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石门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山梨酸是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农药、化妆品等行业,它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或白色粉末,它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CH—COOH。下列关于山梨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只要食品中添加的山梨酸符合国家要求,那么该食品就可以放心食用 B. 该分子最多有14个原子共面
C. 1 mol山梨酸和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 D. 山梨酸的分子式为C6H8O2,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答案】D
【解析】山梨酸为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在规定的食用量之内,可放心食用,A正确;CH3—CH==CH—CH==CH—COOH中的甲基为四面体结构,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羧基为平面结构,单键可以旋转,因此该分子最多有14个原子共面,B正确;CH3—CH==CH—CH==CH—COOH中含有羧基,具有酸性,1 mol山梨酸和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C正确;山梨酸的分子式为C6H8O2,与乙酸的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D错误。
2.一种利用废铜渣(主要成分CuO,及少量、等杂质)制备超细铜粉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浸”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B. 若向“沉铁”后所得滤液中加入乙醇,析出的深蓝色晶体为
C. “沉铜”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 “转化”后所得滤液中含有的主要阳离子:、、
【答案】D
【解析】废铜渣(主要成分CuO,及少量、等杂质) “酸浸”时CuO、少量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铁,SiO2不溶于H2SO4,所以滤渣的成分是SiO2,滤液中加过量氨水沉铁除去Fe3+,铜离子转化为,所得滤液通二氧化硫沉铜,过滤出产生的CuNH4SO3沉淀,加稀硫酸转化,+1价铜发生歧化反应,得到铜离子、和Cu。
A. 据分析,“酸浸”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SiO2,A错误; 若向“沉铁”后所得滤液中加入乙醇,析出的深蓝色晶体为,B错误; “沉铜”时含有和过量氨水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CuNH4SO3沉淀,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为复分解反应,C错误;转化时,CuNH4SO3在稀硫酸中发生歧化反应,得到铜离子、和Cu,结合元素守恒可知, “转化”后所得滤液中含有的主要阳离子:、、,D正确;答案选D。
3.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答案】B
【解析】该装置中缺少环形玻璃棒,故A项错误;酸性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若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项正确;制备氨气是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反应,不能直接加热氯化铵,故C项错误;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其pH值,应用pH计测定新制氯水的pH值,故D项错误。
4.100 ℃时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少量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时水的离子积Kw=1.0×10-12 B.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0-10 mol·L-1
C. c(H+)<c(SO) D. 水的电离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C
【解析】根据100 ℃时,蒸馏水的pH=6得出水的离子积Kw=1.0×10-12,A正确,不符合题意;测得溶液的pH=2,c(H+)=1.0×10-2 mol·L-1,则c(OH-)=1.0×10-10 mol·L-1,溶液中的OH-就是水电离出的OH-,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等于水电离出的OH-,因此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0-10 mol·L-1,B正确,不符合题意;加入少量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2,此时氢离子来自水和硫酸氢钠,因此c(H+)>c(SO),C错误,符合题意;水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D正确,不符合题意。
5.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赤潮等已经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造成酸雨的主要有害物质是 (  )
A. 二氧化碳 B. 硫和氮的氧化物
C. 含氟化合物 D. 化肥和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及其污水的排放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气中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含氟化合物是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化肥和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及其污水的排放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6.某实验小组用这种电极构建全碱性肼(1)—硝酸根燃料电池(如图所示),已知:双极膜由阴、阳离子膜组成,双极膜中水电离出和,在电场力作用下向两极迁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 B. 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C. 电极a上生成5.6 g 时,有0.8 mol 向电极a迁移 D. 转移1 mol电子时,负极区溶液质量增重10 g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电极a为燃料电池的负极,碱性条件下肼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和水,电极反应式为,电极b为正极,在水分子作用下硝酸根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氨气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由分析可知,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故A正确;电极b为正极,在水分子作用下硝酸根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氨气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故B正确;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则燃料电池工作时,双极膜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向电极b移动,故C错误;电极a为燃料电池的负极,碱性条件下肼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和水,电极反应式为,则转移1 mol电子时,负极区逸出7 g的氮气,同时流入17g的氢氧根离子,质量增重10 g,故D正确。故选C。
7.下列有关四个常用的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①中,锌作负极,作正极 B. 图②中,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会增大
