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锦江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锦江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题

资源简介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锦江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题
1.(2025九上·麻阳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举国欢庆。下列活动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升国旗 B.燃放烟花
C.同唱国歌 D.放飞气球
2.(2025九上·麻阳期末)下列发生装置中,可用于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是
A. B.
C. D.
3.(2025九上·麻阳期末)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混合物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
C.空气中氮气极易溶于水
D.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最大
4.(2025九上·麻阳期末)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5.(2025九上·麻阳期末)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反应,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6.(2025九上·麻阳期末)怀化靖州杨梅远近闻名,富含维生素、糖类等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C(C6H8O6)具有美白养颜等功效。下列关于维生素C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B.维生素C是氧化物
C.维生素C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2%
D.维生素C是由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7.(2025九上·麻阳期末)“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重铬酸钾中铬(Cr)的化合价是
A.+3 B.+4 C.+5 D.+6
8.(2025九上·麻阳期末)“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下列做法与此目标不相符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D.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滴灌
9.(2025九上·麻阳期末)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C.将6000L的氧气加压装入40L的钢瓶,说明氧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0.(2025九上·麻阳期末)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森林着火砍倒着火边缘树木
11.(2025九上·麻阳期末)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如图是镓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镓原子的核内有31个质子
B.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D.镓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2.(2025九上·麻阳期末)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C.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纯度再点燃,以免发生爆炸
D.称量10克固体药品时,先将10克砝码放在右盘中,再在左盘慢慢添加药品
13.(2025九上·麻阳期末)两种单质X2、Y2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X2与Y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2
D.该反应生成了2种物质
14.(2025九上·麻阳期末)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所以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15.(2025九上·麻阳期末)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D.完全分解等质量的过氧化氢
16.(2025九上·麻阳期末)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氮分子   。
(2)水   。
(3)氦气   。
(4)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17.(2025九上·麻阳期末)围炉煮茶和月下赏梅都是人们喜欢的休闲交友方式。
(1)“围炉煮茶”时常用木炭作燃料,木炭主要成分碳的化学式是   。
(2)“月下赏梅”时闻到了梅花的清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18.(2025九上·麻阳期末)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过滤 B.蒸馏 C.煮沸 D.静置沉淀
(2)某直饮水的主要生产流程为:自来水→活性炭→超滤膜分离一紫外线消毒→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   作用,此时用   检验直饮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19.(2025九上·麻阳期末)据报道:我市已于2022年全面引进天然气,届时市民可以使用上清洁能源.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在管道内注满氮气,注满氮气的目的是   。
(4)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使用时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加入乙硫醇的目的是   。
20.(2025九上·麻阳期末)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要从   (填甲或乙)处通入。
21.(2025九上·麻阳期末)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无色、冰状固体,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能源之一。可燃冰主要成分是CH4·nH2O,在开采过程中,甲烷泄漏,会导致严重温室效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CO2 和H2O;乙:CO和H2O;丙:NH3 、CO2和 H2O;丁:CO2 、CO 和H2O。
(1)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进行验证:
(2)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3)实验中观察到A中   ,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立。
【反思与交流】
(4)燃气热水器必须安装在浴室外非密闭空间的原因是   。
22.(2025九上·麻阳期末)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某化学小组成员称取12.5 g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2.5 g,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
(2)计算12.5g该样品最多可以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升国旗过程只是位置国旗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燃放烟花过程中涉及到燃烧,燃烧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同唱国歌过程只是声音变得嘹亮,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放飞气球过程只是气球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 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由于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A;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固体粉末会随着氧气流顺着导管进入水槽,使水槽内的水变成紫红色(由于高锰酸钾溶于水显紫红色),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通常要在试管口放一棉花团,故正确;
B. 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错误;
C. 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错误;
D. 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分与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空气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不同分子构成的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故B错误;
C、空气中的氮气溶解性为难溶于水,故C错误;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约占78%、其次是氧气约占21%,而稀有气体只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 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空气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不同分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氮气难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最大进行分析解答。
4.【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试管稍微倾斜,标签应朝向手心处,瓶口紧挨着试管口缓缓倒入,故A错误;
B、点燃酒精灯,应使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故B错误;
C、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的操作要领是“一横二送三直立”,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横放或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C正确;
D、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盛有过滤液体的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依靠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药品时的正确操作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药品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过滤的操作要领进行分析解答。
