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学年七年级上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卷
考生须知:
全卷分试题卷Ⅰ、试题卷Ⅱ。试题卷有4大题30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题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不能作为推断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的依据是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C.地球仪是一个球体 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2.“天问一号”着陆器带着“祝融号”巡视器(任务车)着陆于八大行星中离太阳第四近的一颗橘红色星球,这颗行星是(  )。
A.金星 B.火星 C.水星 D.木星
3.下列关于宇宙包含关系正确的是 (  )。
A. B.
C. D.
4.如图是我国卫星风云三号E星首次拍摄的太阳高清图,为研究太阳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
B.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不发光的部分
C.日珥是太阳色球层上喷射出的弧状大气
D.太阳耀斑是太阳色球层上出现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
5.火星地表遍布沙丘、砾石,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据以上信息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上有四季变化
B.火星一天时长是地球一天的两倍
C.在火星上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D.火星地表适合种植各种地球植物
6.2024年10月30日,中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搭乘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00.2°E,40.9°N)发射升空。根据地理位置判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
A.北半球、高纬度 B.西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低纬度 D.东半球、中纬度
7.如图所示为太阳从“出生”到“死亡”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一颗恒星
B.在BC阶段,太阳处于主序星阶段
C.在CD阶段,太阳将形成红巨星,亮度会变小
D.在DE阶段,太阳将形成白矮星,体积会变大
8.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顺利将宇航员送入中国空间站,当宇航员在太空回望地球时,能看到的是
A.能辨方位的经纬网 B.倾斜的地轴
C.绕月球公转 D.巨大的球体
9.太阳、地球和月球是人类最熟悉的三个星球,关于三个星球认识正确的是 (  )
A.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主要是色球层
B.地球上的生物与太阳息息相关
C.月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行星
D.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它的公转方向正好相反
10.2024年12月8日迎来了2024年度一个行星观测的重要天象——木星冲日,即太阳、地球和木星排成一条直线(如图是木星冲日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木星和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
B.“日心说”中关于宇宙以太阳为中心的说法是正确的
C.人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圆面是太阳的光球层
D.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在同一时间观察到木星冲日
11.截至5月底,2024年太阳已经发生多次大耀斑,这预示着第25个太阳周将进入高峰期。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耀斑一般发生在光球层
B.太阳活动强时地球上可能会出现极光
C.太阳黑子的多少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太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12.如图是一幅经纬网地图,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位于②的西北方向
B.②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C.本图中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D.在地球仪上①和②点所在的纬线长度相等
13.为了证明地球是球体,小明收集了以下证据: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③地球仪所示的地球是一个球体;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⑤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⑥麦哲伦船队经历三年完成环球航行。 其中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的是(  )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⑥
14.天文学家认为,恒星在诞生之初会像人类的同卵多胞胎一样有着一个或多个孪生“兄弟”。据报道,一颗编号为“HD162826”的恒星被确定为太阳的孪生“兄弟”。以下不能用以确认“HD162826”为太阳孪生“兄弟”身份的是 (  )
A.年龄和太阳相同 B.质量和太阳相近
C.内部化学成分和太阳相似 D.形成位置和太阳相吻合
15.如图所示,在气球表面画上一些小黑点(小黑点代表星系),充气使气球膨胀,可以观察到各个黑点之间的距离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充气使气球膨胀而胀破,说明我们所处的宇宙最终会走向灭亡
B.运用气球膨胀过程来模拟宇宙膨胀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法
C.气球膨胀使小黑点间距变大,由此根据星系距离变大推测宇宙在膨胀
D.气球膨胀过程中有一个中心,由此可推测宇宙也有一个中心
16.如图,2024年11月20日晚(农历十月二十)火星与月球在巨蟹座“邂逅”,上演了火星伴月的神奇现象。下列描述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火星被称为“红色行星”,是因为它能自行发光
B.火星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火星在绕太阳公转
