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基础题组 题号 1 2 3 4 5 6 7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19世纪中后期英、法城市化水平不同的原因 1800-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 近代天津城市化的特点 1949-2008年我国城市数量 建筑技术的革新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城市大众休闲文化发展 近代中国公园建设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19世纪后期巴黎地下管道系统 欧美城市交通立体化发展 近代中国城市设施兴办的特点 现代中国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空气污染 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分化 当代城市发展存在社会危机隐患
提升题组 题号 1 2 3 4 5 6 7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文教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关于晚清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研究 近现代中国“公园城市”建设 近代中国城市化新旧交织 19世纪巴黎下水道治理成效 1883年伦敦的贫民窟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深入发展
知识点一 城市化的演进
1.19世纪中后期英国总人口约18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52%,法国总人口约36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25%。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数量不同 B.政局稳定程度不同
C.统治阶级不同 D.工业化的水平不同
答案:D
解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的比例远高于法国,故D项正确。
2.下图为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对趋势判断正确的是(  )
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②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③各国城市化均衡发展 ④贫困问题得到解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1800-2015年,城镇人口呈现上升趋势,这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①正确;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②正确;“各国城市化均衡发展”说法过于绝对,③错误;“贫困问题得到解决”说法错误,排除④。故选A项。
3.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天津街道大多以巴黎路、维多利亚道、牛津道、穆姆路(德国建)、罗马道、但丁路等外国名字命名。这说明天津的城市化(  )
A.是政府推动的结果 B.主要集中在租界区
C.领先国内其他地区 D.受西方的影响较大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天津街道命名带有明显的西方特色,天津作为通商口岸受到西方较大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街道主要集中在租界区,排除B项;材料没有与其他城市对比的信息,排除C项。
4.下表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1949-1960年城市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
B.1960-1965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
C.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的进程
D.1949年以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极为迅速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1960-1965年城市数量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政府实行八字方针,调整农业、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大量城市中的工人回到农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看不出地域性,排除A项;我国还没有完成城市化,排除C项。
知识点二 居住条件的改善
5.19世纪中后期,美国人发明了电梯,电梯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用钢筋混凝土铸造的高层住宅,能更高效地利用土地,提高居住面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工业革命催生了新的价值理念
B.经济布局得以优化
C.科技进步助推生活方式的革新
D.社会结构发生巨变
答案:C
6.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城市化程度显著提高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文娱活动吸引力增强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答案:A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地区出现,戏院、喜剧、足球赛事等发展较快,而这些一般出现在城市,侧面反映了当时欧美城市化程度显著提高,A项正确。工业革命时期贫富差距拉大,排除B项;C项是材料的表象,并非本质反映,排除;材料信息不涉及工人福利,排除D项。
7.1928年,吴兴公园建成,为旧湖州府署之一部,内设碑碣室,藏旧府署所遗古代碑碣。此外,公园置有亭台花木,点缀俱宜,有鱼池,可供公众眺赏。吴兴公园的兴建,说明当时该地(  )
A.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B.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C.建筑风格更加多样 D.重视优化城市职能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吴兴公园的建成,能够作为当地民众游览、观赏、休憩的公共场所,改善了人居环境,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公园,A项“基本完善”说法夸张,排除;材料只是对吴兴公园的描述,不能反映建筑风格多样,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公园建设,而非优化城市职能,排除D项。
知识点三 基础设施的发展
8.19世纪后期,巴黎的城市排水系统中,地下的管道系统供水管、煤气管和通信电缆等管线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下共同沟(工程术语,隧道结构的一种)的早期雏形。据此可知,当时巴黎的地下管道系统设计(  )
A.旨在应对城市化的弊病
B.受到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
C.提升了民众的卫生意识
D.得益于新能源的广泛开发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巴黎地下管道系统的设立,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项正确。巴黎的地下管道系统设计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未体现民众卫生意识的变化,排除C项;当时还是使用传统能源,排除D项。
9.20世纪以来,在纽约、伦敦等欧美国家的大城市,航空、火车、地铁、公共汽车、小汽车、自行车以及步行等都是城市交通模式的组成部分,并在各自适合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这表明(  )
A.城市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B.交通工具创新扩大了城市规模
C.工业化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
D.城市交通呈现立体化发展趋势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陆、空交通并行,城市交通呈现立体化发展趋势,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城市交通,不是城市治理能力,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城市规模的扩大,排除B项;C项“解决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10.19世纪70年代,上海租界建成自来水厂,率先引进有线电报和电话,80年代又引进了电灯。1884年,上海至南京的电报线延伸至长江中游的汉口,1899年汉口电报局兼办电话。之后重庆也引进了饮水、照明、通信等设施。这表明近代城市设施的兴办(  )