5.【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白光,在空气中发出红光,故A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正确;
C、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出现名称的是实验结论,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反应,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
【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发出红光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出现名称的是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进行分析解答。
6.【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化学式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以及分子的构成,由维生素C的化学式 C6H8O6 可知一个维生素C分子中共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故A错误;
B、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由维生素C的化学式 C6H8O6 可知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
C、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氧元素的质量比最大,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错误;
D、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由维生素C的化学式 C6H8O6 可知,维生素C由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元素质量比越大,其质量分数也越大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K2Cr2O7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2+(-2)×7=0,解得x=+6。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进行分析解答。
8.【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既可以节约资源 ,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与主题目标相符,故A不符合题意;
B、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与主题目标相符,故B不符合题意;
C、露天焚烧作物秸秆,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及可粉尘,造成空气污染。与主题目标相悖,故C不符合题意;
D、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与主题相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露天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使人闻到,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A正确;
B、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温度降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大小不会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故B错误;
C、将6000L的氧气加压装入40L的钢瓶,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分子间隔变小,故C正确;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是因为夏天温度高,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速率快,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温度降低或加压间隔变小进行分析解答。
10.【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A正确;
B、 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因为二氧化碳不会留下痕迹,不会损坏使图书、档案,故B正确;
C、电器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水会损坏电器,水能导电会导致人触电,故C错误;
D、 森林着火砍倒着火边缘树木,形成隔离带,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灭火,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灭火不留下痕迹,不会损坏图书、档案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 以防发生触电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11.【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所以镓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故A正确;
B、元素周期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故B正确;
C、在元素周期表一个小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而不是69.72g,故C错误;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元素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进行分析解答。
12.【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A错误。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组装好实验装置之后,为避免浪费药品,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故B正确。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纯度再点燃,以免发生爆炸,故C正确。
D、称量固定质量的药品,都要先放好砝码调节好游码,再添加药品,所以称量10克固体药品时,先将10克砝码放在右盘中,再在左盘慢慢添加药品,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先把导管撤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点燃所有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验纯,以防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称量固定质量的药品,先在右盘放好砝码或调节好游码,再在左盘添加药品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B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从图示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氮气生成氨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从微观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反应后还有一个Y2分子有剩余,所以反应的X2与Y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1,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该反应是X2和Y2反应生成YX3 ,反应后剩余一个Y2分子,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反应后Y2分子有剩,参加反应的 X2与Y2的分子个数 比为3:1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图示反应后只生成一种物质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单质和化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所以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含氧化物必须只含两种元素才是氧化物,如KMnO4含有氧元素,但其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所以离子是带电的微粒,但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和电子都带电,但都不属于离子,故B错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还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故C错误;
D、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因为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果由三种元素组成就不是氧化物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质子和电子带电但是不是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不反应的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单质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15.【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红磷在密闭容内器燃烧前后物质总质量始终不变,应该是一条平直线,故A错误;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到一定温度高锰酸钾才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开始时一段时间固体质量不变,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固体中钾元素质量不变,因此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当高锰酸钾分解完,固体质量不再减小,钾元素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B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1:8,故C错误;
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等质量的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质量应该相等,平台一样高,只是加了催化剂反应速率快一些,拐点靠前一点,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固体质量减小,钾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质量比是1:8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16.【答案】(1)3N2
(2)H2O
(3)He
(4)O2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3个氮分子:氮气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符号为N2,表示3个分子时,在符号前加数字3,写作3N2;
