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分析】根据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性质逐项进行判定即可.5.【答案】D【知识点】直线、射线、线段【解析】【解答】解:A、B、C中的说法正确,故A、B、C不符合题意;D、射线向一方无限伸展,直线向两方无限伸展,都无限长,不能比较长短,原说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根据射线、直线、线段的定义逐项判断解答即可.6.【答案】8或2【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分类讨论【解析】【解答】解:第一种:如图①由题意得: PB=AB=5, BQ=BC=3,∴PQ=PB+BQ=8;第二种:如图②:CQ=BC=3, CP=BC-BP=6-5=1,∴ PQ=CQ-CP=2.故答案为:8或2.【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第一种C在AB中间;第二种C在AB外,利用中点表示相关线段,利用线段的和差运算即可解答.7.【答案】9cm【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整体思想【解析】【解答】解:∵MN=6 cm,BC=3c m,∴MB+CN=MN-BC=3cm.∵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B=2MB,CD=2CN,∴AB+CD=2MB+2CN=2(MB+CN)=6cm,∴AD=AB+BC+CD=(AB+CD)+BC=6+3=9(cm).故答案为:9cm.【分析】根据线段中点及线段和差关系作答.8.【答案】(1)解:因为AC=2BC,AB=15,所以 BC=5,AC=10.因为E为BC的中点,所以因为DE=6,所以CD=DE-CE=3.5,所以AD=AC-CD=10-3.5=6.5.(2)解:当点 F在点 C 的右侧时,如图1所示.因为CF=3,所以AF=AC+CF=13,所以当点 F在点C的左侧时,如图2 所示.因为AC=10,CF=3,所以AF=AC-CF=7,所以综上所述,AD的长为 或【知识点】平移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分类讨论【解析】【分析】(1)先求出BC和AC长,然后根据中点的定义得到CE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解答即可;(2)分为点 F在点 C 的右侧或点 F在点C的左侧两种情况糊涂,先求出AF长,然后根据三等分点求出AD长即可解题.9.【答案】解:如图,(1)射线AB即为所求,(2)直线AC即为所求,(3)线段DC及点B即为所求,(4)AC与BD的交点P即为所求.【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尺规作图-直线、射线、线段【解析】【分析】(1)根据射线的定义,可得答案;(2)根据直线的定义,可得答案;(3)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答案;(4)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答案.10.【答案】C【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分类讨论【解析】【解答】解:如图,当点 C在线段AB 上时,因为AB=5,AC:BC=3:2,所以AC=3,BC=2.因为D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所以BD=CD+BC=1.5+2=3.5.如图,当点 C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因为AB=5,AC:BC=3:2,所以AC=15,BC=10.因为D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所以BD=BC-CD=10-7.5=2.5.综上所述,线段BD的长为3.5 或2.5.【分析】分为点 C在线段AB 上或点 C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画图,然后根据线段的中点定义得到CD长,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解答即可.11.【答案】B【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线段n等分点模型【解析】【解答】解:由条件可知, 故A正确;故B错误;故C正确;故D正确;故答案为: B.【分析】根据题意可得: 即可求解.12.【答案】C【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分类讨论【解析】【解答】解:如上图,设较长的木条为AB=24cm,较短的木条为BC=20cm,∵M、N分别为AB、BC的中点,,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BC在AB的延长线上时,MN=BM+BN=12+10=22cm;②如图2, BC在AB上时,MN=BM-BN=12-10=2cm。综上所述,两根木条的中点间的距离是2cm或22cm。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分两种情况计算即可.13.