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适用对象 B层学生
教科书 书 名:中国历史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
教学目标
1.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元朝交通路线图等历史地图及文献资料,精准定位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网络布局,了解宋元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及新发展,培养史料实证能力与时空观念。 2.多维分析与历史阐释:通过梳理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从政府管理措施、对外政策导向、交通条件改善等多个维度,系统分析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提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素养,强化历史解释能力。 3.文化交流与价值感悟:通过研习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往的基本实,清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在科技、艺术、思想等领域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依托马可·波罗见闻,深度解析宋元海外贸易繁荣状况与成因。 2.结合马可·波罗经历,梳理中外文化交往史实与影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马可·波罗的视角,认识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 马可·波罗(1254—1324) 教师简介马可·波罗,并用AI模拟马可·波罗描绘元朝都市的繁华: “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有如川流之不息。”马可·波罗口中的城市是哪里?他又是如何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这里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马可·波罗的脚步,深入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情况。 解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新课讲授: 一、路线——发达的中外交通 展示马可·波罗来华路线图与宋元交通路线图,引导学生对照观察,讲述马可·波罗的跋涉路线,分析其与当时交通路线的关联。 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 请学生读地图指出宋代海路交通线经过的国家和地区。 创设情境:“如果你是马可·波罗,在宋代走海路来华,海路交通线情况?”宋朝,海路交通发达,形成多条航线,可通往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可通往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印度,远可至波斯湾、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海路成为当时最主要的交通路线。 活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宋朝时海路发达的原因?(从政、经、科技发展角度分析) 结合情境讲解宋代海路发达原因。 材料: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海上丝绸之路》 学生分析归纳:①陆上丝绸之路受阻。②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海上贸易频繁③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④海路交通日渐发达。⑤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过渡语:假如马可·波罗在元朝又进行了一次旅行,他可能会走怎样的路线呢?对比宋、元交通路线图,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可能行程,总结交通路线发展变化。 学生回答:变化:①由海路为主变为海陆并举;②路线多,可到达的范围更广,由最远到达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到欧洲。③陆上交通以大都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过渡语:宋元时期,中外交通路线的高度发达,为当时繁荣的海外贸易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这一时期,繁荣的海外贸易。 二、贸易——繁荣的海外贸易 AI模拟马可·波罗对泉州港的描述:我从未见过如此繁忙的港口,刺桐港每日进出船只难以计数,货物如山堆积,香料、丝绸、瓷器,应有尽有,实乃商贸之天堂 !师语:同学们知道马可·波罗口中描绘的大港口是哪里吗?类似的大商港还有哪些?(学生回答)刺桐港是古代专指泉州港;国际大商港还有广州和明州。宋元时期,政府非常重视海外贸易,在这些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口,都设置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活动1:阅读教材73页第二子目第一段。请你说出宋元时期政府为保障海外贸易设置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学生回答:(管理机构:市舶司;职能:负责管理船舶、关税、货物及外商招徕)。 介绍市舶司。讲述马可·波罗可能与市舶司的接触。 师过渡语:除广州、泉州、明州外,宋代还有哪些港口呢?阅读教材74页《温州朔门古港码头遗址》:考古学家在浙江温州朔门发掘出北宋至明清时期的港口,说明温州也是宋代海外贸易的港口之一。 师语:两宋时期,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还表现在哪呢?请阅读教材74页《相关史事》:通过以上史料可见,宋朝政府是非常重视海外贸易的。那朝廷为什么这么重视海外贸易呢? 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第一段及《材料研读》:“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以动以万计”。意思就是海外贸易的利润是最为丰厚的,如果对海外贸易的安排和处理得当,(国家)所获得的利益动不动就数以万计。请思考朝廷重视海外贸易的原因? 学生回答:原因:海外贸易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这一时期外贸税收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过渡语: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的繁荣表现还有哪些呢? 活动3: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第二段和第三段,归纳宋元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及特点。 学生回答:贸易范围广:近至日本、朝鲜,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港口众多:广州、泉州、明州等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商品丰富:中国输出瓷器、茶叶和丝织品为主,进口香料、象牙、珠宝等。 地位: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组织小组讨论:“假如马可·波罗参与当时海外贸易,会遇到哪些促进贸易繁荣的因素?”根据材料从交通、经济、技术、政策方面归纳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材料一: 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 学生回答:①交通:海路交通的发达。②经济:经济的繁荣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为海外贸易奠定了基础。)③技术: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④政治:政府(统治者)的鼓励与支持。 过渡语:分享马可·波罗学习中国造纸术、印刷术的虚构故事,引出中外文化交流表现。AI模拟的马可·波罗内心独白。师:这个故事虽属虚构,却生动展现了当时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精彩图景。 互鉴——中外文化的密切交往 活动1:阅读教材P74,第三子目第二和第三段,思考两个问题——归纳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并分析这些交流呈现出哪些特点?(展示东西方文化传播图) 师语:从双方互鉴的内容,可以发现,西方传入中国的都是科学技术文化。中国传向西方的,多为创造发明生产技术。这种双方互鉴内容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以及文化交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双方通过互鉴交流各自的优势成果,体现了文化的互补性,促进了彼此的发展。 师语:借助发达的中外交通路线,中国文化成果远播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示中国三大发明传播路径图)请同学们观察地图,连一连并说一说,中国科技文化成果具体如何改变世界? 师语:火药传入欧洲,彻底改变了战争格局;指南针为欧洲航海事业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他们探索未知海洋;印刷术的传播,则极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过渡语:这些闪耀的文明印记生动诠释了中外交流互鉴的磅礴力量。而在新时代的坐标上,中外交流互鉴上,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又有哪些论断呢? 活动2:畅所欲言:通过本课学习谈谈文明交流对你有什么启示? 材料: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启示(认识+做法):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国家应该坚定不移对外开放交流。【做笔记】 (三)课堂小结 1. 以马可·波罗来华时间线,回顾中外交通、贸易、文化交往重点内容。 2. 强调马可·波罗经历体现的文明交流价值,强化学生文明交流意识。 课堂练习 1.《马可波罗行纪》在介绍中国时说:“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这一记载佐证了( ) A.南方地区商业的繁荣 B.元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C.大都城的繁华与富足 D.海外贸易的高度发达 2.简答题:马可·波罗来华途中可能经过哪些宋元大商港?大家认真思考,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文档字体请使用“黑色,宋体,五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