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金色的草地 教案(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金色的草地 教案(2课时)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第15课《金色的草地》
【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草地、蒲公英”等11个词语。
2.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3.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4.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重点)
2.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 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草地、蒲公英”等11个词语。
2.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师生互动,引导思考
(1)提问:同学们,你见过的草地是怎样的?
预设1:见过绿油油的草地。(相机出示绿色草地的图片)
预设2:见过金灿灿的草地。(相机出示金色草地的图片)
(2)追问: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在草地上,你们玩了些什么呢?
预设:和朋友一起在草地上打滚。
2. 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那你们见过会变色的草地吗?它有时候是绿色的,有时候会变成金灿灿的黄色,就像铺满了阳光一样!想知道这片神奇的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金色的草地》,去探寻这个秘密吧!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读一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一标:标出自然段序号。
(3)圈一圈:圈出难读或难理解的词语。
2. 掌握字音,识记字形
(1)引导认读。
①出示“会认字”:蒲公英、玩耍、茸毛、哈欠、合拢
②学生自读。
③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提示:“蒲”读二声:“英、茸、拢”是后鼻音:“耍”是翘舌音;“欠”在这里读轻声。
④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⑤指名读、开火车读。
(2)引导学生自主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①区分形近字:“耍”与“要”,“耍”上面是“而”,“要”上面是“西”。
②区分同音字:“绒”与“茸”,“茸”常和“草、毛”有关。“绒”更多和“丝线、织物”有关。
(3)玩“吹蒲公英”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再读要求
(1)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
(3)聊一聊:这片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教师提问,梳理场景
(1)提问: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
预设:课文描写的三个场景分别是蒲公英盛开、兄弟俩玩耍、草地变化。
(2)追问:说说这片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这片草地是可爱、有趣的。
四、精读课文,想象画面
1.精读段1,出示要求
(1)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蒲公英盛开的画面。
(2)想一想:什么时候的蒲公英让草地变成金色呢?
(3)圈一圈:用“口”圈出能体现场景有趣的关键词。
2.出示段1,朗读想象
(1)指名读一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蒲公英盛开的画面。(课件出示:草地上开满蒲公英的图片。)
(2)提问:什么时候的蒲公英让草地变成金色呢?
预设: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3)追问:能体现场景有趣的关键词有哪些?
预设:抓住关键词“一大片”“长满”“盛开”“金色”,能感受草地的有趣。
3.精读段2,出示要求
(1)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画面。
(2)圈一圈:用“”圈出兄弟俩玩耍时的动作。
(3)想一想: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聊一聊:这片金色的草地,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用文中的话来说)
4.出示段2,朗读想象
(1)指名读一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画面。
(2)提问:能体现兄弟俩玩耍时动作的字词有哪些?
预设:“玩耍、喊、回过头、吹、吹到、打哈欠、吹”等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语,写出了兄弟俩玩耍时的快乐情境,体现了童真童趣。
(3)追问: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体会到他们的天真、活泼、顽皮。
(4)思考:这片金色的草地,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预设: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直接点明感受,这片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5.请伴着视频和音乐,一边读一边演一演书中的场景,感受作者的快乐心情
五、识读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依次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认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和各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指导:蒲、英、盛、耍、欠、察、喜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使、劲、脸、朝、钓、拢是左右结构的字。
3.生自由读生字,开火车读,老师指名读。
4. 教师指导书写。
“蒲:上收下展,“艹:要写得宽敞,盖住下面的部分,最后一点不能漏。
英:艹 横画稍短,两竖居中。央“下横卖长,竖搬居中。捺画舒展。搬捺收笔大致齐平。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亲 宜宽,上点居中。揪操舒展开张;一竖两横短而平行;
竖钩要正;两,点位置恰当,左右对称。
“喜”:横色平行,大致均匀,下横要长。”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六、课堂总结,课后作业
1.总结:这堂课我们一起看到了金色草地有多漂亮,也感受到了兄弟俩在草地上玩得有多开心那这片草地为什么会是金色的呢?大家心里一定藏着问号,下节课咱们就去解开这个小谜团!
2.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田字格中把本课的生字词各抄写两遍。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说出草地颜色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体会我观察得细致(重点)
2.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下文
1.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复习巩固。
2.过渡:这堂课我们就重点了解一下我观察到的草地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二、精读课文,体会细致观察
1. 精读段3,出示要求
(1)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草地变化的画面。
(2)圈一圈: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用 画出表示草地颜色的变化。
用 画出草地变化的原因。
(3)填一填:尝试完成课后第二题。
2.出示段3,朗读想象
(1)指名读一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地变化的画面。
(2)提问:草地是怎样变化的?
引导学生圈出表示时间和草地颜色的词语。
结合圈画的词语,按时间顺序说一说草地的变化。
预设:早上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是绿色的。
小结: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观察,观察到的草地颜色也不一样,看来我们在观察景物的时候,也可以像作者一样通过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发现它的变化情况。
(3)追问:作者发现草地变色后,做了哪些事,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出示语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一读。
点拨:从”这是为什么呢?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了好奇,带着这份好奇,他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蒲公英花瓣开合的秘密。正是
先有了好奇的追问,再有了认真的观察,作者才解开了草地变色的谜团。
小结: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好奇的事,也可以像作者这样,先多问问为什么,再带着问题仔细去看、去发现,这样才能找到藏在背后的答案!
(4)提问: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圈画出草地变化的原因。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点拨: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这是一个比喻句,接下来同学们可以把蒲公英想象成我们的手掌,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讲解:(带领同学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讲解)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就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作者的观察真是细致呀!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图例加以理解。
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来模仿蒲公英花盛开、合拢的样子。
(5)完成课后第二题,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早上,草地 ,因为蒲公英 中午,草地 ,因为蒲公英 傍晚,草地 因为蒲公英
3.学习段4,交流情感
(1)播放蒲公英张开、合拢的视频,学生观察。
(2)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
(3)提问:从第4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点拔1:从多么可爱多么有趣可以知道作者通过细致观察,体验
到了观察带来的快乐,这也是作者最喜欢蒲公英的原因。
点拨2:*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三、课堂总结,课后作业
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交流获得的启发:作者用文字把草地慢慢变化的过程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预设1: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读起来觉得很清楚。
预设2:写清不同时间草地的样子,读起来觉得很明白。
预设3:为了写清楚草地的变化,需要长时间细致地观察。
小结:大家说得都很好。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不同时间草地颜色的变化,还说明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观察细致,让我们看到了有趣的画面。
2.出示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
观看教师出示的牵牛花和含羞草的视频,借助表达的脚手架,说说视频中植物们的变化,感受连续性观察。
3. 课后作业
(1)选择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
(2)发现事物出现变化后,要进一步仔细观察,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注意随时在观察记录单上记录观察所得。
【教学板书】
15 金色的草地
细致观察、善于发现
时间:早上中午傍晚
颜色:绿色金色 绿色
姿态:合拢张开合拢
可爱、有趣,喜爱蒲公英
【教学反思】
草地本来是“绿色”的,教学时,我通过课件演示,观看插图,视频和动作模拟,让学生对“金色的草地”这一景象产生浓厚兴趣,激发阅读期待。我坚持让学生多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品析。总的来说,学生学习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