【答案】①②③【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解答】解: 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可知:∵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故结论①正确;∵N是BC的中点,∴ 故结论②正确;∵G是AB的中点,∴,故结论③正确;∵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故结论④错.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③.故答案为:①②③ .【分析】根据G是AB的中点,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结合图形,对每个结论进行验证即可确定.14.【答案】解:设AD=4x,∵C为AD 的中点,∴AC=CD=2x,【知识点】线段的中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分析】 通过设定AD的长度为4x,然后因为点C为AD的中点,得到AC=CD=2x,再通过线段关系建立方程求解BC与AB的比值.15.【答案】(1)解:∵又|m-12|≥0,(6-n)2≥0,∴m-12=0,6-n=0,∴m=12,n=6,即AB=12,CD=6.(2)解:①当点C在点B 的右侧时,如图1所示.∵M,N分别为线段AC,BD的中点,BC=4,∴又AD=AB+BC+CD=12+4+6=22,∴MN=AD-AM-DN=22-8-5=9.②当点C在点B 的左侧时,如图2 所示.∵M,N分别为线段AC,BD的中点,BC=4,∴∵AD=AB+CD-BC=12+6-4=14,∴MN=AD-AM-DN=14-4-1=9.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为9(3)解:②正确,且∵点 D与点B 重合,∴ BC=DC,∴ AC=AB-BC=AB-DC=6,∴ AC=BC,∴ PA+PC=(PC+AC)+(PC-CB)=PPC=2【知识点】线段的中点;偶次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分析】⑴根据绝对值及偶数次幂的非负性作答.⑵根据线段中点及线段和差关系,借助分类讨论思想作答.⑶根据线段和差关系进行作答.16.【答案】(1)7;28(2)7;14;21(3)解:根据(1)(2)启发∵ 爷爷说: “ 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39年才出生 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经117岁,是老寿星了∴AB=BC=CD=[117-(-39)}÷3=156÷3=52岁∴爷爷现在的年龄为:117-52=65岁【知识点】偶次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数轴的动点往返运动模型【解析】【解答】解:(1)∵a,b满足 ,∴a-7=0,b-28=0∴a=7,b=28.故答案为:7,28.(2)①根据已知条件可知,木棒的长度=CD,AC=CD=DB,∵a=7cm,b=28cm,在数轴上A点的坐标为7,B点的坐标为28,∴AB=28-7=21cm∴CD=cm,②根据①可知,A点的坐标为7,B点的坐标为28,AC=CD=DB=7∴C点坐标7+7=14,D定坐标28-7=21.故答案为:7;14;21.【分析】(1)根据绝对值和完全平方的非负性即可解决;(2)①AC=CD=DB,又根据a=7cm,b=28cm,在数轴上A点的坐标为7,B点的坐标为28,即可计算出;(3)根据(1)(2)启发,“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39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经117岁,即可求出爷爷的年龄.17.【答案】C【知识点】线段的中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解答】解:由题意,设M是AD的中点,BM=5cm,故答案为:C.【分析】设,先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出AM的长,再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出MC的长,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最后求出MC的长即可.18.【答案】B【知识点】整式的加减运算;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解答】解: AB=2a,AC=a+6,BC=3a+1, A、B、C三点互不重合∴a>0,①若点A在B、C之间,则AB+AC=BC,即:2a+a+6=3a+1无解,故此情况不成立;②若点B在A、C之间,则BC+AB=AC,3a+1+2a=a+6,③若点C在A、B之间,则BC+AC=AB.即3a+1+a+6=2a,,不成立∴ 点B 在A,C 两点之间故选:B.【分析】分类讨论:①若点A在B、C之间;②若点B在A、C之间;③若点C在A、B之间,分别计算只有第二种成立,即可得到答案.19.【答案】B【知识点】线段的中点;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A、B、C、D、E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5、 9、 c、 13、当B在E的左侧时, 即 解得当B在E的右侧时, 即 解得故答案为: B.【分析】先得到点A、B、C、D、E在数轴上表示得数,然后分为B在E的左侧和B在E的右侧的两种情况解题即可.20.