A.由民族企业家主导
B.沿海、沿江与内地同时进行
C.与开埠通商紧密联系
D.遍及城乡为民众所普遍接受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近代城市设施的建设率先出现在上海、南京、汉口、重庆等通商口岸城市,C项正确。
11.2008年,我国城市公共运营汽(电)车约36.7万辆,是1949年的160倍。城市供水总量500亿立方米,是1949年的160倍,用水普及率达到94.7%。城市供气管道长度25.8万千米,是1980年的46倍,用气普及率达到89.6%。这说明我国(  )
A.城市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城市功能增加
B.科技水平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D.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新旧交织特点
答案:C
解析:城市公共运营汽(电)车数量的增加,用水、用气的普及,体现了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城市规模扩大,排除A项;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旧”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知识点四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2.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  )
A.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
B.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
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
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提到的“1841年”“伦敦”“绿色植物”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业革命带来的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故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受到欢迎,故B项正确。
13.某学者描述了19世纪前期的一种状况:“在雇主的剥削下,他们已经变成了机器的奴隶,只知道挣钱糊口,他们集中居住在全然没有准备好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城市里。”上述状况出现的背景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B.西方强化对殖民地人民的剥削
C.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
D.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广泛兴起
答案:A
解析: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西方本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与“殖民地人民”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新航路开辟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无关,排除D项。
14.2007年1月,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夫人在77国集团会议上发出警告:“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增长最快的社区是贫民窟,贫民窟是日益增长的犯罪和暴力的中心。”由此可知,当代的城市发展(  )
A.导致失业率大为提高
B.存在着社会危机隐患
C.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
D.制约了市民生活改善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增长最快的社区是贫民窟,贫民窟是日益增长的犯罪和暴力的中心”可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存在社会危机隐患,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失业率的问题和城市发展的原因,排除A、C两项;城市发展有利于提高市民生活水平,排除D项。
1.1846年,由英国清教徒建立的纽敦镇因哈佛与麻省理工两所大学而升格为剑桥市;1886年,美国铁路巨头斯坦福捐款250万美元创建斯坦福大学,汇聚一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逐渐形成帕罗奥多市,并成为美国硅谷的核心区。这些史实说明(  )
A.科技进步带来城市类型多样
B.美国城市深受殖民文化影响
C.慈善事业推动城市功能完善
D.文教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英国的剑桥市、美国的帕罗奥多市的形成都受到大学的影响,这体现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D项正确。剑桥市的形成与科技进步、慈善事业无关,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殖民文化,排除B项。
2.关于晚清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研究,美国学者施坚雅估计1843年中国城市人口为5.1%,到1893年增长至6.0%,而中国学者曹树基则认为,1776-1893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7.4%降至7.1%。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施坚雅的结论更符合历史实际
B.两位学者的研究相互矛盾都不可采信
C.晚清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
D.立场不同是导致结论差异的根本原因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两位学者的数据可知,虽然具体数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能表明晚清时期中国城市化处于较低水平,C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谁的结论更符合历史实际,排除A项;研究结论有差异但并非相互矛盾,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立场不同,排除D项。
3.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受到山水城市理念的影响,如杭州市政建设使“西湖搬进城”,形成了“城湖一体”的新格局。2018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构想,它以公园为特色,强调园林绿地的公共属性。“公园城市”建设强调(  )
A.市政建设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
B.城市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C.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的原则
D.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协调一致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受到山水城市理念的影响”“我国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构想”可知,我国近现代“公园城市”建设强调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协调一致,D项正确。
4.近代上海开埠后,城市人口与城市中道路交通流动量逐渐增多,遂引进西式交通信号灯。由于技术、费用和人力车众多等原因,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上海启用的交通信号灯还需要由交通警察手动控制。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
A.技术水平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不平衡
C.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是时代主题
D.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新旧交织的特点
答案:D
解析:“引进西式交通信号灯”,但因技术、费用等原因,“由交通警察手动控制”,说明新旧交织,D项正确。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排除A项;没有对比,无法得出“不平衡”的结论,排除B项;交通信号灯与救亡图存无关,排除C项。
5.拿破仑三世(1808-1873年)当选总统后决定治理巴黎的下水道。1867年,巴黎下水道成为展览项目,每天可供四百名游客坐着小船或小车游览。人们评价道:“即使女士穿着干净美丽的裙子在地下从卢浮宫走到协和广场,也不会弄脏裙子。”这说明了(  )
