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冠豸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核心素养能力训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冠豸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核心素养能力训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冠豸中学2025—2026学年上期七年级第一次核心素养能力训练
语 文 试 卷
(答题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结合语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跟着诗文去旅行。跟着朱自清去寻春,我们会看到“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① ,② 。”跟着曹操东临碣石,欣赏“树木丛生,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的诗意盎然;跟着王湾行舟北固山下,领略“⑤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的潮涨江阔;体会“⑦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满腹的担忧;“__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感受到家的方向渴望却不可及。诗文最能怡情养性,让我们一起读诗文吧!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1分)
轻轻地翻开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嫩嫩绿绿的小草,鸟儿唱出
① wǎn转的曲子,牛背上牧童的短笛成天【甲】 (A.嘹亮 B.洪亮)地响着,各种花的香在空气里②  yùn niàng。济南老城,有山有水,在蓝天下暖和
【乙】(A安逸B安适)地睡着;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③贮 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1)根据拼音写出①②处相应的汉字,根据汉字写出③处的拼音。(3分)
① ② ③
(2)从【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2分)
【甲】         【乙】     
(3)下列几个句子填入文段第二段空白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3.名著阅读分享会。(6分)
班级正在举办“经典永流芳,方法共研讨”读书分享会,老师提前布置了任务,请你完成。
阅读 方法 分 享 任 务
精读 略读 浏览 以《朝花夕拾》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如何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7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二句上下映衬、动静结合,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点明是秋夜行船。
B.第三、四句通过时间迅速转换,写行船之快,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
C.诗歌四句用五个地名,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D.诗歌采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山、月、江水等融合变幻,衬托诗人复杂的情感。
5.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4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6.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B.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C.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D.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3分)
(1)元方入门不顾 顾:
(2)相委而去 委:
(3)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期: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9.读了本文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0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④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①段是写济南冬天小雪后秀美的山景,第③段是写济南冬天柔美的水色。
B.第②段中“卧着些小村庄”“卧着点儿雪”“这是张小水墨画”,烘托出恬静安适的气氛,表现出小雪的温柔多情,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C.第③段中“绿的精神”指济南冬天的水充满无限的生机,孕育着朦胧的春意,流露出作者对冬天转瞬即逝的抑郁心情。
D.第①段文字按空间方位顺序,从上到下,层次分明地描写山上景物,表明方位的词语有“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等.
11.第 ③段写出了冬水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段分析。(3分)
12.赏析第①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妙处。(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21分)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吕亚萍
①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②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③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④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
⑤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⑥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女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⑦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同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⑧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⑨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⑩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13.(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是为了引出下文并衬托出“我”忽视、痛失亲人的悲情。
B.第⑩段呼应开头,不仅表达了外婆的爱留在“我”心间,还点明了本文的主旨。
C.“我”没有包钱却仍接受外婆给“我”的压岁钱,说明“我”冷漠,不知感恩。
D.文章描述了平凡的生活场景,描写精细到位,情节虽无跌宕起伏但耐人寻味。
14.(3分)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外婆 “我”的心理活动
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 ①
② 深沉的内疚,不安
外婆形容枯槁、卧床不起 ③
15.(4分)第⑥自然段中说“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女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让“我”感到亏欠外婆的事情有哪些?
16.(6分)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①请你从重音的角度为下面的句子设计朗读,并说明理由。(3分)
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同枯槁、卧床不起。
②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从修辞手法角度)(3分)
17.(5分)文章结尾作者说:“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联系全文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19题。(11分)
【材料一】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有个人因素也有外界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的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为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而拖延或逃避任务;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拖延;有的人因为娱乐方面的诱惑,而导致拖延行为;有的人本身就懒惰,不愿做事情;还有的人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行动受阻。
【材料二】
【材料三】
拖延症患者很难直接做困难的、需要意志力维持的事情,因此容易耽误学业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新的职业——自律监督师应运而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打败拖延症。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因为小目标能消除拖延症患者的畏难情绪;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因为自律才是拖延症最有效的克星;还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抵制不良欲望,消除外界干扰,排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完成任务的障碍。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促使患者逐渐消除拖延症。
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个人都会有拖延的行为,但不等于说每个人都会患上拖延症。
B.患有拖延症的人常常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但不会埋怨别人。
C.有困难、需要意志力维持的紧急任务,通常不宜交给拖延症患者。
D.自律监督师是一项专门帮助患者制定对策,打败拖延症的新职业。
19.下面是对拖延症同学小王上周日的观察记录,请你当一回自律监督师,为小王拟定监督方案。(8分)
观察记录 8点:起床,早餐。 9点:家长叫做作业,他说时间还早,要休息一下。 11点:家长再催,他依然说时间还早,作业肯定能做完。 12点:吃午饭,午休。 15点:开始做作业。 15点20分:跑去吃水果、听音乐。 17点:还在听音乐,家长问作业是否完成,他说离明天上学还早,不着急。 周一上午:老师通知,“您的孩子又没交作业!”。 监督方案
拖延症的类型:
②原因(4分):
③对策(4分):
三、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进入初中以来,你获得了什么?也许是新的集体给你不一样的感觉,也许是新的学习方式给你新的体验,也许是新的老师和朋友给你的难忘记忆,也许是……请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以“在这里,我获得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出真情实感;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不得套写、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
(4)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