【答案】D【知识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解答】设OB=3x,则BP=7x,∴OP=OB+BP=10x,∵,∴OA=4x,AP=6x,∴AB=OA-OB=x,将折向,使得重叠在上,再从点重叠处一起剪开,得到的三段分别为:2x、3x、5x,故答案为:D.【分析】设OB=3x,根据题意可表示出BP、OA、AP、AB的长度,折叠后从点B处剪开得到AB段为2x,OB=3x,BP=5x,即可得到比值.21.【答案】2或10或-或【知识点】线段上的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分类讨论【解析】【解答】解:因为AB=12 cm,AC=8cm ,所以CB=12-8=4(cm).设经过 ts时,线段 PQ的长为6 cm.当点 P,Q都向右运动时,则有 t+6=4+2t,解得t=2;当点 P,Q都向左运动时,则有 t+4+6=2ts解得t=10;当点 P 向右运动,点Q 向左运动时,则有6+4-t=2t,解得当点 P 向左运动,点Q 向右运动时,则有6=t+4+2t,解得综上所述,经过2 s或10 s或 s或 s时,线段PQ的长为6 cm.【分析】首先根据.AB=12厘米,AC=8厘米,求出CB的长度是多少;然后分四种情况:(1) 点P、Q都向右运动;(2)点P、Q都向左运动;(3)点P向左运动,点Q向右运动;(4)点P向右运动,点Q向左运动;求出线段PQ的长为6厘米时的时间即可.22.【答案】60或120【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知 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若A 是连着的端点,则PA=20,PB=40,AB=60.原长=2AB=120cm;若点 B 是连着的(也就是线段中点),则PB=20,PA=10,所以AB=30,原长=2AB=60cm.故答案为:60或120.【分析】分情况讨论,利用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解答.23.【答案】解:设BC=x,则AC=2x,AB=3x,DE=1.5x.设CE=y,∴DC=EC+DE=y+1.5x,∴AD=DC-AC=y+1.5x-2x=y-0.5x.∴3BE=2(AD+EC),即3(x+y)=2(y-0.5x+y),∴y=4x,∴CD=y+1.5x=5.5x,BD=CD+BC=6.5x,【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分析】 首先设定线段BC的长度为x,则AC=2x,AB=3x,DE的长度由AB=2DE可得DE=1.5x,然后通过设定CE的长度为y,建立AD和EC的表达式,代入给定的分式方程求解y的值,进而计算CD和BD的长度比值即可.24.【答案】(1)左,0(2)解:由题意,得:,即方程的解为:,把代入方程 ,得:,解得:,∴(3)解:∵的倒数是的2倍,∴,∴,∴方程的解为:,把代入方程,得:,当时,等式不成立,∴,∴,∵B点所代表的数是数组N:中的数,∴当时,;当时,,当时,,此时,即点在点的左侧,不符合题意;故或【知识点】实数在数轴上表示;线段的中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解析】【解答】解:(1)当时,方程化为:,解得:,∴,∵∴为线段的左特征点;∵对于所有的非零数,都是线段的“完美特征点”,∴,∴,∴;故答案为:左,0;【分析】(1)把代入方程,求出的值,根据新定义进行判断,根据都是线段的“完美特征点”,得到,把代入方程进行求解即可;(2)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结合题意,可用含b的式子表示c,再把,的值代入原方程,即可求出b的值;(3)根据题意,得到,把代入方程,得到,根据B点所代表的数是数组N:中的数,结合C点为线段的“右特征点”,进行求解即可.(1)解:当时,方程化为:,解得:,∴,∴为线段的左特征点;∵对于所有的非零数,都是线段的“完美特征点”,∴,∴,∴;故答案为:左,0;(2)由题意,得:,即方程的解为:,把代入方程,得:,解得:,∴;(3)由题意,得:,∴,∴方程的解为:,把代入方程,得:,当时,等式不成立,∴,∴,∵B点所代表的数是数组N:中的数,∴当时,;当时,,当时,,则:,即:点在点的左侧,不符合题意;故或.25.【答案】(1)③(2)2(3)解:存在.理由如下:设点A对应的数为:s,点C对应的数为:t,则点B、D对应的数分别为:a+s,t+2a,则点M对应的数为:,而ND=mBD=m(t+2a-a-s)=m(a+t-s),则点N对应的数为:t+2a-ma-mt+ms,则,当时,MN为定值.【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解答】解:(1)①AB=2≠CD,故不符合题意;②CD=BD-BC=5-3=2≠AB,故②不符合题意;③设BC=x,则AB=AC-BC=7-x,同理可得:CD=7-x=AB故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③.(2)设BM=b,NC=c,MN=a,∵M是AC的中点,∴2 +b= a+ c①∵N是BD的中点,∴a+b=c+2②,①+②得:2a+b+c=b+c+4,解得:a=2=MN;故答案为:2.【分析】(1)①AB=2≠CD,故①不符合题意;②CD=BD-BC=5-3≠2AB,故②不符合题意;③设BC=x,则AB=AC-BC=7-x,同理可得:CD=7-x=AB,即可求解;(2)由M、N是中点,得到2+b=a+c,a+b=c+2,即可求解;(3)设点A对应的数为:s,点C对应的数为:t,则点B、D对应的数分别为:a+s,t+2a,进而求出点M、N所对应的数,即可求解.1 / 1人教版七年级上同步分层训练6.2直线、射线、线段一、夯实基础1.