C.人们看到月球的相貌有圆缺变化,是因为月球绕太阳公转
D.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从未停止,是因为火星环境接近地球且距离地球近
17.太阳与其它恒星一样有一定的寿命,一生经历诞生、演化和死亡的过程。科学家估计,大约50亿年后,太阳外层的氢不断燃烧聚变成氦,体积会急剧扩大,形成红巨星。当太阳膨胀到接近火星轨道时,将吞噬
A.水星、金星、火星 B.金星、地球、木星
C.水星、地球、土星 D.水星、金星、地球
18.2024年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宇宙结构叫大环。它是一个由大量星系和星系团构成的环状结构,是有史以来观测到的宇宙中最大的结构。下列关于宇宙说法错误的是(  )
A.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从上往下看,能看到银河系的旋涡结构
B.大环中存在许多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C.宇宙大爆炸理论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完整科学理论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将越来越接近它真实的样子
19.天文单位是天文学中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一种单位,其数值取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如下表所示,据此推测小行星带到太阳的距离可能是 (  )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距离/天文单位 0.39 0.72 1.00 1.52 5.20 9.54 19.18 30.11
A.0.80天文单位 B.1.20天文单位
C.2.80天文单位 D.7.20天文单位
20.如图所示为某经纬网中的一部分,其中有关阴影A与阴影B所表示的实际区域面积大小关系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阴影A>阴影B B.阴影A<阴影B
C.阴影A= 阴影B D.无法比较
试题卷Ⅱ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21.科学课上, 同学们开展“制作地球仪”的实践活动。
(1)由图A所示可知,乒乓球的黏合线表示   。
(2)图B中的倾斜铁丝表示地轴,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   度。
(3)制作完成后,为了正确表示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应进行   (选填“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
22.读甲、乙两区域(阴影部分)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中,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是   (选填“甲”或“乙”)。
(2)甲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
(3)甲、乙两地分别是两幅世界政区图的一部分,若阴影面积相等,则____(填字母)。
A.图甲比例尺小于图乙比例尺 B.图甲比例尺大于图乙比例尺
C.甲区域的实际范围小于乙地 D.图甲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23.同学们利用气球做星系运动特点的模拟实验。①准备一只气球,在其表面贴上一些圆纸片(代表星系)。②给气球充气,气球胀大。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气球膨胀时,乙远离甲的速度比丙远离甲的速度更   (填 “大”或“小”)。
(2)根据实验结果,若从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下图能类比宇宙膨胀的是(箭头的指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
A. B.
C. D.
24.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人类对他的探索始终在进行。
(1)据记载;公元前28年“三月以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里的黑气是指   ,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层。
(2)“帕克“太阳探测器于2018年8月12日升空,正式开启人类历史上首次穿越日冕、“触摸“太阳的逐日之旅。如图乙所示,“帕克“太阳探测器发射后,不是直飞太阳而是驶向行星A,以便通过该行星的引力作用改变探测器的速度和轨道。
①图中行星A的名称是    。
②“帕克“太阳探测器可以对太阳进行全方位探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请举一个对人类有影响的太阳活动:   。
25.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太阳这个巨大的“核能火炉”已经稳定地“燃烧”了50亿年。目前,它正处于壮年,要再过50亿年它才会燃尽自己的核燃料。
(1)发生在光球层上太阳活动最重要的标志是   。
(2)有关太阳的演化过程,正确的是____。
A.原始星云→恒星→红巨星→白矮星
B.原始星云→恒星→红超巨星→白矮星
C.原始星云→恒星→红巨星→中子星
D.原始星云→恒星→红超巨星→黑洞
26.宇宙大爆炸理论已成为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说。
(1)宇宙大爆炸理论是   (选填“科学结论”或“理论假说”)。
(2)如图所示为大爆炸宇宙模型中半径、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由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   。
27.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某研究人员以当地每年相同区域内的野生山菇为例,对太阳黑子与农作物的关系进行研究,数据处理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每年的平均太阳黑子数的变化曲线,太阳黑子发生在   层,读图可以发现:太阳黑子数从最小值至最大值增加的速度,比从最大值至最小值减少的速度   ;(选填“快, 慢, 或不变”)
(2)图乙为当地的野生山菇产量的直方图,对照两图,可以发现随着太阳活动的加强,香菇产量总体呈现   趋势(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28.事件一: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目标是实现着陆火星。
事件二:2021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历经23天,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
