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碾庄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碾庄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九上化学第三次学情调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6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酒精挥发 C.葡萄酿酒 D.石蜡熔化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糖水 B.洁净空气 C.二氧化碳 D.生理盐水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作氮肥 D.氮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可作保护气
5.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硒的元素符号为Se
C.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6.生活中常接触到“高钙牛奶”“加铁酱油”,这里的钙和铁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7.下列对有关化学用语中“2”的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H2中“2”表示两个氢原子 B.2OH- 中“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C.2Cu中“2”表示两个铜元素 D.Mg2+中“2”表示镁元素显+2价
8.以下各场景中的变化过程及其反应类型的归类不正确的是
A.家庭生活中:铁丝生锈—氧化反应
B.工业生产中: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分解反应
C.教学实验中: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D.科学探究中:红磷与氧气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氧化反应
9.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膜分离制取氧气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帮助其他物质燃烧,可作燃料
D.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一定发光放热
10.分离下列各组混合在一起的物质,需要用到过滤方法的是
A.食盐和沙子 B.食盐和蔗糖 C.氧气和氮气 D.二氧化锰和铁粉
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都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所以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取氧气
C.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所以物理变化也伴随着化学变化
D.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2.硫酸(H2SO4)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2 C.+4 D.+6
13.下列是某同学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加热“铜绿”时,绿色粉末会变成红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4.下列生活中常见现象用微观粒子解释正确的是
A.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小木条复燃,是因为它们都含有氧分子
B.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这是因为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了
C.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衣服上染上颜色,这是因为原子发生了变化
D.擦黑板时看到粉尘在空中飞舞,这是分子在运动
15.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质量几乎相等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C.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原子质量越大 D.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16.蓝莓富含花青素(C15H11O6)。下列有关花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青素含有碳、氢、氧三个元素
B.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花青素是由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
D.花青素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5∶11
17.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农业上一种重要的化肥——尿素的工艺流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B.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合成尿素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合成尿素工业制尿素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18.利用图1装置研究过氧化氢的反应,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2中的a点对应的操作是推动注射器活塞
B.对比c点和e点可以验证反应速率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有关
C.对比b点和e点不能验证反应速率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有关
D.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3题,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19.(5分)央视栏目《成语探华夏》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木已成舟:木材做成小舟发生的变化属于 ▲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雕梁画栋:指在建筑上雕刻花纹并搭配丰富的颜料。绿色颜料三氧化二铬()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
(3)刀耕火种:古人在播种前用火烧野草,燃烧后产生的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所含阴离子的符号为 ▲ 。
(4)拈酸吃醋: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则醋酸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 。
(5)冰清玉洁:“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其中铝的化合价为+3),请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 ▲ 。
20.(6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用语的符号或名称。
(1)两个铜原子 ▲ ; (2)钠离子 ▲ ;
(3)五个氧分子 ▲ ; (4)FeCl2 ▲ ;
(5)碳酸钙 ▲ ;
(6)若用“”表示一个氢原子,则“”表示的是 ▲ 。
21.(17分)水是生命之源。
(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应靠在 ▲ ,玻璃棒的作用是 ▲ ;将浑浊的河水过滤后,得到的水仍然浑浊,可能的一种原因是 ▲ 。
(2)左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示意图,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它属于 ▲ 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与试管A相连的电源是 ▲ 极,A、B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 ,试管B中的气体是 ▲ ,检验该气体使用 ▲ ;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其目的是 ▲ ;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 ▲ 组成的。
(3)右上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B.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改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
(4)为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1785年,拉瓦锡在高温的条件下,用水蒸气与红热的铁粉反应,模拟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吹泡器吹出的气泡不断往上升,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气泡,发现气泡能被点着,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
①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
②实验过程中,吹泡器吹出的气泡不断往上升,说明 ▲ ,点燃气泡时产生 ▲ 色火焰。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题,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22.(14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A中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 ,装置B中添加液体的仪器名称是 ▲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 (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用你选择的方法收集到的氧气中混有空气可能的原因是 ▲ (写一条即可)。若用E来收集氧气,收集完毕时的操作顺序是 ▲ (按序填写序号)。
a.盖上玻璃片 b.正放在桌上 c.取出集气瓶 d.从水中移出导管 e.熄灭酒精灯
装置B也可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该反应 ▲ (填“吸收”或
“放出”)热量。该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 。
(4)在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 ▲ (填字母)。装置F收集氨气时,气体从n端通入,可得到氨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将氨气通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液体会变为 ▲ 色。
23.(14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I.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请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
(2)如图1测得实验结果偏小,可能的一条原因是 ▲ 。
Ⅱ.用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该方法的化学原理是:铜粉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中铜粉要 ▲ (填“过量”或“少量”)。
Ⅲ.用铁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量筒内水 量筒内剩余水
250mL 180.0mL 128.0mL
(4)某同学根据铁生锈(消耗氧气)的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2实验,几分钟后测得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该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条优点是 ▲ 。
IV.用白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迅速下压活塞(可提高容器内空气温度),容器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5)装入药品前,用力向下压活塞,放手后活塞 ▲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6)白磷开始燃烧后,活塞先向 ▲ 移动(填“上”或“下”,下同),再往 ▲ 移动;若实验比较成功,最终活塞停留在刻度 ▲ 。
(7)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择耗氧剂应满足的条件是 ▲ 、 ▲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1)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8分)
24.(8分)桂花中含甜菜碱(C5H11NO2),据此解答下列问题。
(1)甜菜碱由 ▲ 种元素组成,甜菜碱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2)甜菜碱中碳、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
(3)甜菜碱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结果保留至0.1%)。
(4)351g甜菜碱中含多少克氢元素?写出计算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