(2025七上·乐清期末)如图,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通常要开挖隧道穿过山体,把道路取直以缩短路程,其中最能解释这一做法的数学知识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平面内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D.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间的距离【答案】A【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析】【解答】解: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通常要开挖隧道穿过山体,把道路取直以缩短路程,其中最能解释这一做法的数学知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答案为:A.【分析】高速公路建设中为了缩短路程,通常会在山体中开挖隧道,实现道路取直.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即可.2.(2024七上·裕华期末)在一条沿直线铺设的电缆两侧有,两个小区,要求在直线上的某处选取一点,向、两个小区铺设电缆,现有如下四种铺设方案,图中实线表示铺设的电缆,则所需电缆材料最短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析】【解答】解:根据线段的性质可知,连接,交于点,点就是所求的点,符合题意的画法是C.故选:C.【分析】本题考查线段的性质,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交于点,点就是所求的点,即可得到答案.3.(2025七上·上城期末)如图,C点是线段AB的中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若AB=a,则CE=a B.若CD=a,则AB=5aC.若CD=a,则DE=2a D.若AB=a,则CD=BE=a【答案】D【知识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解答】解:A.∵C点是线段AB的中点,又∵当 时,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若 则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C.由上述解题可知,若 则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D.由上述解题过程可知,若 则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以及线段的和、差、倍、比的关系逐项进行判断即可.4.下列几何图形与相应语言描述相符的是( )A.如图①,延长线段到点B.如图②,点在射线上C.如图③,直线的延长线与直线的延长线相交于点D.如图④,射线和线段没有交点【答案】D【知识点】尺规作图-直线、射线、线段【解析】【解答】解:A.如图1,延长线段BA到点C,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如图2,点B在直线CA上,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如图3,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P,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如图4,射线CD和线段AB没有交点,故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分析】根据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性质逐项进行判定即可.5.(2025七上·海珠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线段和线段表示同一条线段B.过一点能作无数条直线C.射线和射线表示不同射线D.射线比直线短【答案】D【知识点】直线、射线、线段【解析】【解答】解:A、B、C中的说法正确,故A、B、C不符合题意;D、射线向一方无限伸展,直线向两方无限伸展,都无限长,不能比较长短,原说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根据射线、直线、线段的定义逐项判断解答即可.6.已知一条直线上有A,B,C三点,线段AB 的中点为P, 线段 BC 的中点为Q,BC=6,则线段 PQ 的长为 .【答案】8或2【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分类讨论【解析】【解答】解:第一种:如图①由题意得: PB=AB=5, BQ=BC=3,∴PQ=PB+BQ=8;第二种:如图②:CQ=BC=3, CP=BC-BP=6-5=1,∴ PQ=CQ-CP=2.故答案为:8或2.【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第一种C在AB中间;第二种C在AB外,利用中点表示相关线段,利用线段的和差运算即可解答.7.如图,已知A,B,C,D是直线上的顺次四点,M,N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MN=6 cm,BC=3cm,则AD的长为 .【答案】9cm【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整体思想【解析】【解答】解:∵MN=6 cm,BC=3c m,∴MB+CN=MN-BC=3cm.