A.民主改革推动城市建设
B.公共工程提升生活质量
C.工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
D.设施进步便利大众出行
答案:B
解析:拿破仑三世重视巴黎下水道的污染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改善了城市的地下空间环境,从而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主改革,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工业生产对城市环境的破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设施的进步,排除D项。
6.1883年有人这样描述伦敦的贫民窟:“想走进贫民窟,就必须穿过有毒的臭气,这种气从一堆堆垃圾和乱七八糟的臭水沟里冒出来,有时脏水就在你脚下流。许多院子永远照不到阳光,永远没有新鲜空气,也不知干净的雨水为何物。”上述现象的出现(  )
A.推动工厂制度趋于完善
B.改变了民众的生活观念
C.直接引发欧洲工人运动
D.迫使政府调整城市规划
答案:D
解析:1883年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说明城市规划不合理,迫使政府调整城市规划,D项正确。工厂制度是对工厂内部管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直接”说法错误,排除。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后,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城市的基础设施高度完善,并呈现出信息化和智能化趋势,大批购物中心和生活配套设施涌现,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与此同时,在城市中心过度拥挤以及交通运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从以集中为主转向以分散为主,中心城市人口逐渐向郊区分散,郊区化特征日趋明显。经历了二战后60多年的发展,至2013年,西方发达国家总体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79.8%,法国、德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了75%,英国与美国则有80%以上,日本更是超过了90%。
材料二 二战以后,面对城市化的压力,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加强了对城市化的干预,加大财政投入,兴建和改善基础设施,并逐步形成和完善了福利体制。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加强干预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通过经济、政治、法律手段,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以及再分配的功能,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与空间定位,为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创造了条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帅、孙媛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深入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深入发展的原因。
答案:(1)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呈现智能化和信息化趋势;购物中心和配套设施大量涌现;城市郊区化特征明显;城市化率达到极高水平。
(2)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相对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政府的积极干预和调控;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先前城市化经验的借鉴。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城市的基础设施高度完善,并呈现出信息化和智能化趋势”“大批购物中心和生活配套设施涌现,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中心城市人口逐渐向郊区分散,郊区化特征日趋明显”“至2013年,西方发达国家总体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79.8%”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后,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可知,新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一“经历了二战后60多年的发展”和所学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的相关知识可知,经济的持续发展,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结合所学二战后国际格局的相关知识可知,相对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根据材料二“二战以后,面对城市化的压力,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加强了对城市化的干预”可知,政府的积极干预和调控;结合所学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可知,对先前城市化经验的借鉴。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知识点一 城市化的演进
1.19世纪中后期英国总人口约18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52%,法国总人口约36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25%。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数量不同 B.政局稳定程度不同
C.统治阶级不同 D.工业化的水平不同
2.下图为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对趋势判断正确的是(  )
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②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③各国城市化均衡发展 ④贫困问题得到解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天津街道大多以巴黎路、维多利亚道、牛津道、穆姆路(德国建)、罗马道、但丁路等外国名字命名。这说明天津的城市化(  )
A.是政府推动的结果 B.主要集中在租界区
C.领先国内其他地区 D.受西方的影响较大
4.下表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1949-1960年城市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
B.1960-1965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
C.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的进程
D.1949年以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极为迅速
知识点二 居住条件的改善
5.19世纪中后期,美国人发明了电梯,电梯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用钢筋混凝土铸造的高层住宅,能更高效地利用土地,提高居住面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工业革命催生了新的价值理念
B.经济布局得以优化
C.科技进步助推生活方式的革新
D.社会结构发生巨变
6.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城市化程度显著提高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文娱活动吸引力增强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7.1928年,吴兴公园建成,为旧湖州府署之一部,内设碑碣室,藏旧府署所遗古代碑碣。此外,公园置有亭台花木,点缀俱宜,有鱼池,可供公众眺赏。吴兴公园的兴建,说明当时该地(  )
A.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B.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C.建筑风格更加多样 D.重视优化城市职能
知识点三 基础设施的发展
8.19世纪后期,巴黎的城市排水系统中,地下的管道系统供水管、煤气管和通信电缆等管线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下共同沟(工程术语,隧道结构的一种)的早期雏形。据此可知,当时巴黎的地下管道系统设计(  )
A.旨在应对城市化的弊病
B.受到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