故答案为:3N2 ;
(2)水由水分子构成,每个分子含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H2O ;
(3)氦气是稀有气体,由单原子分子构成,直接用元素符号He表示;
故答案为:He ;
(4)氧气的最小粒子:氧气由氧分子(O2)构成,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符号为O2。
故答案为:O2 。
【分析】(1)根据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水的化学式为H2O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氦气由原子构成,直接用元素符合表示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解答。
(1)3个氮分子:氮气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符号为N2,表示3个分子时,在符号前加数字3,写作3N2;
(2)水由水分子构成,每个分子含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学式为H2O;
(3)氦气是稀有气体,由单原子分子构成,直接用元素符号He表示;
(4)氧气的最小粒子:氧气由氧分子(O2)构成,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符号为O2。
17.【答案】(1)C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 木炭主要成分碳的化学式是C。
(2)“月下赏梅”时闻到了梅花的清香,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分析】(1)根据碳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分析;
(2)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18.【答案】(1)B
(2)吸附;肥皂水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A、过滤:可去除不溶性杂质,但无法去除溶解的物质或微生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蒸馏:通过加热水至沸腾,冷凝蒸汽得到纯水,可去除几乎所有杂质(包括微生物和溶解物质),因此净化程度最高,故B符合题意;
C、煮沸:能杀灭细菌并减少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但无法完全去除杂质,故C不符合题意;
D、静置沉淀:仅使大颗粒杂质沉降,无法去除小颗粒或溶解的物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等杂质,起到吸附作用;
区分软硬水用肥皂水,若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多、浮渣少(或无浮渣),则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则为硬水。
故答案为:吸附;肥皂水。
【分析】(1)A、根据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蒸馏可以除去几乎所有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煮沸不能完全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静置沉淀只能使大颗粒杂质沉降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用肥皂水检验直饮水是硬水还是软水进行分析解答。
(1)静置沉淀:仅使大颗粒杂质沉降,无法去除小颗粒或溶解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过滤:可去除不溶性杂质,但无法去除溶解的物质或微生物,不符合题意;
煮沸:能杀灭细菌并减少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但无法完全去除杂质,不符合题意;
蒸馏:通过加热水至沸腾,冷凝蒸汽得到纯水,可去除几乎所有杂质(包括微生物和溶解物质),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符合题意;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等杂质,起到吸附作用;
区分软硬水用肥皂水,若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多、浮渣少(或无浮渣),则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则为硬水。
19.【答案】(1)石油;天然气
(2)甲烷;CH4+2O2CO2+2H2O
(3)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时爆炸
(4)提醒人们及早发现天然气泄漏,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故答案为:石油;天然气;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3)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在管道内注满氮气,目的是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时爆炸;
故答案为: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时爆炸;
(4)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泄漏后不易被察觉,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提醒人们及早发现天然气泄漏,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故答案为:提醒人们及早发现天然气泄漏,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分析】(1)根据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管道内注满氮气的目的是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加入乙硫醇是为体现人们及时发现天然气泄露进行分析解答。
(1)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3)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在管道内注满氮气,目的是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时爆炸;
(4)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泄漏后不易被察觉,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提醒人们及早发现天然气泄漏,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20.【答案】(1)长颈漏斗
(2)A
(3)
(4);甲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根据常见仪器的形状和用途,仪器a为长颈漏斗,常用于添加液体试剂;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故答案为:A;
(3)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G装置(万能瓶)收集二氧化碳时,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要从长导管(甲)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乙)排出。
故答案为:;甲。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用万能瓶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气体长进短出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常见仪器的形状和用途,仪器a为长颈漏斗,常用于添加液体试剂。
(2)实验室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3)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G装置(万能瓶)收集二氧化碳时,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要从长导管(甲)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乙)排出。
21.【答案】丙;无法确定水是来自于生成物还是澄清石灰水;无水CuSO4变蓝;丁;减少CO的产生,防止煤气中毒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1)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是甲烷和氧气,不含有氮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生成氨气,所以丙假设错误;
故答案为:丙;
(2)如果顺序颠倒,由于石灰水中有水,就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故原因是无法确定水是来自于生成物还是澄清石灰水;
故答案为: 无法确定水是来自于生成物还是澄清石灰水 ;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说明混合气体中有水,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说明具有还原性气体,且与氧化铁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则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由此推断丁同学猜想成立;
故答案为: 无水CuSO4变蓝 ;丁;
(4)燃气在氧气不充足时,容易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故燃气热水器必须安装在浴室外非密闭空间的原因是减少CO的产生,防止煤气中毒。
故答案为:减少CO的产生,防止煤气中毒。
【分析】(1)根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顺序颠倒之后,无法确定水是来自于生成物还是澄清石灰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有水生成,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C中红色粉末变黑色,证明有一氧化碳生成,从而推断丁猜想成立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室外氧气充足,可以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防止煤气中毒进行分析解答。
22.【答案】10 g;4.4g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大理石样品中的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剩余固体则是不能跟稀盐酸反应的杂质。根据题意可知: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样品质量-杂质质量=12.5g-2.5g=10g。
(2)已知碳酸钙的质量为10g,可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具体过程如下:
解:设最多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x=4.4g
答:最多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故答案为:(1)10;(2)4.4g 。