∵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B=2MB,CD=2CN,∴AB+CD=2MB+2CN=2(MB+CN)=6cm,∴AD=AB+BC+CD=(AB+CD)+BC=6+3=9(cm).故答案为:9cm.【分析】根据线段中点及线段和差关系作答.8.已知点C在线段AB上,AC=2BC,线段DE在线段AB上移动,AB=15,DE=6.(1)如图,当E为BC 的中点时,求AD 的长;(2)若点 F(异于点 A,B,C)在线段 AB 上,AF=3AD,CF=3,求AD的长.【答案】(1)解:因为AC=2BC,AB=15,所以 BC=5,AC=10.因为E为BC的中点,所以因为DE=6,所以CD=DE-CE=3.5,所以AD=AC-CD=10-3.5=6.5.(2)解:当点 F在点 C 的右侧时,如图1所示.因为CF=3,所以AF=AC+CF=13,所以当点 F在点C的左侧时,如图2 所示.因为AC=10,CF=3,所以AF=AC-CF=7,所以综上所述,AD的长为 或【知识点】平移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分类讨论【解析】【分析】(1)先求出BC和AC长,然后根据中点的定义得到CE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解答即可;(2)分为点 F在点 C 的右侧或点 F在点C的左侧两种情况糊涂,先求出AF长,然后根据三等分点求出AD长即可解题.9.(2025七上·宁波期末)如图,平面内四点 ,按下列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并标注相关字母).(1)画射线 ;(2)画直线 ;(3)连结 ,并延长至点 ,使得 ;(4)在直线 上找一点 ,使得 最小.【答案】解:如图,(1)射线AB即为所求,(2)直线AC即为所求,(3)线段DC及点B即为所求,(4)AC与BD的交点P即为所求.【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尺规作图-直线、射线、线段【解析】【分析】(1)根据射线的定义,可得答案;(2)根据直线的定义,可得答案;(3)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答案;(4)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答案.二、能力提升10.已知线段AB=5,C为直线AB 上一点,且AC: BC=3:2,D是线段AC 的中点,则线段 BD 的长为( )A.3.5 B.3.5或7.5 C.3.5或2.5 D.2.5或7.5【答案】C【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分类讨论【解析】【解答】解:如图,当点 C在线段AB 上时,因为AB=5,AC:BC=3:2,所以AC=3,BC=2.因为D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所以BD=CD+BC=1.5+2=3.5.如图,当点 C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因为AB=5,AC:BC=3:2,所以AC=15,BC=10.因为D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所以BD=BC-CD=10-7.5=2.5.综上所述,线段BD的长为3.5 或2.5.【分析】分为点 C在线段AB 上或点 C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画图,然后根据线段的中点定义得到CD长,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解答即可.11.(2025七上·海曙期末)如图,点C,D把线段 AB三等分,P是线段BD的中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C+BP=CP B.AP-CD=2BP C.AD=4BP D.CP=3BP【答案】B【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线段n等分点模型【解析】【解答】解:由条件可知, 故A正确;故B错误;故C正确;故D正确;故答案为: B.【分析】根据题意可得: 即可求解.12.两根木条,一根长,另一根长,将它们的一端重合且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 )A. B. C.或 D.或【答案】C【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分类讨论【解析】【解答】解:如上图,设较长的木条为AB=24cm,较短的木条为BC=20cm,∵M、N分别为AB、BC的中点,,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BC在AB的延长线上时,MN=BM+BN=12+10=22cm;②如图2, BC在AB上时,MN=BM-BN=12-10=2cm。综上所述,两根木条的中点间的距离是2cm或22cm。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分两种情况计算即可.13.