C. 图③中,电镀液可以是稀硫酸 D. 图④中,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碱性锌锰电池中锌粉作负极,作正极,A正确;铅酸蓄电池负极发生反应:,电极质量增加,B正确;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镀件作阴极,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作电解质,因此该电镀池电镀液应用硫酸铜,C错误;银锌纽扣电池作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D正确。
8.已知反应:(红棕色)(无色)。将一定量的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下图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c为压缩注射器的过程 B. c→d为平衡正向移动的过程
C. c点与a点比,增大 D. e点:v(正)>v(逆)
【答案】D
【解析】b点后透光率突然下降,说明突然增大,则b→c操作是压缩注射器,A正确;c→d透光率增大,说明减小,平衡正向移动,B正确;c点是在a点的基础上压缩注射器,则增大,C正确;e点透光率下降,说明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正)(逆),D错误。
9.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关于乙烯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烯的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 B. 用溴水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
C. 乙烯可用于催熟果实 D. 乙烯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聚合物
【答案】A
【解析】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乙烯是平面型结构,故A错误;乙烯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甲烷通入溴水无现象,能鉴别,故B正确;乙烯能做催熟剂,可用于催熟果实,故C正确;一定条件下乙烯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故D正确;故选:A。
10.下列反应原理中,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  )
A. 2Ag2O4Ag+O2↑ B. 2Al2O3(熔融)4Al+3O2↑
C. 2MgO2Mg+O2↑ D. 4CO+Fe3O43Fe+4CO2
【答案】C
【解析】银的活泼性差,用加热分解氧化银的方法冶炼银,所以2Ag2O4Ag+O2↑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A项不符合题意;工业上电解熔融氧化铝冶炼金属铝,所以2Al2O3(熔融)4Al+3O2↑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B项不符合题意;工业上冶炼镁可采用电解法,其原料应选用MgCl2而不是MgO,因为MgO的熔点比MgCl2的高,会消耗大量电能,成本较高。C项符合题意;该反应中Fe3O4被CO还原,属于热还原法,铁性质较活泼,工业上常采用热还原法制取,D项不符合题意。
11.工业上以铜屑为原料制备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环境保护的角度,下列4种方法中,最适宜采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铜和浓硝酸生成硝酸铜和二氧化氮气体,生成污染性气体且氮元素利用率较低,A不符合题意;铜和氧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硝酸生成硝酸铜和水,不生成污染性气体且氮元素利用率较高,B符合题意;铜和稀硝酸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气体,生成污染性气体且氮元素利用率较低,,C不符合题意;铜和浓硫酸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硫酸铜和硝酸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铜;二氧化硫为污染性气体,D不符合题意。
12.若乙烷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B. X可以燃烧
C. X是单质 D. 上述反应中转移电子
【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得:。燃烧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由此可得到,结合质量守恒原理可得到此处的X为“”,相应的方程式为,a=2.8,A正确;X为CO,具有可燃性,可以燃烧,B正确;X为CO,为化合物,C错误;据反应方程式可知,O2中氧元素由0价降低为-2价,则反应中有2.6 mol电子转移,D正确。选C。
13.工业制硝酸的尾气含NO2、NO,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NO2和NO的体积比是下列值时,不能被完全吸收的是(  )
A. 1∶1 B. 2∶1 C. 3∶1 D. 1∶2
【答案】D
【解析】由题中两方程式知当NO2和NO的体积比大于或等于1∶1时,NO和NO2都能被完全吸收。
14.燕赵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对下列河北博物院馆藏文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青铜铺首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 B. 透雕白玉璧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C. 石质浮雕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D. 青花釉里红瓷盖罐主要成分是硫酸钙
【答案】D
【解析】青铜铺首是青铜器,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A正确;透雕白玉璧是玉石,玉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B正确;石质浮雕是汉白玉,汉白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正确;青花釉里红瓷盖罐是陶瓷,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错误。
15.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生产上温度越高越好 B.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转化完全
C. 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反应结束 D. 可以通过调控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
【答案】D
【解析】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生产上温度越高能耗越高,成本越高,温度过高催化剂可能失活,A错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移动,不能使转化完全,B错误;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反应处于动态平衡,并未结束,C错误;可以通过调控反应条件,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A、B、C、D四种物质均含有硅元素,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C是A与烧碱溶液反应的产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D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iO2 Si Na2SiO3 H2SiO3
(2)SiO2+2CSi+2CO↑
(3)SiO2+2OH-===+H2O
(4)+2H+===H2SiO3↓
【解析】硅及其化合物中的C是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产物,可知C是硅酸钠,D是硅酸,A是二氧化硅,B是硅。
17.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有两处未画出,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准确性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玻璃搅拌器 烧杯上方盖硬纸板 (2)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加稍过量的酸或碱溶液