(1)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薄弱,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____。
A.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
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
C.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D.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上大
(2)火星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在如图的太阳系示意图中代表火星的是   (填字母)。
(3)水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水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被称为“水星凌日”。在地球上人们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水星外的   星凌日现象。
29.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地球仪”的实践活动。
【材料准备】乒乓球(或小皮球等其他小球)、粗铁丝(硬导线)、剪刀、量角器、胶布等。
【过程】①确定两极和赤道。如图A所示。
②画经纬线。在乒乓球上画出若干条经线和纬线。
③做地轴。如图B所示。
④组合固定。
地球仪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科学性 经纬线均正确 经纬线有一处错误 经纬线均错误
实用性 球体能灵活旋转且不会脱离 球体能灵活旋转但会脱离 球体不能灵活旋转且又会脱离
稳定性 旋转时不会倾倒 旋转时不会倾倒 放在着手倾倒
(1)图A中乒乓球的黏合线代表   。
(2)在制作过程中量角器的作用是   。
(3)为增强自制地球仪的实用性,防止乒乓球在旋转时脱离铁丝,在制作时应如何操作   。
(4)请根据评价量表中的“科学性”维度,对小海制作的C图中的地球仪展开评价   。
30.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自制太阳系模型”的项目化活动,活动包括制作模型,改进模型、评价模型三个环节。
(1)【量规】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规,表中横线处应填   。
表1项目成果评价表(节选)
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行星形状和大小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都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只有一项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都不合理
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有1~3处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3处以上缺失
各行星外观特征 每个行星特征明显 行星特征不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
(2)【制作】某同学利用材料制作出太阳系模型如图,八大行星资料卡如表2。请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科学性错误(写出一点即可)   。
表2八大行星资料卡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体积(地球=1) 0.056 0.856 1.0 0.15 1316 745 65.2 57.1
含水量 北极有冰 不存在 71%为海洋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大气含量(主要) 无大气 二氧化碳 氮气、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氦气 氢气、氦气 氮气、甲烷 氢气、氦气、甲烷
地表平均温度(℃) 167% 15℃ -160℃
距离地球(亿公里) 0.917 0.414 0 0.783 6.29 12.8 27.2 43.5
(3)【评价】除地球外,再选择一颗最合适人类宜居的行星,分析其宜居条件   。
(4)【拓展】下列哪些事实支持“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_____。
A.地球与太阳系其他所有行星一起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B.地球和其他太阳系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C.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
D.地球是8大行星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等。
【解答】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八大行星从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可知排在第四位的是火星。
故答案为:B。
3.【答案】D
【解析】【分析】银河系和核外性系数属于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
【解答】宇宙分为银河系和核外星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
故答案为:D。
4.【答案】B
【解析】【分析】太阳自身能发光发热是恒星。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11年。
【解答】A、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太阳黑子是太阳某一区域的温度比周围温度低,显得暗,而不是表面不发光的部分,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日珥是太阳色球层上喷射出的弧状大气,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耀斑是太阳色球层上出现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A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火星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因此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两极皆有干冰组成的极冠,会周期性地消长。
【解答】A、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的,火星的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近,也绕太阳公转,推测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成立,A正确;