C.提升了民众的卫生意识
D.得益于新能源的广泛开发
9.20世纪以来,在纽约、伦敦等欧美国家的大城市,航空、火车、地铁、公共汽车、小汽车、自行车以及步行等都是城市交通模式的组成部分,并在各自适合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这表明(  )
A.城市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B.交通工具创新扩大了城市规模
C.工业化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
D.城市交通呈现立体化发展趋势
10.19世纪70年代,上海租界建成自来水厂,率先引进有线电报和电话,80年代又引进了电灯。1884年,上海至南京的电报线延伸至长江中游的汉口,1899年汉口电报局兼办电话。之后重庆也引进了饮水、照明、通信等设施。这表明近代城市设施的兴办(  )
A.由民族企业家主导
B.沿海、沿江与内地同时进行
C.与开埠通商紧密联系
D.遍及城乡为民众所普遍接受
11.2008年,我国城市公共运营汽(电)车约36.7万辆,是1949年的160倍。城市供水总量500亿立方米,是1949年的160倍,用水普及率达到94.7%。城市供气管道长度25.8万千米,是1980年的46倍,用气普及率达到89.6%。这说明我国(  )
A.城市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城市功能增加
B.科技水平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D.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新旧交织特点
知识点四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2.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  )
A.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
B.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
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
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
13.某学者描述了19世纪前期的一种状况:“在雇主的剥削下,他们已经变成了机器的奴隶,只知道挣钱糊口,他们集中居住在全然没有准备好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城市里。”上述状况出现的背景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B.西方强化对殖民地人民的剥削
C.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
D.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广泛兴起
14.2007年1月,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夫人在77国集团会议上发出警告:“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增长最快的社区是贫民窟,贫民窟是日益增长的犯罪和暴力的中心。”由此可知,当代的城市发展(  )
A.导致失业率大为提高
B.存在着社会危机隐患
C.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
D.制约了市民生活改善
1.1846年,由英国清教徒建立的纽敦镇因哈佛与麻省理工两所大学而升格为剑桥市;1886年,美国铁路巨头斯坦福捐款250万美元创建斯坦福大学,汇聚一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逐渐形成帕罗奥多市,并成为美国硅谷的核心区。这些史实说明(  )
A.科技进步带来城市类型多样
B.美国城市深受殖民文化影响
C.慈善事业推动城市功能完善
D.文教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2.关于晚清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研究,美国学者施坚雅估计1843年中国城市人口为5.1%,到1893年增长至6.0%,而中国学者曹树基则认为,1776-1893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7.4%降至7.1%。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施坚雅的结论更符合历史实际
B.两位学者的研究相互矛盾都不可采信
C.晚清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
D.立场不同是导致结论差异的根本原因
3.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受到山水城市理念的影响,如杭州市政建设使“西湖搬进城”,形成了“城湖一体”的新格局。2018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构想,它以公园为特色,强调园林绿地的公共属性。“公园城市”建设强调(  )
A.市政建设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
B.城市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C.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的原则
D.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协调一致
4.近代上海开埠后,城市人口与城市中道路交通流动量逐渐增多,遂引进西式交通信号灯。由于技术、费用和人力车众多等原因,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上海启用的交通信号灯还需要由交通警察手动控制。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
A.技术水平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不平衡
C.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是时代主题
D.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新旧交织的特点
5.拿破仑三世(1808-1873年)当选总统后决定治理巴黎的下水道。1867年,巴黎下水道成为展览项目,每天可供四百名游客坐着小船或小车游览。人们评价道:“即使女士穿着干净美丽的裙子在地下从卢浮宫走到协和广场,也不会弄脏裙子。”这说明了(  )
A.民主改革推动城市建设
B.公共工程提升生活质量
C.工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
D.设施进步便利大众出行
6.1883年有人这样描述伦敦的贫民窟:“想走进贫民窟,就必须穿过有毒的臭气,这种气从一堆堆垃圾和乱七八糟的臭水沟里冒出来,有时脏水就在你脚下流。许多院子永远照不到阳光,永远没有新鲜空气,也不知干净的雨水为何物。”上述现象的出现(  )
A.推动工厂制度趋于完善
B.改变了民众的生活观念
C.直接引发欧洲工人运动
D.迫使政府调整城市规划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后,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城市的基础设施高度完善,并呈现出信息化和智能化趋势,大批购物中心和生活配套设施涌现,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与此同时,在城市中心过度拥挤以及交通运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从以集中为主转向以分散为主,中心城市人口逐渐向郊区分散,郊区化特征日趋明显。经历了二战后60多年的发展,至2013年,西方发达国家总体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79.8%,法国、德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了75%,英国与美国则有80%以上,日本更是超过了90%。
材料二 二战以后,面对城市化的压力,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加强了对城市化的干预,加大财政投入,兴建和改善基础设施,并逐步形成和完善了福利体制。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加强干预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通过经济、政治、法律手段,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以及再分配的功能,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与空间定位,为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创造了条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帅、孙媛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深入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深入发展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