【分析】(1)根据碳酸钙的质量=样品质量-杂质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2)先设未知数,再正确写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准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未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列比例式,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1 / 1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锦江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题
1.(2025九上·麻阳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举国欢庆。下列活动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升国旗 B.燃放烟花
C.同唱国歌 D.放飞气球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升国旗过程只是位置国旗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燃放烟花过程中涉及到燃烧,燃烧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同唱国歌过程只是声音变得嘹亮,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放飞气球过程只是气球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2.(2025九上·麻阳期末)下列发生装置中,可用于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是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 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由于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A;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固体粉末会随着氧气流顺着导管进入水槽,使水槽内的水变成紫红色(由于高锰酸钾溶于水显紫红色),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通常要在试管口放一棉花团,故正确;
B. 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错误;
C. 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错误;
D. 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分与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分析。
3.(2025九上·麻阳期末)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混合物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
C.空气中氮气极易溶于水
D.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最大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空气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不同分子构成的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故B错误;
C、空气中的氮气溶解性为难溶于水,故C错误;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约占78%、其次是氧气约占21%,而稀有气体只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 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空气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不同分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氮气难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最大进行分析解答。
4.(2025九上·麻阳期末)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试管稍微倾斜,标签应朝向手心处,瓶口紧挨着试管口缓缓倒入,故A错误;
B、点燃酒精灯,应使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故B错误;
C、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的操作要领是“一横二送三直立”,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横放或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C正确;
D、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盛有过滤液体的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依靠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药品时的正确操作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药品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过滤的操作要领进行分析解答。
5.(2025九上·麻阳期末)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反应,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白光,在空气中发出红光,故A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正确;
C、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出现名称的是实验结论,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反应,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
【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发出红光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出现名称的是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进行分析解答。
6.(2025九上·麻阳期末)怀化靖州杨梅远近闻名,富含维生素、糖类等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C(C6H8O6)具有美白养颜等功效。下列关于维生素C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B.维生素C是氧化物
C.维生素C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2%
D.维生素C是由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化学式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以及分子的构成,由维生素C的化学式 C6H8O6 可知一个维生素C分子中共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故A错误;
B、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由维生素C的化学式 C6H8O6 可知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
C、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氧元素的质量比最大,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错误;
D、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由维生素C的化学式 C6H8O6 可知,维生素C由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元素质量比越大,其质量分数也越大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7.(2025九上·麻阳期末)“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重铬酸钾中铬(Cr)的化合价是
A.+3 B.+4 C.+5 D.+6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K2Cr2O7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2+(-2)×7=0,解得x=+6。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进行分析解答。
8.(2025九上·麻阳期末)“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下列做法与此目标不相符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D.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滴灌
【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既可以节约资源 ,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与主题目标相符,故A不符合题意;
B、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与主题目标相符,故B不符合题意;
C、露天焚烧作物秸秆,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及可粉尘,造成空气污染。与主题目标相悖,故C不符合题意;
D、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与主题相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露天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进行分析解答。
9.(2025九上·麻阳期末)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C.将6000L的氧气加压装入40L的钢瓶,说明氧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使人闻到,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A正确;
B、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温度降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大小不会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故B错误;
C、将6000L的氧气加压装入40L的钢瓶,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分子间隔变小,故C正确;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是因为夏天温度高,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速率快,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温度降低或加压间隔变小进行分析解答。
10.(2025九上·麻阳期末)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森林着火砍倒着火边缘树木
【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A正确;
B、 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因为二氧化碳不会留下痕迹,不会损坏使图书、档案,故B正确;