B、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故火星上一天与地球上一天相近,B错误;
C、火星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东升西落,C错误;
D、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CO2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火星两极皆有干冰组成的板冠,会周期性的消长,与地球上土壤成分不同,不适合种植各种地球植物,D错误。
故答案为:A。
6.【答案】D
【解析】【分析】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线。东半球为20°W向东到160°E,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 纬度是地球上重力方向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人们把纬度分为低、 中、高纬度。0°~30°为低纬度, 30°~ 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解答】东半球为20°W向东到160°E,30°~ 60°为中纬度, 2024年10月30日,中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搭乘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00.2°E,40.9°N)发射升空。根据地理位置判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东半球、中纬度 ;
故答案为:D
7.【答案】B
【解析】【分析】( 1)太阳是一颗黄矮星,黄矮星的寿命大致为100亿年,目前太阳大约45.7亿岁。
( 2)约5~10亿年,太阳将形成红巨星。
( 3)太阳的最终演化过程为:恒星→红巨星→白矮星→暗矮星。
【解答】 A、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但它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银河系的中心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 —— 猎户座悬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 2.6 万光年。所以选项 A错误。
B、太阳的一生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其中主序星阶段是太阳稳定发光发热的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在图中 BC 阶段表示太阳的大部分生命历程,这一阶段太阳处于主序星阶段,通过氢核聚变产生能量,维持稳定的状态。所以选项 B正确。
C、在 CD 阶段,太阳进入红巨星阶段。随着太阳内部氢燃料的逐渐消耗,太阳核心收缩,外层膨胀,形成红巨星。红巨星的体积非常大,亮度也会变得很大,而不是变小。所以选项 C错误。
D、在 DE 阶段,太阳演变为白矮星。白矮星是一种高密度的天体,它的体积相对红巨星来说会变得很小,而不是变大。所以选项 D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D
【解析】【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当宇航员在太空回望地球时,能看到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地轴、经纬网都是人为定义的,在地球中并不真实存在,地球是绕太阳进行公转。
故答案为:D。
9.【答案】B
【解析】【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
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解答】A、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主要是光球层,而不是色球层。色球层气体稀薄,所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望远镜才能被人们看到。
B、太阳对地球上的生物至关重要。它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来源;太阳的光照和热量还影响着地球的气候、温度、降水等环境因素,进而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繁殖等,所以地球上的生物与太阳息息相关,该选项正确。
C、月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卫星,而不是行星。
D、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方向是一致的,而不是相反。
故答案为:B。
10.【答案】C
【解析】【分析】(1)太阳系中行星的位置关系:离地球较近的行星通常是金星和火星,而非木星。
(2)宇宙的结构: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宇宙是极其广阔且复杂的,并非以太阳为中心,“日心说” 有其时代局限性。
(3)太阳的结构: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人们平时肉眼看到的太阳圆面是光球层。
(4)地球上的昼夜差异:由于地球是个球体,不同地区存在昼夜差异,同一时间有的地方是白天,有的地方是黑夜,不可能所有人同时观察到木星冲日。
【解答】A、木星不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A错误;B、“日心说”中关于宇宙以太阳为中心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B错误;
C、人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圆面确实是太阳的光球层,C正确;
D、地球上所有的人不能在同一时间观察到木星冲日,D错误。
故答案为:C。
11.【答案】A
【解析】【分析】太阳黑子的多少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对地球的气候和电磁环境造成影响。【解答】A、太阳耀斑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而不是光球层,A错误,符合题意;
BCD、太阳活动强时地球上可能会出现极光;太阳黑子的多少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符合题意,故B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答案】D
【解析】【分析】赤道是南北半球和南北纬的分界线,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解答】C、图中有经纬网,用经纬网判断方向,故C错误;
A、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①位于②的东北方向,故A错误;
B、②的位置是170°E,10°S,故②位于160°E~180°~20°W之间的西半球,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故B错误;