如图,C 是线段AB上一点,G 是AB 的中点,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下列结论: 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填序号)【答案】①②③【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解答】解: 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可知:∵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故结论①正确;∵N是BC的中点,∴ 故结论②正确;∵G是AB的中点,∴,故结论③正确;∵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故结论④错.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③.故答案为:①②③ .【分析】根据G是AB的中点,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结合图形,对每个结论进行验证即可确定.14.如图,一条直线上顺次有A,B,C,D 四点,C 为AD 的中点, 求 的值.【答案】解:设AD=4x,∵C为AD 的中点,∴AC=CD=2x,【知识点】线段的中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分析】 通过设定AD的长度为4x,然后因为点C为AD的中点,得到AC=CD=2x,再通过线段关系建立方程求解BC与AB的比值.15.已知线段AB=m,CD=n,线段CD在直线AB 上运动(点A 在点 B 的左侧,点C在点D的左侧),且(1)求线段AB,CD的长;(2)若点 M,N 分别为线段AC,BD 的中点,BC=4,求线段MN的长;(3)当CD运动到某一时刻时,点D 与点 B 重合,P是线段AB 延长线上任意一点,有下列两个结论: 是定值, 是定值,请选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该定值.【答案】(1)解:∵又|m-12|≥0,(6-n)2≥0,∴m-12=0,6-n=0,∴m=12,n=6,即AB=12,CD=6.(2)解:①当点C在点B 的右侧时,如图1所示.∵M,N分别为线段AC,BD的中点,BC=4,∴又AD=AB+BC+CD=12+4+6=22,∴MN=AD-AM-DN=22-8-5=9.②当点C在点B 的左侧时,如图2 所示.∵M,N分别为线段AC,BD的中点,BC=4,∴∵AD=AB+CD-BC=12+6-4=14,∴MN=AD-AM-DN=14-4-1=9.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为9(3)解:②正确,且∵点 D与点B 重合,∴ BC=DC,∴ AC=AB-BC=AB-DC=6,∴ AC=BC,∴ PA+PC=(PC+AC)+(PC-CB)=PPC=2【知识点】线段的中点;偶次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分析】⑴根据绝对值及偶数次幂的非负性作答.⑵根据线段中点及线段和差关系,借助分类讨论思想作答.⑶根据线段和差关系进行作答.16.(2024七上·衡山月考)如图,在数轴上点表示数,点表示数,且满足.(1) , ;(2)如图,一根木棒放在数轴上,木棒的左端与数轴上的点重合,右端与点重合.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左端移动到点时,它的右端与点重合: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右端移动到点时,则它的左端与点重合.若数轴上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则①由此可得到木棒长为 ;②图中点表示的数是 ,点表示的数是 ;(3)应用:由题(1)(2)的启发,请你能借助“数轴”这个工具帮助小红解决下列问题:一天,小红去问曾当过数学老师现在退休在家的爷爷的年龄,爷爷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39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经117岁,是老寿星了,哈哈!”请求出爷爷现在多少岁.【答案】(1)7;28(2)7;14;21(3)解:根据(1)(2)启发∵ 爷爷说: “ 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39年才出生 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经117岁,是老寿星了∴AB=BC=CD=[117-(-39)}÷3=156÷3=52岁∴爷爷现在的年龄为:117-52=65岁【知识点】偶次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数轴的动点往返运动模型【解析】【解答】解:(1)∵a,b满足 ,∴a-7=0,b-28=0∴a=7,b=28.故答案为:7,28.(2)①根据已知条件可知,木棒的长度=CD,AC=CD=DB,∵a=7cm,b=28cm,在数轴上A点的坐标为7,B点的坐标为28,∴AB=28-7=21cm∴CD=cm,②根据①可知,A点的坐标为7,B点的坐标为28,AC=CD=DB=7∴C点坐标7+7=14,D定坐标28-7=21.故答案为:7;14;21.【分析】(1)根据绝对值和完全平方的非负性即可解决;(2)①AC=CD=DB,又根据a=7cm,b=28cm,在数轴上A点的坐标为7,B点的坐标为28,即可计算出;(3)根据(1)(2)启发,“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39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经117岁,即可求出爷爷的年龄.三、拓展创新17.