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由材料可知,TRAPPIST-1e距离地球39光年,故TRAPPIST-1e超过太阳系范围,位于银河系。2.C TRAPPIST-1e行星属于岩石星球,位于恒星宜居带中,说明气温相对适宜,可能存在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的生存;大气保温作用强弱对生命的存在重要性相对较低,且据材料无法判断TRAPPIST-1e的大气情况。3.B结合材料可知,日偏食是因为月球的阴影投影到地球上形成的天文景象,若在火星上可以观测到类似的日偏食现象,火星需要有大小、距离合适的固体卫星。4.D由材料可知,日偏食发生是因为月球的阴影投影到地球上,故月球应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近乎形成一条直线5.A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晴朗天气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强,故太阳能资源丰富。6.C结合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图中丙地太阳能资源超过1750KWh/m,是选项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故最适宜建设光伏电站。7.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磁暴是由太阳风挟带大量高能粒子撞击地球大气,导致地球磁场发生波动的现象,故引发地磁暴的直接原因是太阳风的高能粒子撞击,根本原因是太阳内部能量(核聚变)的异常爆发。8.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故一般监测太阳活动的异常爆发,主要监测太阳黑子的面积和数量。9.D强烈的地磁暴可能引发规模性的电网波动,甚至断电,且可能造成定位系统、通信系统的异常,故针对此次地磁暴我国可能发布的预警有电网防护预警和通信应急预警。10.A结合材料可知,中国鲎的化石近亲生存在4.854亿年前至4.438亿年前,位于古生代早期,此时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小型);哺乳动物最早出现于中生代晚期;爬行动物出现于古生代晚期。11.C结合材料可知,中国鲎形成现代鲎形态的时期大约是距今2.013亿年前至1.45亿年前,此时大致处于中生代侏罗纪时期。12.D由图可知,中国鲎具有坚硬的外壳,其形态特点对环境耐受力较强,环境的变化对其生物形态演变的推力作用较弱,导致形态在长期以来未发生明显变化;由材料可知,中国鲎生长在海难上,位于浅海。13.A晚霞是大气中的云散射太阳光形成的景观,其主体是大气中的云,属于地球外部圈层中的大气圈。14.C晚霞是大气中的云(水汽)对太阳光的散射,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是由地表水体蒸发、植物蒸腾形成。晚霞后下起的小雨,是大气中的水汽冷凝形成,雨水形成后会落入地表,进入岩石圈、水圈、生物圈,故表明了地球外部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15.B读图可知,甲表示岩石圈;丙圈层分布最高,表示大气圈;乙圈层位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丁圈层广泛分布于其它几个圈层,联系了其它几个圈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圈的底部,乙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代表生物圈,则乙圈层代表水圈。因此属于乙所示水圈的要素是河流、海洋。16.C丁圈层是生物圈,其中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不断地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改变着周围的环境,因此丁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大气、水和土壤虽然也是生物生存环境的一部分,但它们的变化相对生物来说较为缓慢和被动。17.D读图可知,海洋地区地壳分布厚度较薄,而陆地尤其山地地区地壳厚度较厚。18.A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此次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且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故其震源应位于地壳。19.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震波穿过古登堡界面后,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大幅降低,但纵波进入地核后速度开始波动增加:纵波和横波穿过莫霍界面速度都增加。20.A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存在着固、液、气三态的转化,森林上空的含量较裸地上空的高,海洋上空较陆地上空含量高。【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6-X-081A2025~2026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年3月,NASA宣布韦伯望远镜在特拉比斯特一1星系(距地球39光年)发现行星TRAPPIST-l,该行星质量为地球的0.77倍,属岩石星球,位于恒星宜居带内,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科学家正分析其大气成分以搜寻生命迹象。据此完成1~2题。1.TRAPPIST-1e所属天体系统是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2.TRAPPIST-1e有利于生命存在的自然条件有①温度适宜②行星引力大③可能存在液态水④大气保温作用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5年3月29日,北美洲东北部、大西洋北部、欧洲等地可以观察到日偏食景观。日偏食是因为地球部分地区被月球的半影覆盖,导致该部分区域看到太阳部分被遮挡。右图示意日偏食景观。据此完成3~4题。3.若火星上可以观测到类似的日偏食现象,需要的基础条件是火星A.质量大于地球B.拥有固体卫星C.距离太阳较远D.大气层厚度大4.此次日偏食发生时,日地月的相对关系是阳阳太阳月球月球月球月球BC【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第1页(共6页)】26-X-081A新疆年累计总太阳辐射量位于全国第二,整体光伏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约42GW,占全国潜力的约26.9%,是全国光伏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右图示意新疆太阳能资源分布(单位:KWh/m)。据此完成5~6题。5.新疆太阳能资源丰富,主要得益于7883990A.干旱的气候46B.较少的植被C.较低的纬度42D.高耸的地形ō16506.从太阳能资源丰富度角度看,图中最适宜建设光0丙伏电站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2025年4月16日,地球遭遇了近20年最强地磁暴,Kp指数(衡量极光强度的标准)达到了9,我国气象局发布了多项预警。据此完成7~9题。7.引发此次地磁暴的直接原因是A.太阳风的高能粒子撞击B.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C.地表太阳辐射急速变化D.地球大气层对流剧烈8.监测太阳活动的异常爆发,主要监测指标是A.太阳日冕层厚度的变化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C.太阳光球层亮度的变化D.太阳色球层温度的变化9.针对此次地磁暴,我国气象局可能发布的预警有①暴雨红色预警②交通拥挤预警③电网防护预警④通信应急预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25年8月,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厦门集美鳌园海滩监测,点的幼鲎密度突破10只/100平方米,为全国最高,这一濒危物种,在福建沿海正呈现生机。中国鲎是地球上唯一存活超过4亿年的海洋节肢动物,它们的化石近亲被认为可以追溯到4.854亿年前至4.438亿年前,而类似于现代鲎形态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13亿年前至1.45亿年前。右图示意中国鲎照片。据此完成10~12题。10.中国鲎化石近亲生存时代,地球上A.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B.陆地上蕨类植物繁盛C.海洋中多哺乳动物D.陆地上爬行动物繁盛11.现代鲎形态大致形成的时期是A.古生代泥盆纪B.古生代二叠纪C.中生代侏罗纪D.新生代古近纪12.推测中国鲎形态一直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天敌生物都已灭绝死亡B.生存在深海之中C.生存时期环境没有变化D.环境耐受力较强【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第2页(共6页)】26-X-081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地理评分细则.pdf 高一地理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