D、在地球仪上,纬线长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①②两地的南北纬的度数相同,即距离赤道(0°纬线)相同,即在地球仪上①和②点所在的纬线长度相等,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答案】D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
【解答】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很多,如: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是地球的影子;⑤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 ;⑥麦哲伦船队经历三年完成环球航行 。①④⑤⑥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而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是月亮的影子;③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②③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故答案为:D。
14.【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恒星的构成和恒星形成和演化过程来判断。
【解答】天文学家们对每一颗恒星的大气化学成分进行精确地测量;要想被确认为太阳的“兄弟”,这颗恒星在大约46亿年之前的位置必须与太阳当时的位置相切合,与此同时这颗恒星的年龄也必须是与太阳相同的,另外它的化学成分丰度,如铁、硅、氧和其他重元素的丰度应当是相接近的,但恒星HD 162826质量比太阳大15%左右;因此被确定为太阳的孪生“兄弟”的编号为“HD 162826”的恒星具有BCD三个特点,故BCD不符合题意,而A不能用以确认它们是讲孪生兄弟,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答案】C
【解析】【分析】星系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那么整个宇宙的体积也就在不断的扩大,也就是整个宇宙在不断的膨胀中,可以用气球模拟实验。
【解答】A.该实验可以模拟宇宙膨胀的过程,但是不能作为宇宙膨胀的证据,因此不能说明我们所处的宇宙最终会走向灭亡,故A错误;
B.运用气球膨胀过程来模拟宇宙膨胀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故B错误;
C.气球在不断膨胀,它的体积不断增大,因此小圆点之间的距离都在增大,由此推测宇宙在膨胀,故C正确;
D.小圆点都以气球内的球心为中心胀,而不是以某一圆点为中心,由此并不能推测宇宙也有一个中心,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D
【解析】【分析】火星是太阳的一颗行星,行星自身不发光,能够绕太阳公转,据此解答。
【解答】A.火星是一颗行星,因此它自身不发光,故A错误;
B.火星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火星自转引起的,故B错误;
C.人们看到月球的相貌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引起的,故C错误;
D.由于火星环境接近地球并且距地球较近,因此人类不停地对火星进行探索,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D
【解析】【分析】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太阳系中,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一个小行星带。
【解答】按照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火星轨道内有水星、金星和地球,因此,当太阳膨胀到接近火星轨道时,将吞噬水星、金星、地球,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8.【答案】C
【解析】【分析】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且在不断的膨胀。
【解答】大爆炸宇宙论虽然被人们广泛接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仍然遇到了很多疑难问题,大爆炸宇宙论仍不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
故答案为:C。
19.【答案】C
【解析】【分析】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
【解答】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火星到太阳的距离是1.52天文单位,木星到太阳的距离是5.21天文单位,选项中在此范围的是2.80天文单位。
故答案为:C。
20.【答案】B
【解析】【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纬度高低与纬线长短的关系是纬度越低,纬线越长,纬度越高,纬线越短。图中四地所跨经纬度度数相同,依据其所在的纬度可判定,图中两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大小是阴影A<阴影B。
故答案为:B。
21.【答案】(1)赤道
(2)66.5
(3)逆时针
【解析】【分析】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就是地球仪;地球仪上有经纬线、南北极点、地轴等,地球仪形象直观,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解答】(1)由图A所示可知,乒乓球的粘合线表示赤道。
(2)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形象直观,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在地球仪上,地轴与水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由此可判定,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66.5°。
(3) 制作完成后,为了正确表示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应进行逆时针转动。
22.【答案】(1)乙
(2)东北
(3)A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表面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地球仪上的纬线有无数条。纬线具有三个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②形状为圆圈;③所有的纬线圈中,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解答】(1)甲图的经纬度范围为40°N-45°N,40°E-45°E,乙图的经纬度范围为20°S-23.5°S,20°W-23.5°W,位于西半球的是乙;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甲(40°N-45°N,40°E-45°E)位于乙(20°S-23.5°S,20°W-23.5°W)的东北方向;