(2024七上·石家庄期中)如图,已知B,C两点把线段AD从左至右依次分成2:4:3三部分,M是AD的中点,BM=5cm,则线段MC的长为( )A.1cm B.2cm C.3cm D.4cm【答案】C【知识点】线段的中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解答】解:由题意,设M是AD的中点,BM=5cm,故答案为:C.【分析】设,先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出AM的长,再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出MC的长,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最后求出MC的长即可.18.互不重合的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B=2a,AC=a+6,BC=3a+1,则这三点的位置关系是 ( )A.点A 在B,C 两点之间 B.点B 在A,C 两点之间C.点C在A,B 两点之间 D.无法确定【答案】B【知识点】整式的加减运算;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解答】解: AB=2a,AC=a+6,BC=3a+1, A、B、C三点互不重合∴a>0,①若点A在B、C之间,则AB+AC=BC,即:2a+a+6=3a+1无解,故此情况不成立;②若点B在A、C之间,则BC+AB=AC,3a+1+2a=a+6,③若点C在A、B之间,则BC+AC=AB.即3a+1+a+6=2a,,不成立∴ 点B 在A,C 两点之间故选:B.【分析】分类讨论:①若点A在B、C之间;②若点B在A、C之间;③若点C在A、B之间,分别计算只有第二种成立,即可得到答案.19.(2025七上·镇海区期末)已知点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5 和 9 ,点 对应的数为 .点 关于点 的对称点为 ,点 为线段 的中点,当 时, 的值为( )A.-3 或 11 B.-3 或 29 C.29 D.11【答案】B【知识点】线段的中点;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A、B、C、D、E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5、 9、 c、 13、当B在E的左侧时, 即 解得当B在E的右侧时, 即 解得故答案为: B.【分析】先得到点A、B、C、D、E在数轴上表示得数,然后分为B在E的左侧和B在E的右侧的两种情况解题即可.20.(2024七上·莒南期末)如图1,线段表示一条拉直的细线,、两点在线段上,且,.若先固定点,将折向,使得重叠在上;如图2,再从图2的点及与点重叠处一起剪开,使得细线分成三段,则此三段细线由小到大的长度比是( )A. B. C. D.【答案】D【知识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解答】设OB=3x,则BP=7x,∴OP=OB+BP=10x,∵,∴OA=4x,AP=6x,∴AB=OA-OB=x,将折向,使得重叠在上,再从点重叠处一起剪开,得到的三段分别为:2x、3x、5x,故答案为:D.【分析】设OB=3x,根据题意可表示出BP、OA、AP、AB的长度,折叠后从点B处剪开得到AB段为2x,OB=3x,BP=5x,即可得到比值.21.如图,已知A,B是直线l上的两点,AB=12 cm,点C在线段AB上,且 AC=8cm.P,Q是直线l上的两个动点,点P 的速度为1 cm/s,点 Q 的速度为 2cm /s.点 P,Q分别从点C、点B 同时出发,在直线l上运动,则经过 s时,线段 PQ的长为6 cm.【答案】2或10或-或【知识点】线段上的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分类讨论【解析】【解答】解:因为AB=12 cm,AC=8cm ,所以CB=12-8=4(cm).设经过 ts时,线段 PQ的长为6 cm.当点 P,Q都向右运动时,则有 t+6=4+2t,解得t=2;当点 P,Q都向左运动时,则有 t+4+6=2ts解得t=10;当点 P 向右运动,点Q 向左运动时,则有6+4-t=2t,解得当点 P 向左运动,点Q 向右运动时,则有6=t+4+2t,解得综上所述,经过2 s或10 s或 s或 s时,线段PQ的长为6 cm.【分析】首先根据.AB=12厘米,AC=8厘米,求出CB的长度是多少;然后分四种情况:(1) 点P、Q都向右运动;(2)点P、Q都向左运动;(3)点P向左运动,点Q向右运动;(4)点P向右运动,点Q向左运动;求出线段PQ的长为6厘米时的时间即可.22.复原绳子 如图所示,把一根绳子对折成一条线段AB,P是AB 上一点,且 若在点 P 处将绳子剪断,且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则绳子的原长为 cm.【答案】60或120【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知 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若A 是连着的端点,则PA=20,PB=40,AB=60.原长=2AB=120cm;若点 B 是连着的(也就是线段中点),则PB=20,PA=10,所以AB=30,原长=2AB=60cm.故答案为:60或120.【分析】分情况讨论,利用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解答.23.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2BC,点 D,E 在AB 的反向延长线上,且点 D 在点 E的左侧.