【解析】(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缺少玻璃搅拌器,缺少烧杯上方盖的硬纸板。(2)在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中,必须确保热量不散失,保证生成水的量足够准确,前者在于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后者可加稍过量的酸或碱溶液。
18.科学家利用氧化锆锌作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将和转化为重要有机原料甲醇,其原理为: 。在容积为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上述反应。和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___;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a.时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
b.由保持不变,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当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若改变催化剂,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一定小于
(3)该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此时体系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
(4)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不能使生成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a.增大的浓度
b.将容器的容积变为
c.恒容条件下充入一定量
d.将恒温恒容容器改为绝热恒容容器
已知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此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0.25  50%
(2)b
(3)30%  5:8
(4)bc  增大
【解析】(1)a为CO2的平衡物质的量,根据分析得a=0.25;3 min时,参加反应的CO2为0.5 mol,则H2的转化率=×100%=50%。
(2)3 min时,平衡向正方向进行,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a错误;随反应进行,增大,当保持不变时,反应到达平衡,b正确;任意情况下,均存在,因此不能判断平衡,c错误;改变催化剂,不一定催化效果好于氧化锆锌,因此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d错误。
(3)平衡时,水的体积分数==30%,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气体物质的量之比==。
(4)a.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b.增大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c.恒容充入Ne,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绝热容器中,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该反应放热,降低温度,平衡正移,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19.已知具有氧化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二者可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如下实验对此反应进行探究。
(1)写出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已知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极易溶于,此实验中的其他物质不溶于)
上述实验①中即使KI过量很多,也会有②中实验现象,如何通过化学方程式角度解释实验中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根据[实验一]对和反应探究的结论,设计如图所示装置。

①反应开始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该装置中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____。
②反应开始时,石墨(a)作___________极,石墨(b)上发生___________反应。
③反应开始时,电子沿导线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 (填“a→b”或“b→a”)。
④反应开始时,石墨(a)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⑤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电流表读数为0,说明了___________。
【答案】(1)
(2)紫红  有生成  有剩余  和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有限度,属于可逆反应
(3)化学能→电能  正  氧化  b→a    此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解析】(1)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①取5mL 0.1 KI溶液,加入0.1 溶液5~6滴, 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极易溶于,继续加2mL ;充分振荡,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说明该反应有生成;
②Fe3+遇KSN溶液变红,取上层清液,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证明有剩余;
综合实验①②,即使KI过量很多,也会有剩余,说明和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有限度,属于可逆反应。
(3)①反应开始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构成原电池,该装置中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反应开始时,石墨(a)上Fe3+得电子生成Fe2+,石墨(a)作正极,石墨(b)上I-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I2。
③反应开始时,a为正极、b为负极,电子沿导线移动方向为b→a。
④反应开始时,石墨(a) 上Fe3+得电子生成Fe2+,电极反应式为。
⑤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电流表读数为0,说明了此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石门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山梨酸是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农药、化妆品等行业,它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或白色粉末,它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CH—COOH。下列关于山梨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只要食品中添加的山梨酸符合国家要求,那么该食品就可以放心食用 B. 该分子最多有14个原子共面
C. 1 mol山梨酸和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 D. 山梨酸的分子式为C6H8O2,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2.一种利用废铜渣(主要成分CuO,及少量、等杂质)制备超细铜粉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浸”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B. 若向“沉铁”后所得滤液中加入乙醇,析出的深蓝色晶体为
C. “沉铜”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 “转化”后所得滤液中含有的主要阳离子:、、
