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10月份月考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1839年6月,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一历史事件( )
A.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C.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
D.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3.“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变化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了,人民革命的任务变化了,因此,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中的“它”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下图青铜鼠首和兔首原为北京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兽首喷泉构件中的两件,2013年6月25日晨,两件圆明园兽首安全运抵北京。中国国家文物局将这两尊圆明园兽首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与青铜鼠首和兔首流失海外直接相关的是( )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5.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忘记了起义的任务,消极对敌。不仅如此,还制定了严格的阶级制度和一些有损百姓利益的政策,让大家都对他们失望到了极点。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
A.武器装备的落后 B.推翻了君主统治
C.主张平均分配土地 D.领导集团的腐败
6.下表为福州船政局成船统计数据(部分)。据此可知,福州船政局( )
船名 下水时间 船型 马力(匹) 载重(吨) 配炮(门)
元凯 1875 木胁兵船 150 1250 5
威远 1877 铁胁兵船 750 1300 7
开济 1883 铁胁快船 2400 2200 12
A.表明民用工业的崛起 B.推动了军事工业发展 C.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D.促进了新式教育兴起
7.1843年,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847年徐继畬撰成了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瀛寰志略》,率先突破天朝意识;1859年洪仁玕写成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资政新篇》。这表明鸦片战争后( )
A.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有所发展 B.晚清政府加强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动探索救国新出路 D.国人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8.以下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迫使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通过观察,你能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A.中国丧失的领土逐渐增多 B.列强侵略不断扩大和深入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9.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他是( )
A.张謇 B.荣德生 C.卢作孚 D.侯德榜
10.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国闻报》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严复翻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可见这些报刊创办旨在( )
A.了解世界,实业救国 B.开启民智,呼吁变革
C.分析形势,倡导革命 D.传播新知,宣扬民主
11.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著名史学家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上文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
A.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第一步 B.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C.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引领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12.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使用的一种历史纪年法,是将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依此组合,形成60个干支,用以纪年,每60年循环一次。如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请问1898年是农历( )
A.甲子年 B.戊戌年 C.辛丑年 D.辛亥年
13.“邮”小见大,方寸间见证历史发展。下列邮票中的历史人物( )
A.反抗了外来侵略势力 B.巩固了我国西北塞防
C.抨击了封建道德礼教 D.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
14.中法战争爆发后,业已退职的老将被清政府起用,参与抗法。他率清军于1885年3月取得镇南关大捷。这员“老将”是( )
A.葛云飞 B.冯子材 C.左宗棠 D.聂士成
15.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相关战争带来的后果有( )
几乎当时在旅顺的所有中国人都被残杀了,屠杀暴行持续了一天又一天,直到街道上躺满了被砍去手脚的尸体。我在写作此文时,仍然能够听到步枪射击声。——美国《世界报》记者克里尔曼在1894年12月20日所发表的长篇通讯《旅顺大屠杀》
A.使中国的东南沿海向列强开放 B.使中国在近代第一次都城被占
C.极大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16.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17.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18.某同学搜集到了图片《轮船招商局》、影像《甲午风云》、史学论著《戊戌思潮纵横论》和绘画《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洋务派的自强与求富 B.日本对中国蓄意侵略
C.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D.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
19.下图是某学生绘制的反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漫画。漫画旨在说明( )

A.西方列强军事实力异常强大 B.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C.中西礼仪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D.清政府开启了学习西方历程
20.1900年10月,西方公使团首次提出“停试”的惩罚,在随后的谈判期间,公使团不断调整停试的范围。1901年最终将“停试”之罚表述为“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考试各等考试五年”,并将其写入签订的(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综合题
21.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
材料二 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余威,提出我们配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摘编自《安德鲁·翰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三 甲午之败则不同。此番不是败在西方列强手下,而是败在素来为中国人看不大起的“小日本”手下,因而产生了一种“辱莫大焉”的感觉。……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开始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瓜分豆剖之势,逐渐形成。1896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在经过社会政治学的重新包装之后开始传入中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中国知识界信奉的“天演”法则。亡国灭种的命运不仅为刚刚发生的割地赔款的事实证明并不虚幻,而且被“科学”揭示了所以会败亡的内在机理。
——摘自杨天宏《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情愫》
材料四 1900年,西方列强怦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摘编自《复兴之路》
(1)根据材料一回答,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输入呈现怎样的趋势?
(2)材料一中的“这场禁烟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国被迫接受的“条件”写在哪一条约里?此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对中国的影响?
(4)材料四中所说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结合材料及所学说说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这段历史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22.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制作人物专栏,请你根据专栏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专栏一糊裱匠李鸿章】
1863年,李鸿章在致曾国藩的信函中说道:“若火器能与西洋相埒,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同时还指出中国因学识与技巧之间缺乏配合,需要培养新式人才。却在其晚年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李鸿章
【专栏二文襄公左宗棠】
19世纪70年代,西北边疆大部分地区被阿古柏占据,且俄国公然武装侵占伊犁。对此于1875年,清朝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出兵收复新疆。次年他调集湘军及原新疆驻军5万余人组成西征军。在出发前,左宗棠也为自己做了一口棺材,让亲军抬着随军前行。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左宗棠
【专栏三哀时客梁启超】
1895年8月,《中外纪闻》在北京创刊,梁启超等人负责撰稿,宣传西学,鼓吹变法。次年《时务报》在上海创办,梁启超担任主笔,以通俗流畅的文风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
梁启超
请回答:
(1)专栏一中李鸿章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哪一件事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2)专栏二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其历史意义?从左宗棠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优秀品质?
(3)专栏三中梁启超等人宣传维新变法的行动有哪些?
(4)结合三则专栏及所思所悟,谈谈李鸿章等人在历史前进的道路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材料题
23.近代历史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除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
(1)中国称发生在1840年的中英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则一直称之为“通商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条约签于哪次战争之后?与材料一相比,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反映这一方式的变化?
(3)材料三所签订的条约哪一条款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请写出这一时期(1840—1901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参考答案
1.A
2.D
3.A
4.B
5.D
6.B
7.C
8.B
9.A
10.B
11.D
12.B
13.A
14.B
15.C
16.B
17.C
18.D
19.B
20.D
21.(1)趋势:逐年增多。
(2)事件:虎门销烟。
条约:《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促进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4)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西方殖民者凶残、野蛮;清政府腐败无能等。
22.(1)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左宗棠收复新疆。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学习左宗棠为祖国统一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3)创办报刊、发表文章。
(4)杰出历史人物能推动历史发展,体现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23.(1)真正意图: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侵略方式的变化:从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条款: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条款: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4)总趋势: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