若 AB=2DE,线段 DE 在直线AB 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 求 的值.【答案】解:设BC=x,则AC=2x,AB=3x,DE=1.5x.设CE=y,∴DC=EC+DE=y+1.5x,∴AD=DC-AC=y+1.5x-2x=y-0.5x.∴3BE=2(AD+EC),即3(x+y)=2(y-0.5x+y),∴y=4x,∴CD=y+1.5x=5.5x,BD=CD+BC=6.5x,【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分析】 首先设定线段BC的长度为x,则AC=2x,AB=3x,DE的长度由AB=2DE可得DE=1.5x,然后通过设定CE的长度为y,建立AD和EC的表达式,代入给定的分式方程求解y的值,进而计算CD和BD的长度比值即可.24.(2025七上·成都期末)关于的方程的解为,在数轴上,点,点,点分别表示的数为a,b,c,若点在点左侧,则称为线段的“左特征点”;若点在点右侧,则称为线段的“右特征点”;若点恰好在点上,则称为线段的“完美特征点”.(1)当时,为线段的_____特征点(填“左”、“右”或“完美”);对于所有的非零数,都是线段的“完美特征点”,则_____;(2)已知,若线段的“右特征点”恰好是线段的中点,求此时的值;(3)B点所代表的数是数组N:中的数,C点为线段的“右特征点”,若的倒数是的2倍,求此时点所表示的数.【答案】(1)左,0(2)解:由题意,得:,即方程的解为:,把代入方程 ,得:,解得:,∴(3)解:∵的倒数是的2倍,∴,∴,∴方程的解为:,把代入方程,得:,当时,等式不成立,∴,∴,∵B点所代表的数是数组N:中的数,∴当时,;当时,,当时,,此时,即点在点的左侧,不符合题意;故或【知识点】实数在数轴上表示;线段的中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解析】【解答】解:(1)当时,方程化为:,解得:,∴,∵∴为线段的左特征点;∵对于所有的非零数,都是线段的“完美特征点”,∴,∴,∴;故答案为:左,0;【分析】(1)把代入方程,求出的值,根据新定义进行判断,根据都是线段的“完美特征点”,得到,把代入方程进行求解即可;(2)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结合题意,可用含b的式子表示c,再把,的值代入原方程,即可求出b的值;(3)根据题意,得到,把代入方程,得到,根据B点所代表的数是数组N:中的数,结合C点为线段的“右特征点”,进行求解即可.(1)解:当时,方程化为:,解得:,∴,∴为线段的左特征点;∵对于所有的非零数,都是线段的“完美特征点”,∴,∴,∴;故答案为:左,0;(2)由题意,得:,即方程的解为:,把代入方程,得:,解得:,∴;(3)由题意,得:,∴,∴方程的解为:,把代入方程,得:,当时,等式不成立,∴,∴,∵B点所代表的数是数组N:中的数,∴当时,;当时,,当时,,则:,即:点在点的左侧,不符合题意;故或.25. 【感悟体验】如图1,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点 D 在线段AC 的延长线上,且AB=CD,请仅用一把圆规在图中确定点 D 的位置.(1)【认识概念】在同一直线上依次有A,B,C,D 四点,且AB=CD,那么称AB 与CD 互为“对称线段”,其中 AB 为CD 的“对称线段”,CD 亦为AB 的“对称线段”.如图2,下列情形中 AB 与CD 互为“对称线段”的是 (填序号).①AB=2,CD=3;②AB=1,BC=3,BD=5;③AC=7,BD=7.(2)【运用概念】如图3,AB 与CD 互为“对称线段”,点 M 为AC 的中点,点 N 为BD 的中点,且AB=2.直接写出 MN 的长为 .(3)【拓展提升】如图4,在同一直线上依次有A,B,C,D 四点,2AB=CD且AB=a(a 为常数),点M 为AC 的中点,点 N 在BD 上且ND=mBD.是否存在m 的值使得MN 的长为定值 若存在,请求出 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③(2)2(3)解:存在.理由如下:设点A对应的数为:s,点C对应的数为:t,则点B、D对应的数分别为:a+s,t+2a,则点M对应的数为:,而ND=mBD=m(t+2a-a-s)=m(a+t-s),则点N对应的数为:t+2a-ma-mt+ms,则,当时,MN为定值.【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解析】【解答】解:(1)①AB=2≠CD,故不符合题意;②CD=BD-BC=5-3=2≠AB,故②不符合题意;③设BC=x,则AB=AC-BC=7-x,同理可得:CD=7-x=AB故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③.(2)设BM=b,NC=c,MN=a,∵M是AC的中点,∴2 +b= a+ c①∵N是BD的中点,∴a+b=c+2②,①+②得:2a+b+c=b+c+4,解得:a=2=MN;故答案为:2.【分析】(1)①AB=2≠CD,故①不符合题意;②CD=BD-BC=5-3≠2AB,故②不符合题意;③设BC=x,则AB=AC-BC=7-x,同理可得:CD=7-x=AB,即可求解;(2)由M、N是中点,得到2+b=a+c,a+b=c+2,即可求解;(3)设点A对应的数为:s,点C对应的数为:t,则点B、D对应的数分别为:a+s,t+2a,进而求出点M、N所对应的数,即可求解.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七年级上同步分层训练6.2直线、射线、线段(学生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同步分层训练6.2直线、射线、线段(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