3.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4.100 ℃时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少量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时水的离子积Kw=1.0×10-12 B.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0-10 mol·L-1
C. c(H+)<c(SO) D. 水的电离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5.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赤潮等已经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造成酸雨的主要有害物质是 (  )
A. 二氧化碳 B. 硫和氮的氧化物
C. 含氟化合物 D. 化肥和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及其污水的排放
6.某实验小组用这种电极构建全碱性肼(1)—硝酸根燃料电池(如图所示),已知:双极膜由阴、阳离子膜组成,双极膜中水电离出和,在电场力作用下向两极迁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 B. 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C. 电极a上生成5.6 g 时,有0.8 mol 向电极a迁移 D. 转移1 mol电子时,负极区溶液质量增重10 g
7.下列有关四个常用的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①中,锌作负极,作正极 B. 图②中,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会增大
C. 图③中,电镀液可以是稀硫酸 D. 图④中,发生还原反应
8.已知反应:(红棕色)(无色)。将一定量的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下图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c为压缩注射器的过程 B. c→d为平衡正向移动的过程
C. c点与a点比,增大 D. e点:v(正)>v(逆)
9.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关于乙烯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烯的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 B. 用溴水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
C. 乙烯可用于催熟果实 D. 乙烯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聚合物
10.下列反应原理中,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  )
A. 2Ag2O4Ag+O2↑ B. 2Al2O3(熔融)4Al+3O2↑
C. 2MgO2Mg+O2↑ D. 4CO+Fe3O43Fe+4CO2
11.工业上以铜屑为原料制备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环境保护的角度,下列4种方法中,最适宜采用的是(  )
A. B.
C. D.
12.若乙烷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B. X可以燃烧
C. X是单质 D. 上述反应中转移电子
13.工业制硝酸的尾气含NO2、NO,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NO2和NO的体积比是下列值时,不能被完全吸收的是(  )
A. 1∶1 B. 2∶1 C. 3∶1 D. 1∶2
14.燕赵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对下列河北博物院馆藏文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青铜铺首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 B. 透雕白玉璧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C. 石质浮雕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D. 青花釉里红瓷盖罐主要成分是硫酸钙
15.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生产上温度越高越好 B.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转化完全
C. 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反应结束 D. 可以通过调控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A、B、C、D四种物质均含有硅元素,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C是A与烧碱溶液反应的产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D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有两处未画出,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准确性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科学家利用氧化锆锌作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将和转化为重要有机原料甲醇,其原理为: 。在容积为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上述反应。和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___;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a.时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
b.由保持不变,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当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若改变催化剂,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一定小于
(3)该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此时体系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
(4)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不能使生成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a.增大的浓度
b.将容器的容积变为
c.恒容条件下充入一定量
d.将恒温恒容容器改为绝热恒容容器
已知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此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9.已知具有氧化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二者可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如下实验对此反应进行探究。
(1)写出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已知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极易溶于,此实验中的其他物质不溶于)
上述实验①中即使KI过量很多,也会有②中实验现象,如何通过化学方程式角度解释实验中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根据[实验一]对和反应探究的结论,设计如图所示装置。

①反应开始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该装置中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____。
②反应开始时,石墨(a)作___________极,石墨(b)上发生___________反应。
③反应开始时,电子沿导线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 (填“a→b”或“b→a”)。
④反应开始时,石墨(a)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⑤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电流表读数为0,说明了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