(3)由于纬线中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短,因此跨越的经纬度度数一样,距赤道最近的阴影部分范围大。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甲地所跨的经纬度大于乙地,甲的范围比乙大,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比例尺,表示的内容更简略。故A正确。
故答案为:(1)乙;(2)东北;(3)A。
23.【答案】(1)小
(2)A
【解析】【分析】星系别称宇宙岛,是指无数的恒星系(包括恒星的自体)、尘埃(如星云等)组成的运行系统,是一个包含恒星、气体的星际物质、宇宙尘和暗物质,并且受到重力束缚的大星系。星系大小差异很大,椭圆星系直径在3300光年到49万光年之间;漩涡星系直径在1.6万光年到16万光年之间;不规则星系直径大约在6500光年到2.9万光年之间;星系的质量一般在太阳质量的100万到1万亿倍之间;星系内部的恒星在运动,而星系本身也在自转,整个星系也在空间运动;星系具有红移现象,说明这些星系在空间视线方向上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这也是大爆炸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据。星系在大尺度的分布上是接近均匀的;但是小尺度上来看则很不均匀。
【解答】(1)在这个模拟实验中,把气球表面看作宇宙空间,圆纸片代表星系。当气球膨胀时,随着气球的胀大,各个 “星系”(圆纸片)之间的距离都会增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到甲的距离大于乙到甲的距离。在气球膨胀相同程度的情况下,距离越远的 “星系”,相对远离的速度越大。这就如同在宇宙膨胀过程中,星系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彼此远离的速度越快。所以乙远离甲的速度比丙远离甲的速度更小。
(2)根据宇宙膨胀的特点,从我们所在的星系观测,其他星系都在远离我们,并且距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快。
选项 A:图中箭头都指向外侧,表示其他星系都在远离我们所在的星系,同时距离越远的星系,箭头越长,意味着速度越快,符合宇宙膨胀的特点。
24.【答案】(1)太阳黑子;光球
(2)金星;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1)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与其包含的内容物构成的统一体,包含行星、恒星、星系、星系际空间、次原子粒子等所有物质与能量。人类所观察到的部分宇宙物件大约由4.9%的普通物质(构成恒星、行星、气体和尘埃的物质)或“重子”,26.8%的暗物质和68.3%的暗能量构成。在宇宙中,地球是人类所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2)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根据太阳活动的相对强弱,太阳可分为宁静太阳和活动太阳两大类。宁静太阳是一个理论上假定宁静的球对称热气体球,其性质只随半径而变,而且在任一球层中都是均匀的,其目的在于研究太阳的总体结构和一般性质。
【解答】(1)据记载;公元前28年“三月以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里的黑气是指太阳黑子,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
(2)①从太阳系中行星的位置可以看出:B是水星,A是金星。
②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故答案为:(1)太阳黑子;光球;(2)①金星;②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25.【答案】(1)太阳黑子
(2)A
【解析】【分析】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的演化过程为:原始星云由于引力收缩形成恒星,恒星经过主序星阶段后,当核燃料耗尽,会膨胀成为红巨星(质量较小的恒星)或红超巨星(质量较大的恒星),然后再经过一系列变化分别形成白矮星(质量较小的恒星)、中子星(质量较大的恒星)或黑洞(质量更大的恒星)。
【解答】 (1)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发生在光球层上太阳活动最重要的标志是太阳黑子。
(2 )A、对于太阳这样质量的恒星,其演化过程应该是原始星云→恒星→红巨星→白矮星,A选项正确。
B、太阳质量较小,不会演化为红超巨星,B选项错误。
C、太阳演化为红巨星后会形成白矮星,而不是中子星,C选项错误。
D、太阳质量较小,不会演化为红超巨星和黑洞,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26.【答案】(1)理论假说
(2)降低
【解析】【分析】(1)宇宙大爆炸是一种假说。
(2)宇宙半径与宇宙温度的变化据图解答。
【解答】(1)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大爆炸宇宙论是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勒梅特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一种假说,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所以宇审大爆炸理论是理论假说,而不是科学结论。
(2)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中半径、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图可知,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降低,二者呈负相关。
(1)关于宇宙的起源,人类提出了很多种理论假说,其中被人普遍接收的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2)根据上图大爆炸宇宙模型中半径、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知: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降低。
27.【答案】(1)光球层;快
(2)增加
【解析】【分析】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地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黑子既然是太阳上物质的一种激烈的活动现象,所以对地球的影响很明显。
【解答】读图可知,
(1)图一表示每年的平均太阳黑子数的变换曲线,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
太阳黑子数从最小值至最大值增加的速度,比从最大值至最小值减少的速度快;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2001年太阳黑子数处于峰值,下一次太阳黑子的峰值会在2012年出现。