C、电器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水会损坏电器,水能导电会导致人触电,故C错误;
D、 森林着火砍倒着火边缘树木,形成隔离带,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灭火,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灭火不留下痕迹,不会损坏图书、档案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 以防发生触电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11.(2025九上·麻阳期末)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如图是镓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镓原子的核内有31个质子
B.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D.镓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所以镓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故A正确;
B、元素周期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故B正确;
C、在元素周期表一个小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而不是69.72g,故C错误;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元素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进行分析解答。
12.(2025九上·麻阳期末)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C.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纯度再点燃,以免发生爆炸
D.称量10克固体药品时,先将10克砝码放在右盘中,再在左盘慢慢添加药品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A错误。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组装好实验装置之后,为避免浪费药品,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故B正确。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纯度再点燃,以免发生爆炸,故C正确。
D、称量固定质量的药品,都要先放好砝码调节好游码,再添加药品,所以称量10克固体药品时,先将10克砝码放在右盘中,再在左盘慢慢添加药品,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先把导管撤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点燃所有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验纯,以防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称量固定质量的药品,先在右盘放好砝码或调节好游码,再在左盘添加药品进行分析解答。
13.(2025九上·麻阳期末)两种单质X2、Y2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X2与Y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2
D.该反应生成了2种物质
【答案】B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从图示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氮气生成氨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从微观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反应后还有一个Y2分子有剩余,所以反应的X2与Y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1,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该反应是X2和Y2反应生成YX3 ,反应后剩余一个Y2分子,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反应后Y2分子有剩,参加反应的 X2与Y2的分子个数 比为3:1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图示反应后只生成一种物质进行分析解答。
14.(2025九上·麻阳期末)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所以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单质和化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所以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含氧化物必须只含两种元素才是氧化物,如KMnO4含有氧元素,但其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所以离子是带电的微粒,但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和电子都带电,但都不属于离子,故B错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还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故C错误;
D、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因为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果由三种元素组成就不是氧化物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质子和电子带电但是不是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不反应的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单质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15.(2025九上·麻阳期末)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D.完全分解等质量的过氧化氢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红磷在密闭容内器燃烧前后物质总质量始终不变,应该是一条平直线,故A错误;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到一定温度高锰酸钾才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开始时一段时间固体质量不变,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固体中钾元素质量不变,因此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当高锰酸钾分解完,固体质量不再减小,钾元素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B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1:8,故C错误;
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等质量的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质量应该相等,平台一样高,只是加了催化剂反应速率快一些,拐点靠前一点,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固体质量减小,钾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质量比是1:8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16.(2025九上·麻阳期末)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氮分子   。
(2)水   。
(3)氦气   。
(4)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答案】(1)3N2
(2)H2O
(3)He
(4)O2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3个氮分子:氮气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符号为N2,表示3个分子时,在符号前加数字3,写作3N2;
故答案为:3N2 ;
(2)水由水分子构成,每个分子含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H2O ;
(3)氦气是稀有气体,由单原子分子构成,直接用元素符号He表示;
故答案为:He ;
(4)氧气的最小粒子:氧气由氧分子(O2)构成,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符号为O2。
故答案为:O2 。
【分析】(1)根据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水的化学式为H2O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氦气由原子构成,直接用元素符合表示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解答。
(1)3个氮分子:氮气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符号为N2,表示3个分子时,在符号前加数字3,写作3N2;
(2)水由水分子构成,每个分子含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学式为H2O;
(3)氦气是稀有气体,由单原子分子构成,直接用元素符号He表示;
(4)氧气的最小粒子:氧气由氧分子(O2)构成,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符号为O2。
17.(2025九上·麻阳期末)围炉煮茶和月下赏梅都是人们喜欢的休闲交友方式。
(1)“围炉煮茶”时常用木炭作燃料,木炭主要成分碳的化学式是   。
(2)“月下赏梅”时闻到了梅花的清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答案】(1)C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 木炭主要成分碳的化学式是C。
(2)“月下赏梅”时闻到了梅花的清香,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分析】(1)根据碳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分析;
(2)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18.(2025九上·麻阳期末)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过滤 B.蒸馏 C.煮沸 D.静置沉淀
(2)某直饮水的主要生产流程为:自来水→活性炭→超滤膜分离一紫外线消毒→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   作用,此时用   检验直饮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答案】(1)B
(2)吸附;肥皂水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A、过滤:可去除不溶性杂质,但无法去除溶解的物质或微生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蒸馏:通过加热水至沸腾,冷凝蒸汽得到纯水,可去除几乎所有杂质(包括微生物和溶解物质),因此净化程度最高,故B符合题意;
C、煮沸:能杀灭细菌并减少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但无法完全去除杂质,故C不符合题意;
D、静置沉淀:仅使大颗粒杂质沉降,无法去除小颗粒或溶解的物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等杂质,起到吸附作用;
区分软硬水用肥皂水,若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多、浮渣少(或无浮渣),则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则为硬水。
故答案为:吸附;肥皂水。
【分析】(1)A、根据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蒸馏可以除去几乎所有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煮沸不能完全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静置沉淀只能使大颗粒杂质沉降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用肥皂水检验直饮水是硬水还是软水进行分析解答。
(1)静置沉淀:仅使大颗粒杂质沉降,无法去除小颗粒或溶解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过滤:可去除不溶性杂质,但无法去除溶解的物质或微生物,不符合题意;
煮沸:能杀灭细菌并减少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但无法完全去除杂质,不符合题意;
蒸馏:通过加热水至沸腾,冷凝蒸汽得到纯水,可去除几乎所有杂质(包括微生物和溶解物质),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符合题意;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等杂质,起到吸附作用;
区分软硬水用肥皂水,若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多、浮渣少(或无浮渣),则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则为硬水。
19.(2025九上·麻阳期末)据报道:我市已于2022年全面引进天然气,届时市民可以使用上清洁能源.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在管道内注满氮气,注满氮气的目的是   。
(4)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使用时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加入乙硫醇的目的是   。
【答案】(1)石油;天然气
(2)甲烷;CH4+2O2CO2+2H2O
(3)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时爆炸
(4)提醒人们及早发现天然气泄漏,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故答案为:石油;天然气;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3)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在管道内注满氮气,目的是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时爆炸;
故答案为: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时爆炸;
(4)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泄漏后不易被察觉,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提醒人们及早发现天然气泄漏,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故答案为:提醒人们及早发现天然气泄漏,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分析】(1)根据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管道内注满氮气的目的是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加入乙硫醇是为体现人们及时发现天然气泄露进行分析解答。
(1)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3)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在管道内注满氮气,目的是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时爆炸;
(4)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泄漏后不易被察觉,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提醒人们及早发现天然气泄漏,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20.(2025九上·麻阳期末)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要从   (填甲或乙)处通入。
【答案】(1)长颈漏斗
(2)A
(3)
(4);甲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根据常见仪器的形状和用途,仪器a为长颈漏斗,常用于添加液体试剂;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故答案为:A;
(3)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G装置(万能瓶)收集二氧化碳时,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要从长导管(甲)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乙)排出。
故答案为:;甲。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用万能瓶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气体长进短出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常见仪器的形状和用途,仪器a为长颈漏斗,常用于添加液体试剂。
(2)实验室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3)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G装置(万能瓶)收集二氧化碳时,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要从长导管(甲)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乙)排出。
21.(2025九上·麻阳期末)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无色、冰状固体,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能源之一。可燃冰主要成分是CH4·nH2O,在开采过程中,甲烷泄漏,会导致严重温室效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CO2 和H2O;乙:CO和H2O;丙:NH3 、CO2和 H2O;丁:CO2 、CO 和H2O。
(1)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进行验证:
(2)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3)实验中观察到A中   ,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立。
【反思与交流】
(4)燃气热水器必须安装在浴室外非密闭空间的原因是   。
【答案】丙;无法确定水是来自于生成物还是澄清石灰水;无水CuSO4变蓝;丁;减少CO的产生,防止煤气中毒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1)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是甲烷和氧气,不含有氮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生成氨气,所以丙假设错误;
故答案为:丙;
(2)如果顺序颠倒,由于石灰水中有水,就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故原因是无法确定水是来自于生成物还是澄清石灰水;
故答案为: 无法确定水是来自于生成物还是澄清石灰水 ;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说明混合气体中有水,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说明具有还原性气体,且与氧化铁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则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由此推断丁同学猜想成立;
故答案为: 无水CuSO4变蓝 ;丁;
(4)燃气在氧气不充足时,容易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故燃气热水器必须安装在浴室外非密闭空间的原因是减少CO的产生,防止煤气中毒。
故答案为:减少CO的产生,防止煤气中毒。
【分析】(1)根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顺序颠倒之后,无法确定水是来自于生成物还是澄清石灰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有水生成,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C中红色粉末变黑色,证明有一氧化碳生成,从而推断丁猜想成立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室外氧气充足,可以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防止煤气中毒进行分析解答。
22.(2025九上·麻阳期末)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某化学小组成员称取12.5 g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2.5 g,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
(2)计算12.5g该样品最多可以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
【答案】10 g;4.4g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大理石样品中的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剩余固体则是不能跟稀盐酸反应的杂质。根据题意可知: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样品质量-杂质质量=12.5g-2.5g=10g。
(2)已知碳酸钙的质量为10g,可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具体过程如下:
解:设最多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x=4.4g
答:最多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故答案为:(1)10;(2)4.4g 。
【分析】(1)根据碳酸钙的质量=样品质量-杂质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2)先设未知数,再正确写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准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未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列比例式,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