(2)图二为当地的野生山菇产量的直方图,随着太阳活动的加强,香菇产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根据题意。
28.【答案】(1)A;C;D
(2)C
(3)金
【解析】【分析】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测的最近的行星,表层 具有与地球最相近的环境。人类从20世纪60年代起, 就开始了火星探测。人类也希望有一天能移居火星生 活,实现人类真正走出地球的梦想。
【解答】(1) 有自转轴倾角,所以有四季, 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 自转方向与地球相近,太阳也东升西落 。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薄弱,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所以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上大,故答案为:ACD。
(2)火星外侧有小行星带,所以代表火星的是C。
(3)只有水星和金星位于日、地之间,它们都可观测到凌日现象。
29.【答案】(1)赤道
(2)测量地轴与底座之间的角度
(3)在乒乓球两极处用胶布将铁丝与乒乓球固定好,或者调整铁丝在球体中的长度使其更稳固,防止在旋转时脱离。
(4)合格
【解析】【分析】 地球一时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有地轴、经纬网线、底座等,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地球绕着地轴转动为地球自转,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A中乒乓球的粘合线于南极和北极的连线垂直,且与南极和北极距离,那么它为赤道。
(2)在公转轨道上,地轴与底座的夹角为 66.5°,则利用量角器方便测量角度。
(3)确保乒乓球在旋转时不会脱离铁丝,可以进一步调整铁丝在球体中的长度与嵌入深度增加稳固性,或者通过使用胶布在两极固定住铁丝。
(4)根据图片可知,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而图中的经线都是平行的,即经线制作有误,因此评价维度为合格。
(1)读图可知,图A中乒乓球的粘合线是与南极和北极距离相等的线,为赤道。
(2)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其与底座的夹角为 66.5°,量角器方便测量角度。
(3)为了增强自制地球仪的实用性,确保乒乓球在旋转时不会脱离铁丝,可以通过使用胶布在两极固定住铁丝,或者进一步调整铁丝在球体中的长度与嵌入深度增加稳固性,来确保球体与铁丝的连接更加稳固。
(4)读图可知,经线的特点是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极点,图中经线制作有误,因此评价维度为合格。
30.【答案】(1)行星特征较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
(2)地球不在第三轨道
(3)火星;因为火星体积与地球相近,有固态水体存在,同时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等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
(4)B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优秀和待改进的内容判断良好等级的内容,为:大部分行星特征都比较明显,有3个以上的行星无特征,需要改进的地方。
(2)由图可知,地球和木星的位置不正确。
(3)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火星与地球较近且有固体水,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与地球差异最小。
(4)地球普通,说明具有和其它星球相同的特征:地球和其他太阳系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解答】(1)从表1项目成果评价表可知,大部分行星特征都比较明显,有3个以上的行星无特征,需要改进的地方。
(2)太阳系八大行星是指位于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图可知,地球所在轨道位置不在第三轨道处,故错误。
(3)读表2八大行星资料卡得知,火星体积与地球相当,表面积有固态水体存在,含二氧化碳等气体,距离地球较近,地表温差是八大行星中最接近的,故火星有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条件。
(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除了金星之外,他们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其他七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夹角很小,所以也具有共面性;地球相对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来说,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也是近似圆形的;地球与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与水星差别较大;地球是8大行星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说明地球的特殊性。
故答案为:B。
(1)从表1项目成果评价表可知,大部分行星特征都比较明显,有3个以上的行星无特征,需要改进的地方。
(2)太阳系八大行星是指位于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图可知,地球所在轨道位置不在第三轨道处,故错误。
(3)读表2八大行星资料卡得知,火星体积与地球相当,表面积有固态水体存在,含二氧化碳等气体,距离地球较近,地表温差是八大行星中最接近的,故火星有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条件。
(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除了金星之外,他们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其他七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夹角很小,所以也具有共面性;地球相对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来说,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也是近似圆形的;地球与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与水星差别较大;地球是8大